2024-2025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卷5(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卷5-5
一、单选题
1.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磷酸、熟石灰、苛性钾 B.醋酸、烧碱、小苏打
C.碳酸、生石灰、醋酸钠 D.硫酸、纯碱、碳酸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散剂只能是液体
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
C.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D.将饱和溶液滴入煮沸的溶液中可以制得胶体
3.下列碱性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溶液和氨水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稀硫酸与溶液反应:
D.和稀硫酸反应:
5.化学与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连花清瘟胶囊的成分中石膏属于纯净物
B.“铁质菜刀生锈”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C.维生素C可将转变为,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常用作抗氧化剂
D.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的是
A. B.电解水:
C. D.
7.是常用的供氧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由Na在空气中加热而生成 B.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
C.与水反应有2.24L(标准状况下)生成时,转移个电子
D.与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8.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数目为
B.标准状况下,通入蒸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常温常压下,与的密度之比为2:1
D.常温下,56g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
9.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有氯气分子,故溶液呈浅黄绿色
B.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其中含有HCl分子
C.HClO见光分解,故需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D.能使红纸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10.、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一定含 B.溶液中一定不含
C.溶液中一定含 D.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11.a、b、c、d、e分别是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①a、c、e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②b与d的硝酸盐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d;③c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e的一种氧化物具有磁性。由此判断,a、b、c、d、e依次为
A.Fe、Cu、Al、Ag、Mg B.Mg、Cu、Al、Ag、Fe
C.Al、Cu、Mg、Ag、Fe D.Mg、Ag、Al、Cu、Fe
12.已知A原子的质子数为a,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原子的质子数为
A. B. C. D.
13.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0.6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Y只有两种氧化物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Y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Z>Y>X
D.元素X是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14.T、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分布于三个周期,W元素可形成硬度最大的单质,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键的极性:T-Y<T-X B.离子半径:r(Z)>r(Y)>r(X)
C.氢化物的还原性:Y<X D.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二、填空题
15.有如下物质:①铁丝 ②NaOH溶液 ③固体 ④ ⑤ ⑥蒸馏水 ⑦ ⑧熔融的 ⑨氢氧化铁胶体 ⑩。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已知蒸馏水有非常微弱的导电性,上述物质除⑥外,能导电的是 。
(3)物质③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
(4)写出②与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写出⑤与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6.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请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工厂可用浓氨水来检验输送Cl2的管道是否泄漏。相关化学反应如下:
_____Cl2+_____NH3→_____NH4Cl+_____N2
①配平以上方程式 ;
②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可在野外作生氢剂,反应原理为,该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3)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其中一个反应为用单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根据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为 。
②当有4个NH3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个数为 。
③用双线桥的方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
17.如图表示的是部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⑥的过氧化物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③⑤两种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更稳定的是(填化合物的化学式) 。
(3)元素②能形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4)⑨⑩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填化合物的化学式) 。
(5)用电子式表示④、⑥形成碱性氧化物的过程 。
18.某学习小组的学生设计如图装置制取少量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的沸点为315℃;
②FeCl3与 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 。
(1)图中装二氧化锰的仪器名称为 ,B中盛放的试剂是 。
(2)写出此装置中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当消耗 时,理论上被氧化的 HCl为 mol。
(3)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应先点燃 (填“A”或“D”)处酒精灯。
(4)C装置中竖直玻璃管的作用是 。
(5)从D装置通过导管进入E装置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6)E可能发生多个反应,其中一个为 ;写出制备 的离子方程式: 。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卷5-5》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D D D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B C D A
15.(1)③⑤⑥⑦⑧
(2)①②⑧⑨
(3)NaHSO4=Na++H++
(4)H++OH-=H2O
(5)
16.(1) 3Cl2+8NH3=6NH4Cl+N2 Cl2
(2)1:1
(3)N2+2CO2
(4) 3:2 3
17.(1) 第三周期IIIA族
(2)HF
(3)CO2
(4)HClO4
(5)
18.(1) 圆底烧瓶 饱和食盐水
(2)
(3)A
(4)便于观察 D、E装置之间的导管是否堵塞
(5)Cl2、FeCl3
(6)(或
1.B
【分析】熟石灰是指氢氧化钙,苛性钾是指氢氧化钾,烧碱是指氢氧化钠,小苏打是指碳酸氢钠,生石灰是指氧化钙,纯碱是指碳酸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磷酸、熟石灰、苛性钾在物质类别上分别是酸、碱、碱,故A不符合题意;
B.醋酸、烧碱、小苏打在物质类别上分别是酸、碱、盐,故B符合题意;
C.碳酸、生石灰、醋酸钠在物质类别上分别是酸、氧化物、盐,故C不符合题意;
D.硫酸、纯碱、碳酸钙在物质类别上分别是酸、盐、盐,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C
【详解】A.胶体分散剂可以是气体,如空气中形成的雾,选项A错误;
B.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1~100nm,大于100nm形成的是浊液,选项B错误;
C.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选项C正确;
D.FeCl3溶液和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制取Fe(OH)3红褐色胶体应该向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溶液变红褐色,选项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碱性透明溶液中,和会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碱性透明溶液中,、、、离子间不反应,与也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碱性透明溶液中,会与反应生成和水,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碱性透明溶液中,会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氨水是弱碱应写化学式,正确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溶于盐酸生成Fe3+,正确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反应不满足化学式配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硫酸锌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连花清瘟胶囊的成分中石膏只含一种成分,可写出化学式,属于纯净物,A正确;
B.“铁质菜刀生锈”是指铁被氧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B正确;
C.在维生素C将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的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抗氧化,C正确;
D.生石灰或硅胶可作干燥剂,但不能抗氧化,D错误;
答案选D。
6.D
【详解】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中水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水为氧化剂,A不符合题意;
B.水中氧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H化合价由+1价到0价,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不符合题意;
C.氢化钠中H从-1价到0价,水中H从+1价到0价,水做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钠中O的化合价分别为由-1价变为0价和-2价,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即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7.C
【详解】A.可由Na在空气中加热而生成,化学式为,故A正确;
B.阳离子是Na+离子,阴离子是离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故B正确;
C.Na2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每生成1个氧气分子,转移2个电子,所以有0.1molO2生成时,转移个电子,故C错误;
D.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根据氧化还原配平原则,得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答案选C。
8.C
【详解】A.没有明确溶液体积,不能计算的数目,故A错误;
B.通入蒸馏水中发生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小于,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密度公式,密度之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故C正确;
D.56gFe即1mol,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故D错误;
答案选C。
9.B
【详解】A.氯气分子为黄绿色,溶液呈浅黄绿色,故A正确;
B.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溶液中含氢离子,HCl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不存在HCl分子,故B错误;
C.HClO见光分解成氯化氢和氧气,故需用棕色试剂瓶保存,故C正确;
D.氯水中的次氯酸能使红纸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故D正确;
答案选B。
10.C
【分析】在FeCl3腐蚀铜电路板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2Fe3++Fe=3Fe2+、Cu2++Fe=Cu+Fe2+,反应后,固体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Fe,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一定不含有Fe3+,可能含有Cu2+。
【详解】A.由分析可知,剩余固体一定含,A正确;
B. 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一定不含有Fe3+,可能含有Cu2+,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一定不含有Fe3+,则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溶液一定不变红色,D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由③c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则c为Al;e的一种氧化物具有磁性,则e为Fe;由①a、c、e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a为Mg;②b与d的硝酸盐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d,则b为Cu,d为Ag,故a、b、c、d、e依次为Mg、Cu、Al、Ag、Fe;
故选B。
12.C
【详解】设元素B的核电荷数是y,A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a,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a+1=y-2,即y=a+3;
故选C。
13.D
【分析】短周期元素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0.6倍,则W是S,所以Z是P,Y是N,X是C。
【详解】A.Y有NO、NO2、N2O等多种氧化物,A错误;
B.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P,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PH3C.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X>Y,C错误;
D.碳元素可以形成许多有机物,因此是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D正确;
故选:D。
14.A
【分析】T、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分布于三个周期,则T是H元素;W元素可形成硬度最大的单质,则W是C元素;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是O元素,由于Y与X同主族,则Y是S元素,Z是17号Cl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T是H,W是C,X是O,Y是S,Z是Cl元素。
A.T是H,X是O,Y是S,O、S两种元素分别与H形成共价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形成的共价键的极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O>S,所以共价键的极性:H—S<H—O,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O,Y是S,Z是Cl元素,它们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是O2-、S2-、Cl-。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就越大;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r(S2-)>r(Cl-)>r(O2-),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O,Y是S,二者是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弱,还原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O>S,所以氢化物的还原性:H2S>H2O,C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Y是S,Z是Cl元素,二者是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其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所以两种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5.(1)③⑤⑥⑦⑧
(2)①②⑧⑨
(3)NaHSO4=Na++H++
(4)H++OH-=H2O
(5)
【分析】根据电解质、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进行分析: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①铁丝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
②NaOH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
③NaHSO4 固体是电解质,不能导电;
④CO2是非电解质;
⑤是碱,是电解质;
⑥蒸馏水是弱电解质;
⑦是酸,是电解质,不导电,溶于水后电离,能导电;
⑧熔融的KNO3 是电解质,能导电;
⑨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⑩是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详解】(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⑤⑥⑦⑧;
(2)能导电的是①②⑧⑨;
(3)硫酸氢钠固体溶于水后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4)氢氧化钠和硫酸氢钠反应本质上是氢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水,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5)氢氧化铜是难溶于水,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16.(1) 3Cl2+8NH3=6NH4Cl+N2 Cl2
(2)1:1
(3)N2+2CO2
(4) 3:2 3
【详解】(1)①在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Cl2的0价变为反应后NH4Cl中的-1价,化合价降低2×1=2价;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H3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2×3=6价,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6,可知Cl2的化学计量数是3,NH4Cl的化学计量数是6,N2的化学计量数是1;再根据N原子、H原子守恒,可知NH3的化学计量数是8,则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8NH3=6NH4Cl+N2;
在该反应中Cl2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H4Cl,因此Cl2作氧化剂,被还原,即被还原的物质是Cl2;
(2)在反应NaH+H2O=NaOH+H2↑中,H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aH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H2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NaH是还原剂,H2为氧化产物;H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2O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H2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H2O是氧化剂,H2为还原产物;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H2和还原产物H2的质量比为1:1;
(3)
在反应:2CO+NON2+2CO2中,C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CO中的+2价变为反应后CO2中的+4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2×2e-;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O中的+2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2×2e-;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N2+2CO2;
(4)①在反应中8NH3+3Cl2=6NH4Cl+N2中,Cl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在8个NH3参加反应时,其中只有2个NH3起还原剂作用,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为3:2;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8个NH3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是6个,故当有4个NH3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个数为3个;
③在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Cl2的0价变为反应后NH4Cl中的-1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6×e-;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H3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2×3e-,则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
17.(1) 第三周期IIIA族
(2)HF
(3)CO2
(4)HClO4
(5)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F,⑥为Na,⑦为Mg,⑧为Al,⑨为S,⑩为Cl, 为Br。
【详解】(1)⑧为A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IIA族;⑥的过氧化物为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③为N,⑤为F,同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增强,非金属性F>N,故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更稳定的是HF;
(3)②为C,形成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⑨为S,⑩为Cl, 为Br,同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
(5)
④为O,⑥为Na,电子式表示Na2O的形成过程:;
18.(1) 圆底烧瓶 饱和食盐水
(2)
(3)A
(4)便于观察 D、E装置之间的导管是否堵塞
(5)Cl2、FeCl3
(6)(或
【分析】A中浓盐酸与 MnO 在加热条件下制取Cl ,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 中含有 HCl,则通过B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除去 HCl气体,再通过C装置中的浓 除去水蒸气,再将纯净的 通入D中与硬质玻璃管内的铁粉反应生成 ,未参与反应的Cl 和 蒸气进入 E装置与KOH 反应生成 由于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利用KOH进行尾气处理。
【详解】(1)装二氧化锰的仪器为圆底烧瓶,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盛放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
(2)实验室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消耗 0.1molMnO2时,有 0.4 mol HCl参与反应,其中有 0.2mol HCl化合价并未改变,则理论上被氧化的 HCl为0.2mol;
(3)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应先点燃A 处酒精灯,利用生成的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影响后续制备反应;
(4)C装置中竖直玻璃管的作用是便于观察D、E装置之间的导管是否堵塞;
(5)根据分析,从D装置通过导管进入 E装置的物质是;
(6)进入装置E的气体为氯气和氯化铁蒸气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多个反应: ;制备 时,可能是Fe3+与ClO-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 ,或 Fe(OH)3和ClO 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 ,则离子方程式为 (或
试卷第1页,共3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3 石油化工的基础物质——烃—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AB卷(含解析)

下一篇: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四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