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市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
(本试卷共 24 道题 满分 8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用 0.5mm 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题卷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进行统一评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18 分。(1-6 题为单选,7—9 题多选)
1.以下物理量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教版物理新教材的长约为 26dm
B.普通中学生 1000m体测时的速度约为 20m/s
C.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 60℃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60g
2.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照物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月亮为参照物
B.“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
3.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十分发达,其中制作模具时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是,用固态蜂蜡雕刻
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该过程中蜂蜡发生
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4.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在教室周围植树
B.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5.小光同学举着一块写有“上”字的牌子站在一竖立的大平面镜前,这时他本人通过平面镜看到牌子上
的“上”字呈现的情景应该是( )
A. B. C. D.
6.平静的明湖湖面上映出了正在空中飞翔的一只小鸟,正在湖边散步的小红说:“快来看,小鸟和鱼在水
中比赛呢!”她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 )
A.鱼和鸟都是虚像 B.鸟是虚像,鱼是实像
C.鱼和鸟都是实像 D.鸟是实像,鱼是虚像
(多选)7.如图所示,是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位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月食时,是月球运动到甲位置时
B.发生月食时,是月球运动到乙位置时
C.发生日食时,是月球运动到丙位置时
D.发生日食时,是月球运动到丁位置时
(多选)8.如图所示,现有一竖直放置的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有一条直轨道,一个发光的人偶从焦
点处向右侧匀速走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像和人偶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减小
B.像移动的脚步始终比人偶移动的脚步大
C.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D.像总朝靠近人偶的方向运动,好像在追
(多选)9.体积为 10cm3的实心金属块,用托盘天平测其质量为 27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质量时金属块应放在天平左盘
B.金属块的密度是 2.7g/cm3
C.将金属块压成金属片,质量改变
D.将金属块磨成金属球,密度不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2 分。
10.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梦天实验舱靠近天
和核心舱的过程中,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梦天实验舱是 的;对接完成后,仍以天和核心舱
为参照物,梦天实验舱是 的。
11.大型音乐文化类节目《国乐大典》,让更多年轻观众了解传统音乐的美,饱经历史沉淀的声音被现代
人了解。演员的手指在二胡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拉奏出 (填“音色”或“音调”)
不同的声音:听众感受传统音乐的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2.夏天,人站在电扇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加快了人身体汗液的 ;若将一干燥的温度计
放在电扇下吹,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3.晴天正午,小淇走在公园的树林下,她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
这些光斑是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 (选填“实像”、“虚像”或
“影子”)。
14.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
镜,利用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将物体点燃。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用它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
眼;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这类透镜,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形成 (填像的性质)。
15.如图所示,甲物质的密度 乙物质的密度;当取甲、乙物质的质量相等时,甲物质的体积 乙
物质的体积。(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 分。
16.已知一束光与镜面成 30°射向一块平面镜,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17.如图所示,O为凹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你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4 分,每空 1分)
18.(6分 ).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
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
这时锯条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
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锯条,却听不到声
音,这是由于 。
19.(6分 )小华、小明两位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如图甲所示是小华组装的实验装置,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
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实验中除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
(3)小华观察到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的 图(选填“a”或“b”);
(4)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小华应 (选填实验操作),然后观察烧杯中的水是否仍沸
腾;
A.继续加热几分钟
B.熄灭酒精灯
(5)小明利用与小华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丙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两组水达到沸腾所用时间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
同;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 100℃,原因是当时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
20.(6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高度为 6.3cm的“F”
形发光体和刻度尺。
(1)小明把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还需要调整发光
体、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调整好后,固定透镜位置,使发光体从距离凸透镜 30cm处开始由远及近地逐次靠近透镜,每次
测量都需要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为了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还需要
移动光屏,观察像是否变模糊。
(3)根据表中实验测得的数据,可通过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判断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由表中数据
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物距/cm 30.0 26.0 22.0 20.0 18.0 16.0 14.0 8.0 6.0
像距/cm 15.0 17.7 19.0 20.0 23.1 26.6 35.6
像的高度/cm 3.4 4.3 5.6 6.3 8.8 11.6 16.6
像的正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正 正
(4)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当发光体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应适当向 (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自己戴的眼镜放在光源和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清晰的像
变模糊了,当他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像重新变清晰,则他戴的眼镜是 (选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1.(6分 )小明和小亮所在的实验小组测量一块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在调节天平时,他们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发现指针如图
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
(2)小明用调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石块的质量为 g;由于石块比较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测量体积,于是他采用如图丙所示的
方法:
①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稳定后在水面位置做标记为 A;
②将石块浸没入烧杯,稳定后在水面位置做标记为 B;
③取出石块;
④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量筒中的一部分水缓慢倒入烧杯中,直至水面回升到标记 B处。
向烧杯中倒水前、后量筒液面分别如图丁所示,则石块的体积为 mL;
(3)根据以上步骤,可以测得石块的密度为 g/cm3;
(4)同组的小亮说,按照小明以上操作步骤所测得的石块密度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原因是 。
五 综合题 (共 3 小题,共 22 分。)
22.(8分).22.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该列火车运行速度是 2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司机鸣笛后 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1)2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23.(8分 )一个空瓶子的质量为 200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 700g,如果在空瓶盛某种金属碎片若干,使金
属与瓶子的质量为 1000g;然后再装满水,则出瓶子、水、金属碎片的总质量 1409g,试求:(ρ水=1×
103kg/m3)
物质 金 铅 铜 铁 铝
﹣
密度/g cm 3 19.3 11.3 8.9 7.9 2.7
(1)瓶子的容积。
(2)金属碎片的体积。
(3)金属碎片的密度,该金属片最可能是哪种金属。
24.(6分 )请你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例如,
鉴定牛奶、酒的品质。农业选种时配制盐水等,都要用到密度的知识。汽车、飞机和航天器常采用高强
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坚若磐石的机床底座则需要用坚固、密度大的材料制成,
可见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自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试回
答下列问题:
(1)密度知识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产品包装选择密度较小的泡沫塑料
B.勘探队员通过采集样品的密度等信息确定矿藏种类及经济价值
C.用密度较小的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D.测量牛奶、酒精等物质的密度是检验其产品好坏的重要参数
(2)国产大飞机 C919采用碳纤维材料减轻机身质量,因为碳纤维材料具有较小的 (选填“弹
性”、“密度”或“硬度”),因此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优势也是极为突出的。
(3)体积为 10cm3的铜球,其质量为 44.5g,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cm3,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
后,总质量为 g。(铜的密度是 8.9×103kg/m3)
(4)如图点燃酒精灯后,纸风车转动。说明空气的密度受到 的影响。
(5)在我国的北方,冬天户外自来水管内的水结了冰,有时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设备的损坏。那么,
水管为什么被冻裂?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多选题漏选得1分,选错不得分。)
1. D 2. C 3. C 4. A 5. B 6. A 7. BD 8.AB 9. ABD
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0.运动;静止。 11. 音调;信息。 12.蒸发;不变。
太阳;实像。 14. 远视;倒立缩小的实像。 15. 大于;小于。
三、作图题16.17.(每图2分,共4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4分。)
18.(1)高;频率;(2)变大;变大;振幅;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19.(1)A处向上;(2)秒表;(3)a;(4)B;(5)质量;低于。
20.(1)同一高度;(2)左右;(3)高度;10.0;(4)左;(5)近视。
21.(1)右;(2)28.6;10;(3)2.86;(4)偏小;石块沾水造成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五.综合题(22题8分,23题8 分,24题6分,共22分。)
22.解:解:(1)由v可得,2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
s1=v1t=20m/s×2s=40m;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s2=v声t=340m/s×2s=680m;
(3)因声音传播的距离和火车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的2倍,
所以,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
s360m。
答:(1)2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为40m;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680m;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60m远。
23.解:
(1)空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m水=700g﹣200g=500g,
由ρ得瓶子的容积:
V=V水500cm3,
(2)金属片的质量:
m金=m总﹣m瓶=1000g﹣200g=800g,
由ρ可得,瓶中装了金属粒后再装满水时,水的体积:
V水′409cm3,
金属碎片的体积:
V金=V﹣V水′=500cm3﹣409cm3=91cm3,
(3)金属片的密度:
ρ8.8g/cm3,由密度表可知:该金属片可能是铜。
答:(1)瓶子的容积为500cm3;
(2)金属碎片的体积为91cm3;
(3)金属片的密度为8.8g/cm3;该金属片可能是铜。
24.(1)ABD;(2)密度;(3)5;49.5;(4)温度;(5)根据ρ可知,一定质量的水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自来水管冷缩,所以容易撑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