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春节挂灯笼的习俗起源于西汉时期,同学们在传统工艺体验课程中进行了灯笼的制作。请回答1~3题。
1.下列制作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竹片弯曲 B.彩纸剪裁 C.蜡烛燃烧 D.灯笼悬挂
2.空气成分中能够支持蜡烛燃烧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唐代开始盛行过年燃放爆竹,下列爆竹燃烧后的产物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氮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试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连接橡胶塞 B.振荡试管 C.加热试管 D.加入固体粉末
化学推动科技进步,科技推动社会发展。请回答5~7题。
5.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酸雨危害 B.进行植树造林,提高城市树木覆盖率
C.推进光伏发电系统,使用清洁能源 D.实行垃圾分类,对有害垃圾掩埋处理
6.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中共含有42个原子 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工业上利用氢气消除一氧化氮污染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氮由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反应物中共有3种氧化物
C.反应中催化剂可多次使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8.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3名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工作和生活6个月。空间站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部分循环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物质X为氧气 B.在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C.转化中可实现氧气的再生 D.转化中,电解的水与生成的水质量相等
化学理论的发展和验证需要依赖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请回答9、10题。
9.在某些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至关重要,下列有关“气泡”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集满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
B.区别双氧水和水: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手捂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
D.比较银和铜的活动性:将银丝、铜丝分别放入适量稀盐酸中,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10.室温时,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质量相同的一块镁片和一块锌片分别与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如图甲,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根据压强变化推测两个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B.曲线①的压强上升比曲线②高,说明①产生总量更多
C.曲线②是与稀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 D.发生的两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4)3分,17(2)2分,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11.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氢元素______。 (2)两个氢原子______。 (3)三个氢分子______。
金属材并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请回答12、13题。
12.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首次实现了电动升国旗。为保证国旗不被卷入,要求旗杆上的“阻断球”要足够结实,不易被撞裂。在“阻断球”的制作过程中不仅使用了铁,还熔入了一定比例的镍、铬等金属,右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完成以下问题:
(1)从元素分类角度,镍属于______元素。
(2)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3)在“阻断球”的制作过程中熔入了一定比例的镍、铬等金属制成合金,这是利用了合金______的性质。
13.右图是生活中常见的暖贴标签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XX暖贴 成分:铁粉、水、活性炭、 蛭石、吸水性树脂、食盐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暖贴中的成分为______。
(2)暖贴中活性炭具有______作用,以便于空气进入暖贴。
(3)使用后暖贴内有红色的固体出现,其主要成分是,标出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请设计实验检验使用后的暖贴中是否还含有铁粉(含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从古至今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能源与环境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14~16题。
14.燃料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酉阳杂俎》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梦溪笔谈》记载:“子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
(1)“石脂水”,即石油是一种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密度比水______。
(2)“扫其烟为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石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
(3)石油开采的过程中常有“伴生气”的存在,“伴生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以下是燃烧条件探究的相关实验。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为图1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进实验,则图2比图1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图1和图2实验,推测白磷在实验室里的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国宣布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封存”与“碳转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1)大气中的来源有______。(填一种)
(2)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首次在燃料方面创新使用“零碳甲醇燃料”,即一定条件下,与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我国科研团队实现了利用从头精准合成多种己糖(化学式),实现的再利用。假设合成己糖碳元素的转化率为(其他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合成己糖可以吸收______。
(5)若人工精准合成己糖技术广泛应用,其具有的实际价值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其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小明同学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末端会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
A.应先用手捂住试管,然后再将导管放入到水中
B.若手捂住试管,出现如图a现象,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C.在检查气密性时,导管内液面始终如图c所示,则装置可能漏气
D.试管冷却过程中,导管内的液面变化为b→c→d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用装置B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月同学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装置如图,测出试管、棉花与药品的总质量为。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为V,再次测得反应装置与物质总质量为,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据此请回答:
①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
下列分析与造成这一实验结果无关的是______(填序号)。
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才收集气体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
18.同学们想模拟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分”法和“合”法,通过水的分解与水的生成来探究水的组成。
【任务一】通过“分”的方法探究水的组成。
【提出疑问】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作出猜想】猜想一:水由一种元崇组成;猜想二:水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设计实验】电解水实验(图1)。
图1
【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① 。
【实验验证】分别用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注射器针筒处。
【实验结论】根据验证实验的现象分析可知:水由 ② 组成。
【任务二】通过“合”的方法验证水的组成。
图2 图3
(1)如图2所示,化学兴趣小组学生将氢气点燃前要先验纯,从图中可以分析得出,氢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
(2)如图3,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现象验证了水的组成。
【建构模型 总结提升】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如图为探索纯净物组成成分的思路和方法:
纯净物 燃烧法:可以利用物质燃烧的方法,检验燃烧产物的组成。
化合法:可以利用物质化合的角度,检验生成物的组成。
分解法:可以从物质分解的角度,分析反应物的组成。
分析纯净物组成成分的理论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利用上述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若某物质隔绝空气加热,能够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证据推理】结合实验现象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4)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______,可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量比,结合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进一步推算出结果。
九年化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
1.C 2.B 3.B 4.C 5.D 6.D 7.C 8.C 9.D 10.A
非选择题:
11.(1)H; (2); (2)
12.(1)金属2; (2); (3)硬度大
13.(1)混合物; (2)吸附 (3);
(4)操作,现象,结论对应且合理,各1分。
如:用磁铁吸引使用后的暖贴成分(1分),有/无物质被吸引上来(1分),则含有/不含铁粉(1分)。
取使用后的暖贴中的固体于烧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盐酸/稀硫酸,产生气泡/无现象,则含有/不含铁粉14.(1)不可,小 (2)氧气的量不足
(3)
(化学式书写错误计0分,未配平、未标注反应条件扣1分)
15.(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
(2)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逸散,更加环保
(3)在(冷)水中保存
16.(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燃烧……
(2)可溶于水
(3)
(化学式书写错误计0分,未配平、未标注反应条件扣1分)
(4)
(5)助力碳中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17.(1)酒精灯 (2)B C(少写扣1分,有错误选项0分)
(3)(化学式书写错误计0分,未配平、未标注反应条件扣1分)
(4)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复燃则满。 (5)能够直接读出收集氧气的体积 (6)A
18.① ②氢氧元素/H、0
(1)可燃性 (2)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水雾
(3)、C、H、O (4)密度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培优】(含答案)

下一篇:重庆市开州区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英语试题(含笔试答案无听力答案、原文及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