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实验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选择题(共10分)
注意: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序号的选项涂黑
1.“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
A.乘公交车出行 B.回收废旧电池 C.大量焚烧秸秆 D.推广风力发电
2.下列特色产品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丝线绣瑶锦 B.酿制糯米酒 C.编织竹制品 D.雕刻木根雕
3.农作物生长有时需要大量的氮肥,下列空气中的物质常作为氮肥生产原料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氦气
4.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5.在压强为时,将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的体积明显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明显变小
6.在消防员灭火过程中,可能突发林火“爆燃”,威胁消防英雄的生命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7.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
C.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纯净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9.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
B.一定质量的铁块与完全粉碎后形成的铁粉的质量相等
C.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得到固体的质量少于高锰酸钾的质量
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剩余蜡烛质量小于点燃前蜡烛的质量
10.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物质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
B.B点对应的物质能与石灰水反应
C.D点对应的物质很稳定,可以敞口保存
D.若E点对应的物质是,则C点、E点对应的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非选择题(共40分,化学方程式2分,18(3)2分,18(4)2分)
11.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______。 (2)氮气______。 (3)3个氮原子______。
12.锂矿被称为“白色石油”。中科院团队在喜马拉雅发现超大型锂矿,氧化锂资源可达百万吨。如图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锂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_。
(3)锂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
13.某药厂生产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如右图所示:
XX品牌口服液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 化学式: 含锌量:每支口服液含锌
(1)每支口服液含锌,“锌”指的是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葡萄糖酸锌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3)葡萄糖酸锌()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求最简整数比)______。
14.2024年,长春市地铁6号线、7号线预计全面建成,连接东西、穿越南北的长春地铁正式“车通”,更加方便百姓的出行。
(1)地铁的车体采用铝合金等材料制成。铝合金与纯铝比熔点更______。
(2)地铁铁轨一般选用的是锰钢,主要利用其具有______(填序号)等性能。
A.韧性好、硬度大 B.熔点低于纯铁 C.能与酸反应
(3)车体采用的铝合金中的铝单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它不但能与酸反应,还能与氢氧化钠、水共同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请写出该气体单质的化学式______。
15.化学是从微观粒子角度上研究物质的科学。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名称为______。
(2)气态氧气可以压缩在的钢瓶中,原因是分子间隔受______影响。
(3)每天中午,净月实验中学的食堂都会飘来阵阵饭香,原因是______。
(4)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反应中未改变的原子符号是______。
16.为探究分子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3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1和图2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中。
图1 图2 图3
(1)观察到两个塑料瓶中的小纸花自下而上变红且______。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2)从微观角度,与“瘪掉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鼓起”原理相同的是______(填字母)。
A.敞口放置的水逐渐减少 B.温度升高后,水银温度计中汞柱上升
C.1滴水中约含个水分子 D.吹气球,气球变大
17.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多项“黑科技”惊全球。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是冬奥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使用“水冰转换技术,此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变化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
(2)据悉,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实现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固态能制冷的原因是 ① ,该技术可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是通过______ ② (选填“减少碳排放”或“增加碳转化”)。
(3)冬奥会运动服中使用了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如图二,黑球代表碳原子),石墨烯属于______。(“单质”或“化合物”)
(4)通过加入催化剂甲、催化剂乙可以分别实现反应Ⅰ和反应Ⅱ中的物质转化,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实验室制取气体是一类重要的实验。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1)A装置中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关于A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______(填字母,2分)。
A.该装置适合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 B.该装置适合稀硫酸和锌粒制
C.该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D.使用该装置长颈漏斗下端不需要伸入到液面以下
(4)潘跃同学用装置A制,并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B),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C)。请从操作和试剂的角度解释曲线中段出现可能的原因______(2分)。
19.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Ⅰ、知识链接
(1)人类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通过线粒体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在人体内参与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Ⅱ、实验验证
(2)初始实验:如图1所示,甲同学通过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得出结论: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图1 图2 图3
小美认为图1实验不足以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吸入的空气中含______。
(3)改进实验:同学们改进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检验气密性良好后,在A、B瓶中装入等浓度等体积、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乙同学对着同一套装置吹嘴做了相同时长、相同气流速度的吸气和呼气,通过单向阀控制后的吸气步骤和呼气步骤气流方向如图2所示,观察现象。
①实验时做相同时长、相同气流速度的吸气和呼气动作的目的是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______(选填“A瓶”或“B瓶”)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则说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4)数字化实验:同学们又进行如图3所示实验,把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传感器探头放入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数据如图4所示,纵坐标为某一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为时间(s)。
图4
①能说明人体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曲线是______。
②根据图4中信息,推断Y曲线在上升后又略有下降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0.某钢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求此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答题卡中填空,共2分,保留至)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D B A D B D
非选择题(共40分)
11.(1)N (2) (3)
12.(1)3 (2) (3)
13.(1)元素 (2)3 (3)
14.(1)低 (2)A (3)
15.(1)二氧化碳分子 (2)压强、压力、气压均可 (3)分子不断运动 (4)H、O
【“化学式”书写正确得1分,“配平”“反应条件”“↑”书写正确得1分】
16.(1)图2中纸花比图1中纸花变红速度等快【热水环境中纸花比冷水环境中纸花变红更快】
(2)B
17.(1)未发生 (2)①干冰升华吸热 ②减少碳排放
(3)单质【错别字不得分】
(4)(2分)
【“化学式”书写正确得1分,“配平”“反应条件”“↑”书写正确得1分】
18.(1)长颈漏斗
(2)(2分)
【“化学式”书写正确得1分,“配平”“↑”书写正确得1分】
(3)AD
(4)操作角度:关闭弹簧夹或止水夹(1分);试剂角度:压强增大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1分)
19.(1)(2分)
【“化学式”书写正确得1分,“配平”“↑”书写正确得1分】
(2)二氧化碳
(3)①控制单一变量 ②B瓶
(4)①Z ②瓶内水蒸气液化
20.①44 ②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华阴市2024-2025上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英语试卷(含笔试答案无听力答案、原文及音频)

下一篇: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4-2025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