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自测评价
九年级化学试题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D C C B A C D A C A
13、(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化学(2)BD(3)(4分);化合
(4)耐腐蚀(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4、(12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
(1)不可行,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因此用多功能瓶收集氧气时,应从长导管通入气体,短管排出空气;c
(2)(4分);熄灭
(3)难溶于水
15、(10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
(1)还原(2)(4分);置换 (3)AC
16、(12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
(1)澄清石灰水
(2)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越小(3)大(4)50
(5)(4分)
(6)加入50mL水后,最终压强与实验前压强几乎相同
(7)
或
(8)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17、(1)0.2(2分)
(2)解: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1分)
Zn+2HCl=ZnCl2+H2↑ (2分)
65 2
x 0.2g (2分)
(2分)
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为:
(2分)
答: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1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自测评价
九年级化学试题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Mg-24 Zn-65
一 、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淮北市酿酒传统悠久,明代任柔节曾以“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诗句赞美口子佳酿。 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曲捣碎 B. 酒曲发酵 C.滤去酒曲 D.泉水勾兑
2.2024年12月1日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了“2024天府碳中和论坛”,论坛以“创新
驱动低碳转型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A. 购物时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B.出门尽量使用一次性杯子,干净卫生
C.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少坐私家车 D.开发利用绿色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
3.消防自动喷淋头结构如图所示。当喷淋头周围温度较高时,热敏玻璃球中的液体会膨胀,
导致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实现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敏玻璃球的导热性差
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分子体积变大了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日常生活中不可将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4.我国成功提纯的“超级金属”铼,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如图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铼原子的中子数75 B.金属铼的化学式为re
C.铼元素为金属元素 D.铼原子的原子质量为186.2
5. 化学实验操作中也有“横平竖直”之美。下列操作中,不符合规范操作的是
A.横 B.平 C.竖 D.直
6 .过氧乙酸(化学式CH COOOH) 溶液是常用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
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B.过氧乙酸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C.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过氧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8题。
氨气(NH ) 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Haber-Bosch 工艺利用N 和H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制氨(微观过程如图所示),是目前唯一大规模合成氨的方 法。我国朱维源团队近年来研究的“间歇式清洁电力Haber-Bosch 法合成氨工艺”,使用的 原料只有可再生电力、水和空气,副产品只有氧气,是清洁可持续的合成氨生产方式。
a .b C
7 .有关Haber-Bosch 工艺合成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氨过程合理的顺序是a→c→b B.该反应中氢原子个数增加
C.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氮气的质量比为3:1 D.该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少
8.关于零碳能源氨气及其制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完全燃烧的产物不会引发温室效应 B.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C.朱维源团队制氨只发生了化合反应 D.朱维源团队制氨原料经济易得
9.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合金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D.“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 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u(C) 除杂 在空气中灼烧
B NaCl(泥沙) 分离 溶解、过滤
C CO(CO ) 鉴别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C(Fe) 检验 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11.化学学习需要建构多种基本观念。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结构观:CO、CO 均由碳原子、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B.微粒观: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C.变化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 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守恒观:1g 镁 和 1g 氧气反应生成2g 氧化镁
12.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密闭容器中不同物质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时氧 气含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与反应装置相连的氧气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瓶内氧气含量 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图4分别是该小组同学用红磷、白磷、铜粉三种物 质进行实验所得的“氧气含量一时间”关系图(装置气密性良好,红磷、白磷、铜粉均足量)
分析上述关系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选用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误差最小
B.白磷燃烧后剩余氧气含量小于红磷,可能是因为白磷还可以缓慢与氧气反应
C.选择铜粉进行实验时,现象是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D.相较于传统实验,数字化实验可以更好的从定量角度研究物质的变化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64分)
13. (12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5月3日,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使用液氢—— 液氧作为推进剂,动力大,反应产物无污染。
氢能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能源,氢气的生产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制得的
H 中含有CO, 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CO 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
九年级化学试题卷第3页(共6页)
目前氢气的储存方式有多种。科研人员研究出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实现了氢气安全、高 效及大规模储运,其原理是利用金属镁和氢气在300℃和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镁 (MgH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定会有更优异的储氢材料使氢能广泛应用。
结合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采用液氧液氢燃气发生器循环火箭发动机,该过程将 能转化为火箭发射所需动能。
(2)下列有关氢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来源广泛,可由空气直接分离获得 B.氢气变为液氢时,氢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C.现阶段氢能已经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D.氢气的沸点比CO 的沸点低
(3)根据文中信息,写出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原理: (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该反应属于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4)火箭外壳选用铝合金材料,主要利用了铝合金 的优点(答1点即可)。
14. (12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
百
用水泥
制成的
二氧化
锰小球
c-
多孔塑料
板
a
q
)
甲 乙 丙
(1)小明同学想用装置甲制取并收集氧气,你认为他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关闭弹簧夹,反应停止后,试管中的液 面位于 ( 填“a”“b” 或 “c”) 处 。
(2)若用装置乙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打开活塞,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蜡烛 _o
(3)装置丙制取并收集氢气,由此收集方法可知氢气的物理性质为 o
15. (10分)钛(Ti)因其硬度大、熔点高,有很强的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而被认为是21世纪的 重要金属材料。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 和TiO ) 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 1 ) 步 骤I 中,碳在该反应中体现出 性;
(2)步骤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 反 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所得金属钛中含有少量的金属镁。若要除去金属钛中的少量镁,可加入的试剂是
( 填 字 母 ) 。
A.稀盐酸 B.硫酸铜溶液 C.稀硫酸 D.氯化钙溶液
16. (18分)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影响二氧 化碳溶解性的因素。
【活动一】探究温度和压强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1:标准大气压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 某种无色碳酸饮料,大烧杯中加入不同温 度的水,小烧杯中加入某种试剂A。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大烧杯中水的 温度 试管中产生气 泡的速率
(
试剂A
) ① 0℃ 缓慢
② 20℃ 适中
③ 90℃ 很快
实验2:室温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 某种无色碳酸饮料。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注射器活塞的位置 试管中的产生气泡的速率
④ 不拉动活塞 适中
⑤ 向上拉活塞到25mL 变快
⑥ 向上拉活塞到50mL 变得更快
(1)实验1,小烧杯中的试剂A 可用于检验CO , 该试剂是 (填写名称)。
(2)由实验1得到的结论是
(3)由实验2可知,压强越 _,CO 溶解的量越多。
【活动二】探究CO 在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3:烧瓶中收集250mL CO 气体,向其中加入不同液体,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瓶中压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烧瓶中气体 注射器中物质 实验后瓶内压强
(
传感器
) ⑦ CO X m L 水 104.98kPa
⑧ CO 50mL盐酸 106.67kPa
⑨ CO 50mL小苏打溶液 103.40kPa
(4)第⑦组实验中,X=
_
(5)CO 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从上述实验中可知,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CO 的依据是:
(7)化学学习是一个宏微结合的过程,根据实验3所给的数据,按照图1的方式画出图2 中液体上方的微观示意图。
图 1 : 盐 酸 图2:小苏打溶液
(8)请你利用二氧化碳溶解性知识,解释“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的原因
17. (12分)铜锌合金俗称为黄铜,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称取 10g 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 为109.8g。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