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答案)

长治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物理试题
注意:共三大题,共22小题,满分80分,作答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框内)
1.物理来源于生活,在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质量约有1.5kg B.中学生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s
C.中学生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8.5℃ D.教室的高度约为5m
2.下列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B.记录测量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C.在长度测量时,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也可以进行测量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并消除误差
3.如图所示是不同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图甲和图丙
B.其中声音响度相同的是图乙和图丙
C.甲、乙、丁三种声音一定是乐音
D.丁是噪声,噪声在生活中毫无用处,应该禁止其产生
4.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5.现在的教室作为标准化考场,都安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子监控器,其主要由光学系统和光电转换系统两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经光电转换系统转换成电信号并输送到监控中心。其中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
A.凸透镜成正立放大实像 B.凹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C.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 D.凹透镜成倒立放大虚像
6.如图所示是一些常用的物理测量仪器,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7.镓是一种金属,它的熔点较低,实验员从恒定温度为20℃的仓库中,拿起一块固体镓放在手心上,一会儿发现,手心里的镓熔化成银白色的液体,如图所示,则镓的熔点可能是:( )
A.18℃ B.30℃ C.50℃ D.60℃
8.同学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所示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锥形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玻璃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瓶内的树枝上就出现了玲珑剔透的"雪景"。关于以上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华形成的 B."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C."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固形成的 D."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
9.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依据图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象说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甲、乙图象不同,说明物质不同,密度一般不同
C.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
D.甲的密度是乙的4倍
10.新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的,新材料的使用对推动社会的进步正在发挥着越来 越大的作用。下列关于"新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几何尺寸达到纳米量级,并且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B."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机、电脑的元件及芯片
C."超导材料"可以应用于任何用电器并使其效率提高
D."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和"纳米材料"都属于新材料
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有5个小题,第11小题3分,第12小题4分,第13小题7分,第14小题6分,第15小题4分,共24分)
11.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一部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另一部手机拨打瓶内的手机,他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瓶内手机的铃声;
(2)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拨打瓶内的手机,他听到瓶内手机铃声的情况是_______(选填"铃声变弱"或"铃声变强")。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是小刚和小明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如图甲所示,小刚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 _______(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垂直也可不垂直")白纸B放置;小明认为小刚的设计有缺陷,他认为小刚在实验中白纸不能沿着法线左右转折,无法探究_______的规律;
(2)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如图乙所示,小明将蜡烛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有清晰的像。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11cm的位置时,发现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总是找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甲是小军同学"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时间/min ... 12 13 14 15 16 17 18 ...
温度/°℃ ... 96 97 98 98 95 98 98 ...
(1)在实验过程中,他组装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采用的顺序是_______(选填"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
(2)上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军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的95℃是错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以推测,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如图丙和丁中,图_______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在图象中,BC段表示的是冰的_______过程;从题目信息还可以看出冰在熔化和水在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学习,小军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______(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14.李建同学在测量浓盐水的密度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端移动;
(2)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g;然后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得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质量为80g,根据上述信息可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kg/m3;
(3)实验结束后,李建还想测量质量为m小石块(不吸水)的密度,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略加思索后他采用下列方法,也完成了实验:
①向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水的总质量为m;
②将小石块浸没在烧杯的水中,在水面处进行标记;
③取出小石块,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______________;
④则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p=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已知水的密
度为p水)
⑤若步骤③中,取出小石块时,小石块表面粘有水,_______("会""不会")影响
密度的测量值。
15.液体蒸发的快慢受多个因素影响,请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验证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综合应用题(本题共个小题,第16小题2分,第17小题2分,第18小题4分,第19小题2分,第20小题4分,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6分,共26分)
16.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乙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______温度计。
17.有一种叫"全碳气凝胶"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是我国科学家研制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一块体积为100cm3的"全碳气凝胶"质量只有0.016g,则它的密度为_______kg/m3;该密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智造"超薄玻璃"超薄玻璃也叫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用来做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屏等的基础材料。2018 年 4 月,中国蚌埠制造出目前世界上使用浮法工艺批量生产的最薄玻璃,厚度只有0.12mm。用浮法工艺生产超薄玻璃最为重要的三个环节是窑炉、锡槽和退火,每个环节需要调整的参数都非常多。窑炉将制备玻璃的多种原料在炉内加热到将近 1600℃,使原料熔化为一体,要增加玻璃的强度,原料中还必须有熔点高于其他原料的金属元素。锡槽是生产超薄玻璃的关键步骤,窑炉熔化的玻璃液流入锡槽装备中,锡槽中的锡熔化,玻璃液浮在锡液表面,再用拉边机将玻璃拉薄,最后进入退火窑,玻璃温度逐渐降低、变硬成型,故此工艺称为浮法工艺。
经过测试,我国用浮法工艺制造的超薄玻璃,在受到一辆小汽车以 150km/h 的速度撞击时仍完好无损。
(1)我国用浮法工艺制造的超薄玻璃的厚度为0.12mm,合_______km。
(2)制造超薄玻璃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用铁制成的窑炉。(已知铁的熔点为1538℃)。
(3)浮法工艺制成的超薄玻璃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浮法工艺制成的超薄玻璃与常规的同类玻璃相比的优点:______________。
19.在防溺水教育活动中,老师告诉学生,池塘里水的实际深度比看起来的深度要大不能贸然下水游泳。下图为解释这一现象的情景,其中A为水底的物体,A'是岸边儿童看到的A的像。请你在图中作出过O点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0.如图所示,在一些大型演出中,人们会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出"云雾缭绕"的场景,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21.在一个质量为30g的空瓶中装入100cm3的冰块,待冰全部熔化后,再将一体积为30cm3的实心金属球放入瓶中,球完全浸没时,水面恰好上升到瓶口,此时整个瓶的总质量为357g。(已知p水=1.0g/cm3,p冰=0.9g/cm3)求:
(1)瓶内冰的质量;
(2)该金属球的密度;
(3)该瓶子的容积。
22.据相关资料介绍,汽车所用燃料的60%是消耗于汽车自身质量,所以减轻汽车质量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非常大,故今后汽车的轻量化将成必然趋势。有一款汽车使用的是质量高达1185kg的钢质外壳,现在把它换成密度为6x10kg/m3等体积的镁合金材料,已知p钢=7.9x103kg/m3。
(1)该汽车外壳的体积是多少?
(2)若把该车外壳换成等体积的镁合金材料,质量是多少?
(3)该车外壳换成镁合金材料后,自身质量可以减少多少?
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5高考数学考二轮专题复习 第十三讲 数列(四大考向) 专项训练(含答案)

下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测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