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北京昌平初二(上)期末
物 理
2025.1
本试卷共 8页,共两部分,27个小题,满分 70分。考试时间 7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
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4分,每题 2分)
1.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人规定:单脚迈出一次的距离为“跬”。按此规定,
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跬”的距离最接近
A.10cm B.50cm C.150cm D.500cm
2. 2024年 6月 4日,在月球背面停留近 2天的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进入预 定环月轨道。
图 1所示的是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时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月球样品为参照物,嫦娥六号上升器是运动的
B.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六号上升器是静止的
上升器
C.以嫦娥六号上升器为参照物,月球样品是静止的
D.以嫦娥六号上升器为参照物,月球是静止的
图 1
3. 图 2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花在透镜下的“放大像” 铅笔在水面处弯折 地面上呈现的人影 楼阁在水中的“倒影”
A B C D
图 2
4. 图 3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冰化成的水 树叶上的霜 草叶上的露珠 屋檐上的冰挂
A B C D
图 3
5.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图 4
6. 图 4所示的是在河南舞阳出土的 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 它可以吹奏出七声音阶,是我国迄今发现
的最早的管乐器。 吹奏时手指按在骨笛不同的音孔上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传播速度
7.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将湿头发用吹风机吹干 D.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四周扫开
8. 将凝固点为 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 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的温度从 70℃降至 47℃,并保持
在 47℃一段时间不变,然后继续下降至 25℃。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合金凝固时的温度为 70℃ B.该合金在 65℃时为液态
C.该合金在 47℃时一定为固态 D.该合金在保持 47℃的这段时间内不对外放热
9. 关于图 5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 乙 丙 丁
图 5
A.图甲:用凸透镜观察墙上的标识看到放大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图乙: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C.图丙:日晷仪通过晷针影子的变化进行计时,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D.图丁:光在该盐水中不沿直线传播,是由于该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10.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瓶矿泉水喝去一半,瓶中水的质量和密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则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
D.一罐氧气用去一半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11.某同学用自制焦距为 10cm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
图 6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现将蜡烛向左移动到 15cm刻度线处,光屏上原来清
晰的像变模糊了,保持“水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呈现蜡烛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图 6
A.将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B.向左移动光屏使光屏和蜡烛到“水凸透镜”的距离相等
C.向“水凸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 s/m
D.在“水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的某个位置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20
甲
12.甲、乙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两车通过的路程和所 15
用时间的关系如图 7所示。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 10 乙
正确的是 5
A.甲车和乙车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
0 1 2 3 4 6 8 t/s
B.0~8s,甲车和乙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 7
C.0~8s,甲车始终在乙车前面
D.当 t=6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的 5m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 6分,每小题 2分。每
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 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
D.汽车用倒车雷达可探测到障碍物,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4.我们通常说“甲比乙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
A. 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比乙用的时间长
B. 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比乙用的时间短
C.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的长
D. 甲运动的速度比乙运动的速度大
15.某同学利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A.烧杯的质量是 10g
液体与烧杯的质量 m/g 25 40 55 70
B.液体的密度是 0.5×103kg/m3 液体的体积 V/cm3 20 40 60 80
C.液体的密度是 0.75g/cm3
D.100cm3液体的质量是 85g
第二部分
三、实验探究题(共 28 分,16 和 21 题各 4 分,17、19、20、22、23 和 24 题各 3 分,18 题 2 分)
16.(1)如图 8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35 36 37 38 39 40 1 2 ℃
图 8
(2)如图 9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cm
图 9
17.某同学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
ml
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 线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 100
90
将平衡 螺母向________端调节。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 放砝 8070
60
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 10甲所示,再 将金属块用细线系 50g 50
40
好放进盛有 40ml水的量筒中, 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 10乙 30
20
0 1 2 3 4 5 g
所示的位置。该金 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10
18.某同学用图 1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将两块平面镜 甲 乙
图 10
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将电子蜡烛放在两块平面镜中间,可以观
察到电子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减小两 块平面镜的夹角,发现镜中电子蜡烛像的数目增多,请你根
据她的实验步骤及现象, 写出她所探究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板
蜡烛 支架
图 11 图 12
19.利用如图 12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玻璃板和 蜡烛竖直放置
在水平桌面上,蜡烛的高度为 6cm,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 10cm。 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
_____像(选填“实”或“虚”),像的高度为_____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___cm。
20.某同学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特点的实验时,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 待温度升至
92℃时开始每隔 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和水沸腾的情况。该同学测量并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的温度/℃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是否沸腾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1)在此实验中,该同学应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水是否沸腾。
(2)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同学用图 13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沿斜面从 A点由静止释放,图中显示测量
过程中小车在 A、B、C三点的位置及 A、C点所对应时间,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B A
C
图 13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
(2)小车 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 为了测量小车从 A点运动到 C点的过程中 BC段的平均速度,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
A.让小车从 A点由静止释放,测量小车由 A点到达 B点的时间
B.让小车从 B点由静止释放,测量小车由 B点到达 C点的时间
22.利用如图 14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用激光笔 1发出的光束 AO作为入射光 线,用激光笔
2发出的垂直于镜面并过 O点的光束 ON作为法线,OB为反射光线, 则∠AON是入射角,∠BON
为反射角。
激光笔 2
激光笔 1
N
A B
O
图 14 图 15
(1)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量入射角∠AON和反射角∠BON,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AON 10° 20° 30° 40° 50° 60°
∠BON 10° 20° 30° 40° 50° 60°
由此可得:在光的反射现象中,_______;当入射角为 70°时,则反射角为_______°。
(2)利用图 1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多次改变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调整眼睛的 位置到合适的角度,观察到
反射光线都能恰好把法线和入射光线同时挡住,说明_____。
23.如图 16甲所示,某同学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于是他得出光束通过凸透镜后都会相交于一点。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提供的器材有
满足实验要求的两个激光笔、一个凸透镜(如图 16乙所示)。根据实验需要,可添加适当的器材。写
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可作图辅助说明)
甲 乙
图 16
24.某同学要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铜丝的长度,手边有已调零的电子秤和刻度尺,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用电子秤测出这卷铜丝的总质量记为 m 总。
(2)从整卷铜丝上截取一段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
(3)再用刻度尺测出截取的铜丝的长度记为 l0。
请你帮这位同学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这卷铜丝总长度的表达式:l 总=___。
四、科普阅读题(共 4分)
请阅读《航天器的“蝉衣”——气凝胶》并回答 25题。
航天器的“蝉衣”——气凝胶
气凝胶(如图 17所示)是一种纳米级的多孔固态新型材料,所有孔的体积合起来占整个气凝胶体积
的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达到 99%以上,具有高空隙率、纳米级孔洞、低密度等特点。
图 17 图 18 图 19
气凝胶已经广泛应用,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在航空航天领域。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动机高温燃
气系统隔热、嫦娥四号探测器热电池防护等都用到了气凝胶材料。天问一号运用了两种气凝胶材料,分别
用来应对“极热”和“极寒”。“极热”考验出现在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
超过 1000℃,气凝胶材质的隔热组件能够阻隔高温,仅仅 10mm左右厚度的材料就能够在整个着陆过程让
它身后的温度处于可接受的范围。“极寒”考验出现在火星巡视阶段,在火星车的表面铺设了大面积的气
凝胶板,不仅阻隔了火星表面-130℃的超低温,而且又凭借其超轻特性,保障火星车“跑”得更快,“跑”
得更远(如图 18所示)。
目前,各种各样的气凝胶被开发出来,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的一种“全碳气凝胶”,成功刷新
了当时“最轻材料”的纪录,把它放在盛开的鲜花上,花蕊都不会被压弯(如图 19所示)。“全碳气凝
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 900倍,并且其只吸油不吸水,因此可用来
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
气凝胶,是一种神奇的超材料,具有隔热、隔音、透光、高弹性、强吸附等不同性能。科研人员还在
不断探索和开拓创新,使气凝胶材料不仅能上九天揽月,还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气凝胶材料在防火装备、
管道保温、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柔性布等更多领域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潜力。
25.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气凝胶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轻”实际上是指气凝胶的________小。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2)如图 20所示,用火焰枪对着气凝胶板喷火,科研人员在另一
侧用手触摸气凝胶 板并不觉得烫手。这主要是利用气凝胶超强
的___________性能。
图 20
(3)若海上原油泄漏 9t,则至少需要_______kg“全碳气凝胶”才
能一次吸完。
五、计算题(共 8分,26题 4分,27题 4分)
26.如图 21所示,在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潘展乐以 46.4s的成绩夺得男子 100m 自 由 泳
金牌,求: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整数)
图 21
27.某战斗机广泛采用了复合材料和现代电子技术,具有优良的作战性能。其中一个零件原来采用密度较
大的钛合金制造,零件的质量为 540kg,所使用的钛合金密度ρ钛合金=4.5×103kg/m3,后采用复合材料
制成相同体积的零件替代原零件,质量减小了 360kg。求:
(1)该零件的体积;
(2)复合材料的密度。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4分,每题 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D C B C A B A C D D
二、多项选择题(共 6分,每题 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 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题号 13 14 15
答案 AB BCD AC
第二部分
(本部分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正确的,均可相应得分)
三、实验探究题(共 28 分,16 和 21 题各 4 分,17、19、20、22、23 和 24 题各 3 分,18 题 2 分)
16.(1)36.5(2分) (2)6.80(2分)
17.(1)左 (1分)
(2)2.7 (2分)
18.两块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个数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是否有关?(2分)
19.(1)虚 (1分)
(2)6 (1分)
(3)10(1分)
20.(1)是否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的现象 (1分)
(2)随加热时间增加,温度不变 (2分)
21.(1)v = (1分)
(2)0.15(1分)
(3)小 (1分)
(4)A (1分)
22.(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分)
(2)70 (1分)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分)
23.(1)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用两支激光笔射出两束光调整传播方向使其平行于主光轴,两束光经凸
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画出该点并记为 F。(1分)
(2)再用两支激光笔射出两束光,使其通过 F并射向透镜,观察经透镜折射后的光束为平行于主光
轴的光束。(2分)
24.(2)用电子秤测出这段铜丝的质量 m (1分)
. 0
总总 = (2分)
四、科普阅读题
25.(1)B (1分)
(2)隔热 (1分)
(3)10 (2分)
五、计算题(共 8分,26题 4分,27题 4分)
26.解:v=s/t=100m/46.4s=2m/s (4分)
27.解:(1)V 钛=m 钛/ρ钛=540kg/4.5×103kg/m3=0.12m3 (2分)
(2)复合材料质量为:m 合=m 钛- m=540kg-360kg=180kg
复合材料和钛合金的体积相等 V 合=V 钛 (1分)
复合材料密度为:ρ合=m 合/V 合=180kg/0.12m3=1500kg/m3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