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2024年秋期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共12小题,1~1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1~12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不选或有错选的均不得分;满分38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 项 A D C A C B A B D C AD BD
二、填空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3. 运动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14. 2.7 乙 398(或6min38s)
15. 响度小 音色 音调 16. 凸透镜 实 投影仪
17. 频率 音调 高 18. 瓶内气体 减小(降低) 大
19. 小于 加速 0.8
三、作图与实验题(4个小题,其中20题4分,其余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20.(4分)各2分
21.(1)使冰受热均匀(缓慢加热) 温度计的玻璃泡触碰容器壁 ﹣6;
(2)晶体 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B
22.(1)位置 (2)等效替代法 (3)虚像 (4)下方 (5)相等 P 0.6cm
23.(1)游码未归零 (2) 32.6
(3)0.912 用烧杯测量水的体积误差太大 (4) D (5)45 大于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24小题8分,25小题9分,共17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和文字说明)
24解:
(1)由G8784列车时刻表可知:s=263km
t1=09:31﹣07:46=1h45min=1.75h …………………………………… 1分
平均速度v1= = …………………………………… 1分
=150.3km/h …………………………………… 1分
(2)列车长L=200m v2=144km/h=40m/s t2=50s …………… 1分
设隧道长为S2 ,则有 S2+L=v2 t2 ………………………… 1分
S2= v2 t2-L=40m/s×50s-200m=1800m …………………………1分
(3)由题可知,S3=15km v3 =36km/h
小杨驾车从家到达泸州站所需的时间:
t3===h=25min ………………………… 1分
根据题意可知,小杨从家里出发的时间:
t=07:46﹣25min﹣10min﹣5min=07:06 ……………………………1分
答:(1)150.3km/h (2)1800m (3)07:06
25解:
(1)瓶中装满水的质量
m水=m总水-m瓶=336g-136g=200g …………………………1分
水的体积V水===200cm3 …………………………1分
瓶子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V容= V水=200cm3 …………………………1分
(2)瓶中装满酱油的质量
m油=m总油-m瓶=360g-136g=224g …………………………1分
酱油的体积V水=V容=200cm3 …………………………1分
酱油的密度ρ油= ==1.12 g/cm3 …………………………1分
(3)金属球的质量
m金=m瓶水金-m瓶-m剩水=404g-136g-(200g-40g)=108g …………1分
金属球的体积V金=V排水== =40cm3 ………………………1分
金属球的密度ρ金= ==2.7 g/cm3 …………………………1分
答:(1)200cm3 (2)1.12g/cm3 (3)2.7g/cm3泸州市龙马潭区 2024 年秋期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 全卷共四个大题,25 个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2. 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3. 考生作答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
结束后,试题卷由学校收回并保管,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1~10 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1~12 题为多项选择
题,每小题 4 分,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得 2 分,不选或有错选的均不得分;满
分 38 分)
1. 估测是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某同学对相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合理的是
( ▲ )
A. 课桌高约 80cm B. 物理教科书质量约 2.0 kg
C. 步行速度约 1.1km/h D.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8.6℃
2. 将一瓶酸奶喝掉一半后,下列关于剩下半瓶酸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 质量和密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C. 质量不变,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 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不变
3. 诗人李白根据光的反射现象写下美妙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图中也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 水球成像 B. 晷针留影 C. 江面倒影 D. 铅笔“折断”
4. 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关于乐器使用所涉及的声现象,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 )
A. 唢呐表演,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B. 笛子演奏,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 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5.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
A. 滴水成冰 B. 气凝成霜 C. 雪融成溪 D. 气结成露
6. 如图,小杨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AO是入射光线
B. 反射角等于 30°
C. 将激光笔靠近 N时,光线 OB会靠近 ON
D. 绕 ON前后转动 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
7. 如图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 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B. 该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注意安全
C. 有“白气”冒出,说明水已经沸腾
D. 水沸腾后即可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8. 下列例子中采用了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
①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②通过小纸屑的跳动显示发声的鼓面正在振动
③探究影响降落伞飞行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⑤探究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A. ①② B. ③⑤ C. ①④ D. ②⑤
9.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s-t 图像,从 0 时刻开始计时,
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
A. t=0 时,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 4s 追上乙
B. 甲乙同时出发,乙运动 2s 追上甲
C. 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v 甲>v 乙
D. 甲比乙先出发 2s,乙运动 2s 和甲相遇
10. 如图所示是一束白色的太阳光沿 BD 方向射向三棱镜,在右侧光屏上形成了
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的彩色光带 M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 各色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均向其底部偏折
C. 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能力比对紫光的强
D. 若物体放在 P处,从右侧透过三棱镜观察到物
体 P 的像可能在 A 处
11. 小明研究液体密度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
甲、乙两种液体,并绘制出总质量 m与液体体积 V的关系如图
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 容器的质量为 20g
B. 甲液体密度是 2.0g/cm3
C. 甲、乙两种液体密度之比是ρ甲:ρ乙=2:3
D. 密度为 0.8g/cm3的丙液体的 m-V图像应位于Ⅲ区域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焦距 10cm)、光屏位置
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投影仪利用这一规律成像
B. 将蜡烛放置在 35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
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C. 用手指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
焰的像不再完整
D. 三者位置都不动,用焦距 8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 7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13. 2024年 12月 17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首次出
舱安装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巡检和处置舱外设备设施。出舱巡检
的过程中,航天员相对于舱内的王浩泽是 ▲ 的(选填“运动”
或“静止”)。舱外两航天员 ▲ (选填“能”或“不能”)直
接对话,这是因为 ▲ 。
14. 如图所示,用甲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是 ▲ cm,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
用 ▲ (选填“甲”或“乙”)刻度尺。小敏骑车去学校,借助停表记录了自己从
家到学校的时间,如图所示,此时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 s。
15. 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 ;
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 ▲ 进行判断
的;若是陌生人电话,我们也能依据声音的 ▲ 不同,大.致.判断对方的性别是男还
是女。
16. 智能手机扫码功能可快速获取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 ▲ 镜;二维码通过摄
像头在手机中所成的是 ▲ (选填“实”或“虚”)像。下图中蜡烛恰好在光屏上
成清晰的像,生活中的应用是 ▲ (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
17.如右上图所示是小聪自制的四弦琴,他将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又
在小盒的两端各放一根木条,用来拉紧橡皮筋,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粗细不同的
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 ▲ 不同,所发出声音的 ▲ 也不同。如果将橡皮筋
拉得更紧,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更 ▲ 。
18.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科技小组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
如图所示。此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 ▲ (选填“瓶内气体”
或“管内外的水”);若气温升高,则水柱的高度 h 将 ▲ ;
为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应选择体积更 ▲ 的塑料瓶。
19.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 A 处
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 A 滑到坡底 C 处的时间 t1=2.5s;再次将小车从 A 处静止
释放,测出小车从 A 滑到中点 B 处的时间 t2=1.8s。
图甲 图乙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 (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如图乙是小车滑下的 v-t 图像,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
是 ▲ (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 m/s。
三、作图与实验题(共 24 分,其中第 20 题 4 分,实验题每空 1 分)
20. 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
(2)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述的画
面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蜻蜓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 A'
点表示水中蜻蜓像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甲 乙
21.(6 分)如图甲、乙所示,分别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和“观察水的沸腾”
的实验装置,图丁(a)(b)是实验后画出的图像。
(1)如图甲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
度计,采用这种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 ,如图乙安装完相关器材后,小明发现
其中错误的是 ▲ ;图丙中温度计示数为 ▲ ℃;
(2)根据图丁(a)可知,冰属于 ▲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共同的特点
是 ▲ ;
(3)小明在水沸腾后又往烧杯里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
次烧开。下图中能反映小明在探究水沸腾实验时,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是 ▲ 。
22. (7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
图甲 图乙 图丙
(2)如图甲所示,把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
的蜡烛 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
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这种研究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 ▲ (选填“控制
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将光屏放在蜡烛 A的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没有呈现蜡烛 A的像,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
(4)如图乙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晚上开
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 ▲ (选填“上方”
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5)如图丙所示,用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图中像 A1与
像 A2是一次实验中同时看到的两个像,它们的大小 ▲ (选填“A1较大”、“A2
较大”或“相等”),其中 A1是蜡烛通过玻璃板的 ▲ (选填“P”或“Q”)反射
面所成的像。小刚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测得物距 u=4.2cm,像距 v=3.9cm,根据数据
可以推算像 A1与像 A2之间的距离为 ▲ cm。
23. (7分)采用原地址生态净化槽净化农村生活污水是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措施。
小明想知道经过净化槽净化后的水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测量。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向左调节两端的平
衡螺母,但始终未能将天平调平衡,原因是 ▲ 。
(2)纠正错误后,将天平调平衡;先将空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平衡时,加在
右盘中的砝码和称量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空烧杯的质量为 ▲ g。
(3)将适量的净化后的水倒入烧杯中,并通过烧杯上的刻度直接读出水的体积为
50mL,然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78.2g,则净化后的水的密度为 ▲
g/cm3。此测量值误差太大,主要原因是 ▲ 。
(4)小明发现最大秤量为 200g的托盘天平配套的砝码盒中共有 6个砝码:100g
(1)、50g(1)、20g(2)、10g(1)、5g(1)。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 总=78.2g
的过程中,下列四种加减砝码的顺序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表示加入砝码,
“﹣”表示取出砝码) ▲
A. +50g+20g+5g+游码
B. +100g﹣100g+50g+20g+5g+游码
C. +100g﹣100g+50g+20g+10g﹣10g+5g+游码
D. +100g﹣100g+50g+20g+20g﹣20g+10g﹣10g+5g+游码
(5)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水的体积为 ▲ mL。利
用这种方法测量出的数据,计算出净化后水的密度 ▲ (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其真实值。
四、计算题(共 2 个小题,24 小题 8 分,25 小题 9 分,共 17 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步
骤和文字说明)
24. 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下表是泸州开往成都东站的 G8784 次高铁列
车运行时刻表。
(1)计算该次列车从泸州开往成都东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结
果保留一位小数)
(2)若长度 L=200m 的高铁列车以 144km/h 的速度完全通过某隧道所用时
间为 50s,求隧道全长为多少 m?
(3)小杨购买了该趟高铁列车车票,若她家距泸州站 15km,驾车平均速度
为 36km/h,停车、安检和进站需要 10min,且发车前 5min 停止检票,通过计算
说明小杨至少几时几分从家里开车出发才行?
站名 到点 开点 里程/km
泸州 始发 07:46 —
富顺 08:10 08:12 63
自贡 08:22 08:24 86
内江北 08:47 08:47 128
成都东 09:31 终点 263
25. 小张用电子秤、一个空瓶和足量水测量酱油和金属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①
测量空瓶的质量为 136g;②测量装满某品牌的酱油时,瓶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360g;③
倒出酱油,测量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 336g;④向装满水的瓶中投入一实心金属
球(全浸)后溢出 40g水,测得此时瓶、剩余的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 404g。(已知
水的密度为 1.0g/cm3)求:
(1)瓶子的容积为多少 cm3
(2)向瓶中倒入的酱油的密度为多少 g/cm3
(3)金属球的密度为多少 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