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
注意:1.本试卷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答在本卷或其它位置均不能得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Na 23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绿色发展是一种和谐性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可或缺的决策。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大力开采矿物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B.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C.实行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D.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可作园林绿化用水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硫黄的国家,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中曾提到纯硫提炼法。下列关于硫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淡黄色固体 B.难溶于水 C.能在空气中燃烧 D.熔点低
3.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中,不需要标记的图标是( )
A.护目镜 B.热烫 C.明火 D.用电
4.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B.钛合金用来制造人造骨
C.液化空气制氧气是工业上常用的方法 D.可燃冰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白烟
D.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观察到铜丝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覆盖
6.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繁多复杂的物质世界是由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的
B.在元素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之和为0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7.下列有关说法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甲烷、溴氧都是温室气体
B.煤通过综合利用可制得化工原料
C.扇子扇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锰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锰、碳,它比铁韧性好、硬度大。
8.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对文献内容解释错误的是( )
A.《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天工开物》:“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金的延展性强
C.《梦溪笔谈》—石油:“燃之如麻,但烟甚浓”——石油的不完全燃烧
D.《吕氏春秋》:“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铜锡合金的硬度比铜、锡小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1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
D.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由不同原子构成
10.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装置仅由药品状态决定 B.能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C.红热木炭应迅速伸入集气瓶瓶底 D.制取氧气的原料一定含有氧元素
11.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铷元素为金属元素 B.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n的值是1
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在氧气流中加强热
B 除去CaCO3中的CaCl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H2、CH4、CO三种气体 分别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D 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锌粉反应后过滤
13.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有关下列几种化学符号说法正确的是( )
①2CO2 ②K2CO3 ③N ④ ⑤
A.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①② B.③表示一个氮分子
C.⑤表示的是一种离子 D.④表示每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14.利用传感器采集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过程中O2和CO2体积分数的变化,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图乙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空气中O2的含量高于CO2
B.蜡烛燃烧初期,O2的体积分数下降后又升高可能是燃烧放热引起的变化
C.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消耗完了O2
D.燃着的蜡烛能在O2浓度为18%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
15.《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其化学式为(C5H8N2O5))。下列关于田七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混合物
C.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氮分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1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①在试管中持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B.②锌和稀硫酸反应
C.③将足量汞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持续加热
D.④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体积不变)中点燃足量红磷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4分)在一定条件下,白磷和红磷在空气中都能燃烧,产物与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原子______。
(2)3个氢离子______。
(3)磷酸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4分)“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A、B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
①A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______m后(填“>”或“=”或“<”)。
②B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______。
(2)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是:______(从微观角度描述)。
19.(4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关于水的图1与图2两个变化本质的区别是______。
(2)用图2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①电解后,若b玻璃管中产生3mL气体,则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约为______mL。
②试管a与其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_(填“正极”或“负板”)。
③由电解水实验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该实验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
20.(4分)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碳。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1)①中操作相当于实验室中的______操作。
(2)②是精炼煤与水蒸气反应,属于______(填反应类型)。
(3)③是通过化合反应得到一种燃料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④中X是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与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相同,X的化学式为______
21.(5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为元素组成相同的气体,D、E为黑色固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步转化关系,“—”表示能相互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H2O→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C→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反应类型)。
(3)F→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D和E的反应中体现了D的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2.(5分)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根据CO2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CO2,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下图中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填字母)。
(2)性质实验。
操作 现象 性质
X为澄清石灰水时,现象为 ① 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X为 ② 时,现象为 ③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④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3.(6分)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很多精美的金属蚀刻画。某兴趣小组利用废弃的铁片进行制作金属蚀刻画的项目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任务一】到垃圾回收站筛选铁片底板
(1)区分铝片和铁片的物理方法是______(写1种).
【任务二】预处理铁片底板
(2)用稀盐酸除去铁片表面的铁锈: ,X的化学式为______.
【任务三】选择蚀刻液进行蚀刻
(3)首先将有镂空图案的不干胶保护膜(能隔绝蚀刻液与金属底板接触)贴到处理好的铁片上,然后将铁片浸入足量的蚀刻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小组同学看到铁片上出现红色附着物图案。则他们选择的蚀刻液是下列中的______(填序号)。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稀盐酸 D.氯化钠溶液
【任务四】铁片蚀刻画的后处理
(4)将蚀刻好的铁片清洗掉废液,去掉不干胶保护膜,进行装饰。为防止铁片蚀刻画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1种合理的方法)。
【任务五】废液回收利用
(5)铁片蚀刻废液处理,如下图所示:
过程①加入的物质X是______,过程②加入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6分)中国天宫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每日需要O22.4kg,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制氧,是航天员安全可靠的供氧途径之一,向氧气发生器加入粉末状的铁粉和氯酸钠;点燃铁粉,铁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NaClO3受热分解为NaCl和O2()
(1)氯酸钠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
(2)氯酸钠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三名航天员4天所需O2共9.6kg,则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多少?(写出完整过程计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初中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5ACDAC 6-10BCDBD 11-15CBDCA16A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4分)(1) (2) (3)+5 (4)
18.(4分)(1)①= ②生成的气体逸出到空气
(2)①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19.(4分)(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合理即可) (2)①6 ②负极 ③B
20.(4分)(1)过滤 (2)置换反应 (3) (4)
21.(5分)(1) (2) 化合反应
(3) (4)还原性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2.(5分)①ade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紫色石蕊溶液 ④溶液变红色
⑤密度比空气大
23.(6分)(1)用磁铁吸引 (2) (3)A
(4)保持铁片蚀刻画表面清洁干燥 (5)①铁粉 ②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6分)(1)Na(或钠) (2)23∶48
(3)解:设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的质量为。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的质量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宁德第一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月考(五)数学试卷(图片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