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Zn-65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博格博士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年发现元素周期律
B. 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C. 化学既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也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科学
D. 现代化学将在能源与资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与健康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2.下列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
A.火炬燃烧 B.风力发电 C.粮食酿醋 D.高炉炼铁
A. B. C. D.
3.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酸 碱 碱性氧化物 盐
纯碱 亚硫酸钠
烧碱 氯化钠
氨水 碳酸钙
熟石灰 硝酸铵
A. B. C. D.
4.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含有个电子 B. 和互为同位素
C. 中含个中子 D. 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5.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既可做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
B. 碳酸钠可用于制作糕点的膨松剂,是因为加热能分解出二氧化碳
C. 过氧化钠既可用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又可漂白织物等
D. “火树银花”中的火树指金属的焰色试验,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种分散系里只能有一种分散质
B.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溶液、胶体
C. 可以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D. 氯化钠溶于水得到胶体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酸在电流作用下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B. 只有酸电离时,阴离子才是酸根离子
C.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D. 只有可溶盐才是电解质
8.常温下,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久置后不易变质的是( )
A. 金属钠 B. 硫酸钾 C. 烧碱 D. 漂白粉
9.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B. 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 皮肤上不慎沾上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 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10.下列有关物质保存的说法小正确的是( )
A. 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 B. 氯水可长期保存在无色瓶中
C. 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D. 漂白粉不应露置在空气中
11.合金材料的制造与使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下列文物不是由合金制作的是( )
A. 清康熙时期青花瓷 B. 越王勾践剑
C. 曾候乙编钟 D. 南朝的司母戊青铜鼎
12.铝合金大量用于飞机制造,是因为( )
A. 的活泼性弱 B. 常温下不与反应
C. 的还原性弱 D. 合金密度小,强度大
13.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中的前号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
B.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所具有的电子层数
C.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主族序数
D.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导该元素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14.“类比”是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类比”对物质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加入溶液置换,加入溶液也置换
B. 溶液显酸性,溶液也显酸性
C. 受热易分解,受热也易分解
D. 在空气中加热生成,在空气中加热也生成
15.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电解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B.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16.下列“危险警告标识”与对应“化学试剂”不符的是( )
选项
化学试剂 盐酸 天然气 烧碱
危险警告标识
腐蚀品
易燃品
氧化剂
易爆品
A. B. C. D.
17.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 B. 、、、
C. 、、、 D. 、、、
18.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
A. B.
C. D.
19.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微粒的种类 B. 微粒本身的大小 C. 微粒的质量 D. 微粒间的平均距离
20.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水所含的水分子数目为
B. 常温常压下,所占体积约为
C. 的溶液中含有数目为
D. 常温常压下,氨气中含有数目为
2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的电子式: B. 的结构示意图:
C. 中子数为的氧原子: D. 的结构式:
2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溶液腐蚀铜板:
C. 盐酸除水垢主要成分为:
D. 小苏打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
23.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 、、还原性依次减弱 B. 、、氧化性依次增强
C. C、、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 、、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24.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氧气反应
C. 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D.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但与氨水不反应
25.下列事实不能用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依据的是( )
A. 单质的熔点、沸点高低 B. 非金属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C. 非金属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D. 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26.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如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A. B. C. D.
27.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则该溶液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滴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28.“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高效模型。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图中字母代表含铁元素的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可生成
B. 在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C. 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D. 可以是一种新型净水剂碱式硫酸铁
29.对于和这两种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固体中混有的
B. 可向溶液中通入足量气体除去其中混有的
C. 可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和两种溶液
D. 物质的量相同的和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二者产生的一样多
30.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图甲: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B. 图乙:能在较长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
C. 图丙:制备胶体
D. 图丁:除去粉末中少量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在全世界肆虐,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某中学课外实验研究小组的几位同学就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来认识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
Ⅰ次氯酸钠的制备和性质
家中常用的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即是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若将通入冷的稀溶液中则可制得消毒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某家用防疫用品“消毒液”的包装说明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轴说明中洁厕灵不能和消毒液混用,否则会产生氯气,引起中毒,原因为 ______ 写离子方程式,可观察到试纸的现象是 ______ 。该反应中 ______ “得到”或“失去”电子,反应每生成标准状况下氯气,转移的电子数为 ______ 。
欲将“消毒液”原液稀释配制成的溶液。
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______ 、量筒。
配制时,需要取用 ______ “消毒液”原液。
下列操作会使溶液中浓度偏低的是 ______ 。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定容操作时,俯视刻度线
C.量取“消毒液”原液时,仰视读数
D.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Ⅱ同学们探究消毒液在不同下使红纸褪色的情况,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将市售消毒液稀释倍,测得稀释后溶液的;
步骤:将稀释后的溶液各分别加入、、三个洁净的烧杯中;
步骤:用溶液将、、三个烧杯内溶液的分别调至、和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天滩考生蕨取最新试卷与答案;
步骤:在个烧杯中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红纸,观察现象,记录如表。
烧杯 溶液的 现象
后,红纸基本不褪色;后红纸褪色
后,红纸颜色变浅;后红纸褪色
后,红纸颜色比烧杯中后的浅;后红纸褪色
已知溶液中、和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实验现象可获得结论:溶液的在范围内,越大,红纸褪色 ______ 填“越快”或“越慢”。
结合图像进行分析,、两烧杯中实验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 。
32.某研究小组同学欲探究某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补铁药硫酸亚铁粉末的主要成分及相关性质。先对该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假设:
只含有硫酸亚铁;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只含有硫酸铁
然后将该补铁药粉末溶于水中得到溶液记为,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取溶液,加入溶液 产生红褐色沉淀
取溶液,加入滴溶液 溶液显红色
对实验的预期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出现红褐色沉淀。
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结合实验,推测实验实际现象与预期现象不符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为进一步验证假设,小组同学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取溶液,加入滴溶液,再加入水 溶液显红色
取溶液,加入滴溶液,再加入氯水 溶液显红色,颜色比深
实验中氯水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通过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粉末中有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明确了的组成后,该小组同学进一步探究与锌粉的反应,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取溶液,加入一定量锌粉 无明显现象
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锌粉漂浮在试管中,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因此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最后,该小组同学为确认反应的发生,查阅资料发现亚铁离子遇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并据此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进行实验和: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取溶液,加入滴铁氰化钾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取溶液,加入一定量锌粉,再加入滴铁氰化钾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沉淀量比多
由此确认:实验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并不意味着未发生反应。根据实验的现象,写出锌和铁离子一定会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能否加入过量的锌粉 ______ 填能或否。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33.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 。
、、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 ______ 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单质与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某化合物由、元素组成,且含有 ______ 共价键和 ______ 键,为 ______ 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______ 。、元素以原子个数比为: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为 ______ 、 ______ 。
与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较强的是 ______ 填化学式。
、、、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先变红后褪色 得到 容量瓶 越慢 烧杯中的大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褪色越慢
32.粉末中含有硫酸铁 与生成红褐色沉淀覆盖了与生成白色沉淀或溶液的被氧化为 和 实验中,加入氯水后,溶液颜色加深 否
33.第三周期Ⅲ族 非极性 离子 离子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