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雷式学校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人造”或“自然”);“哪里有彩虹告诉我,能不能把我的愿望还给我”是周杰伦《彩虹》中的歌词,
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 现象。
初二物理试卷
6.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化有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 21 世纪,我国就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如
考试范围:上册全册 卷面分值:80 分 考试时间:85 分钟
图所示的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发生 制成的。东汉王充所著《论衡》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6 分)
中有“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其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1.厨房烹饪方式中“油炸”和“水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油的 比水高;在房间墙壁贴上“隔
遇冷发生 形成的。
音板”属于在 减弱噪声。
2..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冬天环卫工人往有积雪的公路上撒盐是为了 雪
的熔点(选填“降低”,“提高”)。
7.如图所示,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 116g 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将冰块放入底面
积为 100cm2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冰块完全沉入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 1.1cm,当冰块全部
3.(1)图甲中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结果是 18.39cm,18.40cm,18.41cm,18.52cm, 融化后容器又下降了 0.1cm,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是 g,石块的密度是
则铅笔的长度应取 cm。 kg/m3.(已知ρ冰=0.9×10
3kg/m3)
(2)一条纸带厚薄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能恰好套进一个圆环中,纸带环绕
了 n 圈,则纸带的厚度是 。
8.甲乙是两个质量相等的球,其中一个是空心一个是实心。它们从外观上来看,体积均为 V0,乙球的
2
密度是甲球的 ,则①两个球实心部分体积之比 V 甲︰V 乙= ②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3
为 。
4.雕姐在缤纷节之后便感染了病毒,声音听起来完全变了一个人是因为 (选填“响度”、“音
调”或“音色”)发生改变,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肺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5.“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是周杰伦《稻香》中的歌词,发光的萤火虫属于 光源(选填
二、选择题(9-12 为单选题,每题 2 分,13、14 两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4 分)
9.下列中国名人是物理学家的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莫言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增强
A.烧杯内的水不能沸腾,烧杯外的水能沸腾
B.超声波清洗牙齿,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B.烧杯内、外的水都能沸腾
C.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烧杯内、外的水温度相等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的声音的响度相同
D.烧杯内的水温高于烧杯外的水温
11.将一根吸管斜放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将会看到的现象是图中的( )
三、计算题(15、16 题各 7 分,17 题 8 分,共 22 分)
A. B. C. D. 15.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小明测出自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的时间为 15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求:
12.冬天,小衔打开“暖水宝”用热水帮妈妈洗菜,发现西红柿在洗菜盆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估测 (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多远?(不计光传播所需时间)
最接近实际的是( ) (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多少时间?
16.有一内径和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的沸水
中, 显示的温度为 104℃,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实际温度为 54℃时,它的示数为多少
(2)当显示温度为 32℃时,它所测量的实际温度为多少
A.用热水洗菜时水温约为 85℃ B.西红柿的密度约为 0.85×103kg/m3 (3)当实际温度为多少时,它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
C.西红柿的直径约为 10mm D.一个西红柿的质量约为 150g 17.原酒的度数都在 60 度以上,一般不宜饮用,白酒企业需要将原酒降度,即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并
13.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是( ) 调香、调味后包装为成瓶进行销售,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 100mL 酒中所含酒精的毫
A.挑选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升数,现有某厂生产的一种瓶装“500mL、46 度”的白酒,已知酒精的密度0.8 103kg/ m3,水的密度
B.弹吉它时,快速拨动吉它弦,能提高发声的音调
1.0 103kg/m3(粗略认为白酒由纯水和酒精混合而成,不考虑混合时的体积变化).问:
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
(1)每瓶白酒所含酒精的体积和质量分别有多大
D.把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搬到另外一处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应该重新调节平衡
(2)每瓶白酒所含水的质量和所装白酒的质量分别有多大
14.容器里装有水,将烧杯底朝上压入水中,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对容器底加热。下列结论正确
(3)现欲配制一瓶“500mL46 度”的白酒,需要 60 度原酒和水各多少 mL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的有( )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 19.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发现同一杯热水,冬天比夏天冷却的更快,针对热水冷却快慢的这一现象,他们
18.连州的同学积极开展家庭实验,通过做实验学物理。 做了以下探究:
【问题】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证明】猜想一:热水冷却的快慢与温差(温差=热水温度-环境温度)有关;
猜想二:热水冷却的快慢与装水容器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热水冷却的快慢与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
(1)连州中学八 6 班的蔡同学在不锈钢盘里放一些碎纸屑,每次敲响不锈钢盘,听到响声同时看到盘里
小明选用三个玻璃杯、一个塑料杯、一个铝杯(5 个杯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在杯中分别倒入热水
的纸屑跳动(图 1),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并放在温度可调、可控的房间里做了 5 次实验,每次实验杯子中都装满质量和温度均相同的热水,用温
(2)慧光中学八 5 班某位同学利用自制的“土电话”与弟弟通话,通话声音清晰(图 2),说明固体
度计和秒表记录每次实验中热水温度从 90℃降至 50℃所用的时间,只有第 2 次实验用电风扇对杯中热
(选填“能”或“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
水吹风(水不溢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填“快”或“慢”)。
(3)连州二中八 1 班的成同学利用光学器材在家里做小孔成像实验(图 3),小明用“F”形光源做实验, 序号 杯子的材料 有无电风扇吹风 起始温度/℃ 最终温度/℃ 室内环境温度/℃ 冷却时间/s
在光源与光屏之间放一个中间开有圆形小孔的不透明挡板,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选填“实 1 玻璃 无 90 50 30 920
像”或“虚像”),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当“F”向小孔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
2 玻璃 有 90 50 30 612
光屏上得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大路边中学某同学做家庭实验,将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防水袋里密封,放入水槽的底部浸没, 3 玻璃 无 90 50 15 665
松手后,依然能听到清晰的从水中传出来的声音(图 4),实验说明水 (选填“能”、或“不
4 塑料 无 90 50 15 700
能”)传播声音。
5 铝 无 90 50 15 508
【解释】
(1)本实验中除了温度计和秒表,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实验中是根据 来判断热水冷却
的快慢的;
(2)分析表中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一;分析表中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三;
分析比较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水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快,达到相同冷却效果的时间越 ;
(3)在冬天,为了让热水保温时间更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该选 (选填“玻璃”、“塑
料”或“铝”)材料制成的容器;
【交流】
(4)请你对以上实验探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条合理的评价意见; 。
20.同学们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利用案秤和烧杯制作一种简易“密度秤”。 21.小华利用光具座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要估计到分度值下
一位);
(1)如图 1 和图 2,同学们用案秤和烧杯测出等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两种液体的液面高度分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
别为 h1和 h2,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 ρ乙(选填“<”、“=”或“>”);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16cm 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能得到一个倒立、
(2)小张发现,当烧杯中液体质量相同时,液面高度满足一定的关系,则 h2= (用ρ甲、ρ乙、h1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
字母表示); 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如图 3,小程为“密度秤”标定刻度线,步骤如下: (4)若想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则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 。
①用案秤和烧杯测出质量为 m的水,并在水面处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
②用刻度尺测出“1.0”刻度线的高度;
③再利用(2)中关系式进行计算,借助刻度尺在烧杯上标出“0.8”、“0.9”、“1.1”、“1.2”等刻度线。
分析可知:烧杯上的刻度线分布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1.1”刻度线在“1.0”刻度
线的 (选填“上”或“下”)方;
(4)由(3)可知,使用“密度秤”时,倒入待测液体,当案秤示数为 时,读出液面所对刻度值
即为液体的密度;
(5)小王发现烧杯上刻度间距太小,测量误差较大,以下改进方案可行的是 和 。
A.换质量更小的容器 B.增大液体的质量 m
C.换细长的容器 D.换精度更高的电子秤
参考答案: 直径差的二分之一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R D 2 D1
2
答案 C C A D CD AC
则纸带的厚度是
1.沸点 传播过程中
d D D 2 1
2n
【详解】[1]油炸和水煮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烹饪方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所使用的加热
4. 音色 响度
介质的温度。油的沸点通常比水的沸点要高得多,因此,在油炸时,食物可以迅速达到较
【详解】[1]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特征不同,即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声音听起来完全变
高的温度,形成外酥里嫩的效果;而在水煮时,由于水的沸点相对较低,食物的温度上升
了一个人是因为音色发生改变。
较慢,烹饪效果也有所不同。
[2]声音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
[2]噪声是生活中常见的污染,为了减弱噪声,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其中,在房间墙壁
仅与声源有关,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传播声音的介质等因素有关。听诊器可以
贴上隔音板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因为隔音板可以
减小声音的分散,使听到声音的响度增大。
吸收或反射部分噪声,从而减少噪声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5. 自然 色散
2. -5 降低
【详解】[1]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果是自然界中原本就有的光源叫自然光源,人类创造出的
【详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且温度在零刻度以下,因此乙中温度计读数为-5℃。
光源叫人造光源,发光的萤火虫是自然中本来就存在的,属于自然光源。
[2]浓度较高的盐水在更低的温度下还未凝固,说明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低,冬天环卫工人
[2]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折射和反射
往有积雪的公路上撒盐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来降低雪的熔点。
共同形成的,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D D 6. 凝固 液化
3. 18.40 2 1
2n 【详解】[1]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变成固态的青铜器,这是凝固现象。
【详解】(1)[1]由图甲知,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mm;圆球左侧与 [2]“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小水滴,这是液化现象。
1.00cm刻度值对齐,右侧与 2.50cm刻度值对齐,圆球的直径是 7. 26 2.6×103
2.50cm-1.00cm=1.50cm
【详解】[1]设整个冰块的体积为 V,其中冰的体积为 V1,石块的体积为 V2;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
[2]从四个测量结果看,数据 18.52cm与其它三个测量值差别较大,所以是错误的记录,应剔除,为 m,其中冰的质量为 m1,石块的质量为 m2。
了减小误差,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铅笔的长度 m
冰块完全沉入水中,冰化成水后,根据 得
l 18.39cm 18.40cm+18.41cm
V
18.40cm
3 m水 m冰 V 冰
V1
(2)[3]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外径与圆柱形铅笔 化水 水 水 水
由题意可知,冰的体积减去熔化成水后的体积,所以 V 2空 V0 V
1
0 V3 3 0
冰VV V V 1 S h 15.(1)5100m1 化水 1 2水
(2)1.7 10 5s
即
【详解】(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为
V 0.9 10
3kg / m3
1 3 3 V1 100cm
2 0.1cm 10cm3
1.0 10 kg / m s 340 m / s 15 s 5100 m
解得冰的体积:V1=100cm3。 (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的时间为
则冰的质量 t ' s 5100m '
5
v 3 108
1.7 10 s
m / s
m1=ρ 3 3冰V1=0.3g/cm ×100cm =90g 16.(1)54.32℃;(2)33.3℃;(3)50℃
则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
【详解】解: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 显
m2=m﹣m1=116g﹣90g=26g
示的温度为 104℃,该温度计分度值为
[2]由题意可得,冰块和石块的总体积 100℃ 100
℃
V=SΔh1=100cm2×1.1cm=110cm3 104 ( 4) 108
(1)实际温度为 54℃时,它的示数为 t1,则
则石块的体积
100
V2=V﹣V1=110cm3﹣100cm3=10cm3 (t1 4) ℃=54℃108
所以石块的密度 解得: t1 54.32℃
m2 26g石 2.6g / cm
3 2.6 103kg / m3
V2 1cm
3 (2)当显示温度为 32℃时,它所测量的实际温度为 t2,则
1 100
8. 2︰3 V0 (32 4) ℃=t3 108 2
2
【详解】[1]设甲、乙两球的质量为 m,甲球的密度为 ρ,乙球的密度为 ,则两个球实心部分体 解得: t2 33.3℃3
积之比 (3)当实际温度为 t3时,它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则
m m 1 1
︰ ︰ ︰2 3 (t3 4)
100
℃= t
V V 3甲︰ 乙= 2 108甲 乙
3
解得: t3 50℃
[2]根据 V 甲︰V 乙=2︰3可知,甲球是空心的,则甲球实心体积
2 2 答:(1)实际温度为 54℃时,它的示数为℃;V甲 V乙 V3 3 0 (2)当显示温度为 32℃时,它所测量的实际温度为 33.3℃;
甲球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3)当实际温度为 50℃时,它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
17.(1)230cm3;184g 1),实验说明:发声的钢盘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70g;454g (2)[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利用自制的“土电话”与弟弟通话,通话声
(3)383mL;117mL 音清晰(图 2),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46度”指的是 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为 46mL,则“500mL、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46度”白酒中酒精的体积 (3)[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实像。小明用“F”形光源做实验,在光
V 5 46mL 230mL 230cm3 源与光屏之间放一个中间开有圆形小孔的不透明挡板,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像是倒立的。
酒精
m [2]当“F”向小孔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物距变小,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光屏上得到的像将变大。
由 知道,含酒精的质量
V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将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防水袋里密封,放入水槽的底部浸没,松
m V 0.8g/cm3 230cm3 184g
酒精 酒精 酒精 手后,依然能听到清晰的从水中传出来的声音(图 4),实验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2)白酒中含水的质量 19. 天平 冷却时间 1、3 1、2 短 塑料 实验次数少,结论可能
m V (V V ) 1g/cm3 (500 230)cm3 270g 不具有普遍性水 水 水 水 总 酒精
【详解】(1)[1][2]实验中需要测量房间的温度和水的温度,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实验中
白酒的质量为
通过比较冷却时间来比较冷却的快慢。
m m水 m 270g 184g 454g酒精
(2)[3]要验证猜想一:热水冷却的快慢与温差(温差=热水温度 环境温度)有关,应控制装水容
(3)设配制一瓶“500mL46 度”的白酒,需要 60度酒液和水的体积分别为 V1和 V2,根据题意知
器的材料、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相同,而温差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1、3两次实验数据符
V 601 5 46mL100 合要求;
且 [4]要验证猜想三:热水冷却的快慢与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应控制装水容器的材料、温差相
V V 500mL 同,而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1、2两次实验数据符合要求。1 2
[5]分析比较 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水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快,达到相同冷却效果的时间越短。
解得
(3)[6]由表中 3、4、5三次实验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塑料杯中的水温度降低到 50℃所
V1 383mL V2 117mL
用的时间最长,所以应选用塑料杯材料制成的容器。
18.(1)振动
(4)[7]实验次数少,结论具有偶然性,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2) 能 快
20.(1)>
(3) 实像 倒立 变大
(2) 甲 h
(4)能
1
乙
(3) 不均匀 下
【详解】(1)不锈钢盘里放一些碎纸屑,每次敲响不锈钢盘,听到响声同时看到盘里的纸屑跳动(图
(4)m
(5) B C 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详解】(1)由图 2可知,两种液体的液面高度分别为 h1
m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2)当烧杯中液体质量相同时,即 m1=m2,根据公式 可知V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将蜡烛远离透镜,物距变
ρ甲Sh1=ρ乙Sh2
大,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像距应变小,使用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则
(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若想从光屏一侧
h2
甲 h
1 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则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即小于 11cm。乙
甲
(3)[1][2]根据关系式 h2 h 1,用案秤和烧杯测出质量为 m的水,并在水面处标出“1.0”刻度线,乙
说明“1.0”刻度线为水的高度 h1,是水的密度,这两个量是定值,则 h2与待测液体的密度成反比,
所以烧杯上的刻度线分布不均匀;待测液体密度越大,其高度 h2越小,所以“1.1”刻度线在“1.0”刻
度线的下方。
(4)该密度秤由(2)可知,控制的是液体质量相等,均为 m,即倒入待测液体,当案秤示数为 m
时,读出液面所对刻度值即为液体的密度。
(5)[1][2]烧杯上刻度间距太小,测量误差较大,需要增大密度秤的刻度间距,需要使“1.0”刻度线
升高。根据公式可知,要使 h变大,应减小 S,具体做法是:换用底面积较小的容器;或者底面积
不变,增大液体的体积,即增大液体质量,故 B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C。
21.(1) 会聚 11.0
(2)同一高度
(3)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4)小于 11cm
【详解】(1)[1][2]由图甲可知,一束平行光经凸透镜后向一个点会聚,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
聚作用;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即为焦点,焦点到光线的距离即为焦距,则
f=41.0cm-30.0cm=11.0cm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后,应调整使它们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