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淮南市期末质量学情检测
九年级化学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我国的古代发明及应用所包含的下列物质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陶瓷烧制 C.活字印刷 D.火药爆炸
2.“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习总书记对重庆的嘱托。下列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开发新技术新能源 B.继续推进长江禁渔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D.生活垃圾露天焚烧
3.仿照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
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硫粉
4.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引燃红磷后便熄灭酒精灯。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磷的量不足可能导致所测氧气含量偏低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C.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
D.用该装置实验时,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5.钜可为航天器提供动力。钜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钜的原子序数为61 B.钜的元素符号为Pm
C.钜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1 D.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5g
6.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消碳反应的产物“”是CO
B.积碳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为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可在原料气中加入适量二氧化碳
D.图2中温度高于600℃,催化剂表面积碳量减少的原因是生成的碳多于消耗的碳
7.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受伤倒地后,医生会用含有氯乙烷(化学式为C2H5Cl)的药水对球员的伤口喷射,便于运动员快速投入比赛。下列关于氯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乙烷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 B.氯乙烷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一个氯乙烷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 D.氯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5
8.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H2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
C.b的化学式为H2O D.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1∶1
9.我国古代炼铁工业曾长期领先世界,西汉时期就有高温冶炼生铁的史料记载,其主要反应原理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中abcd的数值分别为:1、3、2、3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
C.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D.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10.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催化剂
C.生成丁的质量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2
11.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中的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B.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不是二氧化碳
C.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D.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12.按图1所示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前后均通一段时间氮气,实验时①中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M点时,装置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发生
B.N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
C.M→P的过程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D.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28分)
13.(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完成问题。
二氧化氯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1)描述二氧化氯的一种物理性质______,一种化学性质______。
(2)写出上述信息中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______。
14.(6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进行了再探究(如图1),得到的数据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图2
(1)实验前集气瓶中的水为10mL,若集气瓶的容积为100mL(燃烧匙所占体积忽略不计),实验结束后理论上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mL。
(2)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_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3)图2压强曲线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密闭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快
B.该实验证明氧气的浓度较低时,红磷与白磷还能与之发生反应
C.三个实验均需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D.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
15.(5分)铝的应用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沙石等杂质)制备铝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过程①、②都包含固液分离的操作,该操作名称是______。实验室在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
(2)为加快铝土矿与NaOH溶液反应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一条)。
(3)写出电解氧化铝获得铝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6.(7分+3分)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根据反应的快慢判断两者的活动性强弱。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小芳将一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一定量的盐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文献】①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②一种金属加入到两种活动性均比它弱的金属化合物溶液的混合液中,会先置出最弱的金属,再置换出第二种金属.该金属会先和最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______;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② 加入适量蒸馏水 固体部分溶解
③ 加入适量无水乙醇 固体部分溶解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
(3)你认为①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______(填“能”或“不能”)
【拓展延伸】若正确回答下列小题,将获得3分的奖励,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4)为继续研究另一种金属锌的化学性质,小敏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在a点时,溶液里含的金属化合物有______种;bc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d点得到的固体的成分为______.
17.(5分)为检验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化学小组同学取该石灰石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共42.6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24~2025学年淮南市期末质量学情检测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D C B D D B C B B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28分)
13.(1)有刺激性气味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合理即可)
(2)二氧化氯氧气+氯气
(3)喷洒水
14.(1)28
(2)温度
(3)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温度降低
(4)BC
15.(1)过滤 玻璃棒
(2)将铝土矿粉碎
16.(1)
(2)【提出合理假设】小颗粒铝
【得出结论】不成立 小颗粒铝和氯化铝
(3)不能
(4)【拓展延伸】3种 Ag、Cu、Zn
17.(1)4.4
(2)解:设CaCO3的质量为x
x=10g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