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句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本试卷共6页,28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数据最接近我们生活实际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4m B.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为30次
C.我国的国歌时长约为46s D.中学生百米冠军选手的平均速度为14m/s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乙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球被弹开,说明音叉振动发声
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声音传播途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3.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凝重的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周末小明和家人在葛仙湖划船游玩,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A.岸上的亭子 B.水边的柳树 C.飞过的白鹭 D.小明划的船
5.随着夜游文旅的发展,夜晚成了越来越多人的专属“蓄电时间”,地
  面上高清高亮的广告投影尤其引人注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上各个方向都能看清广告内容是由于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为了让图案显示更大,可减小底片到镜头的距离
C.仅在投影发出的绿光照射下,红色衣服呈现黄色
D.投影设备的镜头为凸面镜
6.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B.“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池水映明月”,水中的明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形成的
7.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敲击鼓面时,通过在鼓面上放纸屑来显示鼓面的振动.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关系时,控制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
B.液体温度计利用测温液体体积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C.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D.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外测温枪是通过测温枪发射红外线来测温的
B.纸锅能烧开水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C.冰箱内结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次声波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可以用来预测台风和地震
9.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共运动了15s,它在前5s的平均速度是6m/s,后10s的平均速度是4.5m/s,则该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是(▲)
A.4.8m/s B.5.0m/s C.5.25m/s D.5.5m/s
10.如图甲所示,将海波颗粒放入大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出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是晶体,其沸点为48℃
B.海波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
C.第10min后,大试管内仍可能有固态海波存在
D.第10min后,将大试管取出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海波的温度将立即下降
11.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A.透镜甲的焦距为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D.如果不移动光屏,需将蜡烛向左移
12.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中,小明用每隔相等时间
拍照一次的相机,拍得如图所示的照片,这种相机说
明书上的描述如下:“…每秒拍照4次,像成在同一
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锥从E到F下落的速度是0.8m/s
B.纸锥运动的时间tAB<tCD
C.纸锥从A到F下落的速度一直变大
D.若换成锥角更小的纸锥,从相同的高度下落,其
平均速度减小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 如图,A物体的长度为 ▲ cm;温度计的示数为 ▲ ℃;秒表读数为 ▲ s.
14.元旦前夕,同学们在音乐教室排练文艺节目,悠扬的小提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 产生的.用力拨动古筝的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 ▲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为了减少对外界的干扰,同学们关闭门窗,是在 ▲ 减弱噪声.
15.公园的湖面上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 m;若湖水上涨了0.3m,则此时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 m,该彩灯的“倒影”到彩灯的距离改变了 ▲ m.
16.如图是浴室内两根水管,小明洗完澡后发现一根水管外壁上布满了水珠,另一根完全见不到水珠,布满水珠的是 ▲ (选填“热水”或“冷水”)管;水珠的形成是 ▲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此过程需要 ▲ 热.
17.在光的色散实验中,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为了能看到彩色光带,需要用 ▲ (选填“白”或“黑”)色光屏;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 ▲ 来辨别人民币的真伪;如今 4K 电视越来越普及,4K电视的屏幕上约有 3840×2160个像素点,而每个像素点又是由红、绿、 ▲ 三种颜色的子像素点组成.
(第16题图)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8.如图是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相对地面 ▲ (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乙火炬相对地面 ▲ (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左运动.
19.近日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了“刷脸取款”的ATM机.如图客户站在ATM机前,光源自动打开,拍照成功后,按提示操作,钱就自己“吐”出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 (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 ▲ (填“实”或“虚”)像,在拍摄范围内,人脸离镜头越 ▲ (选填“近”或”远”),拍出的像越大.
20.如图所示,一束光由介质A斜射入介质B,MN是界面,两种介质分别是玻璃和空气,则介质 ▲ (选填“A”或“B”)是空气,折射角为 ▲
度;若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可将界面MN绕入
射点 ▲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5度,此时
反射光线绕入射点转过了 ▲ 度.
2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南运动,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
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做 ▲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
线运动;在第6s时,甲的速度v甲为 ▲ m/s;在8~10s内,以
乙为参照物,甲向 ▲ (选填“向南”或“向北”)运动;从计时
开始,经过 ▲ s,甲、乙平均速度相等.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8分.解答27、28题时应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22.(6分)请按题目要求作答:
(1)如图1,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A’B’,画出物体AB.
(2)如图2,将透镜的光路补充完整.
(3)如图3,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在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图1) (图2) (图3)
23.(6分)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
(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冷水中加热,而不是
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可以使碎冰 ▲ ,同时温度上升速度较
▲ (选填“快”或“慢”),便于读取各个时
刻的温度.
(2)由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 ℃;在第20min末该物质处于 ▲ (选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冰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足够长时间,试管中的水 ▲ (选填“能”或
“不能”)沸腾.
24.(7分)如图是小丽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最好在 ▲ (选填“较明亮”、“较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2)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平面镜、茶色玻璃板、透明的玻璃板,聪明的小丽同学经过思考后选择了茶色玻璃板,相对于透明的玻璃板,茶色玻璃的 ▲ (选填“透光性”或“反光性”)更好,可以使像更清晰;不选平面镜而选用茶色玻璃,主要是利用茶色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丽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用蜡烛N替代蜡烛M的像,这一研究物理的方法是 ▲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建立物理模型法”)。拿掉蜡烛N,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小丽同学应 ▲ (填“直接观察”或“透过玻璃观察”)光屏,看光屏上是否有像,若光屏上没有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 (填“虚”或“实”)像。
(4)细心的小丽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
25.(7分)如图1所示是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平均速度实验,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 .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 .
(3)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 ▲ (选填“大”或“小”),其目的是便于测量 ▲ .
(4)如果测得小车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tAB=1.6s,从A点到达C点的时间tAC=2.4s,
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 ▲ m/s.
(5)图2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下滑过程中运动情况的s—t图像是 ▲ (选填序号).
(6)实验中,测量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目的是 ▲ .
A.探究小车从斜面上滑下过程中速度变化的规律 B.求速度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26.(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第一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时,蜡烛的焰心、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 上,目的是
▲ .
(2)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 ▲ 的实像,生活中的 ▲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 ▲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只能出现 ▲ ,而人眼在图中A处应向 ▲ (选填“左”或“右”)看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
▲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 ▲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5)第二小组的同学用原有器材实验时,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成像,原因可能是 ▲ .
27.(6分)宁句城际(南京S6号线)已经在12月底顺利通车,小华随父母从宁句线句容站
(起点站)乘车去往南京马群站(终点站).
(1)小华发现全程用时约36min,又查得宁句线全长43.6km,则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km/h?(保留1位小数)
(2)据悉在宁句线施工中最困难是贯通长约1100m的青龙山隧道,此次小华发现自己穿过青龙山隧道用时约44s,则列车完全在隧道内通行的时间为多少? (假设列车长约为80m)
28.(6分)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江苏省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3)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为多少秒?(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答案及评分标准
注: 本试卷中涉及有填空的,若有“选填”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填写,未按要求填写
的,则不得分;若没有“选填”要求,只要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A D B D B A B C D A
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计28分)
13.1.84-1.86 37 277.5
14.振动 响度 传播途中
15.3 2.7 0.6
16.冷水 液化 放
17.白 紫外线 蓝
18.向右运动 不一定
19.凸 实 近
20.B 60 逆时针 10
21.匀速 2.5 北 10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8分)
22.请分别见图(1)、(2)、(3).每小题2分,共6分
23.本题每空1分,共6分
(1)均匀受热 慢
(2)0 液
(3)不变
(4)不能
24.本题每空1分,共7分
(1)较黑暗 (2)反光性,确定像的位置
(3)等效替代,直接观察,虚 (4)玻璃有厚度;
25.本题每空1分,共7分
(1) (2) 秒表 (3)小 时间
(4) 0.5 (5)④ (6)A
26.本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光轴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放大 投影仪 40cm
(3)光斑 左(4)凸透镜 远视眼(5)光具座太短
27.(6分)(1)
-------(2分)
(2)
----(2分)
-----(2分)
(6分)
(1)不会(1分)
(2)解:由图可知,从A运动到B:
…………2分
∵150km/h>120km/h ∴这辆轿车会被判超速……………1分
(3)…………………2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