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 2024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化 学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考生注意:本卷共四道大题,满分 100分,时量 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Ca 40
一、选择题(共 15题,每题 3分,共 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词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下列词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有所区别,该词语是( )
A.滴水成冰 B.积土成山 C.蜡炬成灰 D.沙里淘金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使用胶头滴管 C.量筒读数 D.倾倒液体
3.2024年 5月 12日是第十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说法或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乘坐飞机和高铁时,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B.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为庆祝节日,可随意燃放大量烟花爆竹
D.高层建筑起火可迅速乘坐电梯逃生
4.2024年 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
强调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为提高粮食产量,做法合理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改良酸性土壤
C.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D.伐林垦荒围湖造田
5.色彩斑斓的自然背后有着“五颜六色”的化学知识。以下有关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颜色:铁溶于稀硫酸——浅绿色
B.固体颜色变化:冶炼赤铁矿——由黑变红
C.火焰颜色: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
D.溶液颜色:高锰酸钾溶于水——紫黑色溶液
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
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氧气可以压缩到钢瓶中 压强增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C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者的构成原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和 C60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构成不同
7.建构模型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化学概念。下列有关模型建构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模型 B.地壳中元素含量 C.物质分类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8.从自然界的水到千家万户的水,常用到高铁酸钾(K2FeO4)作为净水剂,高铁酸钾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6
9.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下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砷的质子数是 33
C.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74.92g
D.x=5,砷与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0.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
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
B.用激光手电照射,目的是提高温度达到纳米铁粉的着火点
C.实验过程中会看到气球膨胀,原因是纳米铁粉燃烧会放热
D.锥形瓶底部放一定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物质炸裂瓶底
11.《神农本草经》记载 ,柳树的根、皮、枝、叶等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为水杨
酸(C7H6 O3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杨酸属于有机物
B.一个水杨酸分子由 16 个原子构成
C.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 : 6 : 3
12.中科大科学家通过催化纳米铜硝石,实现了一氧化碳到乙酸的高效转化。其反应的
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纳米铜硝石在反应前后质量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中甲、乙、丙均为氧化物
C.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 1∶1
D.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不变
13.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铁丝生锈、铁丝燃烧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点燃操作
已略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①③可知:水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①②可知:氧气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
C.对比②③可知:氧气是铁丝燃烧的条件之一
D.对比③④可知:铁丝形状能影响铁丝的燃烧
14.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阳离子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微观粒子都是金属阳离子
B.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气体,则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C.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都是碱性溶液
D.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食醋和酒精 取样,闻气味
B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 用磁铁吸引
C 分离 CaCl2 和 CaCO3 粉末 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然后蒸发结晶
D 除去 CO中少量的 CO2气体 通入石灰乳(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
1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减缓温室效应。请你写出温室气体中含氧化合物的化学式 。
(2)庆祝节日时,用“电子烟花”代替传统烟花能避免燃放时造成的污染。请写出硫燃
烧的化学方程式 。
17.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电前,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
(2)通电后,可观察到 a、b有气泡产生。若要检验 b中收集的气体,其方
法是 。
18.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学科关联。
(1)语文: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从分子角度说明“花气袭人”的原
因 。
(2)历史:考古学家测定青铜器上铜锈的成分,测得其中含有碱式氯化铜Cu2 OH 3Cl
和碱式碳酸铜Cu2 OH 2 CO3,其中碱式氯化铜的生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氯化物和
密切相关。另外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
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3)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物理中气压变化的原理测定产生的氧气的体
积。如图所示,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将 (填“m”或“n”)端与量筒相连。
1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CO2地质封存技术作为当前缓解 CO2排放最有效的
措施,将成为影响碳中和进度的关键。地质封存是通过管道将 CO2注入到油气田、咸水
层或不可采煤层的密闭地质构造中,形成长时间或者永久性对 CO2的封存。三种碳封存
途径中,煤层 CO2封存技术成本更低,同时可提高煤层气(主要含 CH4)采出率,增加
经济效益,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
典型煤层 CO2 封存过程如图 1 所
示,主要包含注入和采出两大系统。烟气
注入到煤层后,由于煤对气体的吸附能力
CO2>CH4>N2,CH4 和 N2 逐渐被 CO2
驱替并脱附,再通过采出井抽出。
研究人员对不同的煤在相同条件下吸附 CO2 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如图 2 所示。
然而,煤层 CO2 封存也涉及多种安全风险。如 CO2 注入后,易引发地质体结构失稳,
导致 CO2 泄露,使土壤、水酸化,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1)CO2地质封存的途径主要有煤层封存、 。在图 1 中,通常是先
将 CO2 由气态压缩成超临界流体再注入。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
的是 。
(2)CO2使水酸化的原因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对比图 2中的四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压力范围内,
。
20.以镁矿石(主要成分MgCO3、SiO2)为原料生产MgO 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SiO2难溶于水和稀硫酸,“沉镁”过程中有Mg(OH)2沉淀生成。
(1)镁矿石酸浸前,需要进行粉碎预处理。其目的是 。
(2)请你分析滤渣 1的主要成分是 (填写名称)。
(3)滤渣 2经“加热”可得到MgO,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空 2分,共 20分)
21.氧气、二氧化碳是航空母舰中的常用储备气体,在急救、灭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
用。气体的制备是初中化学实验重要内容,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若用 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用装置 B、C、D进行实验时,C中蜡烛燃烧更旺,D中溶液变浑浊,则 B
中产生的气体为 ,小试管的作用是 。
(4)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 E、F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 E中无植物油,则测
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22.生活中所用的“免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工业上生产乙醇的方法是
在工业酒精(含一定量水的乙醇)中加足量的生石灰进行蒸馏,请你补充相关步骤
并回答相关问题:
(1)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反应可以放出气体。以下是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产生的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无水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CO 猜想二:CH4 猜想三:H2 猜想四:CO2
以上猜想有一种不成立,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向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金属钠,迅速
盖上带有尖嘴导管的橡胶塞,在导管口用一支 验纯时发出 气体不纯
小试管收集并检验气体的纯度
Ⅱ.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有白雾 说明猜想 不成立
Ⅲ.将烧杯迅速倒转,向其中注入适量的澄清石
猜想三成立
灰水充分振荡
【实验结论】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反应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是氢气。
【反思评价】探究某物质的“元素”组成时,可以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将未知
反应物转化为已知生成物的思路进行实验。
四、计算题(本题共 1小题,共 5分 )
23.某化学兴趣小组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 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
其中加入 100g稀盐酸(该实验条件下,杂质不溶于水和酸,也不参与反应,忽略
盐酸的挥发),充分反应后烧杯中总质量为 107.6g。请计算: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 0.1% )
永定区 2024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A B A B A D C A D C B C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
16.(1)CO (2)S+O 点燃2 2 SO2
17.(1)增强导电性
(2)用带火星(燃着)的木条放到导管口,若复燃(燃烧更旺),则为氧气
18.(1)分子在不断运动 (2)H2O Cu2(OH)2CO 3 2CuO+CO2↑+H2O (3)n
19.(1)油气田封存、咸水层封存 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2)CO2+H2O ==H2CO3
(3)压力等条件相同时,无烟煤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最大(合理即可)
20.(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二氧化硅 (3)Mg(OH) 2 MgO+H2O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21.(1)锥形瓶 (2)2KMnO 4 K2MnO4+MnO2+O2↑
(3)O2 控制反应的速率或进行 (4)偏小
22.(1)CaO+H2O==Ca(OH) 2
(2)猜想四不成立,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
尖锐的爆鸣声 一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四、计算题(本题共 1 小题,共 5 分 )
23.(1)4.4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4.4g
100 x
= x=10g
44 4.4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g ×100%=83.3%
12g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3.3%
注:若有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按评分标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