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2024 年期末调研九年级化学试卷
分值:7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Cu-6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计 30 分)
1.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的发明及应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

A. 用黏土烧制陶瓷 B. 指南针指引航海 C. 甲骨刻字 D. 活字印刷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试管口塞橡胶塞 B. 往试管里送固体粉末
C. 熄灭酒精灯 D. 给液体加热
3.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的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 78%
C. 分离液态空气可制得氧气
D.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用硬度很大的金刚石切割玻璃 D.镁粉用作照明弹
5.下列叙述中,与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稳定性有关的是
A.活性炭净水 B.用石墨制铅笔芯
C.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经久不变色 D.冬天用木炭烤火
6.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B.装置③收集的氧气比装置⑤要纯净得多
C.装置②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D.装置②可以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
7.过氧乙酸 CH3COOOH 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作为一种较为广泛使用的杀菌剂,它可以迅速杀灭微
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它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有强酸性,易分解。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不是氯化物 B.可用过氧乙酸对铁质器具进行消毒
C.如果过氧乙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D.过氧乙酸不宜长时间放置
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镁有银白色光泽,可用于生产烟花 B.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D.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且产物是水,可用作清洁燃料
9.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观察颜色
B 鉴别 NaCl和NH4NO3固体 加水溶解
C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 HCl 加入过量的大理石、过滤
D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四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四个
D.在不同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相同,则在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一定显相同化合价
11.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B.②、④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⑤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 D.①、⑤可形成X2Y型化合物
12.在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 Fe 元素为 3价,
则 Ni 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价 B. 2价 C. 3价 D. 4价
13.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反应Ⅰ中有三种物质生成
B.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是 3SO2+2H2O=S↓+2H2SO4
C.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Ⅲ生成二氧化硫并放出热量
D.反应Ⅰ为化合反应,反应Ⅲ为分解反应
14.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甲酸在热浓硫酸催化作用下会产生一氧化碳。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 a 处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B.若将 b 处澄清石灰水换成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气球的作用是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D.实验过程中应先加热氧化铜,再将甲酸加到浓硫酸中
15.2024 年 5 月 3日,“嫦娥六号”发射成功,我国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月球表面
富含钛,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有一处错误,“ti”应改为“Ti” B.钛属于金属元素
C.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22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g
二、非选择题
16.(8 分)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甲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乙)与图甲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欲使图乙中的红磷燃烧,可将试
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________后再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竖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丙),结果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
则大试管内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
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水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
水过多没有成功,试分析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9 分)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1)图 1 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2)图 2、图 3、图 4 对应的三种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填图序),写出图 2 对应物质燃烧的化学
方程式 。
(3)如图 5 是改进后的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是 。判断木炭与氧化铜已经反应的依据
是 。与传统型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
是 。
(4)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代表中国制造的高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高铁电力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
用到的石墨的性质是 (填序号)。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
18.(13 分)(一)实验室制取气体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在 A~F 中选择,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3)实验室制取 CO2的常用试剂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或 C,选择依据是 ,选用 C装置比 B装置的优点是 。
(4)常用装置 E 收集 CO2,验满方法是 。
(5)若用 G 装置收集氧气,应从 口通入。
(二)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6)观察到 现象时,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7)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19.(10 分)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 A、E 装置制取O2时,为防止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
导管造成堵塞或污染水槽,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发生装置 C 相对于装置 B 的优点是 ,若
用 F 装置收集CO2,植物油的作用是 。
(4)实验小组利用图-1 数字化实验研究,加热氯酸钾时O2含量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2。(已知:氯酸钾的熔点
是 356℃)
①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由图 2 可知加热氯酸钾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的原因是 。
③温度低于 400℃,试管内 O2含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 分)
1-5 ABCDC 6-10CBDAB 11-15 DBDDC
二、非选择题
16.(8 分)(1)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 没有与氧气接触
(2)装置密闭,更环保(合理答案均可) 擦干外壁
(3)氧气(或空气)
(4)2Na2O2+2H2O===4NaOH+O2↑
放热 过多的水吸收了反应产生的热量,使温度降到脱脂棉的着火点以下
17.(9 分)(1)4 (2)图 2 C60+60O2 60CO2
(3)C+2CuO 2Cu+CO2↑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或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装置简单(或使用的药品较少等,合理即可)
(4)C
Δ
18.(13 分)(1)长颈漏斗;(2) AD/AE 2KMnO4 K2MnO4+MnO2+O2 ↑ 分解反应
(3) 大理石和稀盐酸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
温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5)a;(6)干燥紫色石蕊纸条不变色、湿润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色
(7)Ca OH 2+CO2=CaCO3 ↓ +H2O;(8)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19.(10 分)(1) 酒精灯 长颈漏斗
Δ
(2) 2KMnO4 K2MnO4+MnO2+O2 ↑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 CaCO3+2HCl=CaCl2+CO2 ↑ +H2O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将二氧化碳和水隔离开来,防
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Δ
(4) 2KClO3 2KCl+3O2 ↑ 氯酸钾分解的温度高于氯酸钾的熔点,避免加热过程中氯酸钾熔化后流到
试管口 温度低于 400℃,氯酸钾还没有分解产生氧气,但在受热过程中试管内的空气排出,导致试管
内 O2含量逐渐下降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1 People around us 语法词汇填空【真题+模拟](单元语法Grammar 定冠词 the )(含答案+解析)--2024-2025七年级英语下册单元重难点高频易错题专练

下一篇:Unit 2 Saving the Earth Topic 3 同步练习(含解析及听力原文无音频)2024-2025(仁爱科普版)英语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