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年级物理·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14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作图一律用 2B 铅笔或黑色签字笔。
第二部分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24~31题,每题1分;32~36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中秋节时,人们除了赏月,还会制作美味的月饼,五仁月饼备受欢迎,制作过程中会添加常见的甜味剂蔗糖,根据描述,回答24~25题。
24.在下列月饼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馅料 B.模具成型 C.烘焙月饼 D.包装月饼
25.下列关于蔗糖(C12H22O11)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1
C.相对分子质量为342g D.一个分子中含有44个原子
26.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关于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自制汽水 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 明矾处理含有悬浮物的水 明矾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C. 用铁锅炒菜 利用铁的导热性
D. 清理鱼缸并通入空气 O2能供给呼吸
27.2024年我国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D.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28.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下图是做完实验后各仪器放置的状态,其中正确的是
29.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中提到: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改善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
B.丹江口库区的水是纯净物
C.丹江口库区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生活污水可随意排入河流
30.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的角度对CO和
CO2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分类观:CO和CO2 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似
31.用如图装置研究分子的性质。同时挤压胶帽,滴入浓氨水,观察现象。下列有关实验分析
不正确的是
A.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更环保
B.Ⅱ图中棉花更快变红
C.观察到滴有酚酞的棉花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图ⅠⅡ中浓氨水滴加的量可以不同
32.氮化镓(GaN)是“蓝色发光二极管”研发技术中的重要材料。镓元素(Ga)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是非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1
C.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D.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形成Ga 3+
A.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B.实验室制取O2 C.比较温度对H2O2分解制O2速率的影响 D.探究CO2能与 水反应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我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
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笔:毛笔笔杆由竹子制作,竹子还可制成竹炭包吸附异味,这是利用竹炭的吸附性
B.墨:炭黑墨汁绘的字画经久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C.纸:宣纸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用竹帘从纸浆中捞纸,该操作相当于沉降
D.砚:紫端砚石为富含铝、钾、铁的硅酸盐类岩石,其中铝、钾、铁、硅是指元素
34.在煤的综合利用中,中国科学家研发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剂,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中单质与氧化物的质量比为44:2
C.该反应中要不断补充金原子
D.如图涉及的物质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35.《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炼锡的场景:“凡煎炼亦用洪炉,入锡砂(主要成份是二氧化锡)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鼓入空气的目的是提高氧气浓度从而提高炉温
B.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加入铅形成合金后熔点降低
C.炼锡的原理是用铅置换出锡
D.炼锡时,“洪炉”中若发生如下反应C + CO2 2CO,冶炼效果会更好
3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实验甲:比较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的硬度 B.实验乙:探究水的组成
C.实验丙: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实验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37.(4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公共场所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根据规定,医院、学校、商场、车站内要张贴右图所示警示标志,该标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钛被誉为“未来金属”, 21世纪是钛的世纪。工业上可利用钛白粉(主要成分是TiO2)冶炼金属钛。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
(3)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了N2H4的分解反应:
2N2H4 N2↑+ ↑+ 2NH3↑,则 内应填写的化学用语是__________。
(4)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甲烷水合物(CH4 nH2O)。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和冻土层。1立方米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上百立方米甲烷。我国的下列地域中,可能存在可燃冰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南海 B.青藏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
38.(4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醇(CH3OH)又称“木醇”,是一种易燃、有酒香味、无色透明的液体。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具有安全高效、排放相对清洁的特点。甲醇可利用绿氢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反应制得(如图一所示),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也称为“零碳甲醇”。
工业上以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制备甲醇,在一定条件,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二所示。
(1)从碳排放的角度看,由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制得的氢气被称为“灰氢”,而如图一中制得的氢气被称为“绿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制备甲醇,同时还生成了一种常见的液体物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二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4)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请写出你知道的新能源 。(写出一种即可)
39.(5分) 硫酸亚铁晶体(FeSO4 7H2O)是一种绿色晶体,俗称“绿矾”,因其应用广泛,被誉为矾类之王。利用硫铁矿焙烧后的矿渣(主要含CuO、Fe2O3,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制备绿矾,同时获得金属铜,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 CuO和Fe2O3均能与稀硫酸反应,反应原理为:
CuO + H2SO4 = CuSO4 + H2O ,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1)“酸浸”前将需要将矿渣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后将SiO2分离出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
(3)“还原”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Fe+Fe2(SO4)3=3FeSO4,反应II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
(4)上述流程中,能判断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5分)一定浓度的次氯酸钠(NaClO)溶液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次氯酸钠发生器,通过电解食盐水能够制得次氯酸钠溶液,该反应方程式为:
NaCl +H2O 通电 H2↑+NaClO
(1)74.5g次氯酸钠中含有氯元素质量是________g。
(2)要制取7.45gNaClO,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是多少?
41.(4分)以下是实验室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的装置图。
(1)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的药品是 。
(2)选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E装置装满水后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端进入 (填“m”或“n”)。
(3)图F中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______(填“甲”或“乙”)先熄灭,既说明了CO2一般不支持燃烧,又说明了CO2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
42.(6分) 蒸汽眼罩逐渐走进日常生活,它通过散发热蒸汽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使眼部肌肉放松,从而消除眼部不适。化学社团为研究蒸汽眼罩的发热原理,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蒸汽眼罩发热原因
查阅资料:蒸汽眼罩的成分主要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
(1)化学社团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铁与 和水共同作用,使铁生锈,但放热缓慢。
探究二:蒸汽眼罩快速发热的影响因素
方案 药 品
a 4g铁粉、2 mL 水
b 4g铁粉、2 mL水、2g氯化钠
c 4g铁粉、2 mL水、xg活性炭
d 4g铁粉、2 mL水、2g活性炭、2g氯化钠
小组同学设计以上(如表)实验方案,并用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生成图象,方案a、b和c生成图象均为图1,方案d生成图象为图2。
(2)表中x=
(3)方案b和方案d对比是为了探究 。
(4)对比分析图1和图2,你获得的结论是 。
(5)请再举一例说明铁与氧气反应有益于生活的应用: 。
(6)请列举生活中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措施: 。
43.(4分)燃料的变革预示着文明的进步,兴趣小组开展了“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使用”综合实践活动。
任务一: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
同学们查阅资料后绘制了“家用燃料变迁图” (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
(1)干柴草与湿柴草相比更易被点燃,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了解家用燃料变化的意义
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充分燃烧1kg煤或天然气释放的热量和产生的SO2的质量如图所示:
(2)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中的信息分析家庭燃料从煤升级到天然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调查燃料的合理使用
(4)很多家庭已经使用管道天然气,若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火焰呈黄色或橙色,则需要
(填“调大”或“调小”)进风口。
任务四:展望未来的家用燃料
同学们预测未来燃料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能源。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参考答案
24-28 C ABBD 29 -33A DDCC 34-36ACB
37.
(1)禁止吸烟 (2)+4 (3)H2 (4)A B(只选1个0.5分,有错选不给分)
38.
利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
(2)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书写错误不得分;未配平、反应条件、气体或沉淀符号未标注或标注错误累计扣0.5分,下同)
(3)在有分子筛膜时,控温在210℃左右进行反应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合理即可)
39.
(1)提高反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过滤
(3)Fe+CuSO4= Cu+FeSO4 或 Fe+H2SO4 =FeSO4+H2 化合反应
(4)加入铁粉后有红色物质生成(滤渣中有红色固体出现)
40.
(1)35.5
(2)解:设制取7.45gNaClO,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为x
NaCl +H2O 通电 H2↑+NaClO
58.5 74.5
X 7.45g
=
x =5.85g
答:需要NaCl的质量为5.85g 。
计算题评分标准:
1.假设时:写“制取7.45gNaClO,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为xg;
比例式写 =
最后结果写x=5.85”可给分;漏掉“质量”二字不给分。
2.在化学方程式下方先写实际质量,再写相对质量 ,给0.5分。
3.已知量和未知量没有标在对应物质下方,此处不给这1分。
4. 比例式写成 = 给分,漏掉单位“g”给0.5分。
5. 求解的结果 “4.8”后面漏掉单位 “g”,给0.5 分。
6.未写答,或答中的数据不正确,此步骤均不给分。
7.计算出错,但解题思路每步均正确,出错的这一步不给分;后续步骤按“错误数据”计算,得出“结果”,后续每一步均给0.5 分(赋分的一半分数)。
8.以上过程中,将单位写成“克”不扣分。
41.
(1)稀盐酸(或稀HCl)
(2)2KMnO4 K2MnO4 + MnO2+ O2↑ n
(3)乙
42.
(1)氧气(或O2)
(2)2或2g
(3)活性炭对蒸汽眼罩快速发热的影响。
(4)在有活性炭和氯化钠同时存在时,蒸汽眼罩能快速发热。
(5)双吸剂(防腐剂)或暖贴(合理即可)
(6)防止金属的腐蚀、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答生活中保护金属资源的具体措施也行)
43.
(1)干柴草着火点比湿柴草着火点低,温度更易达到干柴草着火点。(或湿柴草中的水份蒸发吸热,不易达到着火点)(答题不完整扣0.5分)
(2) CH4 + 2O2CO2 + 2H2O
(3)相同质量的条件下,天然气产生的热量更多,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减少空气污染)(答题不完整扣0.5分)
(4)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