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力
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是指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力
2.如图,甲、乙两个小球用细线悬挂或摆放在水平面上,相互间一定产生弹力作用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在练习跳水时,跳板发生了 ,于是产生了 力,这个力的方向是 ,这个力的受力物体是 。
弹簧测力计
4.(2024德州期末)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前,必须校正零刻度,否则会产生误差
B.弹簧测力计可以测物体所受的拉力
C.使用时,所测力不要超过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D.测量时,必须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有一零刻度不准确的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发现指针正对0.4 N的刻度线,受力后指针在3.6 N的刻度线处,由此可知力的大小为( )
A.4.0 N B.3.6 N
C.3.2 N D.0.4 N
6.为了较准确地测一个大小约为6 N的力,应选用下列哪个弹簧测力计 ( )
A.量程为0~10 N,分度值为0.2 N
B.量程为0~5 N,分度值为0.1 N
C.量程为0~15 N,分度值为0.5 N
D.量程为0~20 N,分度值为0.5 N
7.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是利用了弹簧的长度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
B.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 N,读数为4 N
C.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可以不调零
D.弹簧测力计无论在任何方向上使用,都要保证被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8.物理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拉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弹簧受到的拉力/N 0.5 1 1.5 2 2.5
弹簧伸长量/cm 1 2 3 4 5
(1)探究过程中,实验数据如上表,请在图乙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图像。
(2)在一定范围内,当弹簧的伸长量为3.5 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 N。
(3)由图像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成 。
1.(2024唐山丰润区期中)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的物块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该物体受力情况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桌面对A的支持力的作用点在水平桌面上
B.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由于水平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C.物块A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物块A发生形变产生的
D.物块A对桌面的压力的作用点在水平桌面上
2.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调零
B.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受力的方向一致
3.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挂在墙上,一人用4 N的力F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5 cm;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5 cm,则每个人的力F分别为( )
A.4 N、0 B.0、4 N
C.4 N、4 N D.8 N、8 N
4.(安全责任)在科学实验中要规范操作,保障安全。小明要测量一个大小约8 N的力。如图所示是实验室里的两个弹簧测力计,你认为小明应该选择 (选填“A”或“B”)来测量。如果选择的弹簧测力计没有校正零点,指针指在0.4 N刻度线处,用此弹簧测力计测得此力为8.8 N,那么这个力实际为 N。
5.如图中手沿水平方向拉弹簧一端,弹簧伸长。请在O点画出弹簧对手的拉力F的示意图。
6.(科学探究)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甲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钩码、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次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拉力(钩码总重)F/N 0 1 2 3 4 5 6
弹簧伸长量ΔL/cm 0 0.40 0.80 1.70 1.60 2.00 2.40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曲线。
(3)由图像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A、B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制出如图丙所示图像。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选填“A”或“B”)。
(5)如图丁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先调零,并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分度值为 N。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D
2.B 解析: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时,才会产生弹力,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3.形变 弹 向上 运动员
4.A 5.C 6.A 7.D
8.(1)如图所示:
(2)1.75 (3)正比
课后提升
1.A 解析:桌面对A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物块A,作用点在物块A上,故A错误,符合题意;桌面对A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桌面,是由于水平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物块A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物块A,是由于物块A发生形变产生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物块A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桌面,作用点在水平桌面上,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调整指针,使其指在刻度盘的零刻度线上,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故A正确;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任何方向上的力,只要保持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一致就可以了,故B错误;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由弹簧可承受力的范围决定的,超过这一范围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不再成正比,故C正确;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求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也是为了尽量避免弹簧与外壳的摩擦,故D正确。
3.C 解析:改为两人拉弹簧后,其中一人跟墙一样起到了固定弹簧的作用,因此弹簧伸长量不变,所用拉力也不变,还是4 N,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另一个人的拉力也为4 N。故选C。
4.B 8.4 解析:由题图知,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为10 N,A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为5 N,所以B、A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别为0~10 N和0~5 N;某力估计为8 N,所以选择B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如果选择的弹簧测力计没有校正零点,指针指在0.4 N刻度线处,用此弹簧测力计测得此力为8.8 N,则此力的大小实际为8.8 N-0.4 N=8.4 N。
5.如图所示:
解析:手向右拉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作用在手上,方向是水平向左的。
6.(1)刻度尺 4
(2)如图所示:
(3)正确
(4)B
(5)0~5 0.2
解析:(1)钩码的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需要刻度尺。分析数据发现,除第4次实验数据外,其他数据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第4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其正确的实验数据应该为1.20 cm。(2)将表中拉力对应横坐标,弹簧伸长量对应纵坐标,描点连线。(3)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由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4)在一定范围内,A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 N,而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8 N;显然,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B。(5)由图丁可知:该弹簧测力计最大测量值为5 N,则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由图可知,0~1 N间有5个小格,则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为0.2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