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3.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题型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铜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氦气
【答案】B
【详解】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氦气是稀有气体,由氦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氯化钠 B. 黄金 C. 水 D. 氧气
【答案】A
【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黄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水属于非金属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
【题型2】 分子
1.液氮可用于制冷。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下列微观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间隔变大 B.分子的质量变大
C.分子的数目增多 D.分子的种类改变
【答案】 A
【详解】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质量、数目、种类均不变故选:A。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食物腐败——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C.空气液化——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D.热胀冷缩——分子体积发生改变
【答案】D
【详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C、空气液化,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
【题型3】 原子及其结构
1.“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原子大小 D.分子间隔
【答案】D
【解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液化是氢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但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D。
2.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某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
B.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C.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答案】B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A正确;B、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B错误;C、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能量低的离核近。C正确;D、原子很小,但原子核又比原子小得多,它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它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
【题型4】 相对原子质量
1.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后,原子的实际质量增大了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说明氧原子的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16倍
D.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约等于原子中质子质量与中子质量之和
【答案】B
【详解】A、原子的实际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它原子质量与它相比所得到的值,则相对原子质量为一个比值,该选项说法正确;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说明氧原子的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的16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而不是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之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2.甲原子是碳--12原子质量的m倍,甲原子是乙原子质量的n倍,则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B. C. D.
【答案】A
【详解】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设乙原子的质量为1,则甲原子的质量为n,则碳-12原子的质量:,故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A。
【题型5】 离子
1.如图是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C.1个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了1个电子,电子层数减少1层
D.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了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A
【详解】A、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一个电子,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钠离子和钠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A错误;B、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正确;C、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每层电子数依次为2、8、1。1个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了1个电子,电子层数减少1层,达到稳定结构,故C正确。D、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每层电子数依次为2、8、7。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了相对稳定结构,故D正确。
2.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的质子数不同 ②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③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④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⑥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A.①③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⑥
【答案】C
【详解】根据Fe、Fe2+、Fe3+三种微粒可知,它们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电子数。①因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则质子数相同,故①错误;②因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Fe2+、Fe3+的电荷不同,则它们由原子变为离子时失去的电子不同,即它们的核外排布不同,故②正确;③Fe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Fe2+的核外电子数比核内质子数少2个,Fe3+的核外电子数比核内质子数少3个,故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③正确;④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则原子和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故④正确;⑤因Fe、Fe2+、Fe3+三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⑤错误;⑥它们都属于同种元素,故⑥正确。故②③④⑥正确。故选:C。
【题型6】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稀有气体原子是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则原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形成阴离子
【答案】D
【详解】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选项错误;B、稀有气体原子是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但原子通过得失电子也能形成最外层电子数为8,选项错误;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分成原子,选项错误;D、由于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失去电子后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形成阳离子,则原子得到电子后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故一定形成阴离子,选项正确;故选:D。
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 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 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D
【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也可以被完全反应,说法正确;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说法正确;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相同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答案:D。
巩固练习
1.下列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是
A.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移动硅原子
B.春天里柳絮在空气飞舞
C.品红放到水里扩散
D.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苯分子的图象
【答案】B
【详解】A、用现代科学仪器能移动硅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则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A选项不符合题意;B、春天里柳絮在空中飞舞,柳絮是看得到的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B选项符合题意;C、品红在水里扩散,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C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苯分子的图象,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夏天温度过高,自行车容易爆胎——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分子构成不同
D.一定条件下,6000L的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B
【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浓浓酒香,故选项A正确;B、夏天温度过高,自行车容易爆胎,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B错误;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C正确;D、一定条件下,6000L的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D正确;故选:B。
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金刚石 C.氮气 D.铜
【答案】C
【解析】
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符合题意;D、铜由铜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A。
4.下列有关分于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答案】B
【解析】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C、分子比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是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其它原子的质量大,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铁原子,不符合题意;D、分子和原子间均有空隙,不符合题意。故选B。
5.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生成物有两种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则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6.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由b和c构成 B.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
C.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等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b上
【答案】D
【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且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图中a为电子,b为中子,C为质子。
【详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即由b、c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a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C、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即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D、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即主要集中在b、c上,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7.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一个原子的质量为原子核内有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A原子核内质子数是
【答案】C
【分析】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A、根据分析,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不符合题意;B、根据分析,B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根据分析,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符合题意;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A原子核内质子数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
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D
【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也可以被完全反应,说法正确;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说法正确;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相同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答案:D。
9.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B. 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答案】B
【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选项错误;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铁由原子构成,水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选项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选项错误;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是混合物,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选项错误。故选B。
10.某阳离子A3+的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4个不带电的粒子,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
A.10、24 B.13、26 C.13、27 D.7、21
【答案】C
【详解】根据某阳离子A3+的核外有10个电子,可知A原子失去3个电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根据核内有14个不带电的粒子,可知中子数为14,则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3+14=27;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3;27;故选:C。
11.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

(1)如图1所示烧杯A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试液,烧杯B中装有10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起来。一段时间后,烧杯 (填字母)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 性质。
(2)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图2)。在两个Y形管的左侧管和右侧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色酚酞试液和浓氨水,同时进行甲、乙两个实验,最先出现明显现象的是 (填“甲”或“乙”)。该实验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 有关。
(3)如图3所示,用两支气密性良好且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孔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更容易被压缩,原因是 。
【答案】(1) A 不断运动的
(2) 乙 温度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的间隔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从B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中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故填:A;不断运动的;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图2实验中甲在常温下进行,乙在80℃的热水中进行,则同时进行甲、乙两个实验,最先出现明显现象的是乙,该实验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填:乙;温度;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隔>液体分子间隔>固体分子间隔,则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更容易被压缩,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的间隔,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的间隔。
1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如图所示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即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些在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你在初中阶段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______;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______.
(2)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________
【答案】 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没有发现核外电子是绕核不断运动的 D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合理即可)
【详解】(1)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电子很小,通过高速运动占据了原子核外相对很大的空间,故原子不是实心球体,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认为原子中带正电荷的部分均匀地分散在原子中,没有发现核外电子是绕核不断运动的;
(2)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过了无数自我否定,因此逐渐接近事实真相,可见,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13.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 ,属于阴离子的有 ,属于同种元素的为 。
【答案】 ACD B E AE
【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故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属于原子的是ACD;属于阳离子的是B;属于阴离子的是E。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AE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种元素。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3.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题型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铜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氦气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氯化钠 B. 黄金 C. 水 D. 氧气
【题型2】 分子
1.液氮可用于制冷。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下列微观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间隔变大 B.分子的质量变大
C.分子的数目增多 D.分子的种类改变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食物腐败——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C.空气液化——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D.热胀冷缩——分子体积发生改变
【题型3】 原子及其结构
1.“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原子大小 D.分子间隔
2.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某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
B.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C.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题型4】 相对原子质量
1.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后,原子的实际质量增大了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说明氧原子的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16倍
D.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约等于原子中质子质量与中子质量之和
2.甲原子是碳--12原子质量的m倍,甲原子是乙原子质量的n倍,则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B. C. D.
【题型5】 离子
1.如图是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C.1个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了1个电子,电子层数减少1层
D.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了相对稳定结构
2.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的质子数不同 ②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③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④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⑥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A.①③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⑥
【题型6】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稀有气体原子是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则原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形成阴离子
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 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 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巩固练习
1.下列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是
A.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移动硅原子
B.春天里柳絮在空气飞舞
C.品红放到水里扩散
D.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苯分子的图象
2.下列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夏天温度过高,自行车容易爆胎——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分子构成不同
D.一定条件下,6000L的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金刚石 C.氮气 D.铜
4.下列有关分于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5.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生成物有两种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6.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由b和c构成 B.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
C.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等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b上
7.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一个原子的质量为原子核内有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A原子核内质子数是
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9.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B. 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10.某阳离子A3+的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4个不带电的粒子,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
A.10、24 B.13、26 C.13、27 D.7、21
11.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

(1)如图1所示烧杯A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试液,烧杯B中装有10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起来。一段时间后,烧杯 (填字母)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 性质。
(2)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图2)。在两个Y形管的左侧管和右侧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色酚酞试液和浓氨水,同时进行甲、乙两个实验,最先出现明显现象的是 (填“甲”或“乙”)。该实验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 有关。
(3)如图3所示,用两支气密性良好且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孔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更容易被压缩,原因是 。
1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如图所示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即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些在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你在初中阶段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______;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______.
(2)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________
13.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 ,属于阴离子的有 ,属于同种元素的为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大单元教学设计】9.4 环境污染的防治 同步作业(原卷版+解析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4.1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