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 期末专题练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实验题 期末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1.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自由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距离 ,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 。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4)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
2.探究声音的特性:

(1)如图1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
(2)如图2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在木梳齿上划过,可听到 (选填“梳齿”或“卡片”)振动发声;先快划后慢划,听声音的变化,可探究问题是 ;
(3)如图3所示,小明将一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先轻拨后重拨,发现重拨时,桌面被拍得较响,由此现象,小明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小明得出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 ;
(4)小明还利用图所示探究了“影响声音的音调的因素”,实验时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可听到声音的音调变小,可观察到钢尺振动变慢,由此得到结论: ;实验中小明还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看到钢尺在振动可却听不到声音了,其原因是 ;
(5)图3所示的实验若改用塑料尺做实验,则发出声音的 一定会改变。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加热到第 4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 ;
(3)水浴法加热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式。本实验和“碘的升华”实验中(如图丙所示),均采用了该种加热方式。对采用这种加热方式的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均是为了受热均匀
B.均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主要为了受热均匀,后者主要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主要为了控制温度,后者主要为了受热均匀
4.小明用如图甲、乙所示装置“探究冰和蜡的熔化特点”,将冰和蜡分别放入大试管中,再将试管浸泡在盛有温水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冰和蜡的温度,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
(1)为完成实验,除图中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由图丙可知,冰熔化过程持续了 ;当它的温度为时, (选填“一定”“不可能”或“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
(4)加热时,烧杯中的水面应 (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用这种方法加热的好处是 。
(5)实验中,观察到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上升过于缓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试管中蜡烛装的太多
B.酒精灯没有用外焰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D.蜡烛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5.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 而形成的 像,真正的虾在水中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 (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 (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cm B.7cm C.9cm D.10crn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 (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 (左/右)移。
6.图甲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的情景。
(1)图甲中器材M的名称为 ,使用它的目的是便于 ;
(2)在M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M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选填“A”或“B”)蜡烛这一侧通过镜面观察;
(3)为得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可以用 分别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小明和小华同学将实验进行记录,如图乙所示。记录单上OO′记录的是镜面的位置,则两位同学实验过程合理完整的是 同学(选填“小明”、“小华”或“小明和小华”),理由是: 。
7.如图是小丽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小丽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接着小丽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然后调节三者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 上,目的是 ;
(3)当小丽将蜡烛、光屏的位置调到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所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应将光屏向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若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 cm刻度线处,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一段时间后,小丽发现烛焰所成的像在光屏中心偏上,她应将蜡烛向 调节,可以使像回到光屏中心。
8.小科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天平测得矿石的质量是m0= 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无法放进量筒,她用图示的方法,根据量筒中水位前后的变化,求得矿石的体积为 cm3,算出矿石的密度为 kg/m3(保留一位小数);
(3)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测出的密度会 (偏大/不变/偏小),理由是 ;
(4)小雨同学用另一种方案测出矿石的密度,步骤如下(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①用天平测得矿石的质量是m石;
②用天平测出A中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A;
③用天平测出D中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D;
则矿石密度表达为: ;你认为此方案测出的密度会 (偏大/不变/偏小)。
9.小航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 0 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盐水(如图甲)的总质量 m1为 69g,然后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则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 为 mL;
(3)接着她用天平测量 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2为 g;
(4)则该盐水的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上面出现过的物理量字母表示),经计算得知该盐水的密度为 kg/m3。
参考答案:
1. 40.0 0.2 偏大 B <
(1)[1]测量小车速度,要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算出速度,所以测量的原理为。
(2)[2][3]由图可知AB段的距离为
AB段用时,AB段平均速度为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AB段路程一定,根据可知,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3)[5]由图可知BC段的距离为
BC段用时,BC段平均速度为
,说明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
A.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也均匀增加,是加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路程无变化,说明是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在s—t图像中是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6]由上述分析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是加速运动,所以前半程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即。
2.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卡片 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错误 应该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而不是听桌面被拍打发出的声音 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钢尺振动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 音色
(1)[1]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改变了音叉的振幅,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则她想探究的问题是: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2)[2][3]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在木梳齿上划过时,可听到卡片振动发声;先快划后慢划,改变了卡片的振动频率,听声音的变化,可探究的问题是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3)[4][5]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先轻拨后重拨,发现重拨时,桌面被拍得较响,由此现象,小明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小明得出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应该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而不是听桌面被拍打发出的声音。
(4)[6]小明还利用图所示探究了“影响声音的音调的因素”,实验时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声音的音调变小,可观察到钢尺振动变慢,由此得出结论: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7]实验中小明还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看到钢尺在振动可却听不到声音了,其原因是钢尺振动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
(5)[8]图所示的实验若改用塑料尺做实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因塑料尺和钢尺的材料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色一定会改变。
3. 固液共存 不变 C
(1)[1]由图乙知,该物质在第3min开始熔化,第7 min熔化结束,且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是晶体,所以加热到第4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2)[2]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由实验可得到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3]图甲,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海波受热均匀;图丙,因为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远远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所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碘时不仅会升华,还可能熔化并汽化,我们只要降低加热温度,使碘在温度低于熔点时,固态碘仍可变成碘蒸气,所以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温度。
故选C。
4.(1)秒表
(2)
(3) 6 可能
(4) 高于 受热均匀
(5)D
(1)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时间,因此还需要秒表。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在0℃以下,根据液柱上表面所对应数值可知温度值-4℃。
(3)[1][2]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图丙可知,冰熔化过程持续了6分钟,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刚好进入熔化过程,还没熔化,就是固态。也可能是在熔化过程中,就是固液共存状态。还可能是熔化过程刚好结束,刚好完全熔化,就是液态。所以当它的温度为0℃时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
(4)[1][2]加热时,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才能使被加热物质充分受热。水浴加热法可以使被加热物质受热更加均匀。
(5)A.试管中烛蜡装的太多、需要的总热量较多,所以温度上升缓慢,故A可能;
B.外焰的温度最高,实验中酒精灯没有用外焰加热,所以温度上升缓慢,故B可能;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导致温度计的液泡不能反映物质的实际温度,故C可能;
D.烛蜡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温度计的示数应该不变而不是上升过于缓慢,故D不可能。
故选D。
5. 折射 虚 E B 下 B 右 左
(1)[1][2]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可知,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真正的虾在水中更深的位置,即在E处。
[3][4]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B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①[5]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是相互倒立的,因此,胶片上虾的头部应该在下方。②[6]因为投影仪的原理是物距大于f小于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f<8cm<2f,则4cm<f<8cm,只有B选项中7cm符合题意。
故选B。
③[7][8]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要想使像变大,应应将幕布向右移,并将凸透镜向左移。
6. 玻璃板 确定像的位置 A 刻度尺 小华 因为他多次改变了物体的位置,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1)[1][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所以器材M的名称为玻璃板,使用它的目的是因为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这便于我们确定像的位置。
(2)[3]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应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通过镜面观察。
(3)[4]刻度尺可以测量距离,所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
[5][6]由图乙可知,小明只做了一次实验,小华通过改变物体的位置,做了三次实验,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因此小华的实验过程比较合理。
7. 10.0 同一高度 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 倒立 缩小 右 35.0 上
(1)[1]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f=20.0cm-10.0cm=10.0cm
(2)[2][3]为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然后调节三者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否则,有可能光屏上成的像不完整。
(3)[4][5]如图乙所示时,易知物距为30.0 cm,大于2倍焦距,此时凸透镜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6]凸透镜在成实像的条件下,物距变小,像变大,像距变大,故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7]原来乙图中的物距为30.0cm,像距为15.0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物距为15.0cm时,则像距为30.0cm。若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
20.0cm+15.0cm=35.0cm
刻度线处,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8]因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故一段时间后,小丽发现烛焰所成的像在光屏中心偏上,她应将蜡烛向上调节,可以使像回到光屏中心。
8. 175.6 70 2.5×103 偏小 从烧杯中取矿石,矿石会沾水,使测得的矿石体积测量值会偏大,密度偏小 不变
(1)[1]图中天平称量标尺分度值为0.2g,矿石的质量
m0=100g+50g+20g+5g+0.6g=175.6g
(2)[2]由图C可知,量筒的分度值是10mL,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
V=200mL-130mL=70mL=70cm3
[3]矿石的密度
(3)[4][5]由于从烧杯中取矿石,矿石会沾水,使测得的矿石体积测量值会偏大,密度偏小。
(4)[6]根据实验步骤可知,将石块取出后,加水至标记处,加入水体积等于矿石体积,所以矿石体积
矿石密度
[7]若此实验中将矿石拿出后带了一部分水,后来又加水到标记处,排开水的质量仍为mD-mA,故该过程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测得的矿石密度不变。
9. 左 35 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36
(1)[1]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说明右侧重,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2]如图乙所知可知,分度值为1mL,故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 为35mL。
(3)[3][4]接下来需要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则用总质量减去剩余的盐水的质量,即为量筒中倒入的盐水的质量,根据可知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如图丙所知,剩余部分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2为
(4)[5][6]该盐水的密度的表达式为
经计算得知该盐水的密度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北省潜江市园林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第三阶段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2024北京二中高三12月月考物理(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