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2024—2025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高三化学试卷 2024.11
本试卷共19题,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F 19 Al 27 Cl 35.5 Br 80
第一部分(共42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一项。
1. 已知:32Ge(锗)与 C为同族元素,在自然界中锗有 70Ge、 72Ge 等稳定同位素。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负性:C > Ge
B. 原子半径:Ge > Si
C. 70Ge、 72Ge原子核外电子数均为 32
D. 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5周期 IVA族
2.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 10 18的氧原子: 8 O
B. 环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C. 用电子式表示 KCl的形成过程:
D. 用电子云轮廓图示意 p-p π键的形成:
3. 化学与生活、科技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 淀粉属于天然高分子,溶于热水可形成胶体
C. 植物油加氢制硬化油,与植物油中的酯基有关
D. 注入钢水前,模具须干燥,与铁能与水反应有关
高三化学 第 1 页(共 10页)
4. 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工业废水中的 Pb2+用 FeS去除:Pb2++ S2- = PbS↓
B. 将 Cl2通入 NaOH溶液中制漂白液:Cl2+ 2OH-== Cl- + ClO- + H2O
C. 用 NaOH溶液除去 Fe2O3中混有的 Al2O3:Al2O3+ 2OH- +3H2O = 2[Al(OH)4]-
D. 电子工业中常用 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制作印刷线路板:2Fe3+ + Cu = 2Fe2+ + Cu2+
5. 关于下列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发生了水解反应 B. Y具有碱性
C. Z中只含有一个官能团 D. W为 CO2
6.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在呼吸面具中可做供氧剂,装置 A中用盐酸和石
灰石制备 CO2。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 A中所用仪器是锥形瓶和长颈漏斗
B.装置 B中加入饱和 NaHCO3溶液,目的是除去挥发的 HCl
C.装置 D中盛放澄清石灰水,检验 CO2是否完全反应
D.试管 F 中最终收集到无色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后,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发
出爆鸣声
7. 萤石是制作光学玻璃的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氟化钙的晶胞为立方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化钙的化学式为 CaF
B.每个晶胞中含有 4个 Ca2+
C.该晶胞示意图中 F-与 Ca2+之间的连线均表示离子键
D.在氟化钙晶体中,每个 Ca2+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 F-有 4个
高三化学 第 2 页(共 10页)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 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 2 ×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 10 mol质子
C.1 L 0.1 mol/L FeCl3溶液完全水解后形成 0.1 mol Fe(OH)3胶体粒子
D.1.0 mol CH4与 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 1.0 mol CH3Cl
9. 在催化剂表面,丙烷催化氧化脱氢反应历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催化剂被氧化
B.②中,丙烷分子中的甲基先失去氢原子
C.总反应为 2CH3CH2CH3 + O 催化剂2 2CH2=CHCH3 + 2H2O
D.总反应的速率由③决定
10. Wollf-Kishner-黄鸣龙反应是第一个以“华人”命名的有机化学反应,可表示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B. 反应过程中 C原子的杂化方式由 sp2变为 sp3
C. 若该反应产物中有 N2,则还会生成 H2O
D. (HOCH2CH2O)2作为溶剂,其沸点低于乙醇
高三化学 第 3 页(共 10页)
11. 右图为“吹出法”海水提溴技术的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吹出塔”的作用是用空气中 O2的氧化性将
Br- 转化为 Br2从溶液中分离
B. “吸收塔”中利用 SO2将空气中的 O2还原除

C. “吹出塔”和“蒸馏塔”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
应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
D. “蒸馏塔”中剩余溶液的溶质主要是 H2SO4
12 为探究 Cu 和浓 HNO3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将 Cu 和浓硝酸反应所得溶液稀
① 溶液蓝色加深
释后,再加入 Cu(NO3)2固体
② 向①所得溶液中通入 NO2 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
③ 向②所得溶液中通入 O2 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
④ 将②中溶液加热 液面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蓝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2H2O
B. 实验①是基于溶液颜色可能与 c(Cu2+)有关而设计的
C. 实验③中可能的反应:4NO2+ O2+ 2H2O = 4HNO3
D. 实验④中的现象说明加热时未反应完的硝酸发生了分解
13.向 100 mL 0.01 mol/L Ba(OH)2溶液中滴加
0.1 mol/L NaHCO3溶液,测得溶液电导率
的变化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a(OH)2和 NaHCO3都是强电解质
B.A→B电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反应:
Ba2+ + 2OH + 2HCO3 ==BaCO3↓+ 2H2O + CO32-
C.B→C,溶液中的 c(OH )减小
D.A、B两点水的电离程度:A<B
高三化学 第 4 页(共 10页)
14. 为探究 FeCl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FeCl3和 Na2SO3溶液浓度均为 0.1 mol ·L-1)。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 5 mL水中滴加 2滴 FeCl3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在 5 mL FeCl3溶液中滴加 2滴 Na2SO3溶液,变红褐色;

再滴加 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在5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 2滴 FeCl3溶液,变红褐色;
③ 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 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
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
A. 实验①的现象是由于加热促进 Fe3+水解反应
B. 实验②中 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向实验③的混合液中滴加 BaCl2溶液,可进一步判断 Fe3+是否被还原
D. 实验②、③的差异可能是溶液的酸碱性环境不同造成的
高三化学 第 5 页(共 10页)
第二部分(共 58 分)
本部分共 5题,共 58分。
15.(10分)AlBr3是有机合成异构化的催化剂,易溶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等。已知
AlBr3可二聚为右图的二聚体:
(1)AlBr3能形成二聚体,是由于两分子间形成了______键,该化学键是由 Br的 1
个 4p轨道和 Al的______轨道重叠形成。
(2)将该二聚体溶于 CH3CN生成[Al(CH3CN)2Br2]Br(结构如下图所示),1 mol 该配
合物中有 σ键______ mol 。
(3)铝的三种化合物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铝的卤化物 AlF3 AlCl3 AlBr3
沸点 1500 370 430
① 解释三种卤化物沸点差异的原因:______。
② 已知反应 Al2Br6(l) 2Al(g)+6Br(g) H
i. Al2Br6(s) Al2Br6(l) H1 ii. Al(s) Al(g) H2
iii. Br2(l) Br2(g) H3 iv. Br2(g) 2Br(g) H4
v. 2Al(s) +3Br2(l) Al2Br6(s) H5 则 H =______。
(4)Al2Br6的晶胞为平行六面体,各棱长不相等,每个晶胞中含有 2个 Al2Br6分子。
请将下图中 Al2Br6的晶胞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 表示 Al2Br6分子)。
高三化学 第 6 页(共 10页)
16.(12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细菌冶金的国家。已知金属硫化物在“细菌氧化”时转
化为硫酸盐,某工厂用细菌冶金技术处理载金硫化矿粉(其中细小的 Au颗粒被 FeS2、
FeAsS包裹),以提高金的浸出率并冶炼金,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菌氧化”前,需将矿石处理为矿粉,其目的是______。
(2)“细菌氧化”中,Fe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沉铁砷”时需加碱调节 pH,生成______(填化学式)胶体起絮凝作用,促进了含 As
微粒的沉降。
(4)“焙烧氧化”也可提高“浸金”效率,相比“焙烧氧化”,“细菌氧化”的优势为______(填
标号)。
a. 可减少有害气体产生 b. 设备无需耐高温 c. 不产生废液废渣
(5)一般条件下 Au很难被 O2氧化,但用 NaCN溶液作浸金液,可使 Au被 O2氧化,
由此分析“浸金”过程中 NaCN溶液的作用______。
(6)HCN是弱酸,CN-有剧毒,滤液②还需经酸、碱先后处理,其目的是______,其
中酸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高三化学 第 7 页(共 10页)
17. (13分)某研究小组通过下列路线合成镇静药物氯硝西泮。
请回答:
(1)化合物 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化合物 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3)A→D的过程中,CH3COOH的作用是______,根据合成路线,CH3COOH也可
用______(结构简式)替代。
(4)写出 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聚乳酸( )是一种可降解高分子,可通过化合物 X( )开
环聚合得到,设计以乙炔为原料合成 X的路线______(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
任选)。
(6)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 B的 2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①分子中含有二取代的苯环。
② 1H-NMR 谱和 I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共有 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无碳
氧单键。
高三化学 第 8 页(共 10页)
18.(9 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目的是将氨氮(NH4+)
废水中的氮元素转变为 N2脱除,其机理如下左图:
资料:i. 该工艺处理后排出的废水中会有一定量 NO3-;
ii. 废水溶解氧浓度(DO)对于氮的脱除率的影响如右上图所示。
(1)该工艺中被氧化的微粒是______。
(2)参与 Ⅰ 中反应的 n(NH4+) :n(O2) =______
(3)当 DO > 2mg/L 时,氮的脱除率为 0,其原因可能是:①厌氧氨氧化菌被抑制,II
中反应无法发生;②______。
(4)通过加入还原铁粉可提高氮的脱除率。
①该过程涉及如下三步反应(a、b和 c):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几乎监测不到 NH4+浓度的增加。请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解
释其原因:______。
②采用微生物电解工艺也可有效除
去 NO3-,其原理如右图所示。
A是电源______极。
结合电极反应式解释该工艺能提
高氮的脱除率的原因:______。
高三化学 第 9 页(共 10页)
19. (14分)向 KI溶液中持续通入 Cl2,发现溶液先由无色变为棕黄色,一段时间后褪色。
探究溶液变色的原因。
(1)溶液变为棕黄色的原因是 KI被 Cl2氧化为 I2,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猜测】棕黄色褪去的原因是 I2被氧化,氧化产物中 I的化合价记为+x。
【实验Ⅰ】设计如下实验验证 I2被氧化。
装置 序号 试剂 a 现象 ①本实验中,试剂 a作______剂(填
Na2SO3 溶液均 “氧化”或“还原”)。

溶液 变黄, ②甲能证实 I2被氧化而乙不能,原
遇淀粉 因是______。
乙 KI溶液
变蓝
【实验Ⅱ】通过如下实验可测定 x。
i.取 v mL c mol·L–1 KI溶液于锥形瓶中,通入过量 Cl2至棕黄色褪去;
ii. 边搅拌边加热锥形瓶中的溶液,一段时间后,操__作___A_,试纸不变蓝。
iii.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过量 KI固体,生成大量紫黑色沉淀(I2);
iv.立即用 a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沉淀逐渐溶解,溶液颜色
逐渐变深再变浅。当溶液变为浅黄色时,加入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消
耗 Na2S2O3溶液 b mL。
已知:i. I2 +2 S2O32-=== S4O62-+ 2I–
ii. I– + I2 I3-(棕黄色)
iii. I2在纯水中溶解度很小,饱和碘水呈浅黄色
(3)ii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 Cl2,操作 A是______。
(4)结合数据,计算可得 x = 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5)Na2S2O3可被 I2氧化为 Na2S4O6。从
物质结构的角度分析 S4O62-的结构为
(a)而不是(b)的原因:______。
【反思】
(6)实验过程中,在未知 x具体数值的情况下,ⅲ中为保证所加的 KI固体过量,理
论上加入的 n(KI)应大于ⅰ中的 n(KI)的______(填数字)倍。
(7)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ⅳ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深再变浅”的原因:______。
高三化学 第 10页(共 10页)
北京市第 171 中学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调研答案
第 I部分(每题 3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B C A A B B A D D C D B C
第 II部分
15. (10分)(1)配位键 (1 分) 1个 sp3杂化 (1分) (2)14 (1 分)
(3)①AlF3为离子晶体,AlCl3和 AlBr3为分子晶体,故 AlF3的沸点最高;AlBr3的相对
分子质量大于 AlCl3,故 AlBr3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 AlCl3,所以 AlBr3的沸点高
于 AlCl3。(3分) ② - H1+ 2 H2+ 3 H3+ 3 H4 - H5 (2分)
(4) (2分)
16.(12分)(1)增大反应面积,提高氧化速率 (1分)
细菌
(2) 4FeS2 15O
3 2
2 2H2O 4Fe 8SO4 4H
+
(2分)
(3)Fe(OH)3 (1分) (4)ab (2分)
(5)与 Au+形成配合物[Au(CN)2]-,提高 Au的还原性 (2分)
(6)减少 CN- 造成的污染,生成 NaCN循环利用 (2分)
[Zn(CN)4]2- +4H+ = 4HCN + Zn2+ (2分)
17.(13分)(1)氨基(1分) (2) (2分)
(3)保护氨基 (1分) CH3COCl 或 CH3COBr (或乙酸酐)(1分)
(4) +NH3 +HBr(3分)
高三化学答案 第1 页 (共 2页)
或 +2NH3 +NH4Br

5 CH≡CH H 2O CH CH OH CN H 浓 硫酸( ) 3 。 (3分)
(6) 或 或 或 或 (2分)
18. (9分)(1) NH +4 (2分)
(2) 2:3(1分)
(3)Ⅰ中产生的 NO -全部被氧化为 NO -2 3,Ⅱ中反应因无反应物而无法发生(2分)
(4)①NH +4 的消耗速率大于其生成速率,即反应速率 c > b (1分)
②正 阴极发生了 2NO - + 12H+ + 10e-3 = N2↑ + 6H -2O,阳极区产生的 NO3 也能在
阴极放电,使得废水中氮元素最终以 N2的形式脱除(3分)
19. (14分)(1)2I- + Cl2 === 2Cl-+ I2 (2分)
(2)①还原(2分) ②通过还原产物为 I2可证明原溶液中含有高价态的含碘物质。
甲用 Na2SO3不引入碘元素,则生成的 I2一定是还原产物;乙中 I2可能是 KI
被其他氧化剂氧化生成(2分)
(3)将湿润的淀粉 KI试纸放于锥形瓶口(1 分) (4) -1 (1分)

(5)(a)结构中电子云分布较均衡,结构较为稳定,(b)结构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极性较大,较不稳定,且存在过氧根,过氧根的氧化性大于 I2,故 Na2S2O3不
能被 I2氧化成(b)结构(2分) (6)7(1分)
(7)溶液中存在 I– + I2 I3-, 开始阶段 c(I–)逐渐增大,使平衡正向移动,促进 I2
溶解,c(I3-)增大,溶液颜色变深;随滴定反应进行,c(I2)减小对该平衡起主导
作用,平衡逆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3分)
高三化学答案 第2 页 (共 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下一篇: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物理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