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内蒙古通辽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17道小题,满分为50分,与物理同卡不同卷,合考时间为120分钟。
2.根据网上阅卷需要,本试卷中的所有试题均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
1. 糖类是人体进行各项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下列食物中糖类含量最高的是
A. 白菜 B. 豆腐 C. 红薯 D. 牛奶
2. 2022年12月,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之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 源走廊,这条走廊生产的电能替代了大量化石燃料,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除去长江水中悬浮的杂质后得到的澄清液体是纯净物
B. 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C.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可能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
D. 白鹤滩水电站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实现水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下图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三步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上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相同的
B. 步骤①也可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 步骤③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D. 可以采用上述三步操作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
4. 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金属材料等领域。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B. 钛的原子序数是22
C. 钛原子变为钛离子()时核外电子数不变
D. 钛元素与其它元素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5.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NaOH)结构相似,性质相似。关于 Li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能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C. 能与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 D. 水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6.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液氮遇热汽化——分子间隔变大
B. 常温下,氮气很稳定,氧气较活泼——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 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7. 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葡萄糖(C6H12O6)的全人工合成,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外人工制糖最高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2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
B. 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1:2:1
C. 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D. 该合成过程还需要含氢元素的物质参加反应
8. 通过化学课学习,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关于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变化: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B. 能量变化:镁燃烧将化学能转化热能、光能
C 反应条件:镁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D. 反应现象:发出耀眼白光、释放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
9.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2 中的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B 比较铝合金和铝的硬度 将铝合金和铝相互刻划,铝表面出现划痕,则铝的硬度小
C 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取样,分别燃烧并闻气味,有烧毛发气味的是羊毛纤维
D 检验集气瓶内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则该气体是CO2
A. A B. B C. C D. D
10. 实验室用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11.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纯净的臭氧(O3) 在常温下是淡蓝色的气体,有鱼腥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
臭氧可用于处理饮用水。臭氧可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可作为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臭氧可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相比,它几乎能杀灭一切微生物,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
随着全球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气中的氟利昂、NO2等越来越多,导致了臭氧浓度的降低 。NO2引发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反应如下:
NO2+O2=NO3+O2
NO3=NO+O2
NO+O3=NO2+ O2
2 O3=3 O2
此过程中,NO2加快了O3转化为O2的速率,在放电条件下,氧气会转化为臭氧。
(1)用臭氧处理饮用水时,主要利用了臭氧的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___________(填“强”或“弱”)。
(3)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反应中,NO2的质量_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变化。
(4)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12.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该方法基本原理为向吸足NH3的饱和食盐水 中通入CO2,析出NaHCO3后,溶液中主要含有NaCl和NH4Cl。向该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使NH4Cl析出。NaCl和NH4Cl溶解度曲线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使NH4Cl析出的操作应在 ___________ (填“高温”或“低温”)下进行。
(2)20℃时,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精确到0.1%)。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把称量好的氯化钠放入烧杯时有一部分氯化钠洒落在烧杯外,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 “不变”)。
(4)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纯碱的同时,生成两种可作为联合制碱法原料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13. 下图是某品牌洁厕灵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在使用洁厕灵时能闻到香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 (从微观角度作答)。
(2)使用洁厕灵时避免触及皮肤和眼睛,触及后应立即 ___________ 。
(3)盐酸与水垢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能代替洁厕灵除水垢的是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5分)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氢气是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可燃气体。
(1)实验室制取一瓶干燥的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 从“A~E” 中选择,填字母序号, 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F 干燥氢气,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 (填“m” 或 “n”) 通入气体。
(3)新型材料纳米铁粉用途广泛,它比普通铁粉更容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FeCl2和H2 → 高温反应器→氯化氢和纳米铁粉
向高温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前,需通入氮气排净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大量资料后,设计了在实验室中从废弃脱氧剂(主要成分:Fe、Fe2O3、C、Na2CO3,NaCl、硅藻土,硅藻土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回收 Fe 的两种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废弃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属于 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填“过滤”“蒸发”或“蒸馏”)。
(4)加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在不考虑实验用品成本的前提下,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6. 我国地域辽阔,土壤的pH一般在4~9之间,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南酸北碱、沿海偏酸、内陆偏碱的规律。某校学习小组对当地“土壤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1)检测土壤酸碱性
常温下,测定土壤浸出液pH为7.8。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结合下表,你认为当地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___________(填编号)。
作物 ①马铃薯 ②胡萝卜 ③海水稻 ④沙枣
作物最适宜生长的 土壤pH范围 4.8~5.5 5.3~6.0 7.5~8.5 8.0~8.7
探究引起土壤呈碱性的物质
【调查发现】
① 之前当地土壤呈酸性,农民撒熟石灰改良土壤;
② 农民在田地里燃烧秸秆获得一种农家肥料—草木灰。
【查阅资料】
① 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
② K2CO3+Ca(OH)2=CaCO3↓+2KOH
【提出问题】引起土壤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2)猜想 ①Ca(OH)2
猜想 ②K2CO3
猜想 ③KOH
猜想 ④Ca(OH)2和K2CO3
猜想 ⑤Ca(OH)2和 KOH
猜想⑥K2CO3和___________
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_明显不合理。
【查阅资料】
① CaCl2+K2CO3=CaCO3↓+2KCI
② 氯化钙、氯化钾水溶液都呈中性。
【进行实验】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将土壤浸出液加热浓缩
步骤二:取少量步骤一中浓缩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①、③、_______ 不 成立
步骤三:另取少量步骤一中浓缩液于试管 中,向其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_____ 猜想②成立
步骤四:向步骤三所得混合物中加入无色 酚酞溶液 _____
【提出建议】
小组同学建议当地农民减少在田地里燃烧秸秆。
四、计算与分析题(本题3分)
17. 赴九天,问苍穹,中国航天事业正蓬勃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使用的火箭推进剂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4H2O↑+3N2↑。请从理论上计算6g 偏二甲肼完全反应,需要四氧化二氮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17道小题,满分为50分,与物理同卡不同卷,合考时间为120分钟。
2.根据网上阅卷需要,本试卷中的所有试题均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
1. 糖类是人体进行各项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下列食物中糖类含量最高的是
A. 白菜 B. 豆腐 C. 红薯 D. 牛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白菜中富含维生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豆腐中富含蛋白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红薯中富含糖类,该选项符合题意;
D、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2022年12月,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之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 源走廊,这条走廊生产的电能替代了大量化石燃料,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除去长江水中悬浮的杂质后得到的澄清液体是纯净物
B. 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C.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可能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
D. 白鹤滩水电站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实现水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除去长江水中悬浮的杂质后得到的澄清液体中还含有可溶性的物质,故属于混合物,A错误;
B、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B正确;
C、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C正确;
D、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可实现水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正确。
故选A。
3. 下图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三步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上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相同的
B. 步骤①也可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 步骤③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D. 可以采用上述三步操作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②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③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A说法不正确;
B、量筒是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溶解,故B说法不正确;
C、步骤③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C说法正确;
D、氯化钠和碳酸钠均能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 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金属材料等领域。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B. 钛的原子序数是22
C. 钛原子变为钛离子()时核外电子数不变
D. 钛元素与其它元素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 “g”,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错误;
B 、元素周期表中一格中左上角数字是原子序数,钛的原子序数是 22,正确;
C、钛原子变为钛离子(Ti4+)时,失去了 4 个电子,核外电子数发生了改变,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钛元素与其它元素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错误。
故选B。
5.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NaOH)结构相似,性质相似。关于 Li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能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C. 能与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 D. 水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NaOH)结构相似,性质相似,氢氧化钠显碱性,则氢氧化锂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NaOH)结构相似,性质相似,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发生反应,则氢氧化锂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NaOH)结构相似,性质相似,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则氢氧化锂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氢氧化铜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NaOH)结构相似,性质相似,氢氧化锂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液氮遇热汽化——分子间隔变大
B. 常温下,氮气很稳定,氧气较活泼——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 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氮气化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B、氮气和氧气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D。
7. 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葡萄糖(C6H12O6)的全人工合成,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外人工制糖最高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2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
B. 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1:2:1
C. 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D. 该合成过程还需要含氢元素的物质参加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解得,所以CO2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葡萄糖C6H12O6可知,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12×6):(1×12):(16×6)=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葡萄糖C6H12O6可知,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C、O两种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该合成过程还需要含氢元素的物质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 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关于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变化: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B. 能量变化:镁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
C. 反应条件:镁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D. 反应现象:发出耀眼白光、释放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物质变化: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此选项正确;
B. 能量变化:镁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此选项正确;
C. 反应条件:镁接触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此选项错误;
D. 反应现象:发出耀眼白光、释放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此选项正确。
故选C。
9.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2 中的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比较铝合金和铝的硬度 将铝合金和铝相互刻划,铝表面出现划痕,则铝的硬度小
C 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取样,分别燃烧并闻气味,有烧毛发气味的是羊毛纤维
D 检验集气瓶内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则该气体是CO2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氧气会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N2 中的O2,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将铝合金和铝相互刻划,铝表面出现划痕,说明铝的硬度小,能比较铝合金和铝的硬度,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取样,分别燃烧并闻气味,羊毛纤维燃烧有烧毛发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有特殊气味,能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不能确定该气体一定是 CO2,因为氮气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实验室用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热到一定温度,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氧气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故正确;
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变化,但不会减小至0,因为高锰酸钾反应完全,最终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变化,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反应前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错误;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变化,故错误;
故选:A。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11.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纯净的臭氧(O3) 在常温下是淡蓝色的气体,有鱼腥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
臭氧可用于处理饮用水。臭氧可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可作为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臭氧可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相比,它几乎能杀灭一切微生物,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
随着全球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气中的氟利昂、NO2等越来越多,导致了臭氧浓度的降低 。NO2引发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反应如下:
NO2+O2=NO3+O2
NO3=NO+O2
NO+O3=NO2+ O2
2 O3=3 O2
此过程中,NO2加快了O3转化为O2的速率,在放电条件下,氧气会转化为臭氧。
(1)用臭氧处理饮用水时,主要利用了臭氧的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___________(填“强”或“弱”)。
(3)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反应中,NO2的质量_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变化。
(4)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答案】(1)化学性质
(2)强 (3)未发生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臭氧处理饮用水时,臭氧可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发生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臭氧的化学性质;
【小问2详解】
臭氧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故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小问3详解】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反应中,NO2参与了反应,但是反应后又生成了NO2,且二氧化氮加快了臭氧转化为氧气的速率,在该反应中,二氧化氮应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未发生变化;
【小问4详解】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臭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该方法基本原理为向吸足NH3的饱和食盐水 中通入CO2,析出NaHCO3后,溶液中主要含有NaCl和NH4Cl。向该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使NH4Cl析出。NaCl和NH4Cl溶解度曲线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使NH4Cl析出的操作应在 ___________ (填“高温”或“低温”)下进行。
(2)20℃时,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精确到0.1%)。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把称量好的氯化钠放入烧杯时有一部分氯化钠洒落在烧杯外,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 “不变”)。
(4)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纯碱的同时,生成两种可作为联合制碱法原料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答案】(1)低温 (2)26.5% (3)偏小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温度较高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则若想向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使NH4Cl析出的操作应在低温下进行。
【小问2详解】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小问3详解】
若称量好的氯化钠洒落在烧杯外,会使溶质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小问4详解】
联合制碱法的原料有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 下图是某品牌洁厕灵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在使用洁厕灵时能闻到香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 (从微观角度作答)。
(2)使用洁厕灵时避免触及皮肤和眼睛,触及后应立即 ___________ 。
(3)盐酸与水垢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家庭常用调味品中能代替洁厕灵除水垢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用大量水清洗
(3) (4)食醋(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人们在使用洁厕灵时能闻到香味,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小问2详解】
洁厕灵中含盐酸,盐酸具有腐蚀性,故使用洁厕灵时避免触及皮肤和眼睛,触及后应立即用大量水清洗;
【小问3详解】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食醋中的醋酸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可用食醋代替洁厕灵除水垢。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5分)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氢气是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可燃气体。
(1)实验室制取一瓶干燥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 从“A~E” 中选择,填字母序号, 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F 干燥氢气,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 (填“m” 或 “n”) 通入气体。
(3)新型材料纳米铁粉用途广泛,它比普通铁粉更容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FeCl2和H2 → 高温反应器→氯化氢和纳米铁粉
向高温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前,需通入氮气排净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 ①. A ②. C (2)n
(3)防止氢气不纯,发生爆炸
【解析】
【小问1详解】
锌和硫酸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发生装置选A;
排空气法收集的氢气较干燥,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装置选C。
【小问2详解】
若想收集干燥的氢气,则F为浓硫酸,将氢气直接通入浓硫酸中,可干燥氢气,则将氢气从n口通入。
【小问3详解】
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会发生爆炸,则向高温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前,需通入氮气排净空气。
1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大量资料后,设计了在实验室中从废弃脱氧剂(主要成分:Fe、Fe2O3、C、Na2CO3,NaCl、硅藻土,硅藻土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回收 Fe 的两种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废弃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属于 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填“过滤”“蒸发”或“蒸馏”)。
(4)加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在不考虑实验用品成本的前提下,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Fe2O3
(2)置换 (3)过滤
(4)使Fe2O3、Na2CO3完全反应
(5)节约能源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废弃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Fe2O3;
【小问2详解】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小问3详解】
操作A是分离固液的过滤操作;
【小问4详解】
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与稀盐酸不反应,C、硅藻土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则加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使Fe2O3、Na2CO3完全反应;
【小问5详解】
在不考虑实验用品成本的前提下,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不需要进行高温加热操作,故其优点是节约能源。
16. 我国地域辽阔,土壤的pH一般在4~9之间,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南酸北碱、沿海偏酸、内陆偏碱的规律。某校学习小组对当地“土壤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1)检测土壤酸碱性
常温下,测定土壤浸出液pH为7.8。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结合下表,你认为当地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___________(填编号)。
作物 ①马铃薯 ②胡萝卜 ③海水稻 ④沙枣
作物最适宜生长的 土壤pH范围 4.8~5.5 5.3~6.0 7.5~8.5 8.0~8.7
探究引起土壤呈碱性物质
【调查发现】
① 之前当地土壤呈酸性,农民撒熟石灰改良土壤;
② 农民在田地里燃烧秸秆获得一种农家肥料—草木灰。
【查阅资料】
① 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
② K2CO3+Ca(OH)2=CaCO3↓+2KOH
【提出问题】引起土壤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2)猜想 ①Ca(OH)2
猜想 ②K2CO3
猜想 ③KOH
猜想 ④Ca(OH)2和K2CO3
猜想 ⑤Ca(OH)2和 KOH
猜想⑥K2CO3和___________
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_明显不合理。
【查阅资料】
① CaCl2+K2CO3=CaCO3↓+2KCI
② 氯化钙、氯化钾水溶液都呈中性。
【进行实验】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将土壤浸出液加热浓缩
步骤二:取少量步骤一中浓缩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①、③、_______ 不 成立
步骤三:另取少量步骤一中浓缩液于试管 中,向其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_____ 猜想②成立
步骤四:向步骤三所得混合物中加入无色 酚酞溶液 _____
【提出建议】
小组同学建议当地农民减少在田地里燃烧秸秆。
【答案】(1)③ (2) ①. KOH ②. ④
(3) ①. ⑤ ②.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 溶液为无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常温下,测定土壤浸出液pH为7.8,根据表格中数据,该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③海水稻,海水稻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是7.5~8.5;
【小问2详解】
根据猜想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可知猜想⑥K2CO3和KOH;猜想④不合理,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钾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小问3详解】
步骤二: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含有碳酸盐,故猜想①、③、⑤不成立;
依据结论:猜想②成立,步骤三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故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四:步骤三所得混合物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钾和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显中性,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仍为无色。
四、计算与分析题(本题3分)
17. 赴九天,问苍穹,中国航天事业正蓬勃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使用的火箭推进剂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4H2O↑+3N2↑。请从理论上计算6g 偏二甲肼完全反应,需要四氧化二氮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设需要四氧化二氮的质量为x。
答:需要四氧化二氮的质量为18.4g。
【解析】
【详解】计算过程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