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初三年级化学 (学科)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12题,共20分,第Ⅱ卷为13-16题,共30分。全卷共计5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班级、考场和座位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2B橡皮
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非选择题,答题不能超出题目指定区域。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本卷共计20 分)
一、选择题I(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计12分)
1.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
2.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 B. C.D.
3.正确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滴管取液体 B.氧气的验满
C .过滤泥水 D.取用固体粉末
4.“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体受热时膨胀, 所以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定是分子
C.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有氧气参与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A.Al3+的结构示意图:
2O:表示两个氧原子
C.一个硫离子:S+2
D.构成氯化钠的微粒:Na+和Cl﹣
6.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C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 ”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4:1
D.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数目改变
7.5G通信技术是近期社会发展的一大科技亮点,其芯片是由氮化镓(GaN)等材料制成。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1
D.镓原子容失去3个电子变成阳离子
8.下列选项中的化学知识都正确的是( )
A.实验现象的描述 B.重要的化学史
①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①拉瓦锡利用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②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
C.物质的分类 D.归纳和推理
① 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②KMnO4 、H2O、CO2、SO2都属于氧化物 ①实验室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②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二、选择题II(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计8分)
9.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检验H2的纯度 B.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生成 C.海水从b口进入净化后可得纯净水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0.如图是氧气(O2)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发生转化,部分物质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①: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雾
B.转化②:二氧化锰能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C.转化③:只有通过氢气的燃烧才能实现
D.转化④: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11.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是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区分二氧化锰粉末和硫粉 观察固体颜色
B 鉴别氮气、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C 鉴别H2O、稀H2O2溶液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D 区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12.如图所示,利用传感器采集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图2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二氧化碳
B.氧气含量为15.6%时二氧化碳含量为3.8%,蜡烛熄灭
C.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15%O2、5%CO2和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
D.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并产生一定浓度的CO2
第П卷 (本卷共计30 分)
三、非选择题(如无说明,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1.5分,共计30分)
13.(9分)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
实验一:根据图1制取气体。
(1)仪器①的名称是 (0.5分)。
(2)若用A装置制取O2,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要收集一瓶纯度较高的O2,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实验二: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
图3
)
(3)图2加湿仓中水的作用是 ,图3是家庭制氧机的湿化瓶装置,病人吸氧时连接人口鼻处吸氧塑料管的应该是 端(填“a”或者 “ b”)
实验三: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4所示)
(4)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其中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名称),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 不同将氧气分离出来;
(
图4
)
(5)由下表可知,工业制得的氧气中较难被分离出去的气体是 。
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氩气 氖气 氦气
沸点/℃ ﹣195.8 ﹣183.0 ﹣78.4 ﹣185.7 ﹣246.0 ﹣268.9
14.(7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再认识。
【回顾旧知】
(1)如图1所示,利用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先 ,红磷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
【实验改进】
改进一:点火方式改进。
(2)如图2所示,利用电热丝通电放出热量引燃红磷,其优点是 (写一点)。改进二:测量方式改进。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用气压传感器测定了图1装置内的压强变化,其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3)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
(4)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整体趋势与图3 (0.5分)(填“相同”或“不同”)。
改进三:反应原理的创新。
小明利用图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已知发热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得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量筒内水 量筒内剩余水
250mL 160mL 110mL
(5)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6)小可改进了小明同学的实验,如图5,将同样足量的发热剂均匀涂抹在集气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
15.(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图3
)
实验一:按图1实验。
(1)观察到②烧杯中的现象是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二:乙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①②③均为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棉花团①比棉花团③先变红,最终棉花团均变红。
(2)该实验可证明氨气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
(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和常温下相比可观察到棉花团变红的速度变慢,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三:丙同学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
(4)图 3实验中,酒精和红墨水混合30日后液面下降,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5)请举一个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生活事例 。
16.(8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各地都设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同学们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和水的电解及利用活动等展开了如下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调查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
(1)污水处理的部分流程如图1所示,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
图1
)
(
图2
)
任务二:参观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如图2所示
(2)活性炭吸附池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任务三: 水的电解及利用
(
图4
) (
图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3))图3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图4过程②中,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将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和水,能延缓温室效应,请写出过程②的文字表达式 。
(5)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