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1.(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月饼制作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面粉发酵 B.炒制馅料 C.压制成型 D.烘焙烤熟
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道尔顿、汤姆孙和卢瑟福等科学家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观察法 B.模型法 C.调查法 D.归纳法
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化学贡献跟闵恩泽有关的是
A.研发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B.提出原子论
C.最早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主持测定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稀有气体
C.过氧化氢,澄清石灰水 D.未受污染的空气,水银
5.(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去疣,主要利用氮气的性质是
A.密度小 B.沸点低 C.难溶于水 D.无色无味
6.(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添加酒精 B.氧气验满
C.组装仪器 D.取用锌粒
7.(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氩气:Ar2 B.氯化氢分子:HCl
C.铝原子:AL D.氢氧根离子:HO-
8.(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在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氖灯验电笔检查家庭线路 氖气通电会发光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C 扫地时看见灰尘飞扬 分子不断运动
D 用酒精给环境消毒 酒精易挥发
A.A B.B C.C D.D
9.(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利用如图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1可知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B.由实验2可知石蜡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由实验3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由实验4可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10.(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天工开物 五金》关于黄金有下列记载:“凡黄金为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之后,住世永无变更……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金的化学性质活泼 B.黄金的硬度较小
C.黄金制成金箔发生了物理变化 D.黄金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金属
11.(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两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B.科学思维:阳离子带正电,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C.科学探究与实践: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D.科学态度与责任:注重节约,实验结束后剩余试剂要放回原瓶
1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如图是氧化汞受热变成汞和氧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只有分子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小南设计了一款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逃生时使用的自救呼吸器。其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流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
B.呼气时,单向阀A是打开的,单向阀B是闭合的
C.外界氧气浓度会影响自救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时间
D.生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生氧药品与人呼出气体中的H2O和CO2反应产生O2
1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水在化学实验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实验中若不预先在集气瓶中装水则会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B.图乙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再点燃酒精灯加热
C.图丙实验中观察到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图丁实验中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不下降,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5.(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用图甲装置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及氧气浓度的变化,已知白磷燃烧现象和产物与红磷一致。用激光笔照射红磷,红磷燃烧,随后熄灭;待装置冷却,将白磷提出水面,再用激光笔照射白磷,白磷燃烧。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磷、白磷燃烧均会产生白烟
B.图乙中BC、DE段说明“不同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浓度不同”
C.该实验说明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若同时用气压、温度和氧气浓度传感器研究该实验,其中气压的变化与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
16.(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过程中固体或气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已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t1前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
②曲线b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
③在t1~t2时段,固体物质种类最多
④加热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7.(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1)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氢、钙等元素。钙元素的符号是 。
(2)添油加醋:白醋中含有的氢离子的符号是 。
(3)撮盐入火: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中含有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D.
18.(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化学原理渗透在同学们的课堂学习中。
(1)化学课上,可以观察到如图实验中 (填“A”或“B”)烧杯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物理课上,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温度计遇热读数升高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原子停止运动 B.原子的体积变大
C.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D.原子的数目增多
(3)体育课上,田径跑道发令枪的枪口冒出的白烟是红磷燃烧产生的,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19.(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I.认识空气: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忽略空气中其他成分,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则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II.利用空气:
“气调保鲜”是一种食品保鲜技术,它通过膜分离技术实现气体成分改变,达到抑制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
(2)膜装置内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气调保鲜”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________(填“富氧”或“富氮”)空气。
III.保护空气:
(4)空气污染物除了烟尘外,还包括_______(填字母)。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氮 E. 臭氧 F. 氧气
(5)为改善空气质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C. 工厂废气直接排放以节约成本 D. 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
20.(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小南是个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同学,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如图),并运用模型研究原子的本质特征。A~D对应的原子均为前18号元素对应的原子,结合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B点对应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写出该离子的符号 。
(2)已知C点对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3)A、B、C和D点对应的原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有 (填字母)。
21.(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如图为工业上以空气和其他必需物质为原料合成氮肥硝酸铵(NH4NO3)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填序号)。
(3)如图为某硝酸铵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由此推测硝酸铵可能具有的性质有______(填字母)。
硝酸铵 化学式:NH4NO3 含氦散:≥30% 注意事项:密封储存防潮防晒隔绝热源
A.易吸水潮解 B.熔点高 C.受热易分解
(4)关于合成硝酸铵的工业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该工业流程中的其他气体属于纯净物
B.该工业流程的优势是原料简单、廉价和易得
C.该工业流程中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化工产品
D.该工业流程中使用的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2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氯化钠溶液。
(1)小南在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该______(填字母)。
A.增加适量食盐 B.减少适量食盐
C.增加砝码 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2)小开按图1所示称取氯化钠,称取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g。
(3)若要量取44mL的水,在图2的基础上,用 (填仪器名称)继续向量筒中加入水。若仰视读数时,则量取水的实际体积 (填“<”、“=”或“>”)44mL。
(4)为加快食盐的溶解可加热烧杯中的水(如图3所示),还需添加的实验仪器为 。
2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氧气的制备及其性质的探究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1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实验结束时应先 (填“将导管移离水面”或“熄灭酒精灯”)。
(2)实验室也可以利用图2中的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请选择图2中合适的仪器,按气体的流向,正确连接装置。顺序为a→ → → → (填导管标有的小写字母),固体X还可以是 (填字母)。
A.红砖粉末 B.硫酸铜 C.氧化铁
(3)若用分液漏斗代替仪器①,其优点是 。
(4)用收集好的氧气完成图3所示的木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木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超市新上架的暖足贴引起了化学小组同学的兴趣,小组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暖足贴标签显示成分有:铁粉、水、活性炭、氯化钠和蛭石(一种耐高温的超级保温材料)。
任务一,探究暖足贴的成分
【实验1】验证暖足贴中含有铁粉:拆开一袋暖足贴,将其中粉末倒入烧杯中,用磁铁与之充分接触,发现有黑色粉末被吸引;再将吸出的黑色粉末撒在酒精灯火焰上,发现粉末燃烧,火星四射,证明了暖足贴中含有铁粉。
【现象与讨论】
(1)请写出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这是因为______(填字母)。
A.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 B. 氧气的浓度不同 C. 反应物的种类不同
任务二:探究暖足贴的发热原理
【查阅资料】暖足贴的发热原理是铁粉吸氧腐蚀(消耗氧气和水,生成物为固体)放出热量,加入活性炭、氯化钠能使反应更快,放热现象更明显。
【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氧腐蚀的速率?
【实验2】小组同学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四组实验,每组实验加入铁粉和活性炭的总质量为24g,氯化钠溶液体积为7.5mL,恰好将固体润湿,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铁炭质量比 氯化钠溶液浓度/% 10分钟时温度升高值/℃
1 2∶1 26 7.8
2 4∶1 26 4.2
3 6∶1 26 3.3
4 2∶1 13 6
【解释与结论】
(3)通过实验发现,铁炭质量比越大,铁吸氧腐蚀速率________(填“越快”、“越慢”或“无影响”)。
(4)为探究氯化钠溶液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对比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
(5)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U型管左侧液面会比右侧液面________(填“高”或“低”)。
任务三:自制暖足贴
【实验3】小组同学分别取2勺铁粉和活性炭,加入无纺布袋中(与市售暖足贴所用无纺布相同)。滴加少量氯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制得暖足贴。在相同环境下,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自制暖足贴与市售暖足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形成图像,如图所示。
【反思与总结】
(6)综合以上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暖足贴在使用前不需要密封保存
B. 利用铁吸氧腐蚀的原理,铁粉还可用于食品保鲜
C. 自制暖足贴的明显不足有发热温度较高容易烫伤和发热时间持续短
D. 对比市售和自制两种暖足贴的成分,其发热差异只与是否加入蛭石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面粉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炒制馅料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压制成型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D. 烘焙烤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科学家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中,道尔顿提出实心球模型,汤姆孙提出枣糕模型,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因此他们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模型法,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科学家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模型法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闵恩泽研发了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故符合题意;
B.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不符合题意;
C. 拉瓦锡最早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不符合题意;
D. 张青莲主持测定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只含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五氧化二磷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B. 矿泉水含有水、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 过氧化氢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含有氢氧化钙、水,属于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D. 未受污染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水银是汞单质,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5.【答案】B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液氮沸点低,汽化时吸热,则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去疣,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液氮沸点低,汽化时吸热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故错误;
B. 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故操作正确;
C. 塞橡胶塞时,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上,用力塞上橡胶塞,以免试管破损,故错误;
D. 取用颗粒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立,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气体验满操作应该放在集气瓶口进行分析。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
D、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竖。
7.【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A. 氩气是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因此氩气的化学式为:Ar,故错误;
B.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因此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化学用语为:HCl,故正确;
C. 元素符号书写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因此表示铝原子的化学用语为:Al,故错误;
D. 氢氧根离子的符号为:OH-,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B、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C、元素符号书写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D、离子: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前,(正负符)号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8.【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氖气通电时能发光,则可用于检查家庭线路,故正确;
B. 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错误;
C. 分子很小,人眼无法看到,灰尘不是分子,故错误;
D. 酒精能消毒,是因为酒精能杀死细菌病毒,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氖气通电时能发光分析。
B、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
C、根据分子很小,灰尘不是分子分析。
D、根据酒精能消毒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实验1中观察到蜡烛浮于水面上,可见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实验2可知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石蜡蒸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实验3中观察到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由实验3可知蜡烛燃烧生成水,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实验4中,点燃的火柴靠近白烟能引燃蜡烛,由此可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实验1中观察到蜡烛浮于水面上,可见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分析。
B、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一般情况下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根据实验3中观察到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分析。
D、根据实验4中,点燃的火柴靠近白烟能引燃蜡烛,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住世永无变更”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说明黄金的硬度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黄金制成金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黄金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金属,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住世永无变更”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分析。
B、根据“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说明黄金的硬度小分析。
C、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根据黄金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金属,常常作为货币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空气的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A.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和其相比所得到的值,则两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阳离子带正电,但质子也带正电,则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能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实验室中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到指定容器中,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和其相比所得到的值,则两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B、带正电的粒子有阳离子、质子等。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12.【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为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分析。
C、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为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析判断。
13.【答案】C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呼吸作用是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的缓慢而不易察觉的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图2可知,呼气时,需要将单向阀A打开,B闭合,使呼出气体进入装置中,与生氧药品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图1和图2,生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生氧药品与人呼出气体中的H2O和CO2反应产生O2,与外界氧气浓度无关,因此外界氧气浓度不会影响自救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时间,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根据图1和图2,生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生氧药品与人呼出气体中的H2O和CO2反应产生O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呼吸作用是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的缓慢而不易察觉的反应分析。
B、根据图2可知,呼气时,需要将单向阀A打开,B闭合,使呼出气体进入装置中,与生氧药品反应分析。
C、根据图1和图2,生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生氧药品与人呼出气体中的H2O和CO2反应产生O2,与外界氧气浓度无关分析。
D、根据图1和图2,生氧药品与人呼出气体中的H2O和CO2反应产生O2分析。
14.【答案】D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性质和应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图甲实验中需预先在集气瓶中装水,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底,若不装水,可能导致集气瓶底炸裂,但不会影响铁丝的燃烧,因此不会导致观察不到明显现象,故错误;
B. 图乙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将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以防收集到装置内原有的空气导致氧气不纯,故错误;
C. 图丙实验中硫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硫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错误;
D. 图丁实验中,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加水,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瓶内气压增大,会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不下降,此时能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水的作用分析。
B、根据图乙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分析。
D、根据大气压原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
15.【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红磷和白磷燃烧,均产生大量白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BC段为红磷燃烧,DE段为白磷燃烧,红磷熄灭后,白磷仍能燃烧,说明不同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浓度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红磷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则不能精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物质燃烧放热,则压强先增大,后随着氧气的消耗,压强才慢慢减小,而氧气浓度不断减小,则气压的变化与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红磷和白磷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BC段为红磷燃烧,DE段为白磷燃烧,红磷熄灭后,白磷仍能燃烧,说明不同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浓度不同分析。
C、根据图像,红磷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分析。
D、根据物质燃烧放热,则压强先增大,后随着氧气的消耗,压强才慢慢减小,而氧气浓度不断减小,分析判断。
16.【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①t1前固体质量没有减少,说明高锰酸钾没有发生反应,说明t1前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故说法正确;
②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才会有氧气,且随着时间的不断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所以曲线b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故说法正确;
③在t1~t2时段,高锰酸钾为完全反应,固体有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未反应的高锰酸钾共三种;t1前固体只有高锰酸钾;t2后固体有锰酸钾、二氧化锰两种,故说法正确;
④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时间的不断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逐渐增大,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才会有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17.【答案】(1)Ca
(2)
(3)D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书写元素符号时,首字母应大写,如果有第二个字母,第二个字母应小写,钙元素的符号是Ca。
(2)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1个氢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则氢离子的符号是。
(3)NaCl中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且没有排满,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书写元素符号原则,一大写二小分析。
(2)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
(3)根据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分析。
(1)书写元素符号时,首字母应大写,如果有第二个字母,第二个字母应小写,钙元素的符号是Ca。
(2)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1个氢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则氢离子的符号是。
(3)NaCl中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且没有排满,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故选:D。
18.【答案】(1)B
(2)C
(3)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该实验中,A烧杯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分子,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可以观察到如图实验中B烧杯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温度计中的液柱是汞柱,汞由原子构成,温度计遇热读数升高,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汞柱的体积变大,而汞原子的体积、数目都不变;世界上任何物质都在不断运动,温度计中的汞原子不会停止运动,故选:C。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分子,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2)根据温度计遇热读数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汞柱的体积变大,而汞原子的体积、数目都不变分析。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1)该实验中,A烧杯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分子,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可以观察到如图实验中B烧杯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温度计中的液柱是汞柱,汞由原子构成,温度计遇热读数升高,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汞柱的体积变大,而汞原子的体积、数目都不变;世界上任何物质都在不断运动,温度计中的汞原子不会停止运动,故选:C。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19.【答案】(1) B
(2) 物理
(3) 富氮
(4) B,C,D,E
(5) B,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则氮分子和氧分子的体积比约为4:1,
故答案为:B。
(2)由图可知,膜装置只是将氮气和氧气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则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富氮空气。
(4)目前计入大气污染物的除了烟尘外,还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
故答案为:BCDE。
(5)A、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为化石能源,不能完全禁止,故错误;
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有利于保护环境,故正确;
C、工厂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故错误;
D、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有利于保护环境,故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
(2)根据图可知,膜装置只是将氮气和氧气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3)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分析。
(4)目前计入大气污染物的除了烟尘外,还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
(5)根据保护空气的措施分析。
20.【答案】(1)得到;
(2)10
(3)AD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B点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且没有排满,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离子;
B点对应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则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6,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B点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说明B点对应原子为硫原子,硫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则硫离子的符号是。
(2)C点对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根据图像,C点对应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核外电子排布为2、8,核内质子数为:。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则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3)一般来说,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A、B、C和D点对应的原子中,最外层排满电子的只有C,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粒子有A、D,A和D最外层都没有排满电子,都属于不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的有AD。
【分析】(1)根据图像,B点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离子分析。
离子: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前,(正负符)号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根据图像,C点对应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核外电子排布为2、8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一般来说,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1)根据图像,B点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且没有排满,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离子;
B点对应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则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6,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B点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说明B点对应原子为硫原子,硫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则硫离子的符号是。
(2)C点对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根据图像,C点对应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核外电子排布为2、8,核内质子数为:。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则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3)一般来说,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A、B、C和D点对应的原子中,最外层排满电子的只有C,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粒子有A、D,A和D最外层都没有排满电子,都属于不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的有AD。
21.【答案】(1)
(2)②④⑤
(3)A;C
(4)B;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由流程可知,反应③中,NH3和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NO和H2O,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①属于物理变化,②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属于化合反应,③不属于化合反应,④为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属于化合反应,⑤为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属于化合反应,则属于化合反应的有②④⑤。
(3)硝酸铵保存时要密封储存防潮防晒隔绝热源,说明其易吸水潮解,且受热易分解,
故答案为:AC。
(4)A、其他气体中含有稀有气体等,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该工业的原料为空气,原料简单、廉价和易得,故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则使用催化剂,不能得到更多的化工产品,故错误;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可重复使用,故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NH3和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NO和H2O。
(2)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3)根据硝酸铵保存时要密封储存防潮防晒隔绝热源分析。
(4)A、根据工业流程图,其他气体中含有稀有气体等分析。
B、该工业的原料为空气,原料简单、廉价和易得,故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则使用催化剂,不能得到更多的化工产品,故错误;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可重复使用
(1)由流程可知,反应③中,NH3和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NO和H2O,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①属于物理变化,②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属于化合反应,③不属于化合反应,④为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属于化合反应,⑤为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属于化合反应,则属于化合反应的有②④⑤。
(3)硝酸铵保存时要密封储存防潮防晒隔绝热源,说明其易吸水潮解,且受热易分解,该选AC。
(4)A、其他气体中含有稀有气体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工业的原料为空气,原料简单、廉价和易得,该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则使用催化剂,不能得到更多的化工产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可重复使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22.【答案】(1)B
(2)7.6
(3)胶头滴管;>
(4)陶土网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属于定量称量,实验前需要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右盘放好砝码、调好游码,再往左盘添加食盐。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说明左盘上药品质量偏大,这时应适当减少食盐直至天平平衡,不能增减砝码,也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答案为:B。
(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质质量=右盘物质质量+游码读数,根据图1,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砝码质量为10g,游码读数为2.4g,则,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为:。
(3)根据图2,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2mL,若要量取44mL的水,在图2的基础上,需要用胶头滴管继续向量筒中加入水;
若仰视读数时,会导致读数偏小,则量取水的实际体积>44mL。
(4)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为加快食盐的溶解可加热烧杯中的水,根据图3,还需添加的实验仪器为陶土网。
【分析】(1)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说明左盘上药品质量偏大分析。
(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质质量=右盘物质质量+游码读数。
(3)根据量筒量取液体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4)根据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分析。
(1)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属于定量称量,实验前需要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右盘放好砝码、调好游码,再往左盘添加食盐。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说明左盘上药品质量偏大,这时应适当减少食盐直至天平平衡,不能增减砝码,也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选:B。
(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质质量=右盘物质质量+游码读数,根据图1,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砝码质量为10g,游码读数为2.4g,则,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为:。
(3)根据图2,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2mL,若要量取44mL的水,在图2的基础上,需要用胶头滴管继续向量筒中加入水;
若仰视读数时,会导致读数偏小,则量取水的实际体积>44mL。
(4)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为加快食盐的溶解可加热烧杯中的水,根据图3,还需添加的实验仪器为陶土网。
23.【答案】(1);将导管移离水面
(2);c;b;g;f;AC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白光;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图1中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可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吸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2)图2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从溶液中产生会混有水分,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需用浓硫酸除去水分,则气体需通过浓硫酸。图2中,产生的氧气应从c端通入装有浓硫酸的装置,然后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氧气需从长管(g端)通入收集装置,因此装置连接顺序是a→c→b→g→f;
红砖粉末、硫酸铜、氧化铁都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图2中固体X不溶于水,红砖粉末、氧化铁都不溶于水,而硫酸铜能溶于水,
故答案为:AC。
(3)仪器①是长颈漏斗,若用分液漏斗代替仪器①,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而长颈漏斗没有这一作用,因此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图1中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析。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的操作分析。
(2)根据图2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适合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分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根据氧气从溶液中产生会混有水分,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需用浓硫酸除去水分,则气体需通过浓硫酸,然后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氧气需从长管(g端)通入收集装置分析。
根据图2中固体X不溶于水,红砖粉末、氧化铁都不溶于水,而硫酸铜能溶于水分析。
(3)根据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
(1)图1中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可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吸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2)图2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从溶液中产生会混有水分,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需用浓硫酸除去水分,则气体需通过浓硫酸。图2中,产生的氧气应从c端通入装有浓硫酸的装置,然后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氧气需从长管(g端)通入收集装置,因此装置连接顺序是a→c→b→g→f;
红砖粉末、硫酸铜、氧化铁都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图2中固体X不溶于水,红砖粉末、氧化铁都不溶于水,而硫酸铜能溶于水,故选:AC。
(3)仪器①是长颈漏斗,若用分液漏斗代替仪器①,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而长颈漏斗没有这一作用,因此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4.【答案】(1)
(2) A
(3) 越慢
(4) 1、4
(5) 高
(6) B,C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
【解析】【解答】(1)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2)A、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关。铁粉和铁丝比,铁粉的颗粒很小,铁粉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比铁丝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因此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丝不能,选项A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不是氧气浓度不同造成的,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是相同的,因此选项B不正确;
C、铁丝和铁粉都是铁,只是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不同,选项C不正确。
故答案为:A。
(3)暖足贴的发热原理是铁粉吸氧腐蚀,消耗氧气和水,放出热量,铁粉吸氧腐蚀越快,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就越多。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和表中提供的数据,在氯化钠溶液浓度都是26%的条件下,1、2、3三个实验中铁炭质量比由小到大,10分钟时温度升高值由大到小,说明铁炭质量比越大,铁吸氧腐蚀速率越慢。
(4)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要探究氯化钠溶液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必须在铁炭质量比相同的前提下进行。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4铁炭质量比相同,但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不同,故应选择对比实验1、4。
(5)铁吸氧腐蚀过程中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装置内气体的压强小于装置外,因此U型管左侧液面会比右侧液面高。
(6)A、暖足贴中含有铁粉、水、氯化钠等物质,如果在使用前不密封保存,铁粉、水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会发生反应,从而降低暖足贴的效果甚至完全失效,故错误;
B、食品保鲜时需要除去包装中的氧气和水分,而铁吸氧腐蚀,就能消耗氧气和水分,因此铁粉可用于食品保鲜,故正确;
C、从实验3所得图像中可知,自制暖足贴跟市售暖足贴比明显不足有:发热温度较高(达80℃),容易造成烫伤,发热持续时间短,故正确;
D、自制暖足贴跟市售暖足贴比,发热有差异,原因有多种,除了与是否加入蛭石有关外,还与暖足贴中各种成分的质量和配比有关,故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1)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关。铁粉和铁丝比,铁粉的颗粒很小,铁粉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比铁丝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和表中提供的数据,在氯化钠溶液浓度都是26%的条件下,1、2、3三个实验中铁炭质量比由小到大,10分钟时温度升高值由大到小,说明铁炭质量比越大,铁吸氧腐蚀速率越慢。
(4)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要探究氯化钠溶液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必须在铁炭质量比相同的前提下进行。
(5)根据铁吸氧腐蚀过程中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装置内气体的压强小于装置外分析。
(6)A、根据暖足贴中含有铁粉、水、氯化钠等物质,铁粉、水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会发生反应分析
B、根据食品保鲜时需要除去包装中的氧气和水分,而铁吸氧腐蚀,就能消耗氧气和水分分析。
C、根据从实验3所得图像中可知,自制暖足贴跟市售暖足贴比明显不足有:发热温度较高(达80℃),容易造成烫伤,发热持续时间短。
D、根据自制暖足贴跟市售暖足贴比,发热有差异,原因有多种,除了与是否加入蛭石有关外,还与暖足贴中各种成分的质量和配比有关分析。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1.(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月饼制作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面粉发酵 B.炒制馅料 C.压制成型 D.烘焙烤熟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面粉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炒制馅料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压制成型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D. 烘焙烤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道尔顿、汤姆孙和卢瑟福等科学家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观察法 B.模型法 C.调查法 D.归纳法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科学家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中,道尔顿提出实心球模型,汤姆孙提出枣糕模型,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因此他们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模型法,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科学家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模型法分析。
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化学贡献跟闵恩泽有关的是
A.研发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B.提出原子论
C.最早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主持测定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闵恩泽研发了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故符合题意;
B.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不符合题意;
C. 拉瓦锡最早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不符合题意;
D. 张青莲主持测定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稀有气体
C.过氧化氢,澄清石灰水 D.未受污染的空气,水银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只含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五氧化二磷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B. 矿泉水含有水、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 过氧化氢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含有氢氧化钙、水,属于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D. 未受污染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水银是汞单质,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5.(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去疣,主要利用氮气的性质是
A.密度小 B.沸点低 C.难溶于水 D.无色无味
【答案】B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液氮沸点低,汽化时吸热,则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去疣,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液氮沸点低,汽化时吸热分析。
6.(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添加酒精 B.氧气验满
C.组装仪器 D.取用锌粒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故错误;
B. 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故操作正确;
C. 塞橡胶塞时,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上,用力塞上橡胶塞,以免试管破损,故错误;
D. 取用颗粒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立,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气体验满操作应该放在集气瓶口进行分析。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
D、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竖。
7.(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氩气:Ar2 B.氯化氢分子:HCl
C.铝原子:AL D.氢氧根离子:HO-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A. 氩气是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因此氩气的化学式为:Ar,故错误;
B.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因此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化学用语为:HCl,故正确;
C. 元素符号书写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因此表示铝原子的化学用语为:Al,故错误;
D. 氢氧根离子的符号为:OH-,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B、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C、元素符号书写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D、离子: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前,(正负符)号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8.(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在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氖灯验电笔检查家庭线路 氖气通电会发光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C 扫地时看见灰尘飞扬 分子不断运动
D 用酒精给环境消毒 酒精易挥发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氖气通电时能发光,则可用于检查家庭线路,故正确;
B. 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错误;
C. 分子很小,人眼无法看到,灰尘不是分子,故错误;
D. 酒精能消毒,是因为酒精能杀死细菌病毒,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氖气通电时能发光分析。
B、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
C、根据分子很小,灰尘不是分子分析。
D、根据酒精能消毒分析。
9.(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利用如图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1可知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B.由实验2可知石蜡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由实验3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由实验4可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实验1中观察到蜡烛浮于水面上,可见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实验2可知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石蜡蒸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实验3中观察到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由实验3可知蜡烛燃烧生成水,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实验4中,点燃的火柴靠近白烟能引燃蜡烛,由此可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实验1中观察到蜡烛浮于水面上,可见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分析。
B、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一般情况下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根据实验3中观察到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分析。
D、根据实验4中,点燃的火柴靠近白烟能引燃蜡烛,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分析。
10.(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天工开物 五金》关于黄金有下列记载:“凡黄金为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之后,住世永无变更……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金的化学性质活泼 B.黄金的硬度较小
C.黄金制成金箔发生了物理变化 D.黄金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金属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住世永无变更”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说明黄金的硬度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黄金制成金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黄金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金属,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住世永无变更”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分析。
B、根据“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说明黄金的硬度小分析。
C、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根据黄金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金属,常常作为货币分析。
11.(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两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B.科学思维:阳离子带正电,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C.科学探究与实践: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D.科学态度与责任:注重节约,实验结束后剩余试剂要放回原瓶
【答案】D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空气的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A.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和其相比所得到的值,则两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阳离子带正电,但质子也带正电,则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能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实验室中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到指定容器中,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和其相比所得到的值,则两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B、带正电的粒子有阳离子、质子等。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1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如图是氧化汞受热变成汞和氧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只有分子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为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分析。
C、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为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析判断。
1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小南设计了一款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逃生时使用的自救呼吸器。其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流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
B.呼气时,单向阀A是打开的,单向阀B是闭合的
C.外界氧气浓度会影响自救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时间
D.生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生氧药品与人呼出气体中的H2O和CO2反应产生O2
【答案】C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呼吸作用是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的缓慢而不易察觉的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图2可知,呼气时,需要将单向阀A打开,B闭合,使呼出气体进入装置中,与生氧药品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图1和图2,生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生氧药品与人呼出气体中的H2O和CO2反应产生O2,与外界氧气浓度无关,因此外界氧气浓度不会影响自救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时间,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根据图1和图2,生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生氧药品与人呼出气体中的H2O和CO2反应产生O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呼吸作用是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的缓慢而不易察觉的反应分析。
B、根据图2可知,呼气时,需要将单向阀A打开,B闭合,使呼出气体进入装置中,与生氧药品反应分析。
C、根据图1和图2,生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生氧药品与人呼出气体中的H2O和CO2反应产生O2,与外界氧气浓度无关分析。
D、根据图1和图2,生氧药品与人呼出气体中的H2O和CO2反应产生O2分析。
1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水在化学实验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实验中若不预先在集气瓶中装水则会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B.图乙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再点燃酒精灯加热
C.图丙实验中观察到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图丁实验中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不下降,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案】D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性质和应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图甲实验中需预先在集气瓶中装水,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底,若不装水,可能导致集气瓶底炸裂,但不会影响铁丝的燃烧,因此不会导致观察不到明显现象,故错误;
B. 图乙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将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以防收集到装置内原有的空气导致氧气不纯,故错误;
C. 图丙实验中硫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硫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错误;
D. 图丁实验中,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加水,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瓶内气压增大,会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不下降,此时能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水的作用分析。
B、根据图乙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分析。
D、根据大气压原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
15.(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用图甲装置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及氧气浓度的变化,已知白磷燃烧现象和产物与红磷一致。用激光笔照射红磷,红磷燃烧,随后熄灭;待装置冷却,将白磷提出水面,再用激光笔照射白磷,白磷燃烧。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磷、白磷燃烧均会产生白烟
B.图乙中BC、DE段说明“不同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浓度不同”
C.该实验说明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若同时用气压、温度和氧气浓度传感器研究该实验,其中气压的变化与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红磷和白磷燃烧,均产生大量白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BC段为红磷燃烧,DE段为白磷燃烧,红磷熄灭后,白磷仍能燃烧,说明不同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浓度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红磷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则不能精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物质燃烧放热,则压强先增大,后随着氧气的消耗,压强才慢慢减小,而氧气浓度不断减小,则气压的变化与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红磷和白磷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BC段为红磷燃烧,DE段为白磷燃烧,红磷熄灭后,白磷仍能燃烧,说明不同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浓度不同分析。
C、根据图像,红磷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分析。
D、根据物质燃烧放热,则压强先增大,后随着氧气的消耗,压强才慢慢减小,而氧气浓度不断减小,分析判断。
16.(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过程中固体或气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已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t1前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
②曲线b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
③在t1~t2时段,固体物质种类最多
④加热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①t1前固体质量没有减少,说明高锰酸钾没有发生反应,说明t1前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故说法正确;
②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才会有氧气,且随着时间的不断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所以曲线b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故说法正确;
③在t1~t2时段,高锰酸钾为完全反应,固体有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未反应的高锰酸钾共三种;t1前固体只有高锰酸钾;t2后固体有锰酸钾、二氧化锰两种,故说法正确;
④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时间的不断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逐渐增大,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才会有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17.(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1)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氢、钙等元素。钙元素的符号是 。
(2)添油加醋:白醋中含有的氢离子的符号是 。
(3)撮盐入火: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中含有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D.
【答案】(1)Ca
(2)
(3)D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书写元素符号时,首字母应大写,如果有第二个字母,第二个字母应小写,钙元素的符号是Ca。
(2)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1个氢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则氢离子的符号是。
(3)NaCl中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且没有排满,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书写元素符号原则,一大写二小分析。
(2)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
(3)根据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分析。
(1)书写元素符号时,首字母应大写,如果有第二个字母,第二个字母应小写,钙元素的符号是Ca。
(2)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1个氢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则氢离子的符号是。
(3)NaCl中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且没有排满,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故选:D。
18.(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化学原理渗透在同学们的课堂学习中。
(1)化学课上,可以观察到如图实验中 (填“A”或“B”)烧杯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物理课上,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温度计遇热读数升高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原子停止运动 B.原子的体积变大
C.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D.原子的数目增多
(3)体育课上,田径跑道发令枪的枪口冒出的白烟是红磷燃烧产生的,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答案】(1)B
(2)C
(3)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该实验中,A烧杯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分子,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可以观察到如图实验中B烧杯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温度计中的液柱是汞柱,汞由原子构成,温度计遇热读数升高,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汞柱的体积变大,而汞原子的体积、数目都不变;世界上任何物质都在不断运动,温度计中的汞原子不会停止运动,故选:C。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分子,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2)根据温度计遇热读数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汞柱的体积变大,而汞原子的体积、数目都不变分析。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1)该实验中,A烧杯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分子,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可以观察到如图实验中B烧杯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温度计中的液柱是汞柱,汞由原子构成,温度计遇热读数升高,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汞柱的体积变大,而汞原子的体积、数目都不变;世界上任何物质都在不断运动,温度计中的汞原子不会停止运动,故选:C。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19.(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I.认识空气: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忽略空气中其他成分,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则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II.利用空气:
“气调保鲜”是一种食品保鲜技术,它通过膜分离技术实现气体成分改变,达到抑制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
(2)膜装置内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气调保鲜”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________(填“富氧”或“富氮”)空气。
III.保护空气:
(4)空气污染物除了烟尘外,还包括_______(填字母)。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氮 E. 臭氧 F. 氧气
(5)为改善空气质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C. 工厂废气直接排放以节约成本 D. 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
【答案】(1) B
(2) 物理
(3) 富氮
(4) B,C,D,E
(5) B,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则氮分子和氧分子的体积比约为4:1,
故答案为:B。
(2)由图可知,膜装置只是将氮气和氧气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则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富氮空气。
(4)目前计入大气污染物的除了烟尘外,还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
故答案为:BCDE。
(5)A、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为化石能源,不能完全禁止,故错误;
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有利于保护环境,故正确;
C、工厂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故错误;
D、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有利于保护环境,故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
(2)根据图可知,膜装置只是将氮气和氧气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3)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分析。
(4)目前计入大气污染物的除了烟尘外,还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
(5)根据保护空气的措施分析。
20.(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小南是个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同学,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如图),并运用模型研究原子的本质特征。A~D对应的原子均为前18号元素对应的原子,结合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B点对应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写出该离子的符号 。
(2)已知C点对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3)A、B、C和D点对应的原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有 (填字母)。
【答案】(1)得到;
(2)10
(3)AD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B点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且没有排满,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离子;
B点对应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则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6,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B点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说明B点对应原子为硫原子,硫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则硫离子的符号是。
(2)C点对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根据图像,C点对应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核外电子排布为2、8,核内质子数为:。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则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3)一般来说,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A、B、C和D点对应的原子中,最外层排满电子的只有C,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粒子有A、D,A和D最外层都没有排满电子,都属于不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的有AD。
【分析】(1)根据图像,B点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离子分析。
离子: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前,(正负符)号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根据图像,C点对应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核外电子排布为2、8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一般来说,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1)根据图像,B点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且没有排满,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离子;
B点对应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则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6,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B点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说明B点对应原子为硫原子,硫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则硫离子的符号是。
(2)C点对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根据图像,C点对应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核外电子排布为2、8,核内质子数为:。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则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3)一般来说,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A、B、C和D点对应的原子中,最外层排满电子的只有C,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粒子有A、D,A和D最外层都没有排满电子,都属于不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的有AD。
21.(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如图为工业上以空气和其他必需物质为原料合成氮肥硝酸铵(NH4NO3)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填序号)。
(3)如图为某硝酸铵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由此推测硝酸铵可能具有的性质有______(填字母)。
硝酸铵 化学式:NH4NO3 含氦散:≥30% 注意事项:密封储存防潮防晒隔绝热源
A.易吸水潮解 B.熔点高 C.受热易分解
(4)关于合成硝酸铵的工业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该工业流程中的其他气体属于纯净物
B.该工业流程的优势是原料简单、廉价和易得
C.该工业流程中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化工产品
D.该工业流程中使用的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答案】(1)
(2)②④⑤
(3)A;C
(4)B;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由流程可知,反应③中,NH3和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NO和H2O,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①属于物理变化,②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属于化合反应,③不属于化合反应,④为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属于化合反应,⑤为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属于化合反应,则属于化合反应的有②④⑤。
(3)硝酸铵保存时要密封储存防潮防晒隔绝热源,说明其易吸水潮解,且受热易分解,
故答案为:AC。
(4)A、其他气体中含有稀有气体等,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该工业的原料为空气,原料简单、廉价和易得,故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则使用催化剂,不能得到更多的化工产品,故错误;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可重复使用,故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NH3和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NO和H2O。
(2)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3)根据硝酸铵保存时要密封储存防潮防晒隔绝热源分析。
(4)A、根据工业流程图,其他气体中含有稀有气体等分析。
B、该工业的原料为空气,原料简单、廉价和易得,故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则使用催化剂,不能得到更多的化工产品,故错误;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可重复使用
(1)由流程可知,反应③中,NH3和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NO和H2O,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①属于物理变化,②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属于化合反应,③不属于化合反应,④为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属于化合反应,⑤为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属于化合反应,则属于化合反应的有②④⑤。
(3)硝酸铵保存时要密封储存防潮防晒隔绝热源,说明其易吸水潮解,且受热易分解,该选AC。
(4)A、其他气体中含有稀有气体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工业的原料为空气,原料简单、廉价和易得,该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则使用催化剂,不能得到更多的化工产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可重复使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2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氯化钠溶液。
(1)小南在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该______(填字母)。
A.增加适量食盐 B.减少适量食盐
C.增加砝码 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2)小开按图1所示称取氯化钠,称取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g。
(3)若要量取44mL的水,在图2的基础上,用 (填仪器名称)继续向量筒中加入水。若仰视读数时,则量取水的实际体积 (填“<”、“=”或“>”)44mL。
(4)为加快食盐的溶解可加热烧杯中的水(如图3所示),还需添加的实验仪器为 。
【答案】(1)B
(2)7.6
(3)胶头滴管;>
(4)陶土网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属于定量称量,实验前需要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右盘放好砝码、调好游码,再往左盘添加食盐。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说明左盘上药品质量偏大,这时应适当减少食盐直至天平平衡,不能增减砝码,也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答案为:B。
(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质质量=右盘物质质量+游码读数,根据图1,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砝码质量为10g,游码读数为2.4g,则,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为:。
(3)根据图2,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2mL,若要量取44mL的水,在图2的基础上,需要用胶头滴管继续向量筒中加入水;
若仰视读数时,会导致读数偏小,则量取水的实际体积>44mL。
(4)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为加快食盐的溶解可加热烧杯中的水,根据图3,还需添加的实验仪器为陶土网。
【分析】(1)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说明左盘上药品质量偏大分析。
(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质质量=右盘物质质量+游码读数。
(3)根据量筒量取液体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4)根据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分析。
(1)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属于定量称量,实验前需要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右盘放好砝码、调好游码,再往左盘添加食盐。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说明左盘上药品质量偏大,这时应适当减少食盐直至天平平衡,不能增减砝码,也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选:B。
(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质质量=右盘物质质量+游码读数,根据图1,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砝码质量为10g,游码读数为2.4g,则,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为:。
(3)根据图2,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2mL,若要量取44mL的水,在图2的基础上,需要用胶头滴管继续向量筒中加入水;
若仰视读数时,会导致读数偏小,则量取水的实际体积>44mL。
(4)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为加快食盐的溶解可加热烧杯中的水,根据图3,还需添加的实验仪器为陶土网。
2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氧气的制备及其性质的探究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1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实验结束时应先 (填“将导管移离水面”或“熄灭酒精灯”)。
(2)实验室也可以利用图2中的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请选择图2中合适的仪器,按气体的流向,正确连接装置。顺序为a→ → → → (填导管标有的小写字母),固体X还可以是 (填字母)。
A.红砖粉末 B.硫酸铜 C.氧化铁
(3)若用分液漏斗代替仪器①,其优点是 。
(4)用收集好的氧气完成图3所示的木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木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答案】(1);将导管移离水面
(2);c;b;g;f;AC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白光;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图1中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可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吸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2)图2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从溶液中产生会混有水分,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需用浓硫酸除去水分,则气体需通过浓硫酸。图2中,产生的氧气应从c端通入装有浓硫酸的装置,然后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氧气需从长管(g端)通入收集装置,因此装置连接顺序是a→c→b→g→f;
红砖粉末、硫酸铜、氧化铁都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图2中固体X不溶于水,红砖粉末、氧化铁都不溶于水,而硫酸铜能溶于水,
故答案为:AC。
(3)仪器①是长颈漏斗,若用分液漏斗代替仪器①,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而长颈漏斗没有这一作用,因此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图1中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析。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的操作分析。
(2)根据图2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适合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分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根据氧气从溶液中产生会混有水分,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需用浓硫酸除去水分,则气体需通过浓硫酸,然后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氧气需从长管(g端)通入收集装置分析。
根据图2中固体X不溶于水,红砖粉末、氧化铁都不溶于水,而硫酸铜能溶于水分析。
(3)根据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
(1)图1中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可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吸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2)图2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从溶液中产生会混有水分,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需用浓硫酸除去水分,则气体需通过浓硫酸。图2中,产生的氧气应从c端通入装有浓硫酸的装置,然后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氧气需从长管(g端)通入收集装置,因此装置连接顺序是a→c→b→g→f;
红砖粉末、硫酸铜、氧化铁都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图2中固体X不溶于水,红砖粉末、氧化铁都不溶于水,而硫酸铜能溶于水,故选:AC。
(3)仪器①是长颈漏斗,若用分液漏斗代替仪器①,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而长颈漏斗没有这一作用,因此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超市新上架的暖足贴引起了化学小组同学的兴趣,小组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暖足贴标签显示成分有:铁粉、水、活性炭、氯化钠和蛭石(一种耐高温的超级保温材料)。
任务一,探究暖足贴的成分
【实验1】验证暖足贴中含有铁粉:拆开一袋暖足贴,将其中粉末倒入烧杯中,用磁铁与之充分接触,发现有黑色粉末被吸引;再将吸出的黑色粉末撒在酒精灯火焰上,发现粉末燃烧,火星四射,证明了暖足贴中含有铁粉。
【现象与讨论】
(1)请写出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这是因为______(填字母)。
A.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 B. 氧气的浓度不同 C. 反应物的种类不同
任务二:探究暖足贴的发热原理
【查阅资料】暖足贴的发热原理是铁粉吸氧腐蚀(消耗氧气和水,生成物为固体)放出热量,加入活性炭、氯化钠能使反应更快,放热现象更明显。
【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氧腐蚀的速率?
【实验2】小组同学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四组实验,每组实验加入铁粉和活性炭的总质量为24g,氯化钠溶液体积为7.5mL,恰好将固体润湿,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铁炭质量比 氯化钠溶液浓度/% 10分钟时温度升高值/℃
1 2∶1 26 7.8
2 4∶1 26 4.2
3 6∶1 26 3.3
4 2∶1 13 6
【解释与结论】
(3)通过实验发现,铁炭质量比越大,铁吸氧腐蚀速率________(填“越快”、“越慢”或“无影响”)。
(4)为探究氯化钠溶液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对比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
(5)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U型管左侧液面会比右侧液面________(填“高”或“低”)。
任务三:自制暖足贴
【实验3】小组同学分别取2勺铁粉和活性炭,加入无纺布袋中(与市售暖足贴所用无纺布相同)。滴加少量氯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制得暖足贴。在相同环境下,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自制暖足贴与市售暖足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形成图像,如图所示。
【反思与总结】
(6)综合以上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暖足贴在使用前不需要密封保存
B. 利用铁吸氧腐蚀的原理,铁粉还可用于食品保鲜
C. 自制暖足贴的明显不足有发热温度较高容易烫伤和发热时间持续短
D. 对比市售和自制两种暖足贴的成分,其发热差异只与是否加入蛭石有关
【答案】(1)
(2) A
(3) 越慢
(4) 1、4
(5) 高
(6) B,C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
【解析】【解答】(1)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2)A、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关。铁粉和铁丝比,铁粉的颗粒很小,铁粉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比铁丝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因此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丝不能,选项A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不是氧气浓度不同造成的,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是相同的,因此选项B不正确;
C、铁丝和铁粉都是铁,只是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不同,选项C不正确。
故答案为:A。
(3)暖足贴的发热原理是铁粉吸氧腐蚀,消耗氧气和水,放出热量,铁粉吸氧腐蚀越快,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就越多。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和表中提供的数据,在氯化钠溶液浓度都是26%的条件下,1、2、3三个实验中铁炭质量比由小到大,10分钟时温度升高值由大到小,说明铁炭质量比越大,铁吸氧腐蚀速率越慢。
(4)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要探究氯化钠溶液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必须在铁炭质量比相同的前提下进行。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4铁炭质量比相同,但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不同,故应选择对比实验1、4。
(5)铁吸氧腐蚀过程中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装置内气体的压强小于装置外,因此U型管左侧液面会比右侧液面高。
(6)A、暖足贴中含有铁粉、水、氯化钠等物质,如果在使用前不密封保存,铁粉、水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会发生反应,从而降低暖足贴的效果甚至完全失效,故错误;
B、食品保鲜时需要除去包装中的氧气和水分,而铁吸氧腐蚀,就能消耗氧气和水分,因此铁粉可用于食品保鲜,故正确;
C、从实验3所得图像中可知,自制暖足贴跟市售暖足贴比明显不足有:发热温度较高(达80℃),容易造成烫伤,发热持续时间短,故正确;
D、自制暖足贴跟市售暖足贴比,发热有差异,原因有多种,除了与是否加入蛭石有关外,还与暖足贴中各种成分的质量和配比有关,故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1)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关。铁粉和铁丝比,铁粉的颗粒很小,铁粉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比铁丝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和表中提供的数据,在氯化钠溶液浓度都是26%的条件下,1、2、3三个实验中铁炭质量比由小到大,10分钟时温度升高值由大到小,说明铁炭质量比越大,铁吸氧腐蚀速率越慢。
(4)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要探究氯化钠溶液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必须在铁炭质量比相同的前提下进行。
(5)根据铁吸氧腐蚀过程中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装置内气体的压强小于装置外分析。
(6)A、根据暖足贴中含有铁粉、水、氯化钠等物质,铁粉、水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会发生反应分析
B、根据食品保鲜时需要除去包装中的氧气和水分,而铁吸氧腐蚀,就能消耗氧气和水分分析。
C、根据从实验3所得图像中可知,自制暖足贴跟市售暖足贴比明显不足有:发热温度较高(达80℃),容易造成烫伤,发热持续时间短。
D、根据自制暖足贴跟市售暖足贴比,发热有差异,原因有多种,除了与是否加入蛭石有关外,还与暖足贴中各种成分的质量和配比有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