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2分)
A C D A B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7. (1) 1.5; (2)并联; (3)不会
8. (4)马德堡半球 ;(5)托里拆利; (6) 小
9. (7)a; (8)c; (9)b
10. (10) 5.88;(11) 4.12;(12)向下。
11. (13)2940;(14)3920;(15)400(16)B;
12. (17)1:2 (18)2:1 (19)4:1
13. (20) 压强 (21) 温度降低,血管收缩,血管横截面积变小;血液流动速度变大,血液通过血管时受到的阻力变大,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压力变大,即血压升高
(22) 降低
三、作图题(共4分)
14、大小、方向、作用点全对2分
15、全对2分
四、综合题(3+4+7+10+7,共31分,单位扣16题总计1分,下标扣17题总计1分)
16. (本题共3分)
当电流表接入0~0.6安量程时
Q=It 1分
=0.48安×10秒 1分
=4.8库 1分
17(本题共4分)
①F浮=ρ水V排g=1×103千克/米3×5×10-3米3×9.8牛/千克=49牛 2分
②m冰=ρ冰V冰=0.9×103千克/米3×3×10-3米3=2.7千克 1分
m水=m冰=2.7千克 1分
18.(本题共7分)
①由图可知,p甲=p乙,h甲
②因图中, p甲=p乙 且S1>S2,
由G=可知,, 1分
甲、乙液体互换容器后:
, 1分
, 1分
因为,
所以。 1分
19.(本题共10分)
① p水 =ρ水gh水= 1×103kg/m3 × 9.8N/kg×0.1m = 980Pa 3分
② 因为无水溢出
△p水 = ρ水g△h水 = ρ水g△V/ S乙 = ρ水gV物 / S乙
已知 ρ水、g、S乙不变,V物越大△p水越大
选B
△p水 = ρ水g4V / S乙 = 4ρ水gV / S乙 3分
③ F浮 = ρ液 gV排 = ρ液 gS乙h排 = ρ液gS乙(h'水 + h)
G'水 = m'水g = ρ水V水' g = ρ水S乙h水' g
乙容器在甲容器中漂浮 F浮 = G水
所以 ρ液gS乙(h'水 + h)= ρ水S乙h'水g
ρ液(h'水 + h)= ρ水 h'水
ρ液(0.2m + 0.05m)= 1×103kg/m3 × 0.2m
ρ液 = 800kg/m3 4分
20.(本题共7分)
(23)浮力;(24)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25)在竖直方向上调零;(26)④①②③;(27)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28)=;(29)不需要宝教院附中九年级物理期中阶段性测评试卷
(满分7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所选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摩擦起电中的“电”是指
A.电荷 B.电量 C.电流 D.电压
2.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载重卡车装有宽大的轮胎 B.背包带做的较宽
C.刀刃磨得很薄 D.铁轨铺在枕木上
3.下列各项中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是
A.液位计 B.密度计 C.滑雪板 D.吸尘器
4. 质量相等的均匀的实心铅球、铜球、铁球、铝球(ρ铅>ρ铜>ρ铁>ρ铝),体积最小的是
A.铅球 B.铜球 C.铁球 D.铝球
5.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处设置了红、绿、黄交通信号灯,某同学进行了观察并画出了控制红灯和绿灯的可能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6.如图2所示,水平面上的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且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现在两液体中分别浸没一个体积相同的金属球(液体不溢出),甲、乙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增加量分别为△F甲和△F乙、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分别为△p甲和△p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 △F甲>△F乙;△P甲>△P乙
B. △F甲=△F乙;△P甲=△P乙
C. △F甲<△F乙;△P甲>△P乙
D. △F甲>△F乙;△P甲<△P乙
二、填空题(23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 (1) 伏;正常工作的日光灯与空调是 (2) 连接的(均
选填“串联”或“并联”),关闭空调时日光灯将 (3) 熄灭(选填“会”或“不会”)。
著名的 (4) 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学家 (5) 首
先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实验表明大气压强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 (6) (选填“大”或“小”)。
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3(a)、(b)、(c)所示,其中应用
压强知识的是图 (7)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是图 (8) ,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是图 (9) 。
重为10牛、体积为6×10-4米3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10) 牛,它受到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大小为 (11) 牛,该合力的方向为竖直 (12) 。
汽车无论是不慎驶入水中还是遇雨被淹,乘客都应立刻开门逃生,水越深车门越难推开。如图4所示,在车门下部距水面0.3米深的O处,水的压强为 (13) 帕。若车门在水下部分的面积为0.8米2,受到水的平均压强为4.9×103帕,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 (14) 牛,约相当于 (15) 千克的水压在车门上,因此,建议汽车不慎驶入水中时,应立即设法从车内逃离,紧急情况下,应挥动逃生锤的 (16) (填“A”或“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破窗逃离。
如图5(a)、(b)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若甲、乙边长之比1:2,将它们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再把甲切去部分放在甲剩余部分的下方,把乙切去部分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方,如图6(c)、(d)所示,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 (17) ,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18) ,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19) 。
请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上海马上将进入冬季,高血压脑溢血发生风险增加。为了探究
原因,小王明查阅资料后得知:
①气温变化,会引起血管热胀冷缩;②血管阻力下降时,人体为了保持血流量不变,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压力随之变小;③同一血管内,血管长度和血液黏度一定时,血液的流速越大,血液通过血管时受到的阻力越大;④血液流速会随血管横截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当血管横截面积为正常值的n倍时,测得心脏主动脉血管内血液匀速流动的速度v与n的数值如下表:
(1)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原因。这里“血压”的“压”指的是 (20) (选填“压强”或“压力”)。
(2)结合上述信息,分析冬季气温骤降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请写出分析过程: (21)
。
在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如图8“回血”现象(血液进入输液软管中),可将手的位置 (22) (选填“提高”或“降低”),使流入患者血管处药液的压强变大,这样药液和血液就会被压回到血管里。
三、作图题(4分)
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
14.在图7中,重为8牛的小球静止在水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球所受的浮力F浮。
15.在图8中的○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
四、综合题(31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6.某一电路中,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流如图9所示,记录数据时观察到电流表接入的量程为0~0.6A,请通过计算说明10秒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17.一块冰块漂浮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5×10-3米3。
①求冰块受到的浮力F浮。
②若该冰块中有3×10-3米3的冰熔化成水,求熔化成水的质量m水。(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18.数学逻辑推理常用于物理问题的分析,称之“物理数学方法”。如图10(a)所示,“奋斗者号”模型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分别S1、S2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其密度为ρ甲和ρ乙。已知S1>S2,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请结合已知条件及相关知识推导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比较ρ甲和ρ乙的大小。
②因实践活动需要将甲、乙液体互换容器(均不溢出),如图10(b)所示,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p乙。请比较△p甲、△p乙的大小。
19.如图11所示,将盛有液体的容器甲、乙竖直放在水平面上。甲中液体未知,乙中液体为水,容器的质量和厚度都忽略不计。
① 求乙容器中水面下0.1米处的压强 p水。
物体 密度 体积
A 3ρ水 2V
B 2ρ水 4V
② 若有如表所示的A、B两物体,选择其中之一浸没在容器乙中,无水溢出,已知容器乙的底面积为S乙,则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增加量的最大值△P水Max。(用字母表示)
③ 如图12所示,若在乙容器中再加入一定水,则此时水的深度为 0.2 米,将容器乙放进容器甲中,容器甲的液面比容器乙的水面高0.05米。求此时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同学们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仔细观察了黄老师做的如图13(甲)所示的演示实验。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讨论,提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成立,是否一定要以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为前提条件,提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13(乙)所示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自制的溢水杯,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此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物体受到的 (23) 与
(24) 的关系。
在本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在使用之前,必须先 (25) 。
如图甲中,你认为最合理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26) (填写实验序号)。
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深度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先变小后不变,此过程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27) 有关。
(5)多次记录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为ΔFA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ΔFB,并比较物体浸入液体不同程度时,以上两个变化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发现ΔFA (28) ΔFB(选填“>”、“<”或“=”),由此证明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成立 (29)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以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为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