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素养检测情景试卷(B)
(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说明:1.考试范围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部内容;
2. 本套试卷共六道大题35小题;
3. 以考查核心素养是否达标为命题导向,注重试题的情景化;
4. 无死记硬背的试题,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为目的,试题难度与中考持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23-24八年级上·广东珠海·期末)小苏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测此过程小苏( )
A. 步长约为2m B. 每分钟步行15km
C. 平均速度4km/h D. 步行3km用时15min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步行3km步数为4718步,则步长
故A不符合题意;
BCD.由图可知步行3km用是45min,则步行的速度
故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23-24八年级上·辽宁大连·期中)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
B.从图象可知,甲车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D.甲行驶20s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要行驶50s
【答案】D
【解析】在路程—时间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甲、乙两车都是相对于地面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两车行驶的路程都是300m时,甲用时t甲=20s,乙用时t乙=50s,由可得甲车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
所以
所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23-24八年级上·四川广安·期中)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则( )
A. 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
B. 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 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
D. 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答案】B
【解析】A.频率表示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已知M发出声音的频率为440Hz,表示该
音叉每秒钟振动440次,故A不符合题意;
B.已知M和N发出声音的频率都为440Hz,所以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故
B符合题意;
C.引起N音叉振动的能量是由M音叉传递来的,传递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所以N音
叉发声振动的振幅应比M音叉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23-24八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和霜都是固体
B. 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
C. 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D
【解析】A.露是液体的小水珠,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故A错误;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故B错误;
C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5. (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地上人的影子 B. 镜中猫的像 C. 水中大桥的倒影 D. 水面“折断”的铅笔
【答案】A
【解析】A.地上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人背光一侧形成的暗区域,故A符合题意;
B.镜中猫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大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面“折断”的铅笔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2024武汉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
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纸板NOF可以向前或向后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B. 入射光线靠近ON时,反射光线远离ON
C.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NO方向射到O点,这时没有反射光射出
D. 使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探究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否可逆
【答案】A
【解析】A.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A正确;
B.入射光线靠近ON时,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会靠近ON,故B错误;
C.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NO方向射到O点,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故C错误;
D.使用此实验装置能探究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否可逆,只要将一束光沿着反射光线方向射向O点,故D错误。故选A。
7.(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黑河·期末)如图光线经过一个光学元件后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则虚线框内的光学元件是(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潜望镜
【答案】B
【解析】仔细观察各图中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特点,结合各种透镜及面镜的光学特点,找到合适的光学元件.
由图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会聚,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虚线框内的光学元件是凸透镜.
8.(2023·全国·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的传播路径,甲、乙透的类型分别是( )
A.甲、乙都是凸透镜 B.甲、乙都是凹透镜
C.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D.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答案】C
【解析】从图知,通过甲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甲是是凸透镜;通过乙透镜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乙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乙为凹透镜,综上分析知,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 (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清晰,此成像规律的应用是(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摄像机 D. 投影仪
【答案】D
【解析】如图,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成像规律的应用是投影仪,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0.(23-24八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下列测量工具读数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长度:2.70cm
B.温度计的示数:34℃
C.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4.4g
D.量筒中水的体积:25mL
【答案】A
【解析】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长度l=12.70cm-10.00cm=2.70cm
故A正确;
B.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说明该部分为温度计零刻度线以下的温度,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进行读数,其分度值为1℃,读得此时显示的温度为﹣26℃,故B错误;
C.标尺上的读数应以标尺左侧边缘所对的刻度线为准进行读数,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g,读出其读数为4g,故C错误;
D.量筒中水的体积应以凹液面的最低处所对的刻度线为准进行读数,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4mL,故D错误。故选A。
11.(23-24八年级上·重庆江津·期末)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同地向东行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0秒,甲车和乙车速度相同
B.经过15秒钟,甲车和乙车相距10m
C.10秒后,以乙为参照物甲车静止不动
D.在0~5秒时间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答案】B
【解析】A.由图像可知两车在10s时相遇,此时甲处于静止状态,乙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两车经过15秒钟,甲运动了20m,乙运动了30m,两车相距10m,故B正确;
C.10秒后,甲车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还在匀速运动,甲、乙两车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乙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
D.由图像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2. (23-24八年级上·天津·期末)小洋研究液体密度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甲、乙两种液体,并绘制出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容器的质量
B. 甲液体密度是
C. 乙液体密度
D. 密度为的液体的图像应位于Ⅲ区域
【答案】D
【解析】A.由于液体体积为零时,质量应为零,由图象可知,液体体积为零时,对应质量为20g,该质量为容器,故容器的质量是20g,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当甲液体体积为40cm3时,甲液体质量
m甲=80g-20g=60g
甲液体的密度
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当乙液体体积为60cm3时,乙液体质量
m乙=80g-20g=60g
乙液体的密度
故C不符合题意;
D.因密度是0.8g/cm3 的液体的密度比乙的密度还小,根据公式可知,质量相同时,该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故该液体的m—V关系图象应该在Ⅲ区域,故D符合题意。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23-24八年级上·辽宁·期末)如图甲是小明用水浴法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为48℃
B.海波在5~10min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10min时海波的状态一定是液态
D.海波的熔化时间为10min,熔化过程先快后慢
【答案】ACD
【解析】AB.由图像可知,海波在5~10min温度保持48℃不变,这是海波的熔化过程,则海波是晶体,熔点为48℃,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海波与水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它的熔化将停止,不能确定海波已完全熔化成液态,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海波第5min开始熔化,第10min熔化停止,所以熔化时间为
10min﹣5min=5min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14.(23-24八年级上·辽宁营口·期中)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刚下过雨的夜晚,人们在坑洼的路面迎着月亮行走,看到发亮的地方是水
D.小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C
【解析】A.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正确;
B.“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路面上的水发生镜面反射,路面发生漫反射,当人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光线比路面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所以亮的地方是水,暗的地方是路面,故C正确;
D.“鱼在云上游”,人在岸上看到水中鱼是光的折射,“云在水中飘”中水中的云是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C。
15.(2023·全国·八年级校联考随堂练习)如图所示,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凸透镜与光屏不动,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B.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C.蜡烛和光屏不动,上下调节凸透镜
D.凸透镜不动,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答案】BD
【解析】ABD.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制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实际上,拿走远视镜,像成在光屏后面。所以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故BD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C.蜡烛和光屏不动,上下调节凸透镜,不能改变物距和像距,所以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D。
16.(2023春·江苏镇江·八年级上期末联考)小聪和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的
B.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C.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D.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
【答案】BD
【解析】A.小明和小聪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水从0℃上升到4℃时,其体积变小,利用可知,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则密度增大,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在0℃时,冰块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利用可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C错误;
D.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所以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B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7. (2024江苏无锡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铃______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答案】 振动 真空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闹钟发出的响声是闹铃振动产生的。
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测,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全部抽走,处于真空状态时,将听不到铃声,即真空不能传声。
18. (23-24八年级上·长春·期中)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答案】 吸收 凝固
【解析】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酸奶瞬间由液体凝固成块。
19.(23-24八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如图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温为30℃的同一房间内,一杯是普通自来水,一杯是刚倒的开水,一杯是刚倒的冰水,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杯中装开水的是 杯;杯丙外壁出现的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 (吸或放)热。
【答案】甲 液化 放
【解析】甲图中烧杯内壁上有水珠,是杯内热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烧杯壁液化而成的,所以杯中装开水的是甲。
丙图中烧杯外壁上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烧杯壁液化形成的,说明丙是一杯是刚倒的冰水,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20.(23-24八年级上·河北承德·期中)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 (选填“花”或“自己”)为参照物。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18km/h,合 m/s,则大约需要 小时。
【答案】自己;5;10。
【解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
(2)已知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
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马(或自己)为参照物,百花与马(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百花是运动的,即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
由1m/s=3.6km/h得18km/h=18×m/s=5m/s,
由v=可得大约需要的时间t===10h。
21.(23-24八年级上·辽宁大连·期中)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运动,它们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乙车的速度为 m/s;经过3s后,甲、乙两车相距 m。
【答案】5;10.5。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车、乙车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经过3s,甲车通过的路程,据此求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
由图可知,当甲车通过的路程为9m时,所用的时间为6s,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5m时,所用的时间为3s,
则甲车的速度:v甲===1.5m/s,
乙车的速度:v乙===5m/s;
由v=可知,经过3s后,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v甲t=1.5m/s×3s=4.5m,
则经过3s后,甲、乙两车相距:Δs=s乙﹣s甲′=15m﹣4.5m=10.5m。
22.(23-24八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的“天眼”。它由许多个反射面组成,其外形相当于 (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它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答案】 凹面镜 会聚
【解析】由图可知,“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可以反射光线,能使光线会聚在中心公共焦点处。
23. (23-24八年级上·江西南昌·期末)博物馆在陈列文物时,为增强观众的可视感,经常利用光学仪器进行辅助。图甲中,为了看到“滇王金印”印面上的字,在印章下方放了一块 镜;图乙中在较小的雕塑前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焦距的位置处放置了一个放大镜,以便观众看清小雕塑。
【答案】凸透;小于
【解析】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图甲中,为了看到“滇王金印”印面上的字,在印章下方放了一块凸透镜,凸透镜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图乙中在较小的雕塑前小于焦距的位置处放置了一个放大镜,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以便观众看清小雕塑。
24. (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
(1)凸透镜起到______的作用;
(2)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______焦距范围之内;
(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______侧。
【答案】 (1)放大镜 (2)一倍 (3)正立 同
【解析】(1)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凸透镜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2)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范围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范围之内。
(3)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范围内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正立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同侧。
25. (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某同学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时,将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调节,直至天平平衡;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到天平的左盘,右盘加减砝码,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水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 右 161.2
【解析】如图甲所示,天平指针左偏,说明左端重,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侧调节,给右端增重,直至天平平衡。
天平横梁标尺分度值为0.2g,则烧杯和水的质量为
26. (23-24八年级上·湖南岳阳·期末)某同学用天平测得物体的质量是7.5g,将物体放入量筒前后,量筒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体的体积是______cm3,物体的密度是______kg/m3。
【答案】 5 1.5×103
【解析】物体的体积
V=30mL-25mL=5mL=5cm3
物体的密度
ρ==1.5g/cm3=1.5×103kg/m3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7.(23-24八年级上·辽宁协作体·期中)甲图是我国的敦煌塔式光热电站。它由12000面“定日镜”围绕吸热塔组成,每面镜子能追踪太阳并把阳光反射到塔顶的吸热器上。乙图是某个时刻太阳光经某定日镜反射后,照射到吸热器的光路图,请画出该定日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
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为该定日镜的位置,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8. (23-24八年级上·山东枣庄·期末)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要求完成凸透镜特殊光线;第一条光线特点: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方向保持不变,第二条光线的特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过焦点;作图时,经过光心的光线要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折射光线过焦点的那条入射光线要保持与主光轴平行,并且要注意 光的传播方向。
29.(2023四川凉山州中考真题)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F是凸透镜的焦点,水下有一块平面镜M,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再经水中的平面镜反射后恰过P点,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由凸透镜折射的规律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焦点射出,故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焦点F射出,折射光线射向水面后,会发生折射,此时的入射点为F,折射光线射向水中的平面镜后,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由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可在平面镜上找到一点Q,使得入射光线FQ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QP与法线的夹角,光路图如图所示.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题,共18分)
30.(6分)(23-24八年级上·辽宁丹东·期中)小明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在第7分钟时,物质的状态是 态;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
是 min;
(3)实验时,应选用装置 (填“甲”或“乙”)进行实验更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物质 。
【答案】晶体;48;固液共存;6;乙;受热均匀。
【解析】(1)由图丙可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就是熔点,因此该物质属于晶体,它的熔点是48℃。
(2)该物质第7分钟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状态为固液共存态;由图丙可知,该物质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第12min结束熔化,持续的时间是6min。
(3)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种加热方法名称是水浴加热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为了使物体受热均匀,因此实验时应选用装置乙进行实验更好。
31.(6分)(23-24八年级上·重庆·期末)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组装并调整器材,使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小华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各操作步骤,将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表中信息可得: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① 50.0 缩小 倒立 12.5
② 30.0 缩小 倒立 15.0
③ 20.0 等大 倒立 20.0
④ 15.0 放大 倒立 30.0
⑤ 12.5 放大 倒立 50.0
⑥ 9.0 光屏上没有像
⑦ 7.0 光屏上没有像
①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的大小逐渐 ;
(3)在第⑥、⑦两次实验中小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于是她认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不能成像”这个结论并不严谨,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她应该增加的一步操作是:取下光屏, ;
(4)将一个镜片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镜片属于 透镜,用来矫正 的视力缺陷。
【答案】(1)主光轴;(2)①大于二倍;②变大;(3)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能否观察到烛焰的像;(4)凹;近视眼。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不能成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
(4)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可看出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透镜的类型;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前方,为近视眼,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方,为远视眼,据此分析此镜片所能矫正的视力缺陷类型。
【解答】(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整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烛焰、光屏和光屏的中心在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①由实验数据中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的性质,可得到的结论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由实验数据,可得出物距、像距、成像大小变化规律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3)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不能成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故他应该增加的一步操作是:取下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能否观察到烛焰的像;
(4)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可看出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为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32.(6分)(2023春·江苏扬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为了研究物质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将上表空格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3)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 。
【答案】(1) 0.5 (2)1、2或者3、4 (3) 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得,松木1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
所以表格空格处应该填0.5。
(2)由表格数据可知,1与2为同一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都为2.7g/cm3;3与4为同一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都为0.5g/cm3。
(3)第1、4两次实验,体积相同的铝块和松木,其质量不同,故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六、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3题,共16分)
33. (4分)(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如图,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其正前方有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装置。该装置每隔1s发射一束超声波脉冲信号,每个脉冲信号持续时间极短,超声波遇到轿车后立即返回,返回信号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出车速。如图是该测速装置连续发射和接收两次信号的波形图。已知发射第二个脉冲信号时第一个脉冲信号已被接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图像获得的信息计算:
(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多远?
(2)该轿车车速为多少?
【答案】(1) 51m;(2) 37.8m/s
【解析】(1)由图知,测速装置第一次发出、接收脉冲信号用的时间为0.5s,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为
由得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为
(2)由图知,测速装置第二次发出、接收脉冲信号用的时间为,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为
由得第二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为
轿车在两次与脉冲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
由图知,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轿车行驶速度为
答:(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
(2)该轿车车速为。
34.(6分)(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中)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甲乙两车各自运行的路程
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乙比甲早出发1s,甲到Q点时,乙离P点1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
【答案】4米,也可能为8m。
【解析】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乙的速度,
设PQ的距离为s,甲到Q点时,乙还未到达P点,且离P点1m,
则,解得;s=9m,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
当甲到Q点时,乙已经过P点,且离P点1m,
则,解得:s=3m,
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
故此时乙到Q的距离可能是4m,也可能为8m,
35.(6分)(2023春·上海长宁·八年级统考期末)质量为900克的冰,密度为。
(1)求冰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和体积。
【答案】(1);(2)900g,
【解析】(1)冰块的体积
(2)冰块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为900g,所以水的体积
答:(1)冰的体积为;
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水的质量为900g,体积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2024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素养检测情景试卷(B)
(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说明:1.考试范围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部内容;
2. 本套试卷共六道大题35小题;
3. 以考查核心素养是否达标为命题导向,注重试题的情景化;
4. 无死记硬背的试题,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为目的,试题难度与中考持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23-24八年级上·广东珠海·期末)小苏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测此过程小苏( )
A. 步长约为2m B. 每分钟步行15km
C. 平均速度4km/h D. 步行3km用时15min
2.(23-24八年级上·辽宁大连·期中)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
B.从图象可知,甲车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D.甲行驶20s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要行驶50s
3. (23-24八年级上·四川广安·期中)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则( )
A. 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
B. 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 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
D. 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4. (23-24八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和霜都是固体
B. 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
C. 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5. (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地上人的影子 B. 镜中猫的像 C. 水中大桥的倒影 D. 水面“折断”的铅笔
6. (2024武汉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纸板NOF可以向前或向后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B. 入射光线靠近ON时,反射光线远离ON
C.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NO方向射到O点,这时没有反射光射出
D. 使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探究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否可逆
7.(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黑河·期末)如图光线经过一个光学元件后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则虚线框内的光学元件是(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潜望镜
8.(2023·全国·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的传播路径,甲、乙透的类型分别是( )
A.甲、乙都是凸透镜 B.甲、乙都是凹透镜
C.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D.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9. (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清晰,此成像规律的应用是(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摄像机 D. 投影仪
10.(23-24八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下列测量工具读数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长度:2.70cm
B.温度计的示数:34℃
C.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4.4g
D.量筒中水的体积:25mL
11.(23-24八年级上·重庆江津·期末)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同地向东行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0秒,甲车和乙车速度相同
B.经过15秒钟,甲车和乙车相距10m
C.10秒后,以乙为参照物甲车静止不动
D.在0~5秒时间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12. (23-24八年级上·天津·期末)小洋研究液体密度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甲、乙两种液体,并绘制出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容器的质量
B. 甲液体密度是
C. 乙液体密度
D. 密度为的液体的图像应位于Ⅲ区域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23-24八年级上·辽宁·期末)如图甲是小明用水浴法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为48℃
B.海波在5~10min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10min时海波的状态一定是液态
D.海波的熔化时间为10min,熔化过程先快后慢
14.(23-24八年级上·辽宁营口·期中)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刚下过雨的夜晚,人们在坑洼的路面迎着月亮行走,看到发亮的地方是水
D.小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15.(2023·全国·八年级校联考随堂练习)如图所示,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凸透镜与光屏不动,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B.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C.蜡烛和光屏不动,上下调节凸透镜
D.凸透镜不动,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16.(2023春·江苏镇江·八年级上期末联考)小聪和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的
B.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C.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D.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7. (2024江苏无锡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铃______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18. (23-24八年级上·长春·期中)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19.(23-24八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如图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温为30℃的同一房间内,一杯是普通自来水,一杯是刚倒的开水,一杯是刚倒的冰水,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杯中装开水的是 杯;杯丙外壁出现的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 (吸或放)热。
20.(23-24八年级上·河北承德·期中)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 (选填“花”或“自己”)为参照物。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18km/h,合 m/s,则大约需要 小时。
21.(23-24八年级上·辽宁大连·期中)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运动,它们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乙车的速度为 m/s;经过3s后,甲、乙两车相距 m。
22.(23-24八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的“天眼”。它由许多个反射面组成,其外形相当于 (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它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3. (23-24八年级上·江西南昌·期末)博物馆在陈列文物时,为增强观众的可视感,经常利用光学仪器进行辅助。图甲中,为了看到“滇王金印”印面上的字,在印章下方放了一块 镜;图乙中在较小的雕塑前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焦距的位置处放置了一个放大镜,以便观众看清小雕塑。
24. (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
(1)凸透镜起到______的作用;
(2)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______焦距范围之内;
(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______侧。
25. (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某同学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时,将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调节,直至天平平衡;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到天平的左盘,右盘加减砝码,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水的质量为______g。
26. (23-24八年级上·湖南岳阳·期末)某同学用天平测得物体的质量是7.5g,将物体放入量筒前后,量筒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体的体积是______cm3,物体的密度是______kg/m3。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7.(23-24八年级上·辽宁协作体·期中)甲图是我国的敦煌塔式光热电站。它由12000面“定日镜”围绕吸热塔组成,每面镜子能追踪太阳并把阳光反射到塔顶的吸热器上。乙图是某个时刻太阳光经某定日镜反射后,照射到吸热器的光路图,请画出该定日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8. (23-24八年级上·山东枣庄·期末)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29.(2023四川凉山州中考真题)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F是凸透镜的焦点,水下有一块平面镜M,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再经水中的平面镜反射后恰过P点,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题,共18分)
30.(6分)(23-24八年级上·辽宁丹东·期中)小明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在第7分钟时,物质的状态是 态;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
是 min;
(3)实验时,应选用装置 (填“甲”或“乙”)进行实验更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物质 。
31.(6分)(23-24八年级上·重庆·期末)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组装并调整器材,使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小华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各操作步骤,将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表中信息可得: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① 50.0 缩小 倒立 12.5
② 30.0 缩小 倒立 15.0
③ 20.0 等大 倒立 20.0
④ 15.0 放大 倒立 30.0
⑤ 12.5 放大 倒立 50.0
⑥ 9.0 光屏上没有像
⑦ 7.0 光屏上没有像
①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的大小逐渐 ;
(3)在第⑥、⑦两次实验中小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于是她认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不能成像”这个结论并不严谨,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她应该增加的一步操作是:取下光屏, ;
(4)将一个镜片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镜片属于 透镜,用来矫正 的视力缺陷。
32.(6分)(2023春·江苏扬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为了研究物质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将上表空格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3)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 。
六、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3题,共16分)
33. (4分)(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如图,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其正前方有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装置。该装置每隔1s发射一束超声波脉冲信号,每个脉冲信号持续时间极短,超声波遇到轿车后立即返回,返回信号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出车速。如图是该测速装置连续发射和接收两次信号的波形图。已知发射第二个脉冲信号时第一个脉冲信号已被接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图像获得的信息计算:
(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多远?
(2)该轿车车速为多少?
34.(6分)(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中)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甲乙两车各自运行的路程
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乙比甲早出发1s,甲到Q点时,乙离P点1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
4米,35.(6分)(2023春·上海长宁·八年级统考期末)质量为900克的冰,密度为。
(1)求冰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和体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