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中模拟测试卷(七)(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中模拟测试卷(七)
一、选择题
1.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2.学生承担家庭劳动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增强责任感。下列劳动涉及的变化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清理鱼缸并给鱼缸换水 B.在冰箱中放入活性炭包
C.野餐时帮忙引燃炭火 D.帮妈妈晾晒湿衣服
3.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
A.F2表示2个氟原子
B.O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Ca2+表示一个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
D.Na2CO3表示2个碳酸根离子
4.幼儿及青少年缺氟可能会患(  )
A.龋齿 B.贫血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5.小明在配制溶液时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3.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减少药品
6.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深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导管口有少量水柱 导管口有气泡 导管中水柱上升 导管内外液面相平
A.A B.B C.C D.D
7.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B.空气中的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
D.二氧化碳有毒,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
8.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铒的原子序数为68
B.铒是非金属元素
C.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
D.铒的元素符号是Er
9.下列各物质均含有N元素,在这些物质中N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一种是(  )
A.KNO3 B.NH3 C.N2 D.NO2
10.对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香水、汽油的气味不同 两者挥发出的微粒不同
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 少量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 蔗糖分子逐步向水里扩散
D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本身变小
A.A B.B C.C D.D
11.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
D.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12.甲,乙两瓶的燃烧匙内分别盛有适量的红磷、硫粉,在等体积并充有101千帕空气的集气瓶内燃烧。完全燃烧后,冷却到室温,再同时打开两边的弹簧夹,可看到的现象是(  )
A.水由导管同时进入甲,乙两瓶
B.甲,乙两瓶看不出什么变化
C.水由导管进入甲瓶,乙瓶无变化
D.水由导管进入乙瓶,甲瓶无变化
13.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已知液氧的沸点为﹣183℃,液氮的沸点为﹣196℃,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将空气降温加压后分离出氮气时,应控制温度小于氧气的沸点,大于氮气的沸点
C.为了加快“转化”速率,可在转化过程中使用催化剂
D.合成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氯化氢由分子构成,则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5.罗红霉素C41H76N2O15是某药品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罗红霉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罗红霉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罗红霉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罗红霉素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5
D.一个罗红霉素分子由41个碳原子、76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5个氧原子构成
16.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的压强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测定空气中O2含量。烧瓶容积为562mL,烧瓶中预留40mL的水;用激光笔点燃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量筒内液面不再下降时,调整左、右两边液面相平,量筒内减少了71mL的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开止水夹,观察到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现象
B.整个实验过程中,烧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C.若增加烧瓶中预留的水体积,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D.测定O2的体积分数约为13.6%
18.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
现象 有气泡 体积为5.15mL,木条燃得更旺 体积为10.38mL,气体燃烧
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
D.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19.技术人员对甲醛(HCHO)、乙酸(CH3COOH)和乳酸(C3H6O3)的混合水溶液进行测定,发现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则该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分数为(  )
A.30% B.36% C.64% D.72%
20.A、B两种化合物均由R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合物A和B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40%,若A的化学式为RO2,则B的化学式为(  )
A.R2O B.RO C.R2O3 D.RO3
二、非选择题
21.生活留心处处皆学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唐诗《风》中有这样两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诗人观察到的这种自然现象证明了    的存在,它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小张发现家中有一些牛肉采用真空包装的原因是    。
(3)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    ,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
(4)冰箱中常用“气调保鲜”来达到对食物保鲜的效果。如图3所示是工业上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流程,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    (填“富氧空气”或“富氮空气”)。
22.如图所示,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手指上的物质与掌心的氧气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为了检验所产生的气体,可向集气瓶中倒入的药品是    。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红磷燃烧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
(4)硫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留有少量水的原因是    。
(5)若物质X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3.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图1是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X的值是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图2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甲的原子序数    (选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同时,由图1、图2可推测出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3)图3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生成的A、B分子个数比是    。
24.“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当听到航天员叶光富介绍空间站是利用电解制氧系统来制取氧气时,小金立马联想到科学课上的电解水实验,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a管口,慢慢打开活塞,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
(3)请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4)在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
25.我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小亮组收集了一瓶浑浊河水,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其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①操作1的名称是    ,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操作2主要除去色素和异味,因为选用的试剂C具有    的结构。
(2)小芳组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B管产生的气体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通过补充完整图3表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    。
26.如图展示了目前所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转化过程中的产物已略去)。通常情况下,B为供给呼吸的气体,A为暗紫色固体,D为密度比水小的白色固体,H为黑色固体,F、G均为无色液体,C、E均为无色气体,C、F都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E中C的体积分数约为    %。
(2)I是一种    色固体,在反应①中H是    (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写出反应④的文字表达式:   。
(3)若J是白色固体氧化物,则反应⑥的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7.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回顾历史】
1774年,拉瓦锡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氯化汞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回眸教材】
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1),理论上实验成功时的现象是:   。实际上用该方法测得的氧气含量常常低于理论值。
【提出问题】实验中装置内部的情况是怎样的,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后,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将数显设备(电脑等)、三种传感器(压强、温度、O2浓度)、测量装置(反应容器为蒸馏水瓶)按图2所示进行连接。
(2)打开导管中间的活塞,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的水,双手紧贴蒸馏水瓶外壁,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打开瓶口橡皮塞,加水并调节使蒸馏水瓶和烧杯内液面相平,关闭活塞,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的红磷点燃,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4)燃烧结束后,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导管活塞,待瓶内液面不再上升后再向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使烧杯和瓶内的液面相平。在数显设备上得到的曲线图(纵坐标为O2浓度,横坐标为时间,压强和温度曲线仅表示该段时间内对应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数据分析】
①Z曲线表示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
②压强曲线cd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    。
③d点时采取的操作是    。
【实验结论】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其原因是    。
【反思拓展】甲同学认为应该将蒸馏水瓶液面上的容积划分为5等分并加以标记,乙同学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    。
二、走进中国空间站
2022年10月13日,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中国空间站内的“空气”。
(1)航天员生活的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如图4中最合理的是    (填序号)。
(2)站内O2的来源。
①主要来源是电解水。
②备用O2由加热分解高氯酸锂(LiClO4)获得,同时还生成氯化锂(LiCl),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三、改善空气的质量
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1)植树造林:
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被誉为天然“氧吧”。一个负氧离子(O2﹣)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O2﹣中共含有    个电子。
(2)节能减排:
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CO2,该方法以C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和CO2。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在一定条件下对CO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试写出CaO捕集CO2的符号表达式为    。
28.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碳酸钙是常用的补钙剂。回答下列问题:(均要写出计算过程)
(1)求出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
(2)从元素质量分数的角度推断,用    (填物质化学式)做补钙剂更好;
(3)某同学将含129g葡萄糖酸钙的补钙剂换成含碳酸钙的补钙剂,若要补充相同质量的钙,计算所需碳酸钙的质量。
应该(  )
A.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减少药品
【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解答】解:用托盘天平称量3.5g药品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天平指针偏向左偏移,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故选:D。
6.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深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导管口有少量水柱 导管口有气泡 导管中水柱上升 导管内外液面相平
A.A B.B C.C D.D
【分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即压强不变,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气体既出不去也进不来,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应与A的相同。
【解答】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即压强不变,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气体既出不去也进不来,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应与A的相同,导管内的液面低于烧杯液面;B的现象表示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C中的现象表示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D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A。
7.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B.空气中的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
D.二氧化碳有毒,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
【分析】A、根据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离液态空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火箭推进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铒的原子序数为68
C、少量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是因为蔗糖分子逐步向水里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
D、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11.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
D.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分析】A、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
B、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空气,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氧气,所以可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有气泡冒出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水,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2.甲,乙两瓶的燃烧匙内分别盛有适量的红磷、硫粉,在等体积并充有101千帕空气的集气瓶内燃烧。完全燃烧后,冷却到室温,再同时打开两边的弹簧夹,可看到的现象是(  )
A.水由导管同时进入甲,乙两瓶
B.甲,乙两瓶看不出什么变化
C.水由导管进入甲瓶,乙瓶无变化
D.水由导管进入乙瓶,甲瓶无变化
【分析】根据红磷燃烧和硫燃烧的反应原理、和燃烧后的生成物的状态进行分析。
【解答】解: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消耗了瓶中的氧气,使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从而使水进入瓶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二氧化硫代替了氧气的位置,使压强几乎不变,水不能进入瓶中;
故选:C。
13.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已知液氧的沸点为﹣183℃,液氮的沸点为﹣196℃,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将空气降温加压后分离出氮气时,应控制温度小于氧气的沸点,大于氮气的沸点
C.为了加快“转化”速率,可在转化过程中使用催化剂
D.合成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分析】A、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
B、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分析;
D、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A、分离空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说法正确;
B、由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低,将空气降温加压后分离出氮气时,应控制温度小于氧气的沸点,大于氮气的沸点,故B说法正确;
C、为了加快“转化”速率,可在转化过程中使用催化剂,故C说法正确;
D、低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反应为:NH3+CO2CO(NH2)2+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氯化氢由分子构成,则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基本概念和物质的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正确;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氢氧化钠由氢、氧、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错误。
故选:B。
15.罗红霉素C41H76N2O15是某药品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罗红霉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罗红霉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罗红霉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罗红霉素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5
A.打开止水夹,观察到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现象
B.整个实验过程中,烧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C.若增加烧瓶中预留的水体积,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D.测定O2的体积分数约为13.6%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结论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现象,故A正确;
B、燃烧结束恢复到室温后,瓶内的气压应小于起始气压,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的气压减小,故B错误;
C、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瓶内外的压强差,与瓶内水的量无关,所以瓶内水的量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故C正确;
D、消耗的氧气体积为71mL,瓶内起始空气体积为(562﹣40)mL,所以体积分数为×100%=13.6%,故D正确;
故选:B。
18.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
现象 有气泡 体积为5.15mL,木条燃得更旺 体积为10.38mL,气体燃烧
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1)唐诗《风》中有这样两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诗人观察到的这种自然现象证明了  空气 的存在,它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小张发现家中有一些牛肉采用真空包装的原因是  防止食物与氧气接触而变质 。
(3)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  氧气或O2 ,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空气中的  CO2 。(填化学式)
(4)冰箱中常用“气调保鲜”来达到对食物保鲜的效果。如图3所示是工业上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流程,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  富氮空气 (填“富氧空气”或“富氮空气”)。
【分析】(1)根据空气的存在以及组成来分析;
(2)根据防止食物变质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1)唐诗《风》中有这样两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诗人观察到的这种自然现象证明了空气的存在,它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空气;混合物;
(2)食物与氧气接触会发生变质,牛肉采用真空包装的原因是防止食物与氧气接触而变质;故答案为:防止食物与氧气接触而变质;
(3)氧气能供给呼吸,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氧气,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氧气或O2;CO2;
(4)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可用作保护气,因此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富氮空气;故答案为:富氮空气。
22.如图所示,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手指上的物质与掌心的氧气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增大受热面积 。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为了检验所产生的气体,可向集气瓶中倒入的药品是  澄清石灰水 。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红磷燃烧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磷原子和氧原子 。
(3)图3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化合物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生成的A、B分子个数比是  1:3 。
【分析】(1)根据氯离子的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稳定结构、原子序数=质子数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分析;
(3)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微粒的变化分析生成物分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解:(1)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原子序数=质子数=17;
(2)元素在周期表中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故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的原子序数;氟与氯是同一主族元素,故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是7;
(3)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的,故属于化合物;由上图可知,生成的A、B分子个数比是1:3;
故答案为:(1)8;17;
(2)小于;7;
(3)化合物;1:3。
24.“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当听到航天员叶光富介绍空间站是利用电解制氧系统来制取氧气时,小金立马联想到科学课上的电解水实验,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a管口,慢慢打开活塞,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木条复燃 ;
(2)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
(3)请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
(4)在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a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a管口,慢慢打开活塞,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
(2)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4)在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
(1)木条复燃;
(2)1:2;
(3)水氢气+氧气;
(4)增强水的导电性。
25.我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小亮组收集了一瓶浑浊河水,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其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①操作1的名称是  过滤 ,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漏斗 ,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②操作2主要除去色素和异味,因为选用的试剂C具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
(2)小芳组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B管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或H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请通过补充完整图3表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  , 。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原理、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解:(1)①操作1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是过滤,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②操作2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2)电解水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故B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1)0.03;
(2)白;催化剂;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3)产生大量白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7.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回顾历史】
1774年,拉瓦锡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氯化汞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回眸教材】
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1),理论上实验成功时的现象是: 水进入集气瓶,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实际上用该方法测得的氧气含量常常低于理论值。
【提出问题】实验中装置内部的情况是怎样的,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后,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将数显设备(电脑等)、三种传感器(压强、温度、O2浓度)、测量装置(反应容器为蒸馏水瓶)按图2所示进行连接。
(2)打开导管中间的活塞,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的水,双手紧贴蒸馏水瓶外壁, 烧杯中的导管口出现气泡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打开瓶口橡皮塞,加水并调节使蒸馏水瓶和烧杯内液面相平,关闭活塞,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的红磷点燃,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4)燃烧结束后,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导管活塞,待瓶内液面不再上升后再向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使烧杯和瓶内的液面相平。在数显设备上得到的曲线图(纵坐标为O2浓度,横坐标为时间,压强和温度曲线仅表示该段时间内对应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数据分析】
①Z曲线表示  氧气浓度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
②压强曲线cd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减少,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 。
③d点时采取的操作是  打开导管中间的活塞 。
【实验结论】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其原因是  红磷不能把氧气耗尽 。
【反思拓展】甲同学认为应该将蒸馏水瓶液面上的容积划分为5等分并加以标记,乙同学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  数显设备能够显示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
二、走进中国空间站
2022年10月13日,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中国空间站内的“空气”。
(1)航天员生活的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如图4中最合理的是  C (填序号)。
(2)站内O2的来源。
①主要来源是电解水。
②备用O2由加热分解高氯酸锂(LiClO4)获得,同时还生成氯化锂(LiCl),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LiClO4LiCl+O2 。
三、改善空气的质量
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1)植树造林:
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被誉为天然“氧吧”。一个负氧离子(O2﹣)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O2﹣中共含有  17 个电子。
(2)节能减排:
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CO2,该方法以C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和CO2。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在一定条件下对CO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试写出CaO捕集CO2的符号表达式为  CaO+CO2CaCO3 。
【分析】一: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三:一个负氧离子(O2﹣)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O2﹣中共含有8×2+1=17个电子。
一定条件下CaO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钙。
【解答】解:一:【回眸教材】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减少,理论上实验成功时的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答案为:水进入集气瓶,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进行实验】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
所以CaCO3做补钙剂更好;
(3)129g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129g×(×100%)=12g,则所需碳酸钙的质量为12g÷(×100%)=30g。
答:所需碳酸钙的质量为30g。
故答案为:
(1)430;
(2)CaCO3;
(3)30g。
25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 物理S(一)1试题!

下一篇: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 语文(一)1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