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溶液复习题(含解析)2024-2025科粤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溶液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小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2.下列对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C.NaOH溶于水实验说明有的化学物质溶解时还放出热量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3.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型管内液面a低于b,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A.氢氧化钠和水 B.氯化钠和水 C.硝酸铵和水 D.蔗糖和水
4.“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是:。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 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20℃,NaH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6%
C.60℃,分别将等质量的NaCl和NH4Cl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质量:NaClD.NH4Cl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NH4Cl
5.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t2℃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用汽油和洗涤剂分别洗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污原理相同
7.一杯50℃氯化钠溶液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不计乙溶液变成丙溶液过程中水分蒸发,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溶液可能是5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B.乙溶液一定是5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
D.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
8.如图是四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时,将50g氯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到10%,需加水的质量是50g
B.80℃时氯化钠和氯酸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90℃时,等质量的四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是:NaClO3>KCl>NaCl>KClO3
D.NaClO3中混有少量杂质K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去除杂质
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O2使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所以升温使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
B.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溶液
D.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0.已知20℃时 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下图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丙<丁 B.丁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丙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8:33 D.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二、科学探究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硝酸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硝酸铵、氯化钙、氯化钠;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 mL 硝酸铵 15
实验2 50 mL 氯化钙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 mL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可多选)。
A 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 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 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12.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必须对其分离和提纯,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探究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蒸发时需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有 (填序号)。
③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①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的性质
B.操作③采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精盐
C.若滤纸破损,精盐的产率偏低
D.①和③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E.③中等蒸发皿中液体完全蒸干再停止加热
(2)探究二: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
除去难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中还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和Na2SO4。为了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实验中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
②操作b所得滤渣的成分是 (用化学式表示)。
③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得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 (填“大于”“小于”“等于”) 原精盐中NaCl固体的质量。
三、填空与简答
13.过氧乙酸是一种消毒剂.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某医疗小组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
(1)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单整数比).
(2)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600kg.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 kg.
(3)配制的主要步骤是计算、量取、
14.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
(2)20℃时,将3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5.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3)t2℃时,将40g甲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将t3℃时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 丙(填“>”、“<”或“=”)。
(5)当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是 。
16.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我们常用含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定期对教室消毒,
①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 g。完成稀释的主要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 。
②医用酒精与次氯酸钠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二者混合后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则X的化学式为 。
(2)下表是氯化钾和次氯酸钠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钾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次氯酸钠 22.7 26.7 34.8 50.0 52.4 56.5
①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 g氯化钾。
②30℃时,将30g次氯酸钠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将此溶液恒温蒸发10g水,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为 g。
③50℃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10℃,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氯化钾 次氯酸钠(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在t2℃时、向盛有1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 (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8.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在一些干旱地区,农业上常采用喷灌、滴灌的优点是 。
(2)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解有少量的 。在运输鱼的过程中,可以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CaO2)作为制氧剂,它与水反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请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茶杯内的纱网能将茶叶和茶水分离,该设计的化学原理是 (填一种化学实验操作名称),该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 ,其作用是 。
19.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
(2)若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了增加溶质外),最好采用 方法。
(3)t2℃将140g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稀释成10%的碳酸钠溶液需要加水 克。
20.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及实验室中有着重要作用。
(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为 。
(2)实验室用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是1.84g mL﹣1)配制稀硫酸时,需要用到水。其主要步骤有:计算、混匀、冷却至室温、装入试剂瓶并贴好标签。若要配制10%的稀硫酸200g,还需加水的体积是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该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可以溶解一定量的高锰酸钾,说法正确;
B、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在同温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正确;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比如:水不是溶液,说法错误;
D、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说法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带火星的木条在含有氧气较少的集气瓶中不一定能复燃,符合题意;
C、NaOH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该实验说明有的化学物质溶解时还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不符合题意。故选B。
3.A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导致液面a低于b,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故不会出现液面a低于b,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导致液面a高于b,错误;
D、蔗糖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故不会出现液面a低于b,错误。
故选A。
4.D
【分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并不是所有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都大于氯化钠,故A不符合题意;
B、20℃,NaHCO3溶解的最大值是9.6g,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不符合题意;
C、60℃,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因此配制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氯化钠需要水的质量应该大于氯化铵,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氯化钠保持不变,因此可以降温获得氯化铵晶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即可。
5.C
【详解】A、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
B、由图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误;
C、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解度增大,但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确定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故D错误。
故填:C。
6.D
【详解】A、溶液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例如氯化钠、乙醇、氯化氢气体等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故B正确;
C、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量达到最大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饱和溶液,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C正确;
D、汽油洗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洗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7.C
【详解】A、甲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没有晶体析出,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溶液降温结晶,有晶体析出,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乙溶液相比,乙溶液中的溶剂少,溶质质量相同,故乙的溶质质量分数高,而乙、丙溶液相比,乙溶液中的溶质多,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高,故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C的分析可知,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60°C时, 氯酸钾的溶解度是25g,该温度下,氯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将50g氯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到10%,设需加水的质量是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50g×20%=(50g+x)×10%,x=50g,故A正确;
B、80°C时,氯化钠和氯酸钾两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B错误;
C、由图可知90°C时溶解度,氯酸钠>氯化钾>氯酸钾>氯化钠,所以等质量的四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是: NaClO3< KCl< KClO3< NaCl,故C错误;
D、氯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NaClO3中混有少量杂质K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去除杂质,故D错误。
故选: A。
9.D
【详解】A、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推理错误;
B、燃烧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如泥沙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D、质子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等质量的水中,丁中溶质的质量最多,丙中其次,甲中溶质的质量最少,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完全加热到50°C时,剩余的硫酸铜完全溶解,丁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丙中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0°C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则丙中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2g:132g=8:3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图示分析,50°C时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比20°C时多,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 50 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NH4NO3 A、B
【详解】(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NO3、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50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往水中加入氯化钙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是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
(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符合题意;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
C.探究的就是NH4NO3、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情况,通过题中的数据结合所学的信息分析即可。
12.(1) 引流 ①③⑤⑥ AB
(2) 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 、、、 大于
【详解】(1)①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②蒸发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坩埚钳,故选①③⑤⑥;
③A、操作①是溶解操作,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的性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操作③是蒸发操作,采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精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若滤纸破损,会造成泥沙等物质混入得到的精盐中,造成称得精盐质量偏大,产率偏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E、操作③中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粗盐样品中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和Na2SO4,往粗盐中加入适量水过滤得到CaCl2、MgCl2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往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CaCl2、Na2SO4、NaOH;继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CaCl2、NaOH、BaCl2;继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NaOH、Na2CO3;通过操作b过滤后得到滤液,往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最后通过操作c蒸发得到精盐;
①由分析可知,实验中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②由分析可知,操作b所得滤渣的成分是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硫酸钡沉淀、碳酸钙沉淀、碳酸钡沉淀,即、、、;
③由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得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NaCl固体的质量。
13. 6:1:12 20 溶解
【详解】(1)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4):(16×3)=6:1:12。
(2)由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600kg×0.5%÷15% =20kg。
(3)配制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
14. A 70 g B 、A 、C
【详解】(1)由图可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为A;
(2)由图可知: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0克,故可知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0g+50g=70g;
(3)根据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三种溶液t1℃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各物质t2℃的溶解度B、A溶解度都增大,但升温过程中没有增加溶质的质量,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t1℃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B>A,C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因此t2℃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15. 减小 乙>甲=丙 80 < 降温结晶
【详解】(1)由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由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3)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的质量为60g,故将40g甲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甲物质30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30g=80g;
(4)由甲、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在t3℃时饱和溶液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溶液质量会减小;丙在t3℃时饱和溶液降温到t1℃,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不变,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丙;
(5)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当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16.(1) 10 混匀 NaHCO3
(2) 27.6 75 10 大于
【详解】(1)①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的质量为:2000g×0.05%÷10%=10g;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Na、Cl的个数分别是2、6、8、7、7,生成物中含C、H、O、Na、Cl的个数分别是0、4、2、5、7,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C、2个H、6个O、2个Na,故X的化学式为:NaHCO3;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27.6g,即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27.6g氯化钾;
②30℃时,次氯酸钠的溶解度为50.0g,该温度下,将30g次氯酸钠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则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25g=75g;
将此溶液恒温蒸发10g水,30℃时,次氯酸钠的溶解度为50.0g,即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溶解5g次氯酸钠,故析出5g固体,蒸发前,烧杯中还有30g-25g=5g固体未溶解,故此时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为:5g+5g=10g;
③50℃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10℃,降温后,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溶解度均减小,降温后,还是饱和溶液,10℃时,溶解度:氯化钾>次氯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钾>次氯酸钠,故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氯化钾大于次氯酸钠。
17.(1)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
(3) 饱和 62.5
(4)降温结晶
(5)乙>甲>丙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第一个空填: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第二个空填:甲>乙>丙;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2.5g甲,所以将15克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2.5g;故第三个空填:饱和;第四个空填:62.5g;
(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甲受热后溶解度变化比较大,乙受热后溶解度变化比较小,随着水分蒸发,乙会先析出来,故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第五个空填:降温结晶;
(5)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甲、乙应该按照t1℃时的溶解度计算,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第六空填:乙>甲>丙。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1)节约用水
(2) 氧气 2CaO2+2H2O=2Ca(OH)2+O2↑
(3) 过滤 引流
(4) 碎瓷片 防止液体暴沸
【详解】(1)在一些干旱地区,农业上常采用喷灌、滴灌,能够减少水的使用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故填节约用水。
(2)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解有少量的氧气,故填氧气;
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CaO2+2H2O=2Ca(OH)2+O2↑。
(3)茶杯内的纱网能将茶叶和茶水分离,即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该设计的化学原理是过滤,故填过滤;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4)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碎瓷片,故填碎瓷片;
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故填防止液体暴沸。
19.(1)40g
(2)蒸发溶剂
(3)260
【分析】坐标图为氯化钠和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应填40g;
(2)一般将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添加溶质,降低温度,减少溶剂,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降低温度不一定可以变为饱和溶液,最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应填蒸发溶剂;
(3)加水稀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t2℃时将140g饱和碳酸钠溶液稀释成10%的碳酸钠溶液需要加水x,列式,解得,即需要加水260g,应填260。
20. 3g 47mL 179.6
【详解】(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3g=47g,所以水的体积为:47g÷1g/mL=47mL;故填:3g;47mL;
(2)设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则:200g×10%=98%x,x=20.4g,需要水的质量为:200g﹣20.4g=179.6g;其体积为:179.6g÷1g/mL=179.6mL。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上海市五十四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期中能力诊断化学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