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练习题(含解析)2024-2025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敲击鼓面时,看到鼓面上的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2.下列有关声现象和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B.吹笛子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3.在公共场合不宜高声喧哗。以下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  )
A.中高考期间,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
B.球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耳罩
D.剧院的墙凹凸不平
4.音乐课上,同学们高声齐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这里的“高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音色美 C.频率大 D.响度大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关于诗句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鸟声是由液体振动发出的 B.风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
C.鸟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 D.雨声是由气体振动发出的
6.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A.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D.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7.如图为城市道路旁常有的“禁止鸣笛”标志,是为了(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阻断噪声的传播
8.如图是2023年我校春季运动会上激烈的比赛场景,老师和同学们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展现了团结一致、奋勇拼搏的精神。下列关于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老师和同学们的声音
B.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声属于噪声
C.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声是由老师和同学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体育场周围种有一排排的树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小华听到室外打动心弦的歌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便判断说:“这是小阳在唱歌。”小华的判断主要依据了乐音三要素中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10.2024年3月23日,常州市长荡湖音乐节请到了许多有名的歌手现场演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手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现场音响附近感觉震耳欲聋,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在现场的听众听到歌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实现的
D.有一位歌手演唱中飙了海豚音,这是提高了声音的响度
11.一个足够长的装满水的钢管,在钢管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
A.1次 B.2次
C.3次 D.听不到声音
1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鬃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音利用方式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
C.利用彩超观察胎儿的生产情况
D.利用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
13.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悦耳的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琴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琴弦被拨动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琴声在空间站里传播速度是3.0×108m/s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 而产生的;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水下的鱼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 体可以传声。
15.2017年乌鲁木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区里种植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16.特种兵作战时穿着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 处减弱噪声,他们在越野拉练时能听到指战员下达的各种口令,声音是通过 传到战士们的耳中。
17.2023年5月4日在大理举办了“三月三”情歌会,身着白族服装的男女老少载歌载舞走进主会场,婉转悠扬的曲调由远及近,歌会现场热闹非凡。其中“曲调由远及近”,是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通过声音的 可以判断演唱者是谁。
18.阅读下列两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如图把八只同样的玻璃瓶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瓶子,可以发现从左至右声音的音调逐渐 ,发声体是 。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B.如果从左至右依次吹响八个瓶子可以发现声音的音调逐渐 ,发声体是 。由这个实验规律可知图中小民制作的“哨子”中间的活塞向下拉时音调将变 。
19.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编钟。乐师演奏时轻敲或重敲一个编钟的相同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乐师敲击不同编钟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种音乐声是 (选填“乐音”或“噪声”)。

20.不带花蜜飞行的蜜蜂翅膀每分钟振动24000次,那么它的振动频率为 Hz。采蜜后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变慢,则采蜜后蜜蜂翅膀发出声音的频率 ,音调 。(后两空选填“变高”或“变低”)
21.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演奏时拨动琴弦的力度越大,琴弦发声的 就越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实验题
22.小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什么”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如图所示,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的现象是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2)小虎又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敲击时的二列声波图,如图甲和乙,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相同;
(3)小虎还发现老师桌上还有两种同种材料制成的音叉,如图丙和丁,敲击后 (选填“丙”或“丁”)图音叉振动的频率更高;
(4)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小虎听到闹钟声越来越 (选填“强”或“弱”),由此他推理可知: ,此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是 。
23.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3)为了进一步验证,小华认为还可以保持 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 (好/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由于是敲击同一音叉,则音叉发声的音色相同,故A错误;
B.音色与振动体的材料与结构有关,“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敲击鼓面时,看到鼓面上的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调节吉他的琴弦是为了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A错误;
B.吹笛子时, 通过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 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 进而影响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其独特的音色,“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在公共场合不宜高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中高考期间,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球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剧院的墙凹凸不平,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A.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影响因素是频率,故A不符合题意;
B.音色指的声音的特色和品质,与高声齐唱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频率影响的是音调的高低,与高声齐唱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同学们高声齐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这里的“高声”是声音的大小,和强弱,即为响度,故D符号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C.鸟声是鸟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C正确;
B.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D.雨声是液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A.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是测量声音大小的,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禁止鸣笛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A.观众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依靠的是音色,故A错误;
B.运动会时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声对运动员比赛有利,不属于噪声,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和学生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声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体育场周围种有一排排的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不同人的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听出是谁在唱歌;小华听到室外打动心弦的歌声,便判断说:“这是小阳在唱歌。”小华的判断主要依据了乐音三要素中的音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详解】A.一发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歌手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现场音响附近感觉震耳欲聋,声音好像能把耳膜震破,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现场的听众听到歌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实现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有一位歌手演唱中飙了海豚音,这是提高了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一根足够长的装满水的钢管,在另一端听到的第一声是从钢管传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传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传来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AB.电动牙刷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洁牙齿的。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或钟表,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使眼镜或钟表零件上的污垢发生振动而脱落,故AB不符合题意。
C.利用彩超观察胎儿,是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来了解体内胎儿的生长情况,故C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使体内结石振动而被击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故琴声不能在真空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发声体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拨动琴弦的振幅越大,其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
D.空间站里面有空气,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C。
14. 振动 液体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
[2]水下的鱼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液体可以传声。
15.传播过程中
【详解】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市区里种植大量的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16. 声源 空气
【详解】[1]消音靴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特种兵听到指战员下达的各种口令,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战士们的耳中。
17. 响度 音色
【详解】[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曲调由远及近”,是声音的响度发生了改变。
[2]每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通过音色可以判断演唱者是谁。
18. 降低 瓶子和水 升高 空气柱 低
【详解】A.[1]水量越少,瓶子和水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因此,发声体是瓶子和水。
[2]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从左至右振动频率减小,声音的音调逐渐降低。
B.[3][4]如果从左至右依次吹响八个瓶子可以发现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发声体是空气柱。
[5]吹哨子时,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当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变长,因此空气柱的振动慢,所以发出的音调低。
19. 响度 乐音
【详解】[1]轻轻敲或重敲编钟的同一位置时,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轻敲时响度小,重敲时响度大。
[2]乐师敲击不同编钟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此时这种音乐对欣赏的人来说是一种乐音。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0. 400 变低 变低
【详解】[1]频率是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其单位是Hz。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为
[2][3]采蜜后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变慢,则采蜜后蜜蜂翅膀发出声音的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21.响度
【详解】演奏时拨动琴弦的力度越大,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发声的响度就越大。
22. 乒乓球被弹起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响度 丁 弱 真空不能传声 推理法
【详解】(1)[1][2]通过实验发现,用小槌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观察到乒乓球振动(或被弹开);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所以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
(2)[3]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相同(即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
(3)[4]由题意和图示可知,两个音叉的材料是相同的,丁的质量小于丙的质量,敲击音叉时,丁音叉振动较快,即丁的振动频率更高。
(4)[5][6][7]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真空不能传声,使用了推理法。
23. 小 好 海绵 人到声源的距离 差
【详解】(1)[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2][3]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到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近,则说明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因海绵报纸粗糙,故海绵隔声性能好一点。
(3)[4][5]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基础练习题(含解析)2024-2025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下一篇: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