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质量监测化学试题(答案)

榆树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中秋赏明月 B.端午赛龙舟 C.春节放烟花 D.重阳插茱萸
2.“空气炸锅”的工作原理是将锅内空气加热后循环吹向食物,则循环气体中含量最高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3.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学科的特色。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汞 D.氮气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连接橡胶塞 D.过滤
5.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绿色出行 B.焚烧垃圾 C.节约用纸 D.随手关灯
6.若某金属元素R显价,则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应为( )
A.RO B. C. D.
7.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氧气可供呼吸,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8.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9.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6
B.维生素C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
C.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
10.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15(3)第1空,17(2)④为2分,其他每空均为1分,共40分)
11.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氢元素__________;(2)两个氢原子__________;(3)氢气__________。
12.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1)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
(2)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3)从元素分类角度,镍元素属于_____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13.根据自来水净水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过滤池的作用是除去水中的__________(选填“难溶性”或“可溶性”)杂质:
(2)吸附池中的活性炭起到的是作用__________;
(3)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用户得到的水是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实验室中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纯水。
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氧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组成的。
(2)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其中相对原子质量确定为152的销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则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
15.如图是加热氧化汞时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为使图完整准确,应在图丙中补充__________(填“A”或“B”)。
(2)从图甲到图丙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16.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1)实验二中,生成物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可用__________检验。
(2)实验三中,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三、四中都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水,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是实验__________(填编号):实验三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一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
①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序号)。
②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C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体发生装置加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还要做的改进是__________。
18.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
①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
②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__________(填“a”或“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2)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小组做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加了氯化钠,该小组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这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
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
①氯气: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
②石墨电极不参与反应
【提出假设】
(3)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4)该小组仍然用如上装置来电解加了氯化钠的水。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 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 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 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假设_________肯定是错误的。
②用拇指堵住b试管,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 听到轻微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实验结论】
(5)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用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你认为在电解水时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原因是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A B C A A D D
11.(1)H (2)2H (3)
12.(1)28 (2)58.69 (3)金属
13.(1)难溶性 (2)吸附 (3)混合物 (4)蒸馏
14.(1)元素 (2)63
15.(1)A (2)氧化汞分子
(3)(或) 分解反应
16.(1) 澄清石灰水(或燃着的小木条)
(2)氧气浓度(含量)不同
(3)四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红磷量不足(或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或装置漏气等合理答案)
17.(1)试管 集气瓶
(2)B 不易溶于水 未等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未装满水)
检查装置气密性
(3)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18.(1)1:2 a (2)增加水的导电性
(3)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
(4)2 (5)氢气和氯气
(6)不可以 氯化钠参与反应,影响实验
【详解】(1)①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在通电的情况下被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正极和负极得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氧气会让木条燃烧的更旺,a管内气体为氧气,故填a。
(2)纯水的导电性较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因此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故填:增加水的导电性。
(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钠元素、氯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生成的气体可能为氯气、氢气或氧气,结合其它猜想,假设3可能为: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
(4)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有氯气,则假设2不正确。故填:2。
(5)结合前面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生成了氢气和氯气。
(6)由实验现象可知,电解水的实验中,若水中加入氯化钠,其中的氯化钠也参加反应生成氯气而影响实验,所以电解水时不可以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参与反应影响实验。故填:不可以;氯化钠参与反应,影响实验。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七章 溶 液 单元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九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十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