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
一、单选题
1.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会引来蜜蜂吸食花蜜。此现象说明(  )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2.质量之比为2∶3的甲、乙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7∶5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6∶5,则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
A.7∶4 B.5∶4 C.7∶3 D.3∶4
3.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早晨和傍晚都要多排水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和热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B.温度相同的两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内能就一定不变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所含热量越多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6.胆大心细的你一定会能量爆棚。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质量为2kg的水,温度由25℃降低20℃放出的热量是( )
A.4.2×104J B.2.1×105J C.1.68×105J D.3.78×105J
7.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形成高温“火球”进入黑障区(如图)。下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火球”的形成相同的是( )
A.用柴火把壶中的水烧开 B.壶中的蒸气将壶盖顶开
C.热鸡蛋放在冷水中冷却 D.炒菜时,铁锅热得烫手
8.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瓶中的碳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发热装置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左右,从而提高驱蚊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纤维棒里面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常温下,碳纤维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
C.杀虫剂由液体变为气体,它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D.杀虫剂对整个房间都有驱蚊效果,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9.下面几个例子中,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是(  )
A.用锤敲石头,石头和锤都要发热
B.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C.冬天,人站在阳光下感到暖和
D.给烧杯加热,使杯内水的温度升高
10.有些歌第一句就喜欢上,有些人第一次就爱上,有些题看第一眼就会做。下列事例中,哪一个事例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A.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
B.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C.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
D.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
二、填空题
11.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小明放学一进家门,看到妈妈在做饭,做饭主要是通过 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
12.小京将调料水倒入玻璃罐的过程中,他发现罐壁外侧的几滴调料水能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用手按压玻璃罐,玻璃罐不易被压缩变形,这一现象说明玻璃分子之间存在 。
13.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这种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时物体的内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时物体的内能。若相同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热量相等,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1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6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min时的内能;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 倍。(被加热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15.按要求填空:
(1)夏天的中午在海边玩耍时,会发现沙子烫脚、海水比较凉,这是因为受热相同时,沙子和海水吸收的热量相等,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 ,所以沙子的温度升高得比海水的 (选填“多”或“少”);
(2)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农民通常在傍晚的时候向秧田灌水,早晨再将水放出,以防霜冻。当气温降低时,水能 (选填“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
三、实验题
16.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
(1)加热前,在一个烧杯中倒入240mL的水,为了使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需要在另一个相同烧杯中倒入 mL的煤油。(ρ水=1.0×103kg/m3,ρ煤油=0.8×103kg/m3)
(2)实验中通过 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17.在实验课上老师与同学一起完成如下探究实验。图甲学生将铁丝的同一位置快速地多次弯折;图乙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图丙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瓶塞通过导管与打气筒相连,用打气筒向瓶中打气。
(1)在甲实验中,用手触摸弯折处可感受到 现象说明铁丝内能发生变化。
(2)在乙实验中,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棉花被点燃,这是将 能转化内能。
(3)在丙实验中,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时,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往瓶内打气,瓶塞未跳出时,气体对瓶塞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不变
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4)如图丁所示,B是一个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汽缸A内部密封有压缩空气,C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汽缸壁之间没有摩擦,试根据甲、乙两实验的结论分析,当把销钉K拔出后,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你是根据实验 (选填“乙”或“丙”)的结论作出判断的。
18.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A、B,并且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调整固定夹的高度,调节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实验中,应该向两个烧杯中加入 (选填“质量”和“体积”)相同的两种不同液体;可以通过比较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其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做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可知,两温度计示数都升高到30℃时,A增加的内能 (选填“>”、“=”或“<”)B增加的内能;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 (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若液体A是水,则液体B的比热容为 ;[c水=4.2×103J/(kg·℃)]
(4)在对两种液体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可供选择,选用电加热器更容易控制让两种液体 相同。
四、综合题
19.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 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 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 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戊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
20.某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分别给质量都是0.2k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求:
(1)图 是水吸热升温的图象,图 。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象;
(2)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Q水 ;
(3)沙子的比热容c沙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1.亲爱的同学们,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然后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读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 ;
(2)如图乙所示,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的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的应该是 (选填“A”或“B”)瓶,根据A瓶内气体颜色会 的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现象。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B C C B D B D
1.C
【详解】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是物质之间能相互吸引,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有一定的大小描述的是分子的物理属性,故B不符合题意;
C.花香是由花朵中的芳香分子散发出来的,这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能够扩散到空气中,被人们嗅到。这就是花香四溢的原因,故C符合题意;
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同样是分子的物理属性,与本题中花香四溢的现象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根据可得,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傍晚多灌水,当夜晚温度降低时,因为水的比热大,水放出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比较少,不至于使秧苗受冻;在早晨把稻田内是水排出,稻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泥土的比热小,泥土吸收热量,温度升 高快,有利于秧苗的生长,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冰块具有内能,其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热传递只会发生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故B正确;
C.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都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C错误;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具有或含有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才能体现,不能用含有来描述,故B错误;
C.发生热传递的必须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内能小的物体温度也可能较高,故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正确;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小,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水放出的热量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火球是返回舱与大气层摩擦过程,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用柴火把壶中水烧开,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壶中蒸气将壶盖顶开,蒸气对壶盖做功,内能减小,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热鸡蛋放在冷水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炒菜时,铁锅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分子间有间隙,但碳纤维棒里面有空隙属于物体间的间隔,故A错误;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也会运动,故B错误;
C.杀虫剂由液体变为气体,它的分子结构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杀虫剂对整个房间都有驱蚊效果,是由于杀虫剂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扩散充满整个房间,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用锤敲石头,是通过做功使石头、锤变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燃料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做功,将火箭推动,使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符合题意;
C.冬天人站在阳光下感到暖和,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给烧杯加热,使杯内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将内能转移给烧杯中的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A.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卫生球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这是扩散现象,酒精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这是扩散现象,煤分子扩散到了墙中,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这是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引力 热传递
【详解】[1]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此时分子间距较小,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2]做饭时,米饭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米饭的内能增加的。
12. 引力 斥力
【详解】[1]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几滴调料水靠近时能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
[2]由于玻璃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所以玻璃罐很难被压缩。
13. 晶体 小于 大于
【详解】[1] AB段为该物质熔化过程,由于熔化过程其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为晶体;
[2] 到时刻物质正在熔化,固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内能增大,故时刻内能小于时刻内能;
[3] 因为在相同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热量相等,质量不变,由图像可知,段为固态,BC段为液态,且BC段温度上升较慢,故液态比热容较大。
14. 小于 2
【详解】[1]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所以第6min时的内能小于第8min时的内能。
[2]如图,该物质熔化过程中质量不变,加热4min,吸收的热量相同,AB段升高的温度为10℃,CD段升高的温度为5℃,由Q=cmΔt可知
即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2倍。
15.(1) 大 多
(2)放出
【详解】(1)[1][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的前提下,温度变化量小,因此沙子的温度升高得比海水的高。
(2)由于水的比热容大,通常在傍晚的时候向秧田灌水,早晨再将水放出,以防霜冻,是因为当气温降低时,水能够放出更多的热量。
16.(1)300
(2)加热时间
【详解】(1)水的体积
V水=240mL=240cm3
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g/cm3×240cm3=240g
煤油的质量
m煤油=m水=240g
煤油的体积
(2)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性能的实验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17.(1)温度升高(发热发烫)
(2)机械
(3)D
(4) 变小 丙
【详解】(1)在甲实验中,铁丝被快速地多次弯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其内能,铁丝温度会升高,这说明铁丝的内能发生了变化。
(2)在乙实验中,当活塞迅速被压下去时,活塞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由于内能增加,气体的温度升高,从而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使棉花被点燃。
(3)在丙实验中,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在瓶塞未跳出前,气体对瓶塞有压力但没有发生位移,因此气体没有对瓶塞做功;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推动瓶塞),气体内能减小,瓶内温度降低。
(4)[1][2]在丁实验中,当把销钉K拔出后,活塞会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向右移动。这个过程中,压缩空气对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由于内能减小,温度计的示数会变小,该实验与丙类似。
18.(1)需要
(2) 质量 加热时间 转换法
(3) > A 2.1×103J/(kg·℃)
(4)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详解】(1)实验时,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加热。所以调节时,需要点燃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火焰高度调节固定夹的高度。
(2)[1]由于物体吸热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实验中,应控制两种不同液体的质量相等;
[2][3]由于热量无法直接观察测量,可以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1]由图乙可知,两温度计示数都升高到30℃时,A加热时间比B长,吸收的热量比B多,则A增加的内能大于B增加的内能;
[2][3]A液体的吸热能力比B强,吸热能力强的物质放热能力也强,所以冬天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A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由图像可知,A、B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A所需加热时间是B的2倍,吸收的热量是B的2倍,又因为质量相同,根据公式可知,A的比热容是B的2倍,则液体B的比热容为
(4)用酒精灯加热,由于存在较大的热量损失,且无法准确调整火焰的大小完全相同,不容易控制让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而用电加热器,只要使用的两个电加热器完全相同,就更容易控制让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9. 扩散 大于 小于 引力
【详解】(1)[1]图甲: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
(2)[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3)[3]图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4]图戊: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0.(1) 乙 甲
(2)
(3)
【详解】(1)[1][2]已知沙子和水的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热量时,因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沙子的温度升高得多,所以图甲表示的是沙子吸热升温的过程,图乙表示的是水吸热升温的过程。
(2)由图乙可知,加热2min水升高的温度
则加热2min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
(3)因为两酒精灯完全相同、加热方式也相同,所以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则在2min的时间内,沙子吸收的热量
由图甲可知加热2min沙子的温度从20℃上升到250℃,温度变化量是
则沙子的比热容
21.(1) 变大 引力
(2) B 变红
【详解】(1)[1][2]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2)[1]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应将二氧化氮气体放在B瓶。
[2]如果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则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以B 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淡,A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