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含详解)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红同学正在演奏古筝,听众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2.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3.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5.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  )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
B.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
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
D.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
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7.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8.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9.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的响铃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音调升高 B.音调降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10.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B.甲和乙响度相同,乙和丙音色相同
C.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D.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二、填空题
11.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2.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13.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14.在音乐社团活动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人耳。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声呐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
1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图中属于噪声的波形图是 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
三、实验题
16.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将看到乒乓球 (选填“能”或“不能”)弹开。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图甲装置还可以探究 (选填序号);
①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②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 (选填“频率”或“振幅”)和发声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若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瓶(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发声体为 (选填“空气柱”、“瓶和瓶内的水”)。
四、实验题
17.如图,在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冰,水面的高度不等。

(1)若用相同的力量分别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主要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柱”)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2)若用嘴依次用同样的力量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主要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柱”)的振动,盛水越多,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3)由此联想到,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音调逐渐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8.某同学在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梳子的齿上划过,划的速度越快,硬纸片振动得越 (选填 “快”或“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五、综合题
19.(1)如图甲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分别紧密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并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传递到人耳;
(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如图丙,将电铃放到玻璃钟罩中,接通电铃,使电铃工作。用抽气机抽去空气的过程中铃声会 (说明声音大小如何让变化),实验说明 。
20.如图甲所示,将敲响的音叉在耳边慢慢转动,会听到时强时弱的声音。音叉的两个叉股就是两个声源,都会发出疏密相间的声波。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以声消声“的反噪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恰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这种“以声消声”的方法称作“有源消声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空调器、大功率冰箱及汽车发动机的制造中。



(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 振动的波(填“音叉”或“空气”),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时,是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 的结果;
(2)话筒收集噪声, (填“有”或“没有”)控制噪声的产生;电脑分析获得的是 ;
(3)图乙示噪声源在空间M点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则声源在M点的振动应为 。

(4)若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
C.M与N相遇
D.P与M相遇
(5)图丁是依据(4)中方案制成的消声器原理图,A处声音的响度 B处声音的响度(大于/等于/小于);
(6)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图戊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 。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响度为40dB,频率为200Hz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
(7)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dB的声音,波形如图己所示,HereOne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为 Hz即可。
21.学习物理要学会从书籍中获取新的信息,并进行反思:
(1)查阅资料: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从中我们可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和 有关。
(2)如图所示的示波器上给出了相同时间内四个发声体A、B和C、D振动所显示的波形。其中 的音调高(选填“A”或“B”), 是噪声(选填“C”或“D”)。
(3)处于深海中的““奋斗者”号”潜水器可利用先进的水声通讯系统与母船通信,““奋斗者”号”与太空中的“天宫二号”之间 (选填“能”或“不能”)只利用该通讯系统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B D D B D A
1.C
【详解】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振动发声;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2.B
【详解】A.B.用筷子敲击瓶口时,瓶子受力而振动发声,故A错误,B正确;
C.D.瓶子振动时,瓶内水越多,瓶子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瓶内水越少,瓶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a瓶音调最高,h瓶音调最低,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也是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不是传播越快,声音传播的快慢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故B错误;
C.拨动两条橡皮筋,因为橡皮筋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但响度可能不同,当拨动的力度相同时,响度相同,故C错误;
D.拨动不同橡皮筋,因为橡皮筋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所以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D 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①隔热,②隔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长期戴着耳机听高分贝音量的音乐,有可能损伤鼓膜,致使听力下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形成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而不是利用次声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A.声音频率越大,则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图可知,第一个编钟的质量小,第二个编钟的质量大,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N处的高,说明声音的频率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在同一个编钟上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P处的低,说明声音的频率还与振动物体的长度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音调的高低与声音频率有关,音调越高,声音频率则越大,P处的音调比N处的音调高,则P处的声音频率比N处的大,故B符合题意;
CD.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而振幅的大小与敲击的力度大小有关,与敲击的位置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A.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振幅就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与声音的振幅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音色辨别的,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小,响度越小,音色只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在抽气的过程中,手机扬声器继续发声,所以它仍在振动;随着抽气盘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的音调不变,响度变弱,音色不变;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越稀薄,其传声效果越差;由此实验进一步推理可知,当空气全部被抽出时,我们就不能再听到声音,这种实验研究的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人们可以得到的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A.甲和乙频率相同,音调相同;乙和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A正确;
B.甲和乙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乙和丙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B错误;
C.甲和丁频率不同,音调不相同;乙和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C错误;
D.由ABC分析可知,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不可能都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11. 振动 能量
【详解】[1]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老师能发出声音是由于他的声带在振动。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酒杯被声音震碎说明声音在传递能量。
12. 振动 音调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三弦时,弦振动产生声音。
[2]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长度发生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故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13. 水(或液体) 510
【详解】[1]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2]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
由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
14. 空气 音色 超声波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音乐社团活动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2]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15. 丁 甲、乙
【详解】[1]甲、乙、丙图中的声音振动有规律,丁图中的声音振动无规律,有规律振动的是乐音,无规律振动的是噪声。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甲和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16. 振动
不能 转换法 ① 频率 音调 频率太慢,音调太低 a 瓶和瓶内的水
【详解】(1)[1]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月球上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本实验用乒乓球放大了音叉的振动,所以是采用了转换法。
[4]此装置可以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同一音叉,音调相同,故不能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5]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可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
[6]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不能改变响度。
[7]若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钢尺振动的频率太慢,音调太低。
(3)[8]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瓶内的空气柱振动,空气柱最短的是a瓶,音调最高。
[9]若敲击瓶子,则是瓶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声。
17. 瓶壁和水柱 低
空气柱 高 升高
【详解】(1)[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壁和水柱。
[2]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2)[3]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
[4]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5]灌水时听见的声音是由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当向壶中倒水时,由于壶中的有一段空气柱,此时由于该段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且随着壶中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其振动会变的越来越快,即音调会越来越高。
18. 快 高 频率 变大 变大 振幅 尺的振动频率太慢,发出的是人耳听不见的次声波
【详解】(1)[1]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的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就越快,频率越高。
[2][3]硬纸片振动的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
(2)[4][5][6]轻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小,声音弱,即声音的响度小;用力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变大,声音变大,即声音的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7]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锯条振动变慢,振动的频率会变低;当频率低于20Hz时,人耳就听不到声音了。
19. 振动 固体 响度 音调 越来越小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2]由题意可知,撞击时,金属叉子是通过振动发声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递到人耳的。
(2)[3]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改变了声音的大小,即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4]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是改变了钢尺振动的频率,所以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3)[5][6]将电铃放到玻璃钟罩中,接通电铃,使电铃工作,用抽气机抽去空气时,玻璃钟罩内逐渐变成真空,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这也说明了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0. 空气 相互抵消 没有 新的噪声 B B 大于 C 12500
【详解】(1)[1][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波,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相互抵消。
(2)[3][4]话筒收集噪声,没有控制噪声的产生;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恰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这种“以声消声”的方法称作“有源消声技术”。
(3)[5]分析图可知,B图中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与A点声波的频率和振幅相同,相位相反,故B符合题意。
(4)[6]由题干中的表述可知,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对照选项可知:
A.P与Q相遇属于两列声波的“密部”相遇,故A不符合题意;
B.P与N相遇符合“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相遇”,消声效果会明显,故B符合题意;
C.M与N相遇属于两列声波的“疏部”相遇,故C不符合题意;
D.P与M相遇符合“同一列声波的‘密部’与‘疏部’相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7]由上述“消声”原理可知,声音从A处传来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因此,B处声音的响度小于A处声音的响度。
(6)[8]对照图象可知。
ABC.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所示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坐标位置都不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之内,因此ABD不符合题意;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坐标位置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之内,因此消声达标,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9]根据波形图可知T=8×10-5s,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
21. 介质种类 介质的温度 A D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同种介质,在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也不同,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从中我们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3]由图可知,发声体A的波形图比B的密集,说明发声体A的频率高,音调高。
[4]由图可知,发声体C的波形是有规律的,是乐音;发声体D的波形是无规律的,是噪声。
(3)[5][6]深海中的““奋斗者”号”潜水器可利用先进的水声通讯系统与母船通信,但““奋斗者”号”与太空中的“天宫二号”之间不能只利用该通讯系统直接对话,其原因是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英语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