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县三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B.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C.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2024年3月21日,第四届绿色化工新型催化技术研究与高效催化剂开发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市举办,研讨内容包括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等相关领域,探讨高效催化剂及绿色催化技术工艺的开发、设备选型等。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场馆周围栽种绿植,增加绿化面积
B.采用了清洁能源供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
C.充分利用地铁公交等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D.就地深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防止其污染环境
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科学文化遗产。古代典籍《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用小麦制作一种酒曲﹣﹣白醇曲的工艺,该制作工艺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淘洗小麦 B.磨碎小麦
C.小麦发酵 D.压成曲饼
4.安全是生产第一要素,对化学品的使用要有提醒标志。请选取正确危险化学品标志张贴在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 )
A.易燃固体 B.毒性物质
C.易燃液体 D.腐蚀性物质
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汞在密闭容器中连续加热,液体由银白色变成红色粉末,容器中空气质量大约减少了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引燃酒精灯 B.加热固体
C.倾倒液体 D.铁钉放入试管
7.下列物质均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清新的空气、蒸馏水 B.冰水混合物、液氦
C.红磷、过氧化氢溶液 D.稀有气体、人体呼出的气体
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
B.红磷熄灭后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C.使用木炭代替红磷也可完成实验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瓶内原有氧气的体积
9.科学家通过“祝融号”火星车探测器测得火星表面大气成分(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大气中氮气的含量最高 B.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
C.火星大气不含稀有气体 D.火星大气属于纯净物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氧气用于炼钢;
②液氮用于医疗麻醉;
③氮气制造硝酸;
④利用沸点不同工业制氧;
⑤稀有气体用做保护气;
⑥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①②③ D.②④⑥
11.用量筒量取溶液,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11mL B.大于11mL C.等于11mL D.无法确定
1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
A.氨气+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铵 B.水氢气+氧气
C.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镁+氧气氧化镁
13.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更快地吸收白烟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14.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观念: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具有助燃性
B.科学思维: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则物理变化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二、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2)写出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三、实验题
17.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现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蜡烛燃烧的探究。
(1)实验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硬度小。
(2)实验2: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用一根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发现木条与外焰接触处炭化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___(填“内焰”“外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3)实验3:将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发现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到发热,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石水变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_______。
(4)如图1,取一支短导管,将其一端伸入焰心,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到导管口,观察到有火焰出现,证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5)该小组同学还用数字化传感器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得到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则曲线_______(填“a”、“b”或“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
18.同学们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装了一套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对某次实验课后化学实验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结果如表。
污染物项目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臭氧 一氧化碳
含量 27 46 27 167 131 1
浓度限值 75 150 80 150 160 4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不达标 达标 达标
(1)颗粒物检测仪测定的项目是_______,这两项污染物均达标。
(2)检测的空气中不达标,而且该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可能会导致酸雨形成的是_______。
【拓展分析】
(3)同学们分析:造成上述污染物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实验室刚进行了硫的燃烧实验,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4)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物,下列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是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新能源
②使用电动车
③植树造林
④戴呼吸面具
19.在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实验后,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进一步的实验:
【提出问题1】氧化铁和二氧化锰都是氧化物,氧化铁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吗?
【实验步骤】
Ⅰ.如图实验,发现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实验结论】氧化铁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交流】
(1)步骤Ⅱ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2)步骤Ⅲ所得固体质量为_______g。
【提出问题2】小组欲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均以生成相同体积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见如表: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3% 其他物质质黑 反应时间
1 20mL 氧化铁0.5g a
2 20mL 二氧化锰0.5g b
(3)b﹤a,说明_______的催化效果更好。
【反思交流】
(4)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减少的液体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已知3%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约为0.99g/mL,实验2反应一段时间并除去二氧化锰后,称得剩余液体的质量为19.64g,则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拓展延伸】
(5)“大象牙膏”实验中,也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锥形瓶内的起泡剂迅速涌出,形成大量柱状泡沫。经过多次对比实验,结论表明“大象牙膏”实验最好选择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10%的酵母溶液作催化剂、在40℃才能产生速度适中、有视觉冲击力的观赏效果。由上述描述可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填序号)。
A.温度 B.反应物浓度
C.生成物产量 D.催化剂种类和浓度
四、填空题
20.规范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① ② ③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21.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工艺流程。
【查阅资料】空气中部分气体成分的沸点如图所示。
(1)步骤利用液态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分析图中数据,控制温度在_______~-183℃时,可将氮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3)食品包装袋内常用来防腐的气体是_______(填物质名称)。
22.如图A~E是初中课本中出现的几个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优点是_______。
(3)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来制取乙炔。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应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_______(填装置编号)。
(4)小明同学认装置F可以代替装置C、D、E收集气体,欲收集氢气,应使氢气从_______管进(填“a”或“b”)。
(5)下面为利用A、C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其中有错误的是______。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实验结束先将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等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创立分子学说,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和提取了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D
解析:A、场馆周围栽种绿植,增加绿化面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不符合主题;B、采用了清洁能源供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B不符合主题;C、充分利用地铁公交等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等排放,故C不符合主题;D、就地深埋场馆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会污染水源,故D符合主题。故选D。
3.答案:C
解析:A、淘洗小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磨碎小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小麦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压成曲饼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A、该图标是“易燃固体”,汽油或乙醇属于液体,不符合题意;B、该图标是“有毒品”,汽油或乙醇不是有毒物质,不符合题意;C、该图标是“易燃液体”,汽油或乙醇属于易燃烧的液体,符合题意;D、该图标是“腐蚀品”,汽油或乙醇不属于腐蚀性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A
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汞在密闭容器中连续加热,消耗氧气,可观察到液体由银白色变成红色粉末,容器中空气体积大约减少了,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A操作错误;B、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故B操作正确;C、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C操作错误;D、取用块状固体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来,故D操作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A、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B、冰是水的固态形式,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液氮是氮气的液态形成,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C、红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完,故说法正确;B、若红磷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所以红磷熄灭后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故说法正确;C、木炭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此使用木炭代替红磷不可完成实验,故说法不正确;D、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瓶内氧气的体积,故说法正确;故选:C。
9.答案:B
解析:A、由图示可知,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95.3%,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该选项说法正确;C、火星大气中含有氩气,氩气属于稀有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火星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10.答案:A
解析:①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②液氮用于医疗麻醉,是利用了液氮汽化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③氮气制造硝酸,是因为氮气能与其他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硝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④利用沸点不同工业制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⑤稀有气体用做保护气,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⑥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因为其通电时,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A。
11.答案:A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20mL,倒出部分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实际体积大于9mL,故倾倒出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11mL;故选A。
12.答案:D
解析:A、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物质和氧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为镁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且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正确。故选D。
13.答案:A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不能排放到空气中,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则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故选项解释错误;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的水,可以更快的吸收白烟,故选项解释正确;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的变化间接测定出氧气的体积,故选项解释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需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的水,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
14.答案:B
解析: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符合题意;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颜色、形状、状态的变化,例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在受热后会由固态先变为液态,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中,约1s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分,碳化最严重,说明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D、酒精具有可燃性,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答案:D
解析: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因此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如图所示,选项错误;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因此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不会改变,选项错误;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因此最终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约五分之一,如图所示,选项错误;D、加热高锰酸钾,加热后很短时间内高锰酸钾分解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终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氧气,如图所示,选项正确;故选:D。
16.答案:(1)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一氧化氮+一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
解析:(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溶解性等。由题中信息可知,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一氧化氮+一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
17.答案:(1)难
(2)外焰
(3)浑浊;二氧化碳/
(4)气态
(5)c
解析:(1)取一支蜡烛,可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硬度小,放入水中,可观察到蜡烛浮于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2)用一根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发现木条与外焰接触处炭化变黑,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层温度最高;
(3)将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发现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石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4)取一支短导管,将其一端伸入焰心,等另一端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到导管口,观察到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故可以证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5)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量减少,则曲线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
18.答案:(1)、
(2)二氧化硫/
(3)硫+氧气二氧化硫
(4)①②③
解析:(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颗粒物检测仪测定的项目是、,这两项污染物均达标;
(2)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检测的空气中不达标的项目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则该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可能会导致的一种环境问题是形成酸雨;
(3)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4)①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符合题意;
②使用电动车,可以减少传统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符合题意;
③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减少汽车尾气,符合题意;
④戴呼吸面具是不现实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③。
19.答案:(1)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a
(3)二氧化锰/
(4)0.16
(5)ABD
解析:(1)根据实验结论氧化铁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步骤Ⅱ的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根据实验结论氧化铁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氧化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步骤Ⅲ所得固体质量为ag。故填:a。
(3)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时间越短,说明反应速率越快,b﹤a,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比使用氧化铁作催化剂效果好。故填:二氧化锰或。
(4)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9.8g-19.64g=0.16g。故填:0.16。
(5)经过多次对比实验,结论表明“大象牙膏”实验最好选择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10%的酵母溶液作催化剂、在40℃才能产生速度适中、有视觉冲击力的观赏效果,说明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种类和浓度、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选:ABD。
20.答案:集气瓶;水槽;镊子
解析:根据图示,①为集气瓶;②为水槽;③为镊子。
21.答案:(1)物理;-193℃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氮气
解析:(1)利用液态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的沸点为-183℃,氮气的沸点为-196℃,要先将氮气变为气体但不能将氧气变为气体,所以控制温度在-196℃~-183℃时,可将氮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故填:-196℃。
(2)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故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化学性质不活泼,常填充在食品包装袋内用来防腐。故填:氮气。
22.答案:(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不用加热,节约能源,更加环保
(3)BC或BE或BF
(4)b
(5)BC
解析:(1)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即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优点是:不用加热,节约能源,更加环保;
(3)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来制取乙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装置B,由于乙炔密度比空气略小且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进行收集,即装置C、E、F,综上应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BC或BE或BF;
(4)用装置F收集氢气,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氢气应从b管进;
(5)A、实验开始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药品,防止装置漏气更换仪器造成药品浪费,故A正确;
B、应先固定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调节试管的位置,故B错误;
C、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C错误;
D、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故D正确;
故选: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