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育英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模拟试题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下列表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性质的是
A. 动植物呼吸、水是无色的 B. 石蜡融化、石蜡燃烧
C. 铁易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D. 酒精挥发、酒精能燃烧
2. 2024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 积极植树造林 B. 道路洒水减少扬尘 C. 加高烟囱减少污染 D. 乘坐公交绿色出行
3. 铪可用作航天材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铪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72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相对原子质量为 178.5g
D. 二氧化铪的化学式为O2Hf
4. 试管常用作化学反应的容器,下列在试管中加入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A. 固体粉末 B. 固体颗粒
C. 倾倒液体 D. 滴加液体
5. 色氨酸(C11H12N2O2)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代谢产物褪黑素有调节精神节律、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可有效治疗失眠。下列有关色氨酸说法正确的是
A. 色氨酸由4个元素组成
B. 1个色氨酸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
C. 色氨酸含有四种非金属
D. 色氨酸由11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6.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气易溶于水、所以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
B. 夏天食物容易腐烂是因为气温高,与氧气性质无关
C. 潜水、医疗急救及炼钢等,都需要氧气
D. 在-183℃时氧气可变无色液体,在-218℃时变为白色固体
7. 实验时应准确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下列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无臭的气体
8.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某种有机物分子图像 分子很小、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B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C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都含有相同分子
A A B. B C. C D. D
9.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错误的是
A. 空气组成 B. 原子的结构
C. 化学反应类型 D. 物质的构成
10.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力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纯净物:洁净空气、H2O2溶液、冰水混合物…
B.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C. 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
D. 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
11.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食盐和白糖 观察颜色
B 除去二氧化锰中少量的高锰酸钾 加热固体混合物
C 鉴别氧气和氮气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D 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电解水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 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有多种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用途、制取、保护等展开了探究。
【任务一】空气的组成成分及用途
(1)空气成分中含量最高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
【任务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课上,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完成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并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Y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3)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瓶中剩余气体的体积
体积/mL 80.0 61.0 81.0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14. 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双氧水及以下仪器: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仪器D是 _______。
(2)若补充一种仪器 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再选用上述仪器和高锰酸钾还可以制取氧气。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文字表达式_______。如用J装置收集氧气,从_______(填b或c)端通入氧气。
(3)若直接用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下列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_______ (从装置一至装置四中选择)。
15. 曹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加A物质名称是__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 _______;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_______;
(3)日常生活中常用 _______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4)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_______。
16. 为探究双氧水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室温下,选用50.0g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1%、2%和4%)分别与0.1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如图1,固定夹持仪器略去)。
(1)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其质量和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2)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在装药品前应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做法是_______,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
【数据处理】
(3)甲同学进行实验后,获得的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 温度 相同时间(10S)内产生O2体积(mL)
Ⅰ 50.0g 1% 0.1g 20℃ 9
Ⅱ 50.0g 2% 0.1g 20℃ 16
Ⅲ 50.0g 4% 0.1g 20℃ 31
①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也可以选用如图2的哪套装置来代替_______(填编号)。
②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的结论是:_______。
【拓展延伸】
(4)乙同学认为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也能探究双氧水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5)如表是实验时记录生成的氧气气体体积和对应的时间的一组实验数据(每间隔4S读数一次):
时间/S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气体体积/mL 16.0 22.2 29.4 39.3 504 57.6 62.0 64.7 66.0 66.0
从上表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反应时间为_______S时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先快后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17. 学生在体育测试之后,常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运动后产生乳酸的原因,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
(2)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3)180g乳酸中含碳元素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和解析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答案】A
【解析】
【详解】A、动植物呼吸有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是无色的,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符合题意;
B、石蜡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电灯通电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C
【解析】
【详解】A、积极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
B、道路洒水减少扬尘,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
C、加高烟囱,不能减少空气污染,反而能增大污染物的扩散范围,造成更大面的污染,故选项做法与主题不相符;
D、乘坐公交绿色出行,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
故选C。
3.【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由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可知,铪元素原子序数为72,故其核电荷数为72,故A正确,符合题意;
B、铪元素为钅字旁,故为金属元素,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可知,铪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178.5,单位为“1”,不为g,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书写化学式时,金属元素在左面,非金属元素在右面,故二氧化铪的化学式为HfO2,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加入粉末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粉末的药匙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立起来,使粉末全部落到试管底部,选项错误;
B、向直立的盛有液体的试管中投放固体,会导致液体飞溅,甚至砸破试管底,应先加固体,再加液体,选项错误;
C、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导入液体,选项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将胶头滴管伸进试管内,选项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
【详解】A 、元素不讲个数,根据化学式可知,色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错误;
B 、1 个色氨酸分子(C11H12N2O2)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1、 12、 2 、 2 ,共 27 个,正确;
C、色氨酸中含有的元素碳、氢、氮、氧都是非金属元素,不是非金属,错误;
D、色氨酸是由色氨酸分子构成,1 个色氨酸分子由 11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2 个氮原子、2 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有可以供给呼吸的氧气,故A说法错误;
B、夏天食物容易腐烂是因为气温高,缓慢氧化进行的快,与氧气性质有关,故B说法错误;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用于炼钢,故C说法正确;
D、在-183℃时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固体,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不是白雾,故A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现象中不能出现具体的物质名称,故B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故C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某种有机物分子图像,说明分子很小,且真实存在,该选项解释正确;
B、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的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C、水银为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用水银体温计量体温时,温度升高,是原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解释错误;
D、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分子,则属于纯净物,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9.【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成分大约占1%,故A模型正确;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并且原子核体积小,故B模型正确;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C模型错误;
D、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离子能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原子,而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物质由元素组成,故D模型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H2O2溶液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如水、二氧化碳、氧气等)、原子(如铜、氦气等)、离子(如氯化钠、氢氧化铜等);故选项正确;
C、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不能加热;故选项错误;
D、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
【详解】A、食盐和白糖均为白色固体,观察颜色不能鉴别,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热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锰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鉴别氧气和氮气,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中,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错误;
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逐渐减少,待氧气生成完全,剩余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总质量保持不变,但不为0,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开始过氧化氢溶液中存在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完全反应后质量保持不变,正确;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产生的氧气是一样的,最终曲线会重合,错误。
故选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答案】(1)氮气 (2) ①.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②. 氧气浓度
(3)19.0%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高,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故填:氮气;
【小问2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反应后氧气浓度一直减小,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
【小问3详解】
集气瓶中氧气体积等于进入水的体积,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等于进入水的体积与剩余气体体积的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4.【答案】(1)分液漏斗
(2) ①. 酒精灯 ②.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 b
(3)装置三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D为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制氧需要加热,所以应补充酒精灯;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J收集,应长进短出,故气体从b进入;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30%过氧化氢溶液反应速率较快,因此需要将其稀释,若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则需要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流速,因此需要将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通过活塞的控制流入混有二氧化锰的水中,如图所示,装置三符合题意。
15.【答案】(1) ①. 明矾 ②. 过滤 ③. 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活性炭 (3)煮沸
(4)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明矾溶于 水后生成的胶状物能对杂质的吸附,使 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加 A 物质名称可以是明矾,操作①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其名称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小问2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操作②主要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活性炭;
【小问3详解】
天然水煮沸时,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小问4详解】
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有:用洗菜水浇花(或使用节水器具等)。
16.【答案】(1) ①. 化学性质 ②. 过氧化氢水+氧气
(2) ①.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拉动活塞,松开后活塞会回到原处,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 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
(3) ①. C ②. 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浓度越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
(4)相同时间天平读数差值大小(其它合理也可)
(5) ①. 36 ②. 开始时双氧水的浓度较大,分解速率快.然后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双氧水的浓度逐渐变小,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变慢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填:化学性质;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小问2详解】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拉动活塞,若气密性良好,松开后活塞会回到原处;
装置中产生的氧气,压强增大,将注入器的活塞向外推,气体进入注射器中,故注射器的作用是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
【小问3详解】
①测量氧气的体积采用的是排水法,将排出的水的用量筒收集起来,排出的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气体短管进入将水从长管排出,应该选择 c 装置代替;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浓度越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
【小问4详解】
图3中天平减轻的质量就是产生氧气的质量,所以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天平读数差值大小也能探究双氧水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小问5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在第 36 s 时,气体的体积不在增加,说明反应已经结束;
反应开始时,双氧水的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双氧水的浓度减少,反应的速率减慢了。
17.【答案】(1)90 (2)6:1:8
(3)72
【解析】
【小问1详解】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的总和;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6+16×3=90;
【小问2详解】
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的比;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3):(1×6):(16×3)=6:1:8;
【小问3详解】
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质量=物质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乳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180g×40%=72g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上海市南洋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牡丹江市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度高三8月份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