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顺义学校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无答案)

十一顺义学校2024级高一物理第1学段教与学质量诊断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说明:本试卷共6大题,33小题。请在答题卷规定的范围内填写答案。计算题的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共18分)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叫做机械运动,在对机械运动进行描述的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基于对这些物理量的理解,完成以下问题(不定项选择)。
1.(3分)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在下列各物体运动中,可以视为质点的有______
A.研究火车从北京开往广州所用的时间 B.研究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
C.研究绕地球运动的航天飞机的运动轨迹 D.研究芭蕾舞研究的精彩表演
2.(3分)云台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乘坐索道缆车观赏怡人的风景以外,还能感觉悬挂在高空的刺激感。对于正在乘坐索道缆车观光的某游客来说,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走来
B.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自己静止不动
C.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同一缆车里的人向对面的山不断靠近
D.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青山绿树向身后退去
3.(3分)一个小球从距离地面4m高处被抛下,被地面弹回,在距离地面1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选在抛出点下方2m处,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抛出点、接住点的坐标和该过程的位移、路程分别是______
A.2m、-1m、-3m、5m B.-2m、1m、3m、5m
C.4m、1m、-3m、3m D.-4m、-1m、-3m、3m
4.(3分)如下图所示,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进站,进站前连续经过R、S、T三点,已知ST间的距离等于RS间距离,RS段的平均速度是12m/s,ST段的平均速度是6m/s,则公交车经过RT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5.(3分)物体甲的图象和物体乙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它们的运动情况是______
A.甲在时间内,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甲在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
C.乙在时间内有来回运动 D.乙在时间内,它通过的总位移为6m
6.(3分)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__
A.加速度增加,速度一定增加
B.某时刻速度为零,则该时刻加速度一定为零
C.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其初速度,加速度,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到零时,
D.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其初速度,加速度,当a不断减小到零时,位移不断增大
二、(共22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1甲所示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从所打的几条纸带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乙所示。图中1、2、3、4、5、6、7是小明同学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在纸带上,单位为cm,在纸带上选定的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还有四个打出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7.(4分)小明同学使用的打点计时器应接在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上,若小明采用的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则采用的电源电压为______V。
8.(3分)小组中另一位同学发现图1乙纸带中有个数据测量错误,请指出错误数据并说明理由。
9.(4分)由图1乙中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2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0.(3分)为了更精确的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______
A.根据较远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11.(4分)去掉错误数据后,小明测出正确的测量值。小红想用另一种方法处理数据,她测量计数点2、3、4…7到计数点1的距离,记作:AB、AC、AD、AE、AF、AG,分别计算出AB、AC、AD、AE、AF、AG与对应时间的比值记为v,以此v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v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画出图象,如图2所示,打下计数点1的时刻记为时刻,则图象在纵坐标的截距为______,则图象斜率为______。
12.(4分)若小明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电源频率为51Hz时,如果仍按50Hz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由此会引起______(选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则用逐差法测出的加速度将比物体真实的速度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三、(共12分)一个热气球以加速度静止起自地面匀加速竖直上升,到离地面100m高度时掉下一球A,重力加速度。求:
13.(2分)球A离开热气球时的速度;
14.(3分)球A可达到的最大高度;
15.(3分)球A从离开热气球到落到地面所需要的时间;
16.(4分)若球A离开热气球时,在地面同时竖直向上抛出球B,已知B的初速度,两球在空中能否相遇?如果能,求出两球相遇时距地面的高度h;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四、(共18分)小强和小亮同学用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中AO为橡皮绳,OB和OC为细绳,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主要分为以下两步:
步骤1:用两个弹簧秤将橡皮筋的一端拉至O点,测出两个拉力和;
步骤2: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至O点,测出其拉力F。
完成以下不定项选择题。
17.(3分)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18.(3分)图1中,使OC绳拉力大小不变、方向沿顺时针转过一较小角度,为了使结点位置不变,则OB绳上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应如何变化______
A.一定沿顺时针转动 B.一定沿逆时针转动
C.一定变大 D.一定变小
19.(3分)本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C.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20.(3分)在该实验中,采取哪些方法和步骤可减小实验误差______
A.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尽量小些
B.两个分力、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必须等长,且要稍短一些
D.实验前先把两个弹簧秤的钩子互相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21.(3分)图1乙是小强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做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图乙中的F是和的合力的理论值
B.图乙中的是和的合力的实验值
C.图乙中的F的方向一定沿AO方向
D.在实验中,如果将OB和OC细绳换成橡皮条,对实验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22.(3分)小亮同学在使用上述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中,在步骤2中他采用的方法如图2所示,即用两个弹簧秤连在一起的方式沿着同一方向将橡皮筋拉至O点,测出其拉力,若此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则理论上示数的大小等于______
A. B.F C. D.2F
五、(共16分)小明在超市乘坐扶梯时,发现自己可以稳稳地站在电梯斜面上,对此他感到十分好奇,尝试建立斜面模型研究问题。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粗糙的质量为M斜面上,当斜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37°时,物体恰好可以匀速下滑,斜面始终静止,,,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23.(2分)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4.(2分)若物体的质量变为2m,分析说明是否还能做匀速运动;
25.(2分)若在物体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分析说明物体将如何运动?
26.(3分)若在物体上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外力为多大?
27.(3分)若图1中物体m和斜面M均静止,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
A.物体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 B.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大小是
C.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 D.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是mg
28.(4分)如图2所示,将物体放在一个水平木板AB上,水平木板与地面间的夹角即为0°,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与5.1问相同,现在缓慢抬起木板B端直至木板与地面间的夹角为60°时,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支持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增加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加”),物体所受摩擦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增加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加”)。
六、(共14分)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平衡是物体十分常见的一种状态,下面研究与物体平衡有关的几个问题:
29.(5分)如图1所示,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个小滑轮B,一轻绳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的重物,,求:
(1)(2分)轻绳BC段的拉力的大小;
(2)(3分)横梁AB对B端的支持力的大小和方向。
30.(9分)若横梁AB换成水平轻杆,且A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如图2所示,轻绳CB拴接在B端,求:
(1)(3分)轻绳BC段的拉力的大小;
(2)(3分)横梁AB对B端的支持力的大小和方向;
(3)(3分)若将轻绳BC的长度变短,保持轻杆AB的B端位置不动,试分析轻杆AB所受压力大小和轻绳BC所受拉力大小的变化情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五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物理试卷(答案)

下一篇:14.1整式的乘法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