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特训(含解析)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特训
一、单选题
1.配合物可用于离子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Na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9种
B.键长:
C.仅有钠盐的焰色呈黄色
D.分子中有s-sπ键和p-pσ键
2.研究表明,在和下,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稳定
B.转化为需要吸收的热量
C.反应过程中断开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D.该异构化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3.InP晶体属于立方晶系,其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晶胞参数为anm,若沿y轴方向观察该晶胞,可得投影图如图2所示。已知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晶体中In的配位数为4
B.晶胞中,1、2原子间间距与2、4相等
C.晶体密度为
D.P原子与In原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
4.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非极性键数目为
B.0.1mol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C.3.9g与足量的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D.0.1mol/L溶液中含有数目小于
5.金属铋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医药等领域。如图是铋的一种氟化物的立方晶胞及晶胞中M、N、P、Q点的截面图,晶胞的边长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铋氟化物的化学式为
B.粒子S、T之间的距离为
C.该晶体的密度为
D.晶体中与铋离子最近且等距的氟离子有6个
6.黄金按质量分数分级,纯金为24K。合金的三种晶胞结构如图,Ⅱ和Ⅲ是立方晶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Ⅰ为18K金
B.Ⅱ中Au的配位数是12
C.Ⅲ中最小核间距
D.Ⅰ、Ⅱ、Ⅲ中,Au与Cu原子个数比依次为1:1、1:3、3:1
7.反应可用于壁画修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结构示意图为 B.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 D.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8.X、Y、Z、M四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短周期,Y与M同主族,Y与Z核电荷数相差2,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键角: B.分子的极性:
C.共价晶体熔点: D.热稳定性:
9.1,2-丙二醇()单分子解离反应相对能量姐图所示。路径包括碳碳键断裂解离和脱水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解离过程中,断裂a处碳碳单键比b处碳碳单键所需能量高
B.1,2-丙二醇单分子脱水过程均为吸热反应
C.从能量的角度解题思路,TS1、TS2、TS3、TS4四种路径中TS4路径的速率最慢
D.脱水生成的四种产物中,丙烯醇[]最稳定
10.某镁铁合金是目前储氢密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其晶体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晶胞边长为a pm。Mg原子占据Fe原子形成的所有四面体空隙。储氢后,分子占据Fe原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储满后晶体的化学式为
B.该镁铁合金中Mg、Fe通过离子键结合
C.氢气储满后,分子和分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
D.该镁铁合金中,与1个Mg配位的Fe和与1个Fe配位的Mg均有4个
11.利用反应可实现人工合成金刚石。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属于离子晶体
B.和C(金刚石)中C的杂化方式相同
C.该反应利用了Na的强还原性
D.NaCl晶体结构如图,每个周围有8个
12.合成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共价化合物
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断键放出热量,形成N-H键吸收热量
D.反应的(E表示键能)
13.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乙烯()、丙烯()等碳氢化合物会引起光化学烟雾、酸雨等污染;汽油抗震添加剂四乙基铅(熔点,极易挥发)的排放严重危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溶液不导电
B.丙烯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C.中键和键数目之比为1∶2
D.固态四乙基铅为离子晶体
14.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条件下很稳定的原因是氮分子中氮氮三键的键能大
B.根据石墨易传热,能导电的性质,可以推测出石墨晶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C.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D.研究材料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新材料的研发
15.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舞台上干冰升华时,共价键断裂
B.饱和溶液可析出无水蓝色晶体
C.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结构,单双键交替呈现完美对称
D.晨雾中的光束如梦如幻,是丁达尔效应带来的美景
16.2021年我国首次实现以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该过程涉及加氢(电解水得氢气)转化为甲醇()的过程,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成甲醇的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比产物总能量高
B.合成甲醇的反应中,破坏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产物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C.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上述过程中存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能量转化形式
17.某离子液体,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组成,其结构如图,X、Y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与Z元素的相等,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W的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
B.Y、W组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
C.最简单氢化物的键角:
D.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18.砷化镓是超级计算机、光信号处理的理想材料。图甲为它的一种立方晶胞结构,图乙为该晶胞沿z轴投影图。已知该晶胞边长为d pm,a、b两点原子的分数坐标分别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Ga原子占据As原子形成的四面体空隙
B.两个As原子间最短距离是
C.该晶胞的密度为
D.c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二、多选题
1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且能量变化符合图示变化的是( )
A. B.溶解
C.煅烧石灰石 D.乙醇燃烧
20.已知固态、、HF的氢键键能和结构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氢键 键能
28.1
冰 18.8
5.4
A.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属于化学键的一种
B.水变成冰时,水分子间氢键数目增多
C.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键键能很大
D.、HF、沸点依次降低
21.离子液体是在室温和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体状态的盐类物质,一般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组成,某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制备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R为、X为、M为、A为
已知:具有类似于苯的芳香性,存在大π键。
A.该离子液体的熔点低于氯化钠晶体
B.分子中1号N原子更容易与形成配位键
C.与键角,前者更小
D.具有碱性,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铍与铝在周期表中位置推断,Be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B. 水汽化和水分解两个变化过程中都破坏了共价键
C. 基态碳原子核外有三种空间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D. 用X-射线衍射实验区别晶体与非晶体
三、填空题
2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配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与形成深蓝色溶液。
①基态的3d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
②的配位原子是_______,氨气中的键角小于配合物中的键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氨是制取硝酸的重要原料。氨的催化氧化过程主要有以下两个反应:
Ⅰ.
Ⅱ.
①反应Ⅲ:_________。
②不同温度下氨催化氧化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温度/ ℃ 300 500 700 900 1100
反应Ⅰ
反应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如果对反应不加以控制,氨和氧气反应的最终产物主要是
B.为使反应有利于向生成更多的NO方向进行,不必关注热力学问题(平衡移动问题),需要关注动力学问题(反应速率问题)
C.在实际生产中,需采用高压氧化,有利于提高NO的产率
D.反应中需控制氨氧比、选择性催化剂的形状、气固相接触时间等
(3)已知可通过下列方法合成尿素:
第一步:
第二步:
在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进行到10 min时,测得和尿素的物质的量均为,后,测得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如图所示:
①若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表示固体或纯液体的反应速率,则10min内第一步反应中生成(氨基甲酸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②反应进行15 min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尿素和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变化比较明显,但氨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基本不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第一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列出算式即可)。
24.丙烷作为奥运火炬的燃料,价格低廉,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丙烷燃烧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比较醒目。
已知:①某些常见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键能 803 463 348 413 497
②。
(1)写出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填“>”、“<”或“=”)的生成物的总能量。
(2)丙烷的爆炸极限窄,故其为比较理想的便携式燃料电池的燃料。以丙烷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能传导)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该电池利用催化剂对正、负极气体选择催化性的差异而产生电势差进行工作。
①电池工作时,丙烷在_______(填“正”或“负”)极上发生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电池工作时,丙烷会与氧气反应转化成合成气(成分为CO和)而造成电能损失。若1mol丙烷先完全转化成合成气后再发生电极反应,则电能损失率为_______%,总反应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化工生产和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
(1)Ti能形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的配位数为_______,在该化合物中不含_______(填标号)。
A.键
B.键
C.配位键
D.离子键
E.极性键
F.非极性键
(2)在ZnO催化作用下,呋喃()可与氨反应,转化为吡咯(),吡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已知大π键可以用表示,其中m表示参与形成大键的原子数,n代表大键中的电子数,则吡咯中大键可以表示为_______。呋喃的熔、沸点_______吡咯(填“高于”或“低于”),原因是_______。
(3)是一种紫色晶体,其中DMSO为二甲基亚砜,化学式为。中键角_______中键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硒氧化铋是一类:全新二维半导体芯片材料,为四方晶系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可以看成带正电的层与带负电的层交替堆叠。据此推断硒氧化铋的化学式为_______。晶胞棱边夹角均为90°,则晶体密度的计算式为_______(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6.下图为几种晶体或晶胞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晶体或晶胞中存在金属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
(2)和ZnS晶胞中微粒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__,其中分子的堆积方式称为__________。
(3)、金刚石、石墨三种物质的关系是__________,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
(4)若ZnS晶胞的边长为apm,则与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pm。
(5)NaCl晶体中每个周围紧邻的围成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若的半径为rpm,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则NaCl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
四、实验题
27.回收磁性合金钕铁硼()可制备半导体材料铁酸铋和光学材料氧化钕。
(1)钕铁硼在空气中焙烧转化为、等(忽略硼的化合物),用盐酸酸浸后过滤得到溶液和含铁滤渣。Nd、Fe浸出率()随浸取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含铁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浸出初期Fe浸出率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含铁滤渣用硫酸溶解,经萃取、反萃取提纯后,用于制备铁酸铋。
①用含有机胺()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提纯一定浓度的溶液,原理为:(有机层)
已知:
其他条件不变,水层初始pH在0.2~0.8范围内,随水层pH增大,有机层中Fe元素含量迅速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反萃取后,经转化可得到铁酸铋。铁酸铋晶胞如图所示(图中有4个Fe原子位于晶胞体对角线上,O原子未画出),其中原子数目比__________。
(3)净化后的溶液通过沉钕、焙烧得到。
①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可转化为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将(摩尔质量为)在氮气氛围中焙烧,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时,所得固体产物可表示为,通过以上实验数据确定该产物中的比值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基态Na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等于核外电子数,即有11种,A错误;
B.原子半径越小,形成的键长越短,C的原子半径大于O的原子半径,因此C-N键的键长大于O-N键的键长,B正确;
C.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均为黄色,C错误; D.分子中有碳氮三键,有s-sσ键和p-pπ键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3.答案:D
解析:A.晶体中In和P的配位数相同,与P最近且等距离的In有4个,故In的配位数为4,A正确;
B.图2中,1、2、3、4为晶体内的P原子,1、2原子间间距与2、4相等,B正确;
C.1个晶胞中有4个,晶体密度为,C正确;
D.P原子与In原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晶胞体对角线的,即,D错误。
4.答案:B
解析:A.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态,22.4L己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A错误;
B.1分子中含有11个σ键,B正确;
C.1mol参加反应转移1mol电子,3.9g物质的量为0.05mol,与足量反应,转移电子数为,C错误;
D.没有给定溶液的体积,故无法计算物质的量,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根据均摊法可知,该晶胞中Bi的个数为,F的个数为,故该铋氟化物的化学式为,A正确;如图所示,根据勾股定理可知,,则为直角,,ST与AG平行且相等,则粒子S、T之间的距离为,B正确;该晶体密度为,C正确;以题给晶胞体心处铋离子为研究对象,距离其最近的氟离子为位于该晶胞体内的8个氟离子,D错误。
6.答案:C
解析:纯金为24K,则18K金中金的质量分数为75%,Ⅰ中Au位于体心,个数为1,Cu位于顶点,个数为,则Au的质量分数为,为18K金,A正确;Ⅱ中Au位于顶点,个数为,Cu位于面心,个数为,晶体化学式为,1个Cu周围有4个Au,则1个Au周围有12个Cu,Au的配位数是12,B正确;Ⅲ中和的最小核间距均为面对角线长度的,故最小核间距,C错误;结合上述解题思路可知,Ⅰ中Au、Cu原子个数比为1:1,Ⅱ中Au、Cu原子个数比为1:3,Ⅲ中Au位于面心,个数为,Cu位于顶点,个数为,Au、Cu原子个数比为3:1,D正确。
7.答案:C
解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其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中只含有共价键,B错误;中O为-2价,S为+6价,C正确;为V形分子,D错误。
8.答案:B
解析:X、Y、Z、M四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短周期,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且Y与M同主族,则Z为O元素;Y与Z核电荷数相差2,则Y为C元素;由于Y与M同主族,则M为Si元素,结合上述解题思路和选项可知X为H元素。为,其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键角为120°;为,其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由于C原子还有1个孤电子对,故键角小于109°28 ,因此,键角的大小关系为,A正确;为,其为直线形分子,分子结构对称,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是重合的,故其为百极性分子;分子结构不对称,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是不重合的,故其为极性分子,因此,两者极性的大小关系为,B不正确;金则石和晶体硅均为共价晶体,但是由于C的原子半径小于Si,因此,C—C键的键能大于Si—Si键的,故共价晶体熔点较高的是金刚石,C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C的非金属性强于Si,因此,甲烷的稳定热稳定性较高,D正确。
9.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断裂1mol a处碳碳单键所需能量为83.7kJ,断裂1molb处碳碳单键所需能量为85.1kJ,A错误;1,2-丙二醇单分子脱水生成丙酮为放热反应,B错误;TS4路径的活化能最高,速率最慢,C正确;由图可知,脱水产物中丙酮的能量最低,最稳定,D错误。
10.答案:A
解析: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Fe和8个Mg。晶胞中Fe原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在晶胞的棱心和体心上,所以晶胞中Fe原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的数目为,即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分子,故氢气储满后晶体的化学式为,A正确;
该镁铁合金中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所以该镁铁合金中Mg、Fe通过金属键结合,B错误;
氢气储满后,分子和分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面对角线(pm)的二分之一,即pm,C错误;
该镁铁合金中,与1个Mg配位的Fe有4个,与1个Fe配位的Mg有8个,D错误。
11.答案:D
解析: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属于离子晶体,A正确;
B.中心原子碳价层电子对数为4,即为杂化,C(金刚石)中C价层电子对数为4,即为杂化,它们的杂化方式相同,B正确;
C.该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则Na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正确;
D根据氯化钠晶胞结构,NaCl晶体中每个Cl-周围有6个,每个周围有6个,D错误;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只含有共价键的单质,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正确;
C.断键吸收热量,形成键放出热量,故C错误;
D.1个中含有3个N-H键,故反应的(E表示键能),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A.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的是与水反应生成的,A错误;
B.丙烯分子中不含有原子半径小、非金属性强的氮原子、氧原子和氟原子,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B错误;
C.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三键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键,分子中键和键数目之比为1:2,C正确;
D.由题给信息可知,固态四乙基铅为熔沸点低的分子晶体,D错误;
故答案选C。
14.答案:C
解析:A.物质的键能越大越稳定,性质稳定,是因为分子中氮氮三键键能很大,故A正确;
B.物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所以能导电,石墨能导电,说明石墨晶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故B正确;
C.熔融的氯化钠可以导电,是因为熔融的氯化钠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C错误;
D.由结构决定性质,研究物质结构,能理解其性质,有助于新材料的研发,故D正确;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A.舞台上干冰升华物理变化,共价键没有断裂,A错误;
B.饱和溶液可析出的蓝色晶体中存在结晶水为五水硫酸铜,B错误;
C.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结构,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呈现完美对称,C错误;
D.晨雾中由于光照射胶体粒子散射形成的光束如梦如幻,是丁达尔效应带来的美景,D正确;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比产物总能量高的放热反应,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比产物总能量高的放热反应,则反应中破坏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产物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比产物总能量高的放热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电解水得氢气的过程中存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转化形式,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甲醇的过程中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能量转化形式,故D正确;
故选C。
17.答案:D
解析: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则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碳元素,故A错误;
B.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由相似相溶原理可知,四氯化碳难溶于极性分子水,故B错误;
C.甲烷和氨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均为杂化,甲烷分子的孤对电子数为0、氨分子的孤对电子数为1,孤对电子数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越大,键角越小,所以甲烷分子的键角大于氨分子,故C错误;
D.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高氯酸,高氯酸为强酸,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A.根据晶胞结构可知,Ga原子占据As原子形成的四面体空隙,故A正确;
B.两个As原子间最短距离为面对角线的一半,为,故B正确;
C.根据均摊法知,晶胞中含有4个As,个Ga,化学式为,该晶胞的密度为,故C错误;
D.根据图中信息,a、b两点原子的分数坐标分别为,,则c点原子的坐标分数为,故D正确。
19.答案:D
解析:A. 是化学键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但不属于化学反应,A错误;
B.NaOH(s)溶解是物理过程,B错误;
C. 煅烧石灰石是吸热的化学反应,C错误;
D. 乙醇燃烧是放热的化学反应,D正确。
20.答案:A
解析:A.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故A错误;
B.冰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形成4个氢键,冰中平均每个分子含氢键数2个,水变成冰时,水分子间氢键数目增多,故B正确;
C.水难分解,是因O-H键的键能较大,破坏时需提供很高能量,故C正确;
D.(结合选项B)间形成的氢键数目最高,HF中氢键作用力大于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力,因此沸点依此降低,故D正确;
故选:A。
21.答案:B
解析:A.离子液体在室温和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体状态,而氯化钠常温下呈固态,A项正确;
B. 甲基咪唑类似于苯环,为平面结构,其中原子为杂化,N原子的价电子轨道为1个2s和3个2p,形成3个杂化轨道后还剩一个垂直于杂化轨道形成的平面的p轨道,1号N形成3个σ键,需要3个单电子,因此其3个杂化轨道被3个单电子占据,p轨道有一对孤电子对,参与形成大π键;2号N形成2个σ键,需要2个单电子,因此其杂化轨道被2个单电子占据2个轨道,剩余1个杂化轨道填充1对电子,p轨道有一个电子,参与形成大π键,填充在杂化轨道的那一对电子未参与形成大π键,可用于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因此2号N原子更容易提供孤对电子与形成配位键,B项错误;
C.中B采用杂化,中B采用杂化,中B采用杂化,导致键角更大,C项正确;
D.2号原子容易结合,具有碱性,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D项正确;
故选:B。
22.答案:BC
解析:A.根据铍与铝在周期表处于对角线位置,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Be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A正确;
B.水汽化过程主要破坏了氢键,氢键不是化学键,水分解过程中破坏了H-O共价键,B错误;
C.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空间运动状态等于原子轨道数目,所以有4种空间运动不同的电子,C错误;
D.可以用X-射线衍射实验区别晶体与非晶体,D正确;
故选BC。
23.答案:(1)①
②N分子中存在一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强
(2)①
②AD
(3)①0.075
②第一步反应速率较快,15 min内反应达到平衡;尿素与氨基甲酸铵均为液体,其物质的量的变化不会对第一步反应的平衡造成影响;
解析:(1)①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其3d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②的配位原子是N;相比于,中存在一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强,所以中的键角小于配合物中的键角。
(2)①反应Ⅲ为,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反应Ⅲ,则。
②相同温度下,反应Ⅱ的平衡常数更大,如果对反应不加以控制,氨和氧气反应的最终产物主要是,A正确;为使反应有利于向生成更多的NO方向进行,需要同时关注平衡移动问题和反应速率问题,B错误;反应Ⅰ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故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高压氧化不利于提高NO的产率,C错误;反应中需控制氨氧比、选择性催化剂的形状、气固相接触时间等以提高反应速率,D正确。故选AD。
(3)①由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则10 min内第一步反应中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
②第一步反应速率较快,15min内反应达到平衡,随着时间的变化,氨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变化很小,第二步反应速率较慢,15 min时反应还未达到平衡,随着时间的变化,尿素和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变化比较明显,根据题意可列“三段式”:
可知,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2.2mol,由于固体和纯液体物质一般不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则第一步反应的平衡常数。
24.答案:(1);>
(2)负;氧化;;30;不变
解析:(1)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①,,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得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放热,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2)①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丙烷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
25.答案:(1)6;BF
(2);低于;吡咯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3)小于
(4);
解析:(1)Ti能形成化台物,该化合物中的配位数为6,该化合物中O-H中存在σ键和极性共价键,与配体存在配位键,内届与外界的氯离子存在离子键,则不存在π键和非极性共价键,B和F符合题意。
(2)吡咯为平面形结构,分子中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可知,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判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杂化,C原子也为杂化,则吡咯中大π键是1个N原子和5个C原子提供6个电子形成的,可表示为。影响物质熔沸点的主要因素为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大于分子间作用力,有氢键的吡咯沸点大于呋喃,吡咯易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较高,则呋喃沸点低于吡咯,吡咯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3)中S原子为杂化,且有一对孤对电子,而中羰基C原子为杂化,没有孤对电子,故中键角键角小于中键角。
(4)根据电荷守恒知,该晶胞中与个数比为1:1,故该晶体的化学式为,该晶胞中含有Se个数=8+1=2,结合化学式知该晶胞中含2个,故该晶胞的质量m=,该晶胞体积,故该晶体的密度=。
26.答案:(1)NaCl晶胞,ZnS晶胞,铜晶体
(2)3∶1,分子密堆积
(3)同素异形体,石墨=金刚石>
(4)
(5)正八面体,
解析:
27.答案:(1)①;②浸出初期,较大,Fe的浸出率较大,5 min之后,溶液酸性减弱,水解生成进入滤渣
(2)①pH增大,有利于的形成,促进萃取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机层中的Fe元素增多;②2:1
(3)①;②2:1,的物质的量为,550~600 ℃时,固体分解产生与,质量共减少1.24 mg,其中,,则,,,
解析:(1)①溶于HCl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下降,水解程度增大,生成的会进入滤渣中。②浸出初期,溶解,Fe浸出率上升,5 min之后,HCl被逐渐消耗,下降,水解生成进入滤渣中,使得Fe浸出率又下降。
(2)①pH增大时,减小,会促进反应:向萃取方向移动,根据已知反应,增大,也会使平衡逆向移动,萃取剂的浓度增大,也促进萃取反应正向进行,故有机层中的Fe元素增多。②由均摊法知,晶胞中位于面上的Fe有8个,位于晶胞内的Fe有4个,则,位于晶胞面上的Bi有8个,则,故。
(3)①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产物为和,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其中,550~600 ℃时,生成,质量减少,焙烧产物中不含有H元素,则根据,焙烧过程中生成的的质量为,则生成的的质量为,根据,发生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为,起始固体中含有的的物质的量,则剩余固体中的物质的量为,焙烧过程中,Nd不会减少,则剩余固体中的物质的量为,故产物中。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特训(含解析)

下一篇:盐类的水解--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特训(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