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
化学试卷
1.(2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碳酸 C.金刚石 D.氯化钠
2.(2分)下列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A.汤姆生 B.卢瑟福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3.(2分)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下列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的是( )
A.铁 B.锌 C.钙 D.碘
4.(2分)2023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下列制造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合成抗癌新药 B.组装电脑配件 C.浇铸铁制锅具 D.编制艺术藤椅
5.(2分)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6.(2分)茶氨酸是茶叶特有的一种氨基酸,化学式为,在干茶中占重量的。下列关于茶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茶氨酸中含有26个原子
C.茶氨酸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7.(2分)下列关于三种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一个氧分子 B.都只有两个氧原子 C.都含氧气 D.都含有氧元素
8.(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检查气密性 D.取用少量液体
9.(2分)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10.(2分)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
A.冰和干冰 B.水和双氧水 C.金刚石和金 D.银和水银
11.(2分)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图关系的是( )
A B C D
X 含氧化物 混合物 物理变化 化合反应
Y 氧化物 纯净物 化学变化 氧化反应
A.A B.B C.C D.D
12.(2分)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破坏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室内起火逃生时,用湿抹布捂住口鼻
13.(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红磷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发生化合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14.(2分)某兴趣小组用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以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木条不复燃 乙:木条复燃 丙:反应剧烈 丁:反应平缓
A.乙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将中含有的水蒸气冷凝
B.丙和丁对比可知,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C.甲和丁对比可知,是否加入催化剂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D.甲和乙对比可知,甲中未复燃是因为加热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冲淡了氧气浓度
15.(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溶液的棉花,分别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3分钟后观察到相反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中右边棉花变红,实验二中左边棉花变红
B.实验二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C.实验一说明常温下只有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D.实验二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6.(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出现水雾
17.(2分)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铁丝和铜丝——看颜色 B.硬水和软水——明矾
C.酒精和蒸馏水——闻气味 D.氮气和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
18.(2分)如图是测定空气组成的创新实验设计,测定操作过程为:往有机玻璃管右侧装入足量的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生锈的原理一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并迅速向管的左侧注入一滴水,测出的长度为(图1),然后轻轻抖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右侧,待水滴停止移动后,测得的长度为(图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1 脱氧前测定装置示意图 图2 脱氧后测定装置示意图
A.脱氧剂必须足量
B.铁生锈的过程属于缓慢氧化
C.用该方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水滴向右移动是因为反应后最终管内压强变小
19.(2分)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反应的速度 B.X的化学式为
C.合成的过程中常伴随能量变化 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加化学反应
20.(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二、非选择题。
21.(5分)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1)1个氨气分子_______;
(2)3个亚铁离子_______;
(3)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价_______;
(4)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____;
(5)若用“”表示一个氮原子,则表示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
22.(4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餐食材丰富、烹饪手法多样,深受大众喜爱。
煮海带,海带中含有碘元素,适量摄入可预防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佝偻病 B.坏血病 C.甲状腺肿大
(2)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_______(填物质名称)。
(3)碳酸氢铵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氮肥,肥效快,但是要低温密封保存,原因是(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3.(4分)用“>”、“=”、“<”填空。
(1)地壳中元素含量:O_______;
(2)液体体积:酒精水_______;
(3)质子数:_______;
(4)含氧元素质量分数:_______。
24.(6分)氧气和水是保障航天员生命的重要物质,如图为核心舱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尿液处理组件”中,除去尿液钙结晶所得的不溶性沉淀,需采用的净水方法是_______。
(2)“蒸馏”是利用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_______(填“沸点”或“密度”)不同将物质分离。
(3)通过上述系统得到的饮用水为软水,可向其中加入_______进行检验。适量的银离子可对饮用水起到杀菌作用,银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
(4)“二氧化碳去除系统”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反应后又生成水和一种燃料。该技术的优点在于_______。
(5)“氧再生组件”的主要反应为电解水,在下列水电解的微观过程中,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④ C.①②⑤③ D.①⑤③②
25.(12分)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
(2)实验室选用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判断D装置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_______。
(3)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_______(选填序号)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的,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E,其优点是_______。
(4)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做“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请仔细观察下列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口进入(填“a”或“b”)。
②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应选用_______装置。
③医疗急救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给病人吸氧。吸氧设备中有医用氧气湿化器,其功能类似于“万能瓶”。输氧时,氧气应从“万能瓶”_______(填“a”或“b”)端通入,医用氧气湿化器作用是_______。
26.(6分)尿素是常用化肥。如图为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制尿素的主要流程设备。
(1)设备I内空气分离发生的是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结合流程分析碳元素的转化过程。请按转化的先后顺序写出含碳物质的化学式:。
(3)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尿素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_______。
(4)某尿素样品(杂质不含氮元素)经化验含氮量为,则样品中尿素的质量分数(纯度)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7.(13分)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使用液体火炬燃料一“零碳甲醇”,备受瞩目,它是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碳中和”理念的重要途径(“碳中和”是指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I.“碳捕获”并封存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同学们设计了一个简易捕捉器,其捕捉的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喷雾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此方法中采用“喷雾”的优点_______。
(2)流程中与水反应后生成可循环利用,但从节能的角度看,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
Ⅱ.“碳”的转化与利用
转化一:与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反应可分为以下2步:反应①
反应②
(3)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_______反应,反应②中生成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反应中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纵坐标数值越大表示该物质越多,因此,反应需在_______(填“较低”或“较高”)温度下进行。
(4)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先液化,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氢气先逸出,说明氢气的沸点比的沸点_______(填“低”或“高”)。
转化二:如图是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工艺。
(5)写出利用光和催化剂使水制取氢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该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转换为_______能。
(6)写出和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和水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
28.(10分)化学课I.同学们为研究人体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体积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①人类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
②难溶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③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化学符号为】。
④氢氧化钠与氧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钠和水。
【假设与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水蒸气等。
【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1: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来验证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初始实验:如图所示,甲同学通过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得出结论: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图中实验不足以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吸入的空气中_______。
(2)改进实验:同学们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检验气密性良好后,在瓶中装入等浓度等体积、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乙同学对着同一套装置吹嘴做了相同时长、相同气流速度的吸气和呼气,通过单向阀控制后的吸气步骤和呼气步骤气流方向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1实验时做相同时长、相同气流速度的吸气和呼气动作的目的是_______,便于对比实验现象。
②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_______现象,则说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数字化实验:同学们又进行如图实验,把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传感器探头放入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纵坐标为某一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为时间。
①能说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曲线是_______。(填“X”、“Y”或者“Z”)
②根据图中信息,推断Y曲线在先上升后又略有下降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定量测定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B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关闭止水夹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 打开,向B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 B中液体进入到A中,B中液体减少。 收集气体。
③ 关闭b,打开,用打气筒向A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 A中的液体部分进入B中,B中的气体全部进入C中,C中的部分液体进入D中,D中液体为. 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④ 关闭,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白磷燃烧,主要实验现象ⅰ 呼出气体中含有。
⑤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f。 D中的液体部分进入C中,D中的剩余液体为 实验结论。
(1)主要实验现象i:白磷燃烧,_______。
(2)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且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3)【实验反思】①该实验设计依据的性质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不能与白磷发生反应 B.难溶于水
C.不能和溶液反应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若上述实验所测的体积分数偏小,结合实验具体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碳酸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碳酸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了解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故选项正确。
B、卢瑟福做了著名的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选项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分析】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
A、铁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B、锌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C、钙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故选项正确。
D、碘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是解题此类题的关键。
4.【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合成抗癌新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组装电脑配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浇铸铁制锅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编制艺术藤椅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光热作用下,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不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氨基酸的化学式为,由此可知茶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错误;
B.氨基酸的化学式为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故错误;
C.氨基酸的化学式为,因此茶氨酸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故错误;
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等相关知识,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即可解答。
7.【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以及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A、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均不含氧分子,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B、由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它们的一个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而不是三种物质中含有2个氧原子,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C、三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均不含氧气,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D、由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8.【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名称是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应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一格信息的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化学式和组成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干冰是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种类不同;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种类相同;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元素种类不同;
D、银是由银元素组成的,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元素种类不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元素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化学式进行.
11.【分析】根据图示所示关系为交叉关系,分析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化物属于含氧化物,两者包含关系,属于故选项错误;
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C、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D、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根据图示确定X和Y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B、根据室内着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来分析。
【解答】解: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这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来灭火,说法正确;
B、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氧气变多,造成更大的火势,说法错误;
C、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需要可燃物,二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三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因此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D、室内起火逃生时,一定要用湿抹布捂住口鼻,否则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浓烟会被人吸入,使人中毒或室息,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加强对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析;
C、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
D、根据氧化反应的概念分析;
【解答】解: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A推理正确;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还可能是离子构成,如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B推理错误;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故C推理错误;
D、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但是发生化合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比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但其中反应物中没有氧气,故D推理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构成、氧化反应、物质的分类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分析】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解:A甲、乙实验中唯一的不同点是乙实验将生成的氧气用冰水混合物对气体进行了冷却,由甲实验木条不复燃,而乙木条复燃对比可知,乙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将水蒸气冷凝,该选项正确。
B、丙、丁中唯一的不同点是丁将反应容器放在了凉水中,温度低,反应平缓,丙是在常温下,反应剧烈,二者对比可知,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该选项正确。
C、甲、丁中反应物的温度不同,无法证明加入催化剂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该选项不正确。
D、甲、乙实验中唯一的不同点是乙将生成的氧气用冰水混合物对气体进行了冷却,由甲实验木条不复燃,而乙木条复燃对比可知,甲中未复燃是因为加热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冲淡了氧气浓度,该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分析】根据分子都在不停运动和运动速率受温度的影响分析。
【解答】解:A、实验一中右边棉花变红,因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达右边酚酞溶液中,溶于其中的水,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二中左边的棉花变红,因为升高温度,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正确;
B、实验二中加热会导致试管内温度升高,体积增大,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的骤然升高,正确;
C、常温下所有分子都在不断运动,错误;
D、实验二中右边棉花变红速率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16.【分析】根据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会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出现水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7.【分析】A、根据铁丝呈银白色,铜丝呈紫红色来分析;
B、根据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来分析;
C、根据酒精有特殊香味,蒸馏水无味来分析;
D、根据氮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来分析。
【解答】解:A、铁丝呈银白色,铜丝呈紫红色,看颜色能鉴别铁丝和铜丝,故选项方法正确。
B、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明矾能对悬浮杂质进行吸附,使悬浮杂质沉降,故选项方法错误。
C、酒精有特殊香味,蒸馏水无味,闻气味能鉴别酒精和蒸馏水,故选项方法正确。
D、氮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用紫色石蕊试液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分析】根据脱氧剂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脱氧剂足量,能将装置中的氧气完全消耗,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锈过程比较缓慢,且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减少的气体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则用该方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滴向右移动,是因为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最终管内压强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据分子结构模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以及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能提高合成效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X的化学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过程中需要通电,合成的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反应中生成物只有一种且含有氢元素,因此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0.【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分析。
【解答】解:A、通入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故A说法正确;
B、对比甲中白磷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乙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说法正确;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说法正确;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红磷不能燃烧,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二、非选择题。
21.【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1个氨气分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硫化氢中疏元素的化合价为价表示为;故答案为:;
(4)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故答案为:O;
(5)若用“”表示一个氮原子,则图示表示两个氮分子,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氮分子的化学符号是;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分析】(1)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2)根据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分析;
(3)根据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解:(1)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海带中含有碘元素,适量摄入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2)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3)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易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因此需低温储存,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1)C;
(2)水蒸气;
(3)。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空气的组成和性质、题中信息的应用等,并能灵活进行判断。
23.【分析】(1)根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
(2)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3)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进行分析;
(4)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则氧元素含量>铁元素含量。
(2)分子之间有间隔,则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3)是由失去电子形成的,质子数不变,则两者质子数相等。
(4)元素的质量分数,两个物质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即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可变形为,则氧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故答案为:(1)>; (2)<; (3)=; (4)=。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考察内容较多,即考查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微粒的性质及离子的形成、化学式的计算等,根据学过的知识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24.【分析】(1)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2)“蒸馏”是利用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
(3)每个银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4)“二氧化碳去除系统”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反应后又生成水和一种燃料。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5)“氧再生组件”的主要反应为电解水,在下列水电解的微观过程中,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②⑤③。
【解答】解:(1)在“尿液处理组件”中,除去尿液钙结晶所得的不溶性沉淀,需采用的净水方法是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2)“蒸馏”是利用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
故答案为:沸点。
(3)通过上述系统得到的饮用水为软水,可向其中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适量的银离子可对饮用水起到杀菌作用,银离子的符号是。
故答案为:肥皂水;。
(4)“二氧化碳去除系统”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反应后又生成水和一种燃料。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5)“氧再生组件”的主要反应为电解水,在下列水电解的微观过程中,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②⑤③。
故答案为: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5.【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并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符号表达式;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4)①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②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③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
(2)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棉花,适合用作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判断D装置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则集满;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要收集较干燥的二氧化碳可用装置C收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E,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b口进入;
②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则应选用H装置;
③吸氧设备中有医用氧气湿化器,其功能类似于“万能瓶”。输氧时,氧气应从“万能瓶”b端通入,医用氧气湿化器作用是:湿润氧气和观察氧气的速率。
故答案为:
(1)铁架台;
(2);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则集满;
(3)C;;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①b; ②H; ③b;湿润氧气和观察氧气的速率。
【点评】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26.【分析】(1)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转化的先后顺序写出含碳物质的化学式:。
(3)根据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元素质量比。
(4)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设备I内空气分离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物理。
(2)按转化的先后顺序写出含碳物质的化学式:。
故答案为:。
(3)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尿素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
故答案为:。
(4)设样品中尿素的质量分数是x。
根据题意有:
答:样品中尿素的质量分数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分析捕捉原理及用“喷雾”的优点;
(2)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题文信息及分解反应特点,元素化合价计算方法,图像曲线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4)根据沸点低的先气化进行分析;
(5)根据题文信息及能量变化方法进行分析;
(6)根据题文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喷雾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此方法中采用“喷雾”的优点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流程中与水反应后生成可循环利用,但从节能的角度看,碳酸钙高温煅烧,耗能较多,此转化最终没有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3)反应①,由一种物质反应后转化为两种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分解反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反应②中生成物中,氧元素为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温度越高,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越多;因此,反应需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4)沸点低的先气化;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先液化,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氢气先逸出,说明氢气的沸点比的沸点低;
(5)写出利用光和催化剂使水制取氢气的符号表达式;该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
(6)和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和水的符号表达式:;
故答案为: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碳酸钙高温煅烧,耗能较多,此转化最终没有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3)分解;;较高; (4)低;
(5);化学;
(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的关键要利用好题文信息及所学知识。
28.【分析】实验I:根据图中装置特征分析实验不足,根据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分析曲线;
实验Ⅱ:根据5步实验操作分析空气体积,氧气体积,氮气性质。
【解答】解:实验I:(1)同学们认为甲图中实验不足以得出正确结论,因为是直接吹气时,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也有二氧化碳,所以原因是吸入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2)①改进实验后,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做相同时长、相同气流速度的吸气和呼气动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总量不变;
②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吸气时瓶内澄清石灰水都不变浑浊,呼气时B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瓶内澄清石灰水不浑浊,则说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化碳;
(3)①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所以从图上数据分析可知,X曲线起点符合要求,对应二氧化碳的曲线为X;
②根据图中信息可知,Z是氧气的曲线,则Y是水蒸气的曲线,图中Y曲线在先上升后又略有下降的可能的原因是开始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不断增加,其体积分数不断增大,随着部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使得水蒸气体积分数略有减小。
实验Ⅱ:(1)白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
(2)根据数据分析,开始收集到的呼出的气体为,将气体排入C后,C中的液体进入D为,则说明二氧化碳体积为,经过实验操作⑤后D中的液体部分进入C中,D中的剩余液体为,则氧气的体积为:,则呼出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3)①A.根据实验操作分析可知:白磷没有继续燃烧,说明氮气不能与白磷反应,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实验操作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中的液体没有全部进入C,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故B说法正确;
C.根据D剩余液体,说明氮气也没有与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C说法正确;
D.根据白磷没有在C中继续燃烧说明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D说法正确。
故选:ABCD。
②若上述实验所测的体积分数偏小,结合实验具体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实验Ⅱ操作④中,白磷熄灭后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
故答案为:
实验I:(1)含有二氧化碳;
(2)①保证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总量不变;
②吸气时瓶内澄清石灰水都不变浑浊,呼气时B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瓶内澄清石灰水不浑浊;
(3)①X;
②开始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不断增加,其体积分数不断增大,随着部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使得水蒸气体积分数略有减小;
实验Ⅱ:(1)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 (2);
(3)①ABCD;
②实验Ⅱ操作④中,白磷熄灭后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
【点评】此题较难,考查呼出气体成分,不能直接利用与的体积差直接当成氧气,要考虑其中有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