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复习试卷(无答案)

九年级化学限量限时训练(10.2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商场有富硒大米、富硒西瓜出售,其中“硒”指的是( )
A.原子 B.离子 C.元素 D.单质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电光源
C.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 D.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3.常温下可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分子间间隔减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转变为其他分子 D.分子数目减小
4.硫酸锶可用于制造光学玻璃。中锶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5.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A.滴加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液体读数 D.检验氢气纯度
6.有一种“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放电时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和碳酸钠,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B.3个钠离子:
C.碳酸根离子: D.3个二氧化碳分子:
7.铕是一种稀土元素,可用作电视屏幕的荧光粉。如图为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铕原子的质量为152.0g
C.x的数值为25 D.的核外电子数是65
8.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Ⅰ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高效催化剂Ⅱ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中,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反应Ⅰ为化合反应
C.整个反应过程中涉及到3种氧化物
D.反应Ⅱ中,参与反应的与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2:1
9.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戊二醛属于氧化物,化学式为
B.戊二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戊二醛由5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2个氧元素组成
D.1个戊二醛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0.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1.过一硫酸盐(PMS)可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X。为研究多孔陶瓷对PMS降解X的影响,取三份污水,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分别进行实验:①向污水中加入PMS;②向污水中加入PMS和多孔陶瓷;③向污水中加入多孔陶瓷。测得三个实验污水中X的降解率(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说明0~20分钟内PMS降解X的能力较弱
B.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比较PMS与多孔陶瓷降解X的能力
C.实验①、②、③说明0~20分钟内多孔陶瓷能加快PMS对X的降解
D.多孔陶瓷可能对PMS降解X有催化作用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验证水的组成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 B.B C.C D.D
13.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个实验中白色的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只根据甲实验中“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可证明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
C.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
D.乙实验药品加入后应尽快完成,以防止空气中物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14.气焊的化学原理为,X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15.捕集空气中加氢制甲醇,可实现资源化利用和“零碳”排放,其转化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生成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B.反应②中,生产理论上要消耗
C.转化过程中,和循环转化,无需额外补充
D.等质量的甲醇制取时消耗的与燃烧时生成的相等,实现“零碳”排放
二、(本题包括6小题,共50分)
16.(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
(2)①请写出下图中变化1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关于上述变化过程的理解,正确的有______。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C.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原子数目均不变
D.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互转化
17.(13分)特定人群、环境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如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活动。
【界定任务】小英同学认为,首先了解制作简易供氧器的供氧原理再确定制取装置。
【建构模型】老师提供了以下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
(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图1中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编号),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______。
【模仿改造】
化学制氧机(原理图见图1)利用过碳酸钠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产生氧气。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3)加湿过滤仓不仅可以过滤杂质,利用氧气______溶于水的性质,使氧气变得湿润;而且根据______来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
(4)验证加湿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____。
(5)制氧机内部气流采用高压进低压出(即产生的气体在高处聚集,经导管从低处进入加湿过滤仓)的方式,可能的原因有______。
(6)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
A.原料是否价廉易得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D.制得气体是否纯净 E.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 F.是否安全、环保
【评价反思】
展示环节,小英同学所在小组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如图2)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在导管出口处加装一个带有调气阀的鼻氧管,以提高适用性。
(7)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①能向自然界中释放的是______(填字母)。
a.动植物的呼吸 b.可燃物的燃烧 c.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氧气和臭氧可以相互转化。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8)过氧化钠可用作舰载机飞行员供氧面罩的供氧剂。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9)兴趣小组利用某些实验装置对某有机物的组成进行探究。使2.4g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0.9g的水和5.5g的二氧化碳。通过分析计算可得,该有机物中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18.(10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既要______,又要防治水体污染。
某实验小组收集浑浊的河水,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得到蒸馏水。净水过程如下图所示。
(2)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3)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
(4)操作②中利用物质C的吸附性去除异味和一些可溶性杂质,C可能是______。
(5)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
(6)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你认为蒸馏水属于下列哪些物质类别______(填字母)。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E.氧化物
(7)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物质是化学中常用的研究思路。请根据“科学史话——水的组成揭秘”,回答下列问题。
人们对水的组成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①在普里斯特利的研究中,“易燃空气”实际上是氢气。请写出其与空气混合后点火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在拉瓦锡的实验中,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制枪管,枪管内壁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同时得到了“易燃空气”,请写出表示这一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8)按照生产氢气过程中碳排放的多少可将氢气分为“灰氢”“蓝氢”“绿氢”。“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能发电来电解水制氢,整个过程无碳排放。写出生产“绿氢”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描述该反应的微观过程②___________。
19.(4分)图中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E、F为单质,其余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G为红色固体。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A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①若D为黑色固体,且该物质中两元素质量比为21:8,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若D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
20.(8分)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资料:1.相同的温度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
2.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加热时,曲颈甑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设计与实验】
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2)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优化与实验】
同学们利用图2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白磷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4)图4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5)图5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____________。计算白磷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______%(精确到0.01%)。
【反思与交流】
(6)上述实验中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结合实验原理和药品弊端,可选择的替代药品有______(写一种)。
21.(11分)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设计如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乙和丁,探究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甲、丙和丁,探究和温度对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
(2)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之后,在“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活动中,对“硫酸铜(白色固体)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
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木条不复燃:步骤②产生气泡,溶液变成蓝色:步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评价改进】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继续探究】乙同学补做以下实验,进而确认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
(提示:)
若上述实验中______,则证明反应前后铜离子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大家认为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得到上述实验结论: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乙同学实验的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再称得其质量为______g,然后将白色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填字母)。
A.溶液的起始温度 B.催化剂的质量 C.溶液的浓度 D.反应起始时间
(3)兴趣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加入10mL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稀溶液后,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如图乙中曲线a、b所示。
①结合实验和曲线a、b分析,两种催化剂中催化效率更高的是______。
②从曲线a、b的变化可以看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加猪肝块催化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大约是______s(填“30”“65”或“120”)。
③曲线a、b最终达到相同的压强,说明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北省承德县第一中学等校2024-2025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