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 期中复习1-5单元 选择题52题
一、空气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1.(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下列有关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汞和红磷都是非金属单质
B.汞和红磷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快速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
C.生成的氧化汞浮于汞表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被水吸收
D.通过这两个实验,均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结论
二、计算混合物中物质或元素的质量分数
2.(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由铁的氧化物组成的某固体样品共29g,经测定其中含铁元素21 g。已知铁的氧化物有FeO、Fe2O3和Fe3O4三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样品一定是Fe3O4
B.固体样品不可能是Fe2O3和Fe3O4的混合物
C.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2种情况
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氧化物组成,则两种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1
三、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
3.(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一个硅原子含14个质子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四、硬水和软水定义及鉴别
4.(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简易净水器将硬水软化 探究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区分硬水和软水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5.(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单一操作相对净化水程度较高的方法是蒸馏
D.加入明矾能使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加速沉降
五、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6.(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壶中的水烧开时,壶盖被顶开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D 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里点燃铁丝,铁丝可剧烈燃烧 氧气和氮气等气体混合后,氧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A.A B.B C.C D.D
7.(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下列对于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a mL水和a 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amL——分子之间有空隙
B.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发现测定结果偏大——可能红磷量不足
C.高锰酸钾制氧气过程中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珠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氧气的浓度对物质燃烧有影响
8.(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酒精可以作为温度计的填充剂,因为温度升高,酒精分子体积会变大
B.二手烟会危害身体健康,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因为分子很小
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9.(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大量氧气,液态氧通常储存在钢瓶里。在实验室中,常用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木炭、硫粉等物质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硫燃烧”实验,探究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该实验装置的优点之一是在同一装置中可以观察两个不同的实验现象
D.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①,然后用鼓气囊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②
10.(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的氧气与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11.(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物质燃烧都能显示独特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的固体物质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七、电解水实验
12.(23-24九年级下·江苏盐城·期中)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反应前注射器活塞均在0刻度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水分子可以再分
B.注射器I中气体可以使燃着木条燃烧的更旺
C.电解液中加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一段时间后,注射器I活塞移动至4mL刻度处,则理论上注射器Ⅱ活塞应移动至2mL刻度处
八、氧气的检验及验满
13.(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O2中燃烧”,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让铁丝充分燃烧 B.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C.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 D.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已经耗尽
14.(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大量氧气,液态氧通常储存在钢瓶里。在实验室中,常用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木炭、硫粉等物质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
15.(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称量氯化钠
C.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D.加热液体
16.(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或方法
A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用铁丝燃烧消耗氧气
B 自制简易净水器 用塑料瓶、蓬松棉、纱布和活性炭等制作
C 排水法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气泡时开始收集
D 探究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约l s后取出
A.A B.B C.C D.D
17.(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如图所示装置,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B.按装置如图所示的气流方向可用于收集氢气
C.用如图所示装置,用来称量氯化钠
D.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用于收集氧气
九、化合价的计算
18.(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CO2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O2的低能捕集、转化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题35-图是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C)的太阳能工艺简易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I为分解反应
B.生产过程中Fe3O4可以循环使用
C.该方法有利于减弱全球气候变暖
D.反应Ⅱ中C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19.(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
A.KOH B.NaNO3 C.CuCl2 D.K2CO3
(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发现Cl2消毒清水能生成毒副作用的CHCl3后,自来水厂改成以亚氯酸钠(NaClO2)和盐酸为原料制备C1O2,然后将C1O2投加到清水中进行消毒。ClO2受热、见光易分解。
20.亚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3 C.+5 D.+7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lO2读作二氧化氯
B.ClO2应密封避光且放在阴凉处保存
C.NaClO2中含有ClO2分子
D.制备ClO2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十、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
22.(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3 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单质
B.1个共含有35个质子
C.1个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D.1个共含有36个电子
23.(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Ba—钡元素 B.Fe3+—1个亚铁离子
C.2O—2个氧分子 D.H2—2个氢原子
24.(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关于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数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比稳定
A.①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
25.(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H——2个氢元素 B.O2——2个氧原子
C.——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2CO——2个一氧化碳分子
十一、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
26.(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在混合物Na2S和Na2SO4中,Na的质量分数分别是46%,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16% B.32% C.22% D.64%
27.(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醋酸视黄酯”是一种食品营养强化剂,化学式为C22H32O2,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1个醋酸视黄酯分子中含有56个原子 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
C.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11:16 D.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8.(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16,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NO2
②若 SO3 和 SO2 中含氧元素质量相等,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5:6
③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 25%,该样品中含有杂质可能是 NH4HCO3
④现有 CO2 和 CO 的混合气体 1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6%,则混合气体中 CO2 和 CO的质量比为 11:14
A.4 个 B.3 个 C.2 个 D.1 个
29.(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酸锌由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55
C.每支口服液中含葡萄糖酸锌45.5mg
D.成人每天需要锌13-15mg,因此服用建议为:每日3次,每次1支
30.(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人每天应该摄入800-1000mg的钙元素,下表是某平台上销售的2款钙片部分信息(钙片成分中只有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某品牌 碳酸钙维生素咀嚼片 钙维生素D软胶囊
规格 2.1g/粒×110粒 1.2g/粒×200粒
每粒含碳酸钙 1.25g 0.75g
价格 53元/瓶 59元/瓶
A.钙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碳酸钙维生素咀嚼片每粒含有500mg钙元素
C.钙维生素D软胶囊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5%
D.若要摄入相同质量的钙元素,碳酸钙维生素咀嚼片比钙维生素D软胶囊成本高
十二、质量守恒
31.(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是31
B.丁是反应物
C.丙可能为催化剂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32.(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氨分子的运动现象——按图甲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按图乙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C.除去N2中的少量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混合气体中
33.(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甲、乙、丙、丁是某反应中的物质,甲溶液在实验室保存在棕色瓶中,乙由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有毒。丁是最简单的氧化物。下表是在光照条件下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及部分分子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分子模型 ?
反应前的质量/g 80 0 0 80
反应后的质量/g 17 m 8 89
A.m=46 B.甲物质见光易分解
C.该实验应该在通风厨内进行 D.丙的分子模型为
34.(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工业上制取芯片基材高纯硅(Si)的某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质量之比为1:85
B.物质丁是由原子构成的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反应前后原子数量改变
35.(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原子种类变了
B.生成过氧化氢的微观过程的顺序是④①③②
C.过程③中,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氧分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6.(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C.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 D.原子得失电子转变为离子
37.(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利用活性炭(C)处理大气污染物NxOy,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aC+bNxOy =cN2+dCO2,生成的N2与参与反应的C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c的比为1:1
B.NxOy中x与y的比为1:1
C.12gC 反应时,生成的CO2的质量为44g
D.12gC 反应时,参加反应的NxOy的质量为120g
38.(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学习小组用石蜡自制蜡烛并探究其燃烧。
实验Ⅰ 剪去易拉罐的盖子,在中间吊一根棉线作烛芯,将其置于盛有冷水的水槽中,向易拉罐中倒入液态石蜡并添加少量硬脂酸。充分冷却,从易拉罐中取出蜡烛。
实验Ⅱ 点燃蜡烛,火焰明亮,烛芯周围有液体产生。
实验Ⅲ 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扣一个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自制蜡烛为混合物 B.实验Ⅱ中烛芯周围产生的液体是水
C.实验Ⅱ能说明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 D.实验Ⅲ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十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39.(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一支20mL的玻璃注射器,下端套上乳胶管,注射器底部固定陶瓷片和电阻丝,用漆包线连接电阻丝,并使漆包线从注射器的下端穿出,连接好电源。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打开止水夹,在陶瓷片内加入过量的红磷(覆盖在电阻丝上),并将活塞推到20mL处,关闭止水夹,待活塞不再向下滑动时,读出此时注射器所在的刻度为a。
④打开电源,待红磷燃烧后关闭电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②应关闭止水夹,拉动注射器的活塞,通过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处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一直慢慢向下移动,因为红磷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
C.待注射器恢复到室温,此时注射器读数为b,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
D.多次测量,若最终结果始终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红磷无法将氧气完全耗尽
40.(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41.(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1表示电解水
B.图2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C.图3表示实验室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图4表示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42.(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图1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图2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
C.图3可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图4可用于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
43.(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世界卫生组织今日宣布,地塞米松(C22H29FO5)仍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唯一有效药物。下列对地塞米松相应的计算方法不正确的是
A.地塞米松分子中碳、氢、氟、氧原子的个数比: 22:29:1:5
B.地塞米松相对分子质量: 12 × 22 + 1 × 29 + 19 × 1 + 16 × 5
C.地塞米松中碳、氢、氟、氧元素的质量比:(12 × 22):(1 × 29):(19 × 1):(16 × 5)
D.地塞米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十四、制取氧气实验的图像问题
44.(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大量氧气,液态氧通常储存在钢瓶里。在实验室中,常用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木炭、硫粉等物质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代表氧气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45.(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氢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如图是工业上使用一种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 B.该反应中水起了催化作用
C.在此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升高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一定没有发生变化
十五、元素周期表结构及简单规律
46.(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如图①是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②~④分别表示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①中硫、氯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其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B.②对应的微粒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C.③、④对应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
D.④对应的微粒达到稳定结构,符号是Cl+
十六、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47.(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以天然水为原料经精馏富集重氧水”。这种重氧水()中的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中子数为10,在制药、核反应、生化反应示踪中有广泛应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B.这种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
C.重氧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g
D.这种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8.(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等领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铜离子是点击化学常用的催化剂,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的元素符号是Cu
B.铜的原子序数是29
C.铜属于金属元素
D.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ag,则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63.55ag
49.(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在某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和水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38g该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2g B.1g C.8.5g D.17g
50.(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a的质量为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1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已知: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9g
C.参与反应的b、d的质量比为9:8
D.a、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51.(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的化石燃料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此就构成了生物圈的氧循环。大气中的氧主要以双原子分子O2形态存在,并且表现出很强的化学活泼性。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同时还产生了葡萄糖(C6H12O6),下列关于葡萄糖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子由3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
D.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十七、过滤操作要点
52.(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实验小组为探究加热高锰酸钾后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溶解加热后固体 D.过滤出难溶物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人教版化学 期中复习1-5单元 选择题52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空气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1.(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下列有关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汞和红磷都是非金属单质
B.汞和红磷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快速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
C.生成的氧化汞浮于汞表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被水吸收
D.通过这两个实验,均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结论
【答案】C
【详解】A、汞为金属单质,红磷为非金属单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汞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快速将装置中的氧气消耗,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生成氧化汞会浮在汞表面,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能被水吸收,该选项说法正确;
D、这两个实验的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而不是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二、计算混合物中物质或元素的质量分数
2.(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由铁的氧化物组成的某固体样品共29g,经测定其中含铁元素21 g。已知铁的氧化物有FeO、Fe2O3和Fe3O4三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样品一定是Fe3O4
B.固体样品不可能是Fe2O3和Fe3O4的混合物
C.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2种情况
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氧化物组成,则两种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1
【答案】B
【分析】由铁的氧化物组成的某固体样品共29g,经测定其中含铁元素21 g,则氧元素的质量为:29g-21g=8g,则该固体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g:8g=21:8,FeO中Fe、O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7:2=21:6,氧化铁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四氧化三铁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该固体样品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也可能是FeO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也可能是FeO、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固体样品不一定是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该固体样品不可能是Fe2O3和Fe3O4的混合物,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固体样品的组成有三种情况,分别是:只含四氧化三铁,FeO和氧化铁的混合物;FeO、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氧化物组成,则这两种氧化物为FeO和Fe2O3,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则氧化亚铁的质量为:29g-x,则,x=20g,则氧化亚铁的质量为:29g-20g=9g,则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质量比为:20g:9g=20:9,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三、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
3.(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一个硅原子含14个质子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答案】B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14=2+8+x,x=4,不符合题意;
B、由“石”字旁可知,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一个硅原子含14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四、硬水和软水定义及鉴别
4.(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简易净水器将硬水软化 探究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区分硬水和软水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简易净水器将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色素异味,不能除去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把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中烧杯内壁能收集到水雾,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能验证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由于有氧气参加反应,不能证明石蜡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取等量的水,加入等量的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5.(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单一操作相对净化水程度较高的方法是蒸馏
D.加入明矾能使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加速沉降
【答案】D
【详解】A、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B、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C、蒸馏几乎可除去所有杂质,单一操作相对净化水程度较高的方法是蒸馏,不符合题意;
D、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使所有杂质加速沉降,如不能使可溶性杂质沉降,符合题意。
故选D。
五、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6.(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壶中的水烧开时,壶盖被顶开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D 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里点燃铁丝,铁丝可剧烈燃烧 氧气和氮气等气体混合后,氧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水壶中的水烧开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B、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里点燃铁丝,铁丝可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中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氧气浓度不同,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氧气和氮气等气体混合后,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7.(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下列对于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a mL水和a 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amL——分子之间有空隙
B.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发现测定结果偏大——可能红磷量不足
C.高锰酸钾制氧气过程中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珠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氧气的浓度对物质燃烧有影响
【答案】B
【详解】A、a mL水和a 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a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隙,故A解释正确;
B、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红磷量不足会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无法完全消耗,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B解释错误;
C、高锰酸钾制氧气过程中,若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珠,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故C解释正确;
D、空气与氧气不同之处是氧气的浓度不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说明氧气的浓度对物质燃烧有影响,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D解释正确;
故选:B。
8.(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酒精可以作为温度计的填充剂,因为温度升高,酒精分子体积会变大
B.二手烟会危害身体健康,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因为分子很小
【答案】A
【详解】A、酒精可以作为温度计的填充剂,因为温度升高,酒精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体积不变,故A错误;
B、由于分子不断地运动,香烟中的分子通过运动进入人的鼻腔中,危害身体健康,故B正确;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C正确;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所以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故D正确。
故选A。
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9.(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大量氧气,液态氧通常储存在钢瓶里。在实验室中,常用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木炭、硫粉等物质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硫燃烧”实验,探究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该实验装置的优点之一是在同一装置中可以观察两个不同的实验现象
D.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①,然后用鼓气囊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②
【答案】D
【详解】A、硫燃烧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因此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SO2,防止污染空气,故A说法正确;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B说法正确;
C、该实验装置的优点之一是在同一装置中可以观察两个不同的实验现象,即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两个不同的实验现象,故C说法正确;
D、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②,然后用鼓气囊鼓入空气,先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再点燃酒精灯①,再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0.(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的氧气与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详解】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氧,氧气不易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的氧气与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均是由氧分子构成,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D。
11.(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物质燃烧都能显示独特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的固体物质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B
【详解】A、红磷燃烧时发光放热,冒出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故A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是白色固体,故C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故D错误;
故选B。
七、电解水实验
12.(23-24九年级下·江苏盐城·期中)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反应前注射器活塞均在0刻度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水分子可以再分
B.注射器I中气体可以使燃着木条燃烧的更旺
C.电解液中加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一段时间后,注射器I活塞移动至4mL刻度处,则理论上注射器Ⅱ活塞应移动至2mL刻度处
【答案】D
【详解】A、水通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项说法正确;
B、注射器I连接的是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B项说法正确;
C、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C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注射器I连接的是电源正极,注射器Ⅱ连接的是电源负极,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故一段时间后,注射器I活塞移动至4mL刻度处,则理论上注射器Ⅱ活塞应移动至8mL刻度处。D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电解水实验,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八、氧气的检验及验满
13.(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O2中燃烧”,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让铁丝充分燃烧 B.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C.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 D.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已经耗尽
【答案】A
【详解】A、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让铁丝充分燃烧,正确;
B、瓶中放少量水,能够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错误;
C、根据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可知,开始采集数据时,氧气体积分数是80%,瓶内不是纯净的氧气,错误;
D、根据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可知,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O2未耗尽,剩余氧气体积分数大于20%,错误。
故选A。
【点睛】
14.(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大量氧气,液态氧通常储存在钢瓶里。在实验室中,常用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木炭、硫粉等物质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
【答案】B
【详解】A、组装仪器时,不可把容器放在桌面上使劲塞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A错误;
B、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水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加热固体时,试管应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流至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炸裂,故C错误;
D、氧气验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D错误。
故选B。
15.(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称量氯化钠
C.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D.加热液体
【答案】D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故A操作正确;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B操作正确;
C、给高锰酸钾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清晰,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且试管口需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故C操作正确;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故D操作错误;
故选:D。
16.(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或方法
A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用铁丝燃烧消耗氧气
B 自制简易净水器 用塑料瓶、蓬松棉、纱布和活性炭等制作
C 排水法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气泡时开始收集
D 探究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约l s后取出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A不能达到目的;
B、蓬松棉、纱布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杂质、异味及色素,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可自制简易净水器,故B能达到目的;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此时排出的是装置中的空气,所以应该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气泡时开始收集,故C能达到目的;
D、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各部位炭化的程度,发现伸入外焰的部分炭化最明显,说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故D能达到目的;
故选:A。
17.(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如图所示装置,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B.按装置如图所示的气流方向可用于收集氢气
C.用如图所示装置,用来称量氯化钠
D.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用于收集氧气
【答案】B
【详解】A、酒精具有可燃性,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该装置收集氢气,应“短进长出”,符合题意;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不符合题意;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该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九、化合价的计算
18.(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CO2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O2的低能捕集、转化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题35-图是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C)的太阳能工艺简易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I为分解反应
B.生产过程中Fe3O4可以循环使用
C.该方法有利于减弱全球气候变暖
D.反应Ⅱ中C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D
【详解】A 、反应1中四氧化三铁生成氧化亚铁和氧气,氧气逸出,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 、就整个反应过程而言,最终反应为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气,所以Fe3O4和FeO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可循环使用,故B正确;
C 、该过程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碳,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减弱全球变暖,故C正确;
D 、在反应Ⅱ中,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四氧化三铁,碳元素化合价由+4价转变为0价,故D错误;
故选D。
19.(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
A.KOH B.NaNO3 C.CuCl2 D.K2CO3
【答案】C
【详解】A、KOH中含有氢氧根,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NaNO3中含有硝酸根,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CuCl2中不含原子团,该选项符合题意;
D、K2CO3中含有碳酸根,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发现Cl2消毒清水能生成毒副作用的CHCl3后,自来水厂改成以亚氯酸钠(NaClO2)和盐酸为原料制备C1O2,然后将C1O2投加到清水中进行消毒。ClO2受热、见光易分解。
20.亚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3 C.+5 D.+7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lO2读作二氧化氯
B.ClO2应密封避光且放在阴凉处保存
C.NaClO2中含有ClO2分子
D.制备ClO2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20.B 21.C
【解析】20.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故选:B。
21.A、ClO2读作二氧化氯,故选项正确;
B、由资料可知,ClO2受热、见光易分解,故ClO2应密封避光且放在阴凉处保存,故选项正确;
C、NaClO2中含有的是亚氯酸根离子,不是分子,故选项错误;
D、用亚氯酸钠(NaClO2)和盐酸为原料制备C1O2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C。
十、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
22.(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3 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单质
B.1个共含有35个质子
C.1个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D.1个共含有36个电子
【答案】A
【详解】A.N5-是一种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的离子,不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已知N为7号元素,即每个氮原子中含有7个质子,1个N5-中共含有7×5=35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离子符号可知1个N5- 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D.已知N为7号元素,1个N5-中质子数比电子数少1,共含有35+1=36个电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3.(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Ba—钡元素 B.Fe3+—1个亚铁离子
C.2O—2个氧分子 D.H2—2个氢原子
【答案】A
【详解】A、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原子,所以Ba表示钡元素,故A正确;
B、Fe3+表示1个铁离子,亚铁离子的离子符号为Fe2+,故B错误;
C、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O表示2个氧原子,故C错误;
D、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所以中H2中的“2”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24.(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关于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数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比稳定
A.①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①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核电荷数不变,故镁离子和镁原子核电荷数相同,正确;
②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镁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不相等,错误;
③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镁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电子层数不相同,错误;
④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故质量几乎相等,正确;
⑤由①的分析可知,核电荷数不变,故质子数相等,正确;
⑥ 镁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故镁离子比镁原子稳定,正确。
故正确的是①④⑤⑥。
故选C。
25.(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H——2个氢元素 B.O2——2个氧原子
C.——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2CO——2个一氧化碳分子
【答案】D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H表示2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B、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O2中“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C、位于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故中“2”表示钙元素显+2价,不符合题意;
D、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D。
十一、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
26.(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在混合物Na2S和Na2SO4中,Na的质量分数分别是46%,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16% B.32% C.22% D.64%
【答案】C
【详解】分析Na2S、Na2SO4的化学式的可知,不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如何,其中的钠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比始终是2:1;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可得,该混合物中钠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1)=46:32,又因为该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6%,所以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因此,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46%-32%=22%;
故选:C。
27.(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醋酸视黄酯”是一种食品营养强化剂,化学式为C22H32O2,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1个醋酸视黄酯分子中含有56个原子 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
C.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11:16 D.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B
【详解】A、1个醋酸视黄酯分子中含有22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则1个分子中含有56个原子,说法正确;
B、醋酸视黄酯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16×2)=1:1,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氧元素,说法错误;
C、1个醋酸视黄酯分子中含有22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则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22:32=11:16,说法正确;
D、物质由元素组成,醋酸视黄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故选B。
28.(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16,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NO2
②若 SO3 和 SO2 中含氧元素质量相等,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5:6
③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 25%,该样品中含有杂质可能是 NH4HCO3
④现有 CO2 和 CO 的混合气体 1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6%,则混合气体中 CO2 和 CO的质量比为 11:14
A.4 个 B.3 个 C.2 个 D.1 个
【答案】A
【详解】①设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该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所以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2,正确;
②若SO3和SO2中含氧元素质量相等,则氧原子的个数应相等,2SO3和3SO2中氧原子个数相等,则SO3和SO2的质量比是[2×(32+3×16)]:[3×(32+2×16)]=160:192=5:6,正确;
③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而该硝酸铵(NH4NO3)样品中的含氮量为25%,所以该样品中含有杂质可能是NH4HCO3,正确;
④现有CO2和CO的混合气体1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质量比为 11:14;根据题意,则有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0g=4.4g,CO的质量:10g-4.4g=5.6g;二氧化碳含有碳的质量:4.4g=1.2g,一氧化碳含有碳的质量:5.6g=2.4g;混合气体1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0g×36%=3.6g=1.2g+2.4g,正确;
故选:A。
29.(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酸锌由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55
C.每支口服液中含葡萄糖酸锌45.5mg
D.成人每天需要锌13-15mg,因此服用建议为:每日3次,每次1支
【答案】D
【详解】A、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为C12H22O14Zn,其由C、H、O、Zn四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每支口服液中含葡萄糖酸锌,不符合题意;
D、每只口服液含锌6.5mg,成人每天需要锌13-15mg,因此服用建议为:每日2次,每次1支,符合题意;
故选D。
30.(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人每天应该摄入800-1000mg的钙元素,下表是某平台上销售的2款钙片部分信息(钙片成分中只有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某品牌 碳酸钙维生素咀嚼片 钙维生素D软胶囊
规格 2.1g/粒×110粒 1.2g/粒×200粒
每粒含碳酸钙 1.25g 0.75g
价格 53元/瓶 59元/瓶
A.钙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碳酸钙维生素咀嚼片每粒含有500mg钙元素
C.钙维生素D软胶囊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5%
D.若要摄入相同质量的钙元素,碳酸钙维生素咀嚼片比钙维生素D软胶囊成本高
【答案】D
【详解】A、钙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
B、碳酸钙维生素 D3 咀嚼片中每粒含碳酸钙1.25g,则碳酸钙维生素 D3 咀嚼片每粒含有1.25g。钙元素,故B说法正确;
C、每粒钙维生素D软胶囊中含碳酸钙0.75g,则钙维生素D软胶囊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故C说法正确;
D、每粒碳酸钙维生素 D3 咀嚼片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比钙维生素D软胶囊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多,若要摄入相同质量的钙元素,需要碳酸钙维生素 D3 咀嚼片比钙维生素D软胶囊少,每瓶碳酸钙维生素 D3 咀嚼片比钙维生素D软胶囊价格便宜,则碳酸钙维生素 D3 咀嚼片比钙维生素D软胶囊成本低,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十二、质量守恒
31.(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是31
B.丁是反应物
C.丙可能为催化剂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答案】B
【详解】A、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20+20+20+20=13+16+20+x,解得x=31,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在该反应中,甲、乙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质量增大,为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为催化剂,可能是杂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0-13):(20-16)=7:4,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2.(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氨分子的运动现象——按图甲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按图乙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C.除去N2中的少量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混合气体中
【答案】A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结合为碱性的氨水,并使酚酞变红,按图甲所示方案探究氨分子的运动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
B、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天平左盘质量变小,按图乙所示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O2可与灼热的木炭反应,混有少量O2的N2通过灼热的木炭,会产生新的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若该混合气体中除氧气外还含有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引起爆炸,若还含有不可燃、补助燃气体,可能会使带火星的小木条熄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33.(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甲、乙、丙、丁是某反应中的物质,甲溶液在实验室保存在棕色瓶中,乙由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有毒。丁是最简单的氧化物。下表是在光照条件下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及部分分子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分子模型 ?
反应前的质量/g 80 0 0 80
反应后的质量/g 17 m 8 89
A.m=46 B.甲物质见光易分解
C.该实验应该在通风厨内进行 D.丙的分子模型为
【答案】D
【分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乙有毒,结合“”,可知乙的化学式为NO2,丁是最简单的氧化物,故丁是水,化学式为H2O,所以甲的化学式为HN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80g+80g-(17g+8g+89g)=46g,所以HNO3减少80g-17g=63g,NO2增加46g,丙增加8g,H2O增加9g;参加反应的63g HNO3含有:氢元素的质量是,氮元素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是,生成的46g NO2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是,9gH2O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是,所以丙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是1g-1g=0g,氮元素的质量是14g-14g=0g,氧元素的质量是48g-32g-8g=8g,故丙中只含有氧元素,是氧气,化学式为O2,所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80g+80g-(17g+8g+89g)=46g,故说法正确;
B、由可知,甲物质见光易分解,故说法正确;
C、生成的二氧化氮有毒,所以该实验应该在通风厨内进行,故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丙是O2,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故说法错误。
故选D。
34.(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工业上制取芯片基材高纯硅(Si)的某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质量之比为1:85
B.物质丁是由原子构成的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反应前后原子数量改变
【答案】C
【分析】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甲与乙质量之比为(28+35.5×4):(1×2×2)=85:1,错误。
B、物质丁HCl是由分子构成的,错误;
C、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构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正确;
D、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构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错误;
故选C。
35.(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原子种类变了
B.生成过氧化氢的微观过程的顺序是④①③②
C.过程③中,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氧分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该过程中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根据微观示意图,氢分子分成氢原子,然后与氧分子结合成过氧化氢分子,可以观察到生成过氧化氢的微观过程顺序是④③①②,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从微观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过程③中,只有氢气分子分解成原子,氧气分子没有变化,即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氢分子而不是氧分子,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和氢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6.(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C.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 D.原子得失电子转变为离子
【答案】A
【详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所以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说法错误;
B、宏观讲: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由一种元素组成,也可以由多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种类不改变,原子数目不改变,原子质量不改变,说法正确;
D、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它们的电量相等,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从而带上电荷,转变为离子,说法正确。
故选A。
37.(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利用活性炭(C)处理大气污染物NxOy,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aC+bNxOy =cN2+dCO2,生成的N2与参与反应的C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c的比为1:1
B.NxOy中x与y的比为1:1
C.12gC 反应时,生成的CO2的质量为44g
D.12gC 反应时,参加反应的NxOy的质量为120g
【答案】D
【详解】A、由分析可知,化学计量数与的比为1∶1,故A选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氮氧化物分子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故B选项正确;
C、由分析可知,每12gC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故C选项正确;
D、由分析可知,12gC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NO的质量应为60g,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分析】由图像可知,12g活性炭完全反应可生成氮气的质量为28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与的比值,从而确定出a与c的值。
即:a=1,c=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由氢原子的个数确定出的值,再确定出b、x、y的值,则该反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
38.(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学习小组用石蜡自制蜡烛并探究其燃烧。
实验Ⅰ 剪去易拉罐的盖子,在中间吊一根棉线作烛芯,将其置于盛有冷水的水槽中,向易拉罐中倒入液态石蜡并添加少量硬脂酸。充分冷却,从易拉罐中取出蜡烛。
实验Ⅱ 点燃蜡烛,火焰明亮,烛芯周围有液体产生。
实验Ⅲ 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扣一个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自制蜡烛为混合物 B.实验Ⅱ中烛芯周围产生的液体是水
C.实验Ⅱ能说明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 D.实验Ⅲ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答案】B
【详解】A、根据“向易拉罐中倒入液态石蜡并添加少量硬脂酸”可知,自制蜡烛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
B、石蜡受热熔化,实验Ⅱ中烛芯周围产生的液体不是水,说法错误;
C、石蜡受热熔化,实验Ⅱ 点燃蜡烛,火焰明亮,烛芯周围有液体产生,说明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说法正确;
D、根据“实验Ⅲ 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扣一个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知,自制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说法正确。
故选B。
十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39.(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一支20mL的玻璃注射器,下端套上乳胶管,注射器底部固定陶瓷片和电阻丝,用漆包线连接电阻丝,并使漆包线从注射器的下端穿出,连接好电源。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打开止水夹,在陶瓷片内加入过量的红磷(覆盖在电阻丝上),并将活塞推到20mL处,关闭止水夹,待活塞不再向下滑动时,读出此时注射器所在的刻度为a。
④打开电源,待红磷燃烧后关闭电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②应关闭止水夹,拉动注射器的活塞,通过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处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一直慢慢向下移动,因为红磷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
C.待注射器恢复到室温,此时注射器读数为b,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
D.多次测量,若最终结果始终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红磷无法将氧气完全耗尽
【答案】B
【详解】A、关闭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栓塞,如果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中,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注射器活塞上移,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且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注射器活塞向下移动,故注射器栓塞先上移后下移,故选项说法错误;
C、待注射器内恢复到室温,此时的注射器读数为b,减少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多次测量,若最终结果始终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红磷无法将氧气完全耗尽,红磷熄灭时,氧气还有剩余,故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0.(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A、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得不到氢气,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C、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D、木炭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1.(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1表示电解水
B.图2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C.图3表示实验室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图4表示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答案】B
【详解】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A错误;
B、高锰酸钾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会分解生成氧气,因此开始时无氧气生成,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生成氧气,氧气的质量量逐渐增大,直到高锰酸钾反应完全,氧气的质量不再改变,故B正确;
C、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被消耗,装置内气体的体积减小,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后,气体体积减至五分之四,故C错误;
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短,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42.(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图1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图2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
C.图3可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图4可用于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
【答案】A
【详解】A、图1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图示中导管与外界连通,不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实验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待装置冷却至室温,装置内的压强减少,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用于测定空气中O2 的含量,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分子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可用于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43.(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世界卫生组织今日宣布,地塞米松(C22H29FO5)仍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唯一有效药物。下列对地塞米松相应的计算方法不正确的是
A.地塞米松分子中碳、氢、氟、氧原子的个数比: 22:29:1:5
B.地塞米松相对分子质量: 12 × 22 + 1 × 29 + 19 × 1 + 16 × 5
C.地塞米松中碳、氢、氟、氧元素的质量比:(12 × 22):(1 × 29):(19 × 1):(16 × 5)
D.地塞米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答案】D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地塞米松分子中碳、氢、氟、氧原子的个数比22:29:1:5,A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故相对分子质量:12×22+1×29+19×1+16×5,B正确;
C、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故地塞米松中碳、氢、氟、氧元素的质量比:(12 × 22):(1 × 29):(19 × 1):(16 × 5),C正确;
D、元素质量分数= ,故地塞米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D错误。
故选D。
十四、制取氧气实验的图像问题
44.(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大量氧气,液态氧通常储存在钢瓶里。在实验室中,常用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木炭、硫粉等物质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代表氧气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答案】C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t1时高锰酸钾开始分解生成氧气,氧气从t1时质量逐渐增加,c不能代表氧气选项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t1时高锰酸钾开始分解生成氧气,氧气从t1时质量逐渐增加,选项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选项C正确;
D、起催化作用的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在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之前,二氧化锰的质量在逐渐增加,当高锰酸钾分解完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C。
45.(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氢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如图是工业上使用一种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 B.该反应中水起了催化作用
C.在此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升高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一定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D
【分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有1个“”没有参加反应,实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水在低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详解】A、由实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二种,错误;
B、由实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水在化学反应中被消耗,是该反应的反应物,不是催化剂,错误;
C、该反应中,水中氢元素显+1价,生成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此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一定没有发生变化,正确。
故选D。
十五、元素周期表结构及简单规律
46.(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如图①是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②~④分别表示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①中硫、氯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其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B.②对应的微粒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C.③、④对应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
D.④对应的微粒达到稳定结构,符号是Cl+
【答案】A
【详解】A、处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图示①中硫、氯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其原子电子层数相同,选项正确;
B、②对应的微粒最外层有6个电子,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选项错误;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③、④质子数不同,故③、④对应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种元素,选项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层为2)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④对应的微粒达到稳定结构,其质子数为17,属于氯元素,质核外电子数=2+8+8=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的氯离子,符号是Cl-,选项错误;
故选:A。
十六、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47.(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以天然水为原料经精馏富集重氧水”。这种重氧水()中的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中子数为10,在制药、核反应、生化反应示踪中有广泛应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B.这种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
C.重氧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g
D.这种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D
【详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这种重氧水中的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10=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则这种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则这种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8.(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等领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铜离子是点击化学常用的催化剂,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的元素符号是Cu
B.铜的原子序数是29
C.铜属于金属元素
D.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ag,则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63.55ag
【答案】D
【详解】A、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符号,则铜的元素符号是Cu,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铜的原子序数是29,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铜为“金字旁1‘,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碳-12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它原子质量与其相比所得到的值,而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ag,设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x,则,解得x=,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9.(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在某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和水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38g该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2g B.1g C.8.5g D.17g
【答案】A
【详解】某H2O2溶液中H、O的质量比为2:17,则38g双氧水溶液中氢元素质量为:,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该过程中氢元素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后水的质量为:,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8g-36g=2g。
故选:A。
50.(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a的质量为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1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已知: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9g
C.参与反应的b、d的质量比为9:8
D.a、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答案】C
【分析】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a的质量为2g,b的质量为23g-2g=21g,c的质量为27g-23g=4g,d的质量为30g-27g=3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右移动1格,说明a的质量增加了1g,故a为生成物,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同时刻度线Ⅰ向右移动1格,说明b的质量减少了8g+1g=9g,则b是反应物,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同时刻度线Ⅱ左移8格,则c的质量不变,说明c可能是催化剂,或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刻度线Ⅲ左移8格,则d的质量增加了8g,说明d是生成物;故该反应是,属于分解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属于分解反应,故A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反应前c的质量为27g-23g=4g,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同时刻度线Ⅱ左移8格,则c的质量不变,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还是4g,故B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b的质量减少了8g+1g=9g,d的质量增加了8g,参与反应的b、d的质量比为9g:8g=9:8,故C说法正确;
D、a、d参与反应的质量分别为1g、8g,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6,则a、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51.(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的化石燃料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此就构成了生物圈的氧循环。大气中的氧主要以双原子分子O2形态存在,并且表现出很强的化学活泼性。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同时还产生了葡萄糖(C6H12O6),下列关于葡萄糖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子由3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
D.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葡萄糖分子由3种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6×12):(12×1):(6×16)=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D、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6×12):(12×1):(6×16)=6:1:8,故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十七、过滤操作要点
52.(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实验小组为探究加热高锰酸钾后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溶解加热后固体 D.过滤出难溶物
【答案】A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倾斜,再将镊子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立,该选项操作正确;
B、加热固体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量筒中不能用于溶解固体,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A。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