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部分学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广东各地特产众多,下列特产制作的相关描述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广州煲老火靓汤 B.深圳宝安云片糕切片
C.佛山古井荔枝柴烧鹅 D.顺德烧烤鳗鱼
2.绚丽多彩的世界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波义耳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B.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C.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B.铜丝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氮气作保护气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可以制造硝酸和氮肥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氦气可以做探空气球,因为其密度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5.做实验时,你是否留心观察过石灰石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 )
A.广口瓶 B.细口瓶 C.烧杯 D.集气瓶
6.如图所示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氧气的验满 B.取用粉末药品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7.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的是( )
A.水氢气+氧气
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C.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8.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
B.蜡烛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
D.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且外焰温度最高
9.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干冰 B.石灰水 C.冰水混合物 D.氧气
10.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1.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红磷的作用是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C.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后,再关闭弹簧夹
D.该实验利用了氮气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1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用图像表示,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A.A B.B C.C D.D
13.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 B 实验操作安全常识
火焰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温度最高——外焰 熄灭蜡烛时的白烟——石蜡颗粒 不可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 不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 不可随意丢弃药品,用剩药品放回原瓶
C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成功关键 D 加热时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
装置——气密性好 药品(红磷)——足量 打开弹簧夹时机——装置冷却 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 加热时——试管外壁沾有水珠 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
A.A B.B C.C D.D
1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分类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成分
D.可加热仪器分类
15.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了,下列四种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加热时,没有预先对试管预热就直接加热
B.加热时间太长
C.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D.未冷却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二、科普阅读题
16.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常用于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
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根据阅读信息得出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3)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里,目的是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接触反应。
三、实验题
17.某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对空气质量检测等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空气质量指数所表示的含义
【思考分析】
(1)下图是该小组所在地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情况,其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_填“优”“良”或“轻度污染”)。
活动二:认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
【查询网络】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可实时、准确地检测室外空气污染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2)除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外,还需要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有_______(写一种)。
四、填空题
1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实验的前提和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下面问题:
(1)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数值;如果该同学俯视读数为95mL,则量筒内液体实际体积______95mL(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用托盘天平称取9.5g(1g以下用游码)食盐固体,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如果某同学称量结束后才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则他实际称取的食盐的质量是______g
(3)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燃烧熄灭,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实验结果会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做硫粉的燃烧实验时需要在瓶底放少量水,作用是______。
19.某化学小组按照下列图示步骤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1)实验Ⅰ中小木条_______(填字母)处最先变黑,原因是_______。
(2)实验Ⅱ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_______。
(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是_______(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4)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0.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E、F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G在D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B_______;F_______;H_______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①:_______ 。
反应②:_______ 。
反应③: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
(3)在反应②中B的作用是_______ 。
21.实验室可用氧化铜粉末催化双氧水制取氧气 下面探究氧化铜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记录:每次用30mL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采用不同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做催化剂进行实验,测定相关数据记录于下表中,回答下列问题
过氧化氢体积(mL) 过氧化氢浓度 质量(g) 待测数据(mL)
Ⅰ 30 5% 0.1
Ⅱ 30 5% 0.2
Ⅲ 30 5% 0.3
(1)上述实验应该测定的“待测数据(mL)”可能是_______ 本实验中,图1的方框内收集装置应选用图2中的_______(填序号)
(2)三次实验均用3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3)若第Ⅱ次实验比第Ⅲ次实验的“待测数据”_______(填“大”或“小”),说明催化剂的用量越多,反应越快
(4)若要完全证明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证明氧化铜在反应前后_______和_______不改变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广州煲老火靓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深圳宝安云片糕切片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佛山古井荔枝柴烧鹅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顺德烧烤鳗鱼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2.答案:A
解析: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A选项错误;B、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B选项正确;C、道尔顿提出原子论,C选项正确;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D选项正确。故选:A。
3.答案:D
解析:A、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C
解析:A、氮气含氮元素,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该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为空气中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混合后,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探空气球,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5.答案:A
解析:A、广口瓶保存固体药品,取用方便,故A正确;B、细口瓶保存液体药品,便于倾倒,故B错误;C、烧杯不用于保存药品,烧杯用于溶解、加热等,故C错误;D、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或储存气体使用,故D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横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D
解析: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氧化反应,同时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8.答案:C
解析:A、蜡烛硬度小,小刀硬度大于蜡烛,可以用小刀切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小,蜡烛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可能是二氧化碳,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焰与空气接触最充分。温度最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B
解析: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石灰水中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C、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氧气中只有氧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分析:鉴别不同物质时,所选择的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适当,现象明显,操作尽量要简便。燃着的木条在三瓶气体中会有不同的现象,虽然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但是会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熄灭,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高;三种气体都不会与水发生明显现象;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所以通过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A、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气味,用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故此项错误;C、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不同,方法简单,故此项正确。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本实验通过装置内压强变化来测定空气中的含量,所以装置必须密封性好,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A选项正确;B、红磷的作用是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气压下降,燃烧停止且温度恢复室温后,水倒吸进集气瓶,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原有的氧气的体积,B选项正确;C、点燃的红磷在伸入集气瓶前要将弹簧夹关闭,否则瓶内气体会在红磷燃烧时受热膨胀而逸出,会导致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下降幅度偏大,C选项错误;D、空气主要含有氧气和氮气,足量的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剩余的主要气体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水不再继续进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D选项正确。故选:C。
12.答案:A
解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选A。
13.答案:B
解析:A、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熄灭后石蜡蒸汽温度降低变为固体石蜡颗粒,产生白烟。完全正确;B、不可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以免吸入过多有毒气体造成危险。不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以免药品危害人体健康。不可随意丢弃药品,以免药品对设备或环境造成损害,但剩余药品要放到指定容器,不能放回原瓶。不完全正确;C、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需要装置气密性良好,以免外部气体进入装置后装置内气体逸出导致结果有误。红磷要足量以将氧气全部消耗,以免氧气不能全部消耗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以免气体膨胀导致进入水偏少,得到的结果有误。完全正确。D、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沾有水珠,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都可能导致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完全正确。故选B。
14.答案:A
解析:A、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是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分类,两者属于交叉关系,模型正确,符合题意;B、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模型错误,不符合题意;C、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其他成分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1%,模型错误,不符合题意;D、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直接加热的仪器:蒸发皿、燃烧匙、试管,模型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答案:B
解析:A、加热时,没有预先对试管预热,可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引起炸裂,选项正确;B、加热时间不会引起试管炸裂,选项错误;C、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会导致倒吸回流,引起试管炸裂,选项正确;D、未冷却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可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引起炸裂,选项正确。故本题选B。
16.答案:(1)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
(2)钠的密度比水小
(3)水
解析:(1)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3)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反应而变质。
17.答案:(1)轻度污染
(2)颗粒物()
解析:(1)如图,箭头指向的数值范围:100-150,为轻度,故其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
(2)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结构包括太阳能板,它在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驱动检测设备 小组记录了某段时间显示的数据,如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的浓度。除了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外,小组还需要检测其他空气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等 。
18.答案:(1)凹液面最低处;小于
(2)向左盘继续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8.5
(3)偏小
(4)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1)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数值;如果该同学俯视读数为95mL,则量筒内液体实际体积小于95mL。
(2)用托盘天平称取9.5g(1g以下用游码)食盐固体,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要进行的操作是向左盘继续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如果某同学称量结束后才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则药品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读数,故他实际称取的食盐的质量是9g-0.5g=8.5g。
(3)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燃烧熄灭,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瓶内温度高,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流入水的体积偏小,会实验结果会偏小。
(4)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属于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故做硫粉的燃烧实验时需要在瓶底放少量水,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19.答案:(1)a;外焰温度最高
(2)石灰水变浑浊
(3)气体
(4)不是
解析:(1)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实验Ⅰ中小木条a处最先变黑,故填写:a;由于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木条a处最先变黑,故填写:外焰温度最高。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第二个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得出蜡烛(主要成分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写:石灰水变浑浊。
(3)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石蜡蒸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实验Ⅲ中,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故填写:气体。
(4)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并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故填写:不是。
20.答案:(1)二氧化锰;水;二氧化碳
(2);;;化合反应
(3)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A、B、C、D、E、F、G、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A是暗紫色固体,所以A是高锰酸钾,B、G都是黑色固体,E、F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是氧气,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G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所以H是二氧化碳,G是碳,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B是二氧化锰,C是锰酸钾,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过氧化氢,F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由分析可知,B是二氧化锰;F是水;H是二氧化碳;
(2)反应①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反应②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反应③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B(二氧化锰)在反应②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1.答案:(1)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或排出水)的体积;c
(2)控制变量
(3)小
(4)质量;化学性质
解析:(1)该实验是探究做催化剂氧化铜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判断的依据应该是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氧气体积,即实验应该测定的“待测数据(mL)”可能是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或排出水)的体积,故①填: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或排出水)的体积。
待测数据是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氧气体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测定氧气体积的装置中,氧气应该从短管进入,使水沿长管从瓶中排出,进而测出其体积,故②填:c。
(2)对比实验需要注意控制变量,三次实验均用 3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变量,保证只有氧化铜质量不同这一个变量,故填:控制变量。
(3)催化剂的用量越多,反应越快,第Ⅱ次实验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2g,第Ⅲ次实验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则第Ⅱ次实验比第Ⅲ次实验的待测数据,即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氧气体积要小,故填:小。
(4)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氧化铜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则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故①填:质量,②填: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