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检测卷情境卷(答案)


人教版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优秀传统文化)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了解了古代有三种取火方式。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石块产生火星取火)三种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石燧”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B.“金燧”的使用受天气条件的限制
C.古人钻木取火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D.引燃时温度均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优秀传统文化)花鼓戏《补锅》中唱到“于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3.(2024九下·渝北月考)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呼救
B.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
C.发现家中天然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D.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4.(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气体混合后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气和一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氮气
C.氢气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和空气
5.小华正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粉尘爆炸》实验视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B.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C.加油站、面粉厂和煤矿井内必须严禁烟火
D.易燃易爆物存放点周围要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6.(创新实验)“胜哥”按如图所示微型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装置①推入溶液可提供燃烧需要的氧气
B.实验中③处白磷燃烧表明其着火点为80℃
C.实验中②处白磷加热后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热水中白磷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7.(2024·钦州模拟)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B.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变
C.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
D.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8.(环保理念)2015年2月28日,柴静关于环保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雾霾天气一度笼罩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多地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下列行为不利于雾霾天气治理的是(  )
A.以步代车 B.风力发电 C.焚烧垃圾 D.植树造林
9.(2024九下·秦皇岛月考)能源发展区位优势明显,有多种类型的发电站,其中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  )
A.分布式光伏电站 B.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C.潮汐发电站 D.风力发电站
10.(2024九下·峰峰矿模拟)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氢气的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锌粒
C.倾倒稀硫酸
D.收集氢气
二、非选择题(11题每空1分,19题第(2)小题3分,其余每空2分;共9题;共80分)
11.(3分)(2024九上·长沙月考)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图1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1分)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名称是   ;
(2)(1分)图中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1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CH4能做燃料是因为具有   性。
12.(8分)(2024九下·鹿寨开学考)舌尖上的化学烧烤,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1)(2分)制作烤肉的过程中涉及如下变化:
①稻壳、玉米芯、木屑等加工成机制木炭 ②铁丝加工成尖头铁签 ③将肉切成肉块④机制木炭燃烧 ⑤生肉烤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2)(2分)烤制时用固体酒精引燃机制木炭,该过程中酒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4分)机制木炭制成中空结构更有利于烧烤,其原理是   :烧烤结束后,需要熄灭炭火,请写出一种方法   。
13.(8分)2022年北京成为奥运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所有场馆均使用风力发电。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天然气、石油、煤,它们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2分)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4分)为解决能源问题,我们不断寻求新能源。
①氢能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燃料,它的优点是   (填字母)。
A.产物无污染 B.不易爆炸 C.储存和运输方便 D.燃烧热值高
②除了氢能源外,请你再列举出一种新能源   。
14.(10分)(学习方法)对比实验是化学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一: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
(1)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实验二:用微型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2)上图所示,a、b处均放有紫色石蕊花,b处紫色石蕊花变   色。c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烧杯内   蜡烛(填字母)先熄灭。
15.(8分)(2024·绥宁模拟)实验室里,我们通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实验装置可从下列装置中选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4分)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2分)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可用F 装置收集氢气,进气口为   (填“a ”或“b ”)。
16.(12分)(2024九上·福田期末)根据图回答问题:
(1)(4分)从图中选出实验室既可用来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是   。
(2)(2分)若要用装置G收集甲烷,空气应从   (填“a”或“b”)端排出。
(3)(2分)若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从A~F中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字母)。
(4)(4分)图中乙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电热丝通电引燃红磷),与甲装置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实验结束后观察到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仍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至少答出两点)。
17.(12分)(2024·茂南一模)【科普阅读】
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与海洋空间资源。
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里,鱼类是同人们生活最密切的一种,海洋鱼类一共有超过一万种。海底矿产十分丰富,在近海底有海绿石、磷灰石等矿产﹔在深海区有铁锰矿石、多金属泥和可燃冰、在近海大陆架的矿产主要有石池、煤、天然气等。海水涨潮落潮形成的潮汐能发电是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最为成熟的技术,全国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000kW,居世界第三。
反渗透淡化海水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其基本原理如17-1图所示,在海水一侧施加一定的压强,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在淡水一侧提取淡水使用。
海水中溶存着80多种元素,其中许多元素可以被提取利用。从海水中提取溴(Br2)的简单模拟流程如题17-2图所示,溴化钠(NaBr)与氯气反应生成溴和氯化钠。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2分))鱼类、虾类、贝类属于海洋   (填“生物”或“矿产”)资源。
(2)(2分)潮汐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4分)海水淡化中,反渗透膜的作用相当于过滤操作中   (填一种物品名称)的作用;淡化后的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4分)写出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化学方程式:   ,Br2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   。
18.(10分)(现代科技成果)科学家提出工业生产回收利用空气中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装有碳酸钠(Na2CO3)和水的混合物的吸收池中,通过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Na2CO3;把碳酸氢钠固体放入分解池进行加热,又放出CO2同时生成碳酸钠和水;在合成塔内高温条件下CO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简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2分)回收利用空气中的CO2,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CO2   (填“是”或“不是” ) 空气污染物。
(2)(2分)吸收池内需要不断进行搅拌, 目的是   。
(3)(2分) 吸收池中发生了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2分) 在合成塔装置内要避免空气进入其中, 其目的是   。
(5)(2分) 该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
19.(9分)(现代科技成果)“神舟十四号”飞船载人进入空间站,航天员要在空间站生活半年,假设空间站为此要提供480kg的氧气。空间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来提供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6分)电解水的电能来自光伏板吸收的   ,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连接电源正极与连接电源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3分)要提供480kg的氧气,需要电解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上述三种方法都是通过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引燃可燃物的。A答案错误;
B、聚焦太阳光取火必须在太阳可见的情况下进行,对天气条件有一定的要求。B答案正确;
C、钻木起火是利用摩擦生热,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C答案正确;
D、上述三种方法都是通过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引燃可燃物的。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燃烧条件的判断。
2.【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 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氧气的量,不符合题意;
B、 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使燃烧更剧烈,符合题意;
C、着火点为物质属性,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D、 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 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氧气的量分析;
B、根据氧气越充分燃烧越剧烈分析;
C、根据着火点不能改变分析;
D、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燃烧需要氧气,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着火时若是立即打开门窗会导致大量空气进入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而使燃烧更加剧烈,故A选项错误;
B、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性的粉尘,可燃性的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故B选项正确;
C、开灯可能会出现电火花,进而引燃泄露的天然气导致发生爆炸,故C选项错误;
D、高层楼房着火时,要禁止使用电梯,一方面是因为着火时电梯可能会随时断电,而且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另一方面是因为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燃烧需要氧气分析;
B、根据可燃性的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分析;
C、根据开灯可能会出现电火花导致泄露的天然气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着火时不能使用电梯等用电设备的原因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解:具有可燃性的气体与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点燃会产生爆炸事件。
A、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不会产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氮气不支持燃烧,故不会产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气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者混合不会产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空气能支持燃烧,二者混合点燃会产生爆炸事件,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具有可燃性的气体与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点燃会产生爆炸事件来解答。
5.【答案】A
【知识点】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解答】A、 燃着的蜡烛 提供热量是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物质的着火点不能改变,选项错误;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选项正确;
C、 加油站、面粉厂和煤矿井内 含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尘,遇明火引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必须严禁烟火,选项正确;
D、 易燃易爆物存放点周围要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以防温度达到着火点引燃,发生危险,选项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装置①推入溶液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装置①可提供燃烧需要的氧气,故A正确;
B、③处烧杯内的水温是80℃,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但不能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一定是80℃,故B错误;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细小的固体颗粒以白烟的形式呈现,所以②处的白磷加热后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C正确;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在催化条件下分解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有任何痕迹留下,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A答案正确;
B、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的分子间间隔减小,化学性质不变。B答案正确;
C、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C答案正确;
D、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和隔绝空气的作用。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有任何痕迹留下分析;
B、根据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的分子间间隔减小,化学性质不变分析;
C、根据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分析;
D、根据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和隔绝空气的作用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以步代车,能减少汽油等燃料的使用,有利于雾霾天气治理,故不符合题意;
B. 风力发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雾霾天气治理,故不符合题意;
C. 焚烧垃圾会产生颗粒物,会引起雾霾,故项符合题意;
D. 植树造林有利于雾霾天气治理,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有利于雾霾天气治理的措施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 分布式光伏电站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故不符合题意;
B.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核能发电,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项符合题意;
C. 潮汐发电站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故不符合题意;
D. 风力发电站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来解答。
10.【答案】A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造成装置内外的气压不同,如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装置气密性差,故A符合题意;
B、首先将试管水平放置,然后使用镊子将药品轻轻放入试管口,缓慢地将试管竖立,药品随之缓缓滑至试管底部,不可以直接将固体药品放入试管中,容易使试管底部破裂,故B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药品,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不倒放在桌面上会污染药品,试管口和试剂瓶口紧靠,试管略倾斜,标签朝向手心,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注意C项有可能会考标签的错误,学生容易忽略。
11.【答案】(1)氮气
(2)物理
(3)可燃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X为氮气;
(2)图中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空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CH4能做燃料是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
【分析】(1)根据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分析;
(2)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3)根据天然气的可燃性分析。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X为氮气;
(2)图中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空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CH4能做燃料是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
12.【答案】(1)④⑤
(2)
(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用水浇灭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①稻壳、玉米芯、木屑等加工成机制木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铁丝加工成尖头铁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③将肉切成肉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机制木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⑤生肉烤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④⑤;
(2)酒精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机制木炭制成中空结构更有利于烧烤,其原理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熄灭炭火,可以采用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或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其方法有用水浇灭或用土覆盖等。
故答案为: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用水浇灭。
【分析】(1)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可燃物充分燃烧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1)不可再生
(2)
(3)AD;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像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形成时间久,条件复杂,都属于是不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不可再生;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①A、氢气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更环保,故A选项正确;
B、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B选项错误;
C、氢气是气体,不易储存和运输,故C选项错误;
D、氢气燃烧热值高,同等质量的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更多,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D;
②除了氢能源之外,人们还发现并利用了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故答案为:风能(太阳能、核能,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回答;
(2)根据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来回答;
(3)①根据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热值高的特性来回答;
②根据太阳能、风能、核能等都属于新能源来回答。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天然气、石油、煤,它们短期内均不能再生,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A、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符合题意;
B、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C、氢气是气体,不易储存和运输,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热值高,是比较理想的能源,符合题意。
故选AD;
②目前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核能等。
14.【答案】乒乓球碎片;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红;;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这是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所以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这也说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乒乓球碎片、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遇到石蕊溶液会变红,所以b处的紫色石蕊花会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与c处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水,其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而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下面d处的蜡烛会先熄灭,故答案为:红、、d。
【分析】(1)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和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更低分析回答;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遇到石蕊溶液会变红分析回答第一空;然后结合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回答第二个空;最后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回答第三个空。
15.【答案】(1)铁架台
(2)B;Zn+H2SO4=ZnSO4+H2 ↑
(3)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铁架台。
(2) 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反应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
(3) 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可用F装置收集氢气,因氢气密度小于空气,进气口为a。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由此选择发生装置分析;
(3)根据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分析。
16.【答案】(1)B;H2O2和MnO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b
(3)BFD
(4)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操作简便;减少污染(答出一点,答案合理即可);装置的气密性差;红磷量不足;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至少答出两点,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均在常温下进行,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图中选出实验室既可用来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B,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是H2O2和MnO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2)若要用装置G收集甲烷,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从长管通入,空气从短管排出,故空气应从b端排出。(3)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在常温下发生,发生装置选用B,氢气中带有水分,选用F装置干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用D,故若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从A~F中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D。(4)乙装置用电热丝点燃,不能手动点燃,操作简便,装置密封性好,产生污染小,故图中乙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电热丝通电引燃红磷),与甲装置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操作简便;减少污染。实验结束后观察到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仍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装置的气密性差;红磷量不足;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17.【答案】(1)生物
(2)可再生
(3)滤纸;增大
(4)2NaBr+Cl2=Br2+2NaCl;0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 鱼类、虾类、贝类属于海洋生物资源;
(2)潮汐能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
(3)海水淡化中,反渗透膜的作用相当于过滤操作中滤纸的作用;淡化后的海水中溶剂质量变少,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增大;
(4)根据题目中提供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得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化学方程式为;是单质,化合价为0.
【分析】(1)解答此题及要了解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区别;
(2)解答此题要了解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3)解答此题要掌握过滤操作并且知道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
(4)解答此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且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原则。
18.【答案】(1)不是
(2)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3)Na2CO3+CO2+H2O= 2NaHCO3
(4)防止氢气/甲醇和空气混合,高温下发生爆炸
(5)Na2CO3、H2O(回答一种即可得分)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
故填:不是;
(2)吸收池内需要不断进行搅拌,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故填: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
(3)根据题意,吸收池内的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O2+H2O= 2NaHCO3 ;
故填:Na2CO3+CO2+H2O= 2NaHCO3 ;
(4)氢气、甲醇具有可燃性,在一定条件下,如混有空气,容易发生爆炸,故在合成塔装置内要避免空气进入其中 ,其作用是:防止氢气 /甲醇和空气混合,高温下发生爆炸;
故填: 防止氢气/甲醇和空气混合,高温下发生爆炸 ;
(5)由图中的流程图可知,该流程中,Na2CO3、H2O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故填: Na2CO3、H2O(回答一种即可得分)
【分析】流程分析: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等)进入吸收池,在吸收池中二氧化碳与水和碳酸钠反应,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在分解池中,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水和碳酸钠,碳酸钠回流入吸收池,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
(1)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污染空气;但是注意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2)不断搅拌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3)根据吸收池中的反应来分析;
(4)氢气和甲醇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爆炸;
(5)循环利用的物质,通常为在反应前需要的物质,在后面的反应中又会产生的物质,这样可以形成循环使用。
19.【答案】(1)太阳能;H2;2:1
(2)解:设需要电解水的质量是x
答:需要电解水的质量是540kg。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电解水的电能来自光伏板吸收的太阳能,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氢气,化学式为H2,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填:太阳能;H2;2:1;
【分析】(1)根据光伏板吸收太阳能,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分析;
(2)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所需水的质量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20.0%)
主观题(占比) 80.0(8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52.6%)
主观题(占比) 9(47.4%)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0(52.6%) 20.0(20.0%)
非选择题 9(47.4%) 80.0(8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3.2%)
2 容易 (31.6%)
3 困难 (5.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12.0(12.0%) 17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0(2.0%) 10
3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2.0(22.0%) 7,14,18
4 氧气的工业制法 3.0(3.0%) 11
5 燃烧和爆炸实验 12.0(12.0%) 5,18
6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22.0(22.0%) 14,17
7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0.0(10.0%) 18
8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12.0(12.0%) 6,14
9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0.0(10.0%) 3,12
10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8.0(8.0%) 12
11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8.0(8.0%) 13
12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0.0(10.0%) 14
13 药品的取用 2.0(2.0%) 10
14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11.0(11.0%) 11,12
15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11.0(11.0%) 1,19
16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2.0(2.0%) 7
17 二氧化碳的用途 12.0(12.0%) 7,18
18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2.0(12.0%) 16
19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9.0(9.0%) 19
20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10.0(10.0%) 9,13
21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10.0(10.0%) 18
22 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8.0(8.0%) 13
23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2.0(2.0%) 8
24 电解水实验 9.0(9.0%) 19
25 空气的组成 3.0(3.0%) 11
26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4.0(4.0%) 1,2
27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11.0(11.0%) 11,13
28 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2.0(2.0%) 4
29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22.0(22.0%) 10,15,16
30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2.0(2.0%) 8
31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8.0(8.0%) 15
32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12.0(12.0%) 16
33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12.0(12.0%) 17
34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12.0(12.0%) 17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5届芜湖一中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10月)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