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答案)2024-2025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实验器材时,应自上而下
B.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
C.水在沸腾时水中的气泡上升情况如乙图所示
D.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2.玻璃在熔化过程中会(  )
A.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吸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不变
3.下面是小明所做的验证性实验,错误的是(  )
A.向眼镜片上哈气,发现上面有一层水珠,说明气体可以液化成液体
B.将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被抽出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将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说明酒精蒸发吸热
D.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发现折射后的光会聚于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4.下面给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固态水银- 38.8℃;②金1064℃;③铜1083℃;④铁1535℃;⑤钨3410℃;⑥固态氧-259℃。
A.用钨制成的灯丝易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氧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5.喝开水时,怕开水烫嘴,常用口向水面吹气,使水凉下来,这是由于(  )
A.向水面吹气,吹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具有致冷作用
B.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带走热量
C.吹出的气的温度比水低,混合后水就凉了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不久可观察到饮料瓶外壁出现小水珠。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此相同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逐渐消融
B.仲夏,地面上水很快变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的露珠
D.寒冬,树枝.上挂满的雾凇
7.下列固体属于晶体的是(  )
A.石蜡 B.冰 C.玻璃 D.松香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刚写的毛笔字一会儿就干了,这是墨水的汽化现象
B.公共厕所里用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可以加快地面上水的蒸发
C.天气很冷时,房间的窗户玻璃的外表面会出现冰花
D.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又因为水蒸发吸热,有利于保存蔬菜
9.炎热的夏天,汗水淋漓,用手抹一下,就会觉得凉快些,原因是(  )
A.手的温度比汗的温度低
B.抹去的汗水带走更多的热量
C.汗水抹开,有利于蒸发吸热
D.汗水抹开,阻碍了继续出汗
10.中华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与下列实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夏天,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11.如图,烧杯内盛有水,玻璃试管内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物质 沸点/oC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
二、填空题
12.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下大雪过后,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和公路养护人员都会在城区主干道、高架桥路面上铲雪、撒盐,其中撒盐的目的是降低冰、雪的 。
13.如图所示,雨雪天气中,工作人员常常向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因为盐不仅能尽快地融雪,而且一定浓度的盐水在-20℃以下才结冰,减少了路面结冰,方便了人们出行。这一现象说明晶体的熔点也会由于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 (选填“升高”或“降低”);太阳出来后,早晨的浓雾慢慢散去,发生的物态变化 。

14.如图所示,在试管底部放入少量的固态碘,用橡皮塞将试管口塞紧,将试管底端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底部的碘减少,同时此橡皮塞及其附近的试管壁上出现了固态的碘,逐渐增多,试管中没有紫色小液滴或液体流动。这说明试管底部的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在此过程中固态碘 (选填“吸热”或“放热”)。
15.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由于好奇,淘淘用舌头去添室外的铁管,不料舌头被粘在了铁管上,这是由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造成的。为了让舌头与铁管分开,施救人员在其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倒些温水,就会使舌头和铁管分开,这样做的原理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16.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 ,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 (选填物态变化)后 (选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17.如图所示为常用温度计的一部分,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 ℃,此时读数为 ℃。在使用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时,图甲乙丙丁四种操作中,正确的是 。
18.如图所示在探究碘升华实验中,在碘锤中加入少量固态碘,加热后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酒精灯外焰的平均温度为519.9℃。观察图片后,请思考该实验装置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改进,理由 。
19.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煮鸡蛋、面条等用水煮,而炸油条、麻花等需要用油炸,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影剧院的内壁大多呈现出蜂窝状或者铺有毛毯之类的松软的物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天冷的时候,教室窗户玻璃的 (内/外)表面会出现许多的小水珠。
三、实验题
20.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面表中记录了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实验装置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时温度—时间图象 ;
(2)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熔化过程用的时间是 min,冰熔化过程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3)在2~3min内,冰所处的状态是 态;
(4)在该实验中,为了使冰熔化加快,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先用酒精灯对水加热,再利用热水对冰加热。有同学设想,如果直接用酒精灯对装有冰的试管加热,不是更快吗?请你对他的做法作出评价 。
21.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由图乙可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
(2)图乙中,该物质加热8min时,其状态是 ,此时物质的温度是 ℃。
22.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杯,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明设计了相关探究实验,选择了适当的器材,在室温恒定的实验室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杯内水的温度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形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形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 ;
A.保温杯的品牌 B.水冷却的时间 C.水的温度
(2)请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 ;
A.甲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B.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C.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一样好
(3)从图象中可看出:甲杯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 ;
A.先快后慢地下降 B.先慢后快地下降 C.匀速下降
(4)请估计当时实验室的室温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D B C B C C B
题号 11
答案 A
1.C
【详解】A.因为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故A错误;
B.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水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故C正确;
D.烧杯口附近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玻璃是非晶体,故玻璃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同时温度不断升高。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B
【详解】A.向眼镜片上哈气,发现上面有一层水珠,这是因为哈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说明气体可以液化成液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被抽出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能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将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液态酒精会汽化成气体,而汽化吸热,所以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到它的焦点上,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由题中数据可知,钨的熔点很高,为3410℃,所以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故A错误;
B.由题中数据可知,固态氧的熔点为-259℃,零下255℃高于固态氧的熔点,所以此温度下氧是液态,故B错误;
C.由题中数据可知,固态水银的熔点为- 38.8℃,零下40℃低于固态水银的熔点,此时水银为固态,所以水银温度计不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故C错误;
D.由题中数据可知,铜的熔点为1083℃,铁的熔点为1535℃,铁水的温度高于铜的熔点,所以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喝开水时,人们常常是向水面上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带走热量,可以降低水的温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不久可观察到饮料瓶外壁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A.初春,湖面上冰逐渐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仲夏,地面上水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寒冬,树枝上挂满的雾凇,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食盐、蔗糖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松香、沥青、橡胶、塑料等。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刚写的毛笔字一会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公共厕所里的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加快了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了地面上水的蒸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表面,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同时水蒸发吸热,达到降温的效果,有利于保存蔬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夏天,汗水淋漓,用手抹一下,就会觉得凉快些,是因为增大了汗液的蒸发面积从而加快蒸发,汗水蒸发吸热带走人身上的热量,使人表面温度下降,从而感觉凉快些,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的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对着烧杯中的水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其温度保持100℃不变;
A.若试管中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则其会从水中不断吸热,会沸腾,故A符合题意;
BD.若试管中是水,虽然到达了水的沸点,但是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温度相同,不会发生热量的传递,故试管中的水不会吸热,故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故BD不符合题意;
C.若试管中装的是煤油,因为煤油的沸点是150℃,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温度最高也是100℃,达不到煤油的沸点,不会沸腾,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熔点
【详解】冰、雪是晶体,其熔点在一标准大气压下为零摄氏度。但晶体的熔点也会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或杂质的存在而变化,为防止路面积雪、结冰以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和公路养护人员连夜在城区主干道、高架桥路面上铲雪、撒盐,因为盐水凝固点低,所以撒盐的目的是降低冰、雪的熔点。
13. 降低 汽化
【详解】[1]晶体的熔点跟晶体的种类、是否有杂质、压强等有关;晶体中有杂质可以降低晶体的熔点。所以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因积雪中加入了杂质,从而降低了雪的熔点,更容易熔化。
[2]太阳出来后,早晨的浓雾慢慢散去,液态的小水珠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14. 升华 吸热
【详解】[1]试管底部固态碘减少,试管中没有紫色小液滴或液体流动,但橡皮塞及附近的试管壁上有固态碘,是因为试管底部的固态碘放在热水中,吸收热量,没有熔化成液态,而是直接先升华成气态,气态碘遇到冷的试管壁,又发生了凝华,所以在试管壁上出现了固态碘。
[2]碘在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15. 凝固 熔化
【详解】[1][2]寒冷的冬天,淘淘用舌头去舔室外的铁管,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冷发生凝固现象,舌头被粘在了铁管上。为了让舌头与铁管分开,施救人员在其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倒些温水,使舌头上的冰熔化,很快就会使舌头和铁管分开。
16. 吸收热量 汽化 液化
【详解】[1][2][3]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喷到水池中,水吸收热量发生汽化,可以保护发射架;火箭刚点燃时,周围水蒸气吸热发生汽化,之后又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17. 1 -3 丙
【详解】[1][2]由图知道,温度计10℃之间包括10等份,1份代表1℃.也就是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温度为零下,示数是-3℃。
[3]由图知道,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乙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丁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之中,故甲乙丁都是错误的;丙中温度计放置位置合适,故正确。
18. 需要 火焰的温度超过碘的熔点,会导致碘蒸气是由碘先熔化后汽化而成
【详解】[1][2]该实验装置需要改进,因为火焰的温度超过碘的熔点,会导致碘蒸气是由碘先熔化后汽化而成,可以直接水浴加热碘,观察碘升华实验。
19. 沸点 压缩体积 减少声音的反射 内
【详解】(1)[1]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是因为煮鸡蛋、玉米棒子需要温度低,炸油条、麻花需要的温度高,而水的沸点低,油的沸点高,所以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
[2]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3]影剧院的内壁大多呈现出蜂窝状或者铺有毛毯之类的松软的物质,声音进入小孔,在小孔内部声音进行多次反射之后,能量耗尽,消失在小孔内,减少声音反射回来。
[4]天冷的时候,教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沾在玻璃的内侧。
20.(1)
(2) 晶体 3 吸热
(3)固液共存
(4)见解析
【详解】(1)由表中数据,用描点法画出冰的熔化图象如下:
(2)[1][2][3]由图像可知,冰在加热后2min到第5min这段时间虽然不断的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是冰的熔化过程,冰是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由图像可知,冰在2~5min是熔化过程,在2~3min内,冰所处固液共存状态。
(4)将物质放入试管中加热,再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称为水浴法,这样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21. 加热均匀(或使熔化过程较慢,便于观察) 晶体 固液共存 80
【详解】(1)[1]把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可以使固体均匀受热,减慢熔化速度,发现熔化过程中的规律。
[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是80℃。
(2)[3][4]图乙中,该物质加热8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其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为80℃。
22. B B A 20
【详解】(1)[1]由题意可知,此实验是为了比较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而保温效果是通过水冷却的时间体现出来的,所以其自变量是水冷却的时间,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的水温下降较慢,甲的水温下降较快,所以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3]由图象可知,甲在第1小时降低的温度比第2小时的多,第2小时比第3小时多,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4]由图象可知,当温度降到20°C时,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室温为20°C,第5小时室温当然也是20°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二章机械运动测试卷(答案)2024-2025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下一篇:2025届芜湖一中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10月)数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