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第二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
2.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现在人们已经能通过先进的仪器探测物质中原子和分子的排列情况 B.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C.道尔顿发现元素周期律 D.拉瓦锡等化学家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3.酒精是化学实验室最常见物质之一,装有酒精的箱子应有如图所示标志中的( )
A. B. C. D.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可以制造硝酸和氮肥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氦气可以做探空气球,因为其密度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读液体体积 D.塞进橡皮塞
6.氧气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很多物质在空气中不如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关于燃烧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B.
C. D.
8.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归类 方法
A 混合物 五氧化二磷、冰水混合物、稀有气体
B 大气污染物 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C 氧化反应 食物变质、金属生锈、木炭燃烧
D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9.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清香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断运动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为下列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试管口塞入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③④⑤⑥ B.③②①④⑥⑤ C.②③①④⑤⑥ D.②③①④⑥⑤
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液态空气 B.水 C.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C.空气质量日报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差
D.空气成分按质量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13.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 B 实验操作安全常识
温度最高——外焰 熄灭蜡烛时的白烟——石蜡颗粒 不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 不可随意丢弃药品,用剩药品能放回原瓶
C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成功关键 D 加热时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
装置——气密性好 药品(红磷)——足量 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 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
14.学会对化学反应中有关质量变化的分析和图像描述,是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例如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3g二氧化锰,请分析反应过程中相关物质的质量变化,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5.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
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B.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C.纳米铁粉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D.对比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可知物质的种类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表达式一条2分,共55分。
16.(7分)小明同学在学习化学时,很注意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关于下列化学物质:
①空气、②五氧化二磷、③氖气、④二氧化碳、⑤氮气、⑥二氧化硫、⑦海水。
请你参与他的比较,把符合以下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不支持燃烧且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2)有刺激性气味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 。
(3)通常状况下,属于白色固体物质的是 。
(4)用于制造电光源(如:霓虹灯等)的是 。
(5)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和 。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17.(8分)如图所示,是细铁丝、硫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请回答:
(1)实验Ⅰ中,可观察到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①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其中的现象能证明铁细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③(填①、②或③)。集气瓶装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因为直线状的铁丝很难被点燃,所以实验前,要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其目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 。
(2)实验Ⅱ中,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加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
(3)实验Ⅲ中,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这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 有关,木炭燃烧的产物可用 检验。
(4)写出实验Ⅰ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8.(10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和 。
(5)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标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于是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试回答:
①放入二氧化锰的目的是 作用。
②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19.化学实验小组用图 1 所示装置测定化学实验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按图 1 连接好装置:
第二步:_________;
第三步:在集气瓶内加满水再倒至剩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 5 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第四步:取红磷放入燃烧匙内,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瓶塞塞紧;
第五步:待红磷熄灭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第二步实验操作: 。
(2)待完全反应冷却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得出实验结论    。
(3)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4)实验完毕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多选2分)
A.红磷量不足 B.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C.装置气密性不好
(5)用微粒观点认识空气:
①如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1中能表示空气的微观模型是 (填标号)。
②现在还有一种膜分离技术制氧气,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分子能透过薄膜,而氮气分子不能,据此推测 (从微观角度解释)。
(6)某同学 A 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后,如图 2 所示,你认为实验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 (答1点)。
20.(10分)(一)“制氧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保健、急救、大型化工生产等都需要制氧,使用时通过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氧气,某兴趣小组对家用制氧机开展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认识制氧机的结构
(1)如图1,制氧机结构图中加湿仓里面存有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了解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
【信息检索】市面上常见的一种简易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A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溶于水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B剂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固体。在反应仓内加入适量的水,先放A剂,再放B剂,即可分解产生氧气。
【表达交流】
(2)氧气能从加湿过滤仓中逸出,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根据已知信息推测,A剂的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如表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最级别、质量状况的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级别 Ⅰ Ⅱ Ⅲ(1) Ⅲ(2) Ⅳ(1) Ⅳ(2) Ⅴ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
(1)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空气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________(填“轻”或“严重”)。
(2)某市某日城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可知,该市城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_____,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________。
(3)下列哪些污染物会造成酸雨( )(多选2分)
A.臭氧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4)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有( )(多选2分)。
A.扩大绿化种植面积 B.多采用私家车方式出行
C.对汽车加尾气处理装置 D.出门戴口罩
21.(10分)(1)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
【实验操作】
a. 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
b. 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进行操作 b 时B、D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受热实验如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2分),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运动加快
D.分子的间隔变大
这个过程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变化类型),分子种类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分子运动速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高二上学期联合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附城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