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化学
【新情境新趋势】第七单元过关测试满分冲刺卷(B卷)
考生须知:
全卷共两大题,26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全卷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Fe-56
卷 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煤 B.风能 C.石油 D.天然气
2.(传统文化试题)“可燃冰”开采中,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 臭氧空洞 B. 酸雨 C. 温室效应增强 D. 白色污染
3.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烟火 D.禁止堆放易燃物
4.(生活应用试题)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
C.用水浇灭炭火 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6.下列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燃料的充分燃烧 B.农家肥料的腐熟 C.镁与稀盐酸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7.(生活应用试题)化学与环境、资源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排放未处理的污水可以节约成本
B.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促进节能环保
C.回收废旧塑料制品,可以直接大量焚烧排放
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产量
8.(传统文化试题)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 纸杯着火点变低 B. 温度低于着火点
C. 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 纸杯不是可燃物
9.(传统文化试题) 氢能源汽车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华丽亮相,备受瞩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属于金属元素 B. 氢气不能燃烧
C. 氢元素符号是H D. 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组成
10.下列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及灭火原理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油锅着火 用水浇灭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 液化气起火 关闭阀门 隔绝空气
C 住宅失火 用高压水枪灭火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砍伐出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
11.(传统文化试题) 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12.(传统文化试题)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
B.可燃冰的大量发现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车用乙醇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13.(传统文化试题)某市一家五口为避免蚊虫叮咬,在家一次性点了20盘蚊香,导致全家中毒,出现身体不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为避免蚊香中毒及预防火灾、正确的做法是( )
①点燃蚊香后,将蚊香放在通风处
②将点燃的蚊香远离易燃物品
③为达到更好驱蚊效果紧闭门窗
④点燃的蚊香不宜靠近头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
B.对比①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
C.对比③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本实验用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替代白磷,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15.(传统文化试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学校开学第一课是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厨房内天然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
C.高层楼房着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16.燃烧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煤块磨成煤粉可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B.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与其它物质混存
C.所有物质着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扑灭
D.水能够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7.(传统文化试题)化学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绿色能源
B.任何条件下都可实现物质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C.氢气燃烧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氢氧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8.(生活应用试题)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19.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20. (生活应用试题)安全责任重如山,防火防灾记心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季在家里用木炭生火取暖,应注意开窗通风
B.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C.实验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引起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卷Ⅱ(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21.(体验式试题)(8分)根据实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一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字号),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______焰集中加热;检验氧气可用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镁粉在火星上可以扮演地球上煤的角色,通过采用Mg/CO2金属粉末燃烧器可以为采矿车、电站等提供热能,其转化过程如图二:
已知:燃烧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Mg+CO2MgO+ CO
①热气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______(写一种即可)。
②通过上述反应,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
22.(项目化试题)(8分)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______。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3.(体验式试题)(11分)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如图甲所示,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干草着火,从“燃烧条件”分析:“钻木”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______。
(2)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的现象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不同气体中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在臭氧中
实验现象 红热 剧烈燃烧 非常剧烈地燃烧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根据表中信息,写一条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_____。
④木炭在臭氧(O3)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如图乙所示,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经研究:子火焰中燃烧物为石蜡蒸气。
①蜡烛能产生子火焰这一现象,证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写一点,下同),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导气管不宜太长,其原因是______。
(4)双燃料汽车的燃料是汽油和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天然气替代汽油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
(5)发生火灾时,对于被困人员来说,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填标号)。
A.尽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离
B.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火势较大时,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
24.(项目式试题)(14分)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资料:1.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2.相同的温度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
3.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加热时,曲颈甑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设计与实验】
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2)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优化与实验】
同学们利用图2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白磷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4)图4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 。
(5)图5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计算白磷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精确到0.01%)。
【反思与交流】
(6)图2实验水面未达到刻度“1”,原因是装置中的氧气未消耗完。红磷燃烧不能将氧气消耗完的主要原因是 。
(7)上述实验中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结合实验原理和药品弊端,可选择的替代药品有 (写一种)。
25.(体验式试题)(12分)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
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了热量。
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率,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小刚的猜想正确。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3)。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脱脂棉不接触)。片刻后脱脂棉燃烧起来,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________(填物质名称),同时反应放热。
【实验结论】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且该化合物由三种元素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通过小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一条灭火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7分)
26.(体验式试题)某品牌“发热鞋垫”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等。为测定其中铁粉的含量,小明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5g发热剂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23.4g,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28.3g,计算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假设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C C D B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B C A A B A B D
非选择题:
21.(1)长颈漏斗
(2) A 外 带火星木条
(3)BC CaCO3+2HCl=CaCl2+H2O+CO2↑
(4)一氧化碳 燃烧不一定是物质和氧气的反应
22. B
C2H5OH+3O22CO2+3H2O
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m1>m2=m3
取土填埋,隔绝空气
(5) 铁的表面积 氧气的浓度(温度) 7.2≤a≤8.0
23.(1)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氧气的浓度不同 CO2+Ca(OH)2=CaCO3↓+H2O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 3C+2O33CO2
(3)沸点低 可燃性 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4)CH4+2O2CO2+2H2O 污染小
(5)AB
24.(1)汞液面上升 汞与氧气反应,钟罩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
(2)④①③②
(3)氮气
(4)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温度下降水蒸气变成液态,氧气含量增大
(5)反应刚开始,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比气体减少对压强的影响大 19.37
(6)反应一段时间后,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到红磷着火点以下,红磷熄灭,所以氧气消耗不完(合理即可)
(7)铜粉
25.【提出猜想】反应生成了支持燃烧的氧气
【实验与分析】(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钠元素、氢元素质量守恒定律
【补充实验】水、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2Na2O2+2CO2=2Na2CO3+O2
【反思与评价】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合理即可)
26.解:设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为,铁和稀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生成氢气的质量=5g+23.4g-28.3g=0.1g
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
答: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56%。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