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1学期
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 )1.下列做法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食盐中添加碘酸钾 B.食物存放在冰箱里
C.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 D.糕点包装内放置除氧剂
( )2.下列反应的焓变和熵变与冰融化为水的变化一致的是
A.
B.
C.
D.
( )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
B.合成氨反应,为提高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
C.重铬酸钾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D.、、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 )4.某化学反应X→Y分两步进行;①X→M;②M→Y。其能量变化如图,下列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反应①是总反应的决速步骤
C.X、Y、M三种物质中Y最稳定
D.M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降低该反应的焓变,提高该反应的速率
( )5.某温度下,某气相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则和K增大
B.减小压强,平衡向生成X的方向移动
C.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F的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增大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t℃时,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平衡后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6。其他条件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1倍,重新达到平衡后,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重新达到平衡时,A气体的浓度减小
C.重新达到平衡时,D气体的体积分数减小 D.重新达到平衡时,
( )7.已知可逆反应中、的消耗速率与其浓度存在如下关系:,(其中、是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一定温度下根据上述关系式建立如图所示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平衡时
B.若某温度时,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C.图中A点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缩小容器的容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颜色变浅
( )8.有机锡试剂、CO和卤代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可以制备酮类衍生物(),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和为烃基或氢,-X为卤素原子。
A.该反应的总反应为
B.反应过程中有三种中间产物
C.反应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补加
D.催化剂可以提高酮类衍生物平衡之前的产率
( )9.将等量且物质的量相等的铁和水蒸气分别充入两个不同压强下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正确的是
A.
B.
C.c点和d点的平衡常数:
D.a、b、c、d四点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 )10.在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 和0.2mol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 △S>0、△H<0
B.体系的总压强:(状态Ⅱ)>2(状态Ⅰ)
C.体系中: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状态Ⅰ)>(状态ⅢI)
二、非选择题(60分)
11.某实验小组在不同温度下,用2% 溶液与不同试剂混合,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氧气全部放出所需时间,来探究影响分解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温度/℃ 2% 溶液的体积/mL 3mL 1的试剂 时间
1 25 20.00 KCl 几乎不分解
2 25 20.00 KI 82s
3 25 20.00 202s
4 100 20.00 KI 65s
5 25 20.00 KI中通HCl气体使其pH=1 几乎不分解
6 25 20.00 KI中加入KOH固体,使其pH=7.5 75s
已知:、、。
(1)从实验1、2、3可以得出, (填离子符号,下同),促进分解生成氧气,且促进效果 更好。
(2)实验1设计的目的是 。
(3)实验 (填实验序号)探究温度对分解的影响。
(4)向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实验5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由上述实验可知,酸 分解(填“抑制”或“促进”,下同),碱分解。向KI中加入KOH固体,分解速率变化的原因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
12.T℃下,往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 CO(g)和0.8mol (g),发生反应
,4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混合气体中(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2.5%。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 ,的平衡转化率为 %。
(2)0~4min内, 。
(3)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之比为 。
(4)对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每消耗1mol CO的同时断裂4mol C—H键,则该反应达到平衡
B.每消耗6.72L ,同时转移1.8mol电子
C.反应进行到某时刻时,与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0.36mol
D.不管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该恒容密闭容器中的n(C)∶n(H)∶n(O)恒为1∶8∶1
(5)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均为0.1mol的CO和,此时 (填“>”“<”或“=”),判断的理由为
(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13.钒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钒的氧化物在化学工业常用作催化剂。某沉钒废水(含、、)钒含量约为2%。从该沉钒废水中分离出铁元素并制备的流程如下所示:
已知:
①钒元素的存在形态较多,部分四价钒和五价钒物种的分布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②完全沉淀的pH为8.4;完全溶解的pH约为11。
③吉布斯自由能(△G)可以用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一个反应的△G越小,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1)写出基态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2)写出“氧化”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
(3)①“沉钒沉铝”中所得沉淀物与浸出剂反应△G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浸出”时应控制温度低于60℃,原因是 。
②若“浸出”时浸出剂中添加NaOH固体,并边浸出边通入,可大大提高钒的浸出率,原因是
。
(4)“二次沉钒”时,先调节pH约为6~8,得到含钒铵盐沉淀,写出“焙烧”时该铵盐沉淀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14.“碳达峰 碳中和”是我国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之一,还原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的主要反应有:
Ⅰ: ,
Ⅱ: ,
(1)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 。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低压 D.高温高压
(2)反应的△H= ,K=(用、表示) 。
(3)恒压、750°℃时,和按物质的量之比1∶3投料,反应经如下流程(主要产物已标出)可实现高效转化。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循环利用,CaO不可循环利用
B.过程ⅱ,CaO吸收可促使氧化CO的平衡正移
C.过程ⅱ产生的最终未被CaO吸收,在过程ⅱ被排出
D.相比于反应Ⅰ,该流程的总反应还原1mol 需吸收的能量更多
②过程ⅱ平衡后通入He,测得一段时间内CO物质的量上升,根据过程ⅱ,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O物质的量上升的原因
。
(4)还原能力(R)可衡量转化效率,(同一时段内与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
①常压下和按物质的量之比1∶3投料,某一时段内和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1,请在图2中画出400~1000℃间R的变化趋势,并标明1000℃时R值。
图1 图2
②催化剂X可提高R值,另一时段内转化率、R值随温度变化如下表:
温度/℃ 480 500 520 550
转化率/% 7.9 11.5 20.2 34.8
R 2.6 2.4 2.1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R值提高是由于催化剂X选择性地提高反应Ⅱ的速率
B.温度越低,含氢产物中占比越高
C.温度升高,转化率增加,转化率降低,R值减小
南师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1学期
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A 2.B 3.D 4.D 5.D 6.A 7.B 8.C 9.D 10.B
二、非选择题(60分)
11.
(1),
(2)对照实验,证明、对分解催化作用
(3)2,4
(4)
(5)抑制 促进 加入KOH、增大,反应平衡正移,使得增大,反应中KIO分解生成的速率增大
12.
(1)0.02 37.5
(2)0.005
(3)4∶5或
(4)AD
(5)=
,
∴,∴平衡不移动,
13.
(1)[Ar]
(2)
(3)①低干60℃时,钒酸钙与反应的△G小于铝酸钙与反应的△G,∴钒酸钙与更易反应,利于浸钒
②NaOH与反应生成,增大,加快浸钒速率,提高钒的浸出率
(4)
14.
(1)C
(2)+329
(3)
②恒压通入He气,体积增大,的平衡右移,使得反应的,从而平衡右移,∴增大
(4)①
②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