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阳新县城区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卷
1.(2024九上·阳新月考)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B.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创立分子学说
C.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2024九上·阳新月考)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钻木取火 C.滴水成冰 D.沙里淘金
3.(2024九上·阳新月考) 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2024九上·阳新月考)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5.(2024九上·阳新月考)化学实验中下列药品取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试剂 B.倾倒液体
C.量液体 D.液体加热
6.(2024九上·阳新月考) 关注实验安全,规范实验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 )
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C.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
D.实验室中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
7.(2024九上·阳新月考)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8.(2024九上·阳新月考)下列各组变化中,后者一定包括前者的是
A.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化学反应
C.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缓慢氧化、物理变化
9.(2024九上·阳新月考)下列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是
A. B.
C. D.
10.(2024九上·阳新月考)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粉: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木炭:发出白光
C.石蜡: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红磷:产生白色烟雾
11.(2024九上·阳新月考)某同学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忘了加催化剂 ⑤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⑥集气瓶中水未灌满
A.全部 B.除④外 C.除⑥外 D.①②③⑤
12.(2024九上·阳新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查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
B.固定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药品:先让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对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收集气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
13.(2024九上·阳新月考)小明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下列探究,下列根据其实验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
B.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C.实验3点燃白烟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D.实验4中与内焰接触的c处最先变黑
14.(2024九上·阳新月考)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如图所示,请说明利用了气体的哪些性质。
①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利用氮气 。
②液氮用于磁悬浮列车中做冷冻剂 。
③稀有气体作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 。
④氦气作飞艇利用了氦气 。
15.(2024九上·阳新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镁,银白色固体,质量轻,硬度小,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镁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因此,常用作军事上的信号弹。节日燃放的烟花中除了有硫,也有粉碎的镁粉。如果存放的金属镁着火了,是不可以用二氧化碳去扑灭的,那将会是“火上浇油”,引发更大的火灾。
(1)镁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2)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化学变化有 。
(3)镁的用途有 。
16.(2024九上·阳新月考)下图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
(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B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C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3)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食品包装填充气 B.支持燃烧
C.制硝酸和氮肥 D.作电光源
17.(2024九上·阳新月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X的名称: ;
(2)要制备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棉花;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18.(2024九上·阳新月考)A~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粉末状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请写出F的名称 。
(2)物质B在反应②中所起的作用是 。
(3)请写出①反应的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③属于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19.(2024九上·阳新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据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红磷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对应的变化情况。
(1)写出红磷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 。
(2)根据图2中压强变化曲线,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 。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 (填字母)。
A.bc B.cd C.de D.ef
(3)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4)实验结束测得装置内氧气浓度为8.85%,后改用足量的白磷实验测得氧气浓度为3.21%。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 。
20.(2024九上·阳新月考)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下表示某市连续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日期 污染物 空气 质量指数 空气 质量级别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9月16日 76 67 84 7 83 二级
9月17日 21 12 14 7 20 一级
(1)表中未列出二氧化碳,原因是 。
(2)已知9月16号晚下了一场大雨,比较这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发现含量变化不大的物质是 。据此猜测该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_____。
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B.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
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 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创立分子学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和提取了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故错误,符合题意;
D.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木已成舟的过程只是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钻木取火是物质燃烧,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滴水成冰的过程是水由液态变成固体,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沙里淘金是指将金子从沙子中淘洗出来,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答案】B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A.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不符合题意。
B.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符合题意。
C.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不符合题意。
D.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进行实验。
5.【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用10mL的量筒量取9.5mL液体,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是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来解答;
B、根据液体倾倒时,瓶塞倒放桌面,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来解答;
C、根据量取液体时,选取接近液体体积的量筒规格来解答;
D、根据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来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酒精为液体, 酒精洒落桌面着火,不能用水浇灭 ,不符合题意;
B、 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 ,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药品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D、 过氧化氢为不稳定液体,实验室中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酒精着火应采用隔离氧气灭火原理分析;
B、根据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分析;
C、根据化学药品不能品尝的原则分析;
D、根据化学药品按类别、性质等分类存放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位于第一位,所以正确.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位于第二位,所以错误.
C、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远少于氮气和氧气,所以错误.
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远少于氮气和氧气,位于第三位,所以错误.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B. 化学反应包括分解反应,故正确;
C.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不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D. 物理变化和缓慢氧化不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包括分解反应分析。
C、根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物理变化、缓慢氧化的特点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固体粉末会随着氧气流顺着导管进入水槽,使水槽内的水变成紫红色(由于高锰酸钾溶于水显紫红色),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要在试管口放一棉花团,故正确;
B. 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C. 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D. 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分与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A正确;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B错误;
C.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1.【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炸裂,正确;
②试管外壁潮湿,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炸裂,正确;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会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正确;
④忘了加催化剂,会导致反应速率较慢,不会导致试管炸裂,错误;
⑤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会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正确;
⑥集气瓶中水未灌满,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不会导致试管炸裂,错误。
故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②③⑤。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假如操作错误会产生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事件的有:试管外壁有水加热会产生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没有预热就加热,试管口向上,实验完毕先撤了酒精灯后取导管来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实验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B.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炸裂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故实验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C.加热药品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再用外焰集中加热盛放高锰酸钾的部位,故实验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D.待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否则收集气体不纯,故实验操作不规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大气压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
B、根据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炸裂试管分析。
C、根据加热药品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收集气体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13.【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A. 白瓷板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使得空气流动受到阻碍,蜡烛燃烧时,氧气不充足,蜡烛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黑色的炭黑,实验1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实验3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实验4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白瓷板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使得空气流动受到阻碍,蜡烛燃烧时,氧气不充足,蜡烛发生不充分燃烧分析。
B、根据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证明石蜡燃烧有水生成分析。
C、根据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分析。
D、根据蜡烛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分析。
14.【答案】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液氮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①由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所以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以防腐。故填: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
②由于液氮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氮用于磁悬浮列车中做冷冻剂。故填:液氮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③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利用稀有气体作霓虹灯。故填: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④由于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利用氦气作飞艇。故填: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
【分析】①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分析。
②根据液氮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氮用于磁悬浮列车中做冷冻剂分析。
③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分析。
④根据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15.【答案】银白色固体,质量轻,硬度小;常温下镁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粉碎镁粉;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常用作军事上的信号弹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质量、硬度、密度等,由题文可知镁的物理性质是银白色固体,质量轻,硬度小,故填银白色固体,质量轻,硬度小;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由题文可知,镁的化学性质是常温下镁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故填常温下镁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题文中的粉碎镁粉只是镁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粉碎镁粉;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反应后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
(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耀眼的白光,所以镁常用作军事上的信号弹,故填常用作军事上的信号弹。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6.【答案】(1)混合物;物理
(2)沸点
(3)A;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工业制法;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步骤B只是通过加压、降温将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步骤C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氮气的沸点低,加热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
(3)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符合题意;
B、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C、氮气含氮元素,可用于制硝酸和氮肥,符合题意;
D、氮气不能用作电光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根据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来解答;
(3)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知制作氮肥来解答。
(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步骤B只是通过加压、降温将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步骤C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氮气的沸点低,加热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
(3)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符合题意;
B、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C、氮气含氮元素,可用于制硝酸和氮肥,符合题意;
D、氮气不能用作电光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7.【答案】酒精灯;BC;;⑥③②④①⑤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X的名称是酒精灯。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B;要得到较为纯净的氧气,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采用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为:。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为:⑥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棉花;②加热;④收集;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⑤熄灭酒精灯,故填:⑥③②④①⑤。
【分析】(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选择收集装置。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分析。
18.【答案】(1)水
(2)催化作用
(3)或;化合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F是水。
(2)反应②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起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①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分别为,。反应③可以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D是氧气。
根据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粉末状固体,A加热生成B、C、D,所以A是高锰酸钾、B是二氧化锰、C是锰酸钾。
根据B和E反应生成D、B、F,E、F都是无色液体,则E是过氧化氢、F是水。
根据D和G点燃生成H,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G可以是碳单质,H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无误。
(1)F是水。
(2)反应②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起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分别为,。反应③可以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
19.【答案】(1)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C
(3)温度
(4)足量的白磷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更彻底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图2中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所以压强增大。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瓶外空气进入瓶中,使得瓶内压强逐渐增大至外界大气压,故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de,
故答案为:C。
(3)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温度降低,所以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情况。
(4)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足量的白磷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更彻底。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时的实验现象分析。
(2)根据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所以压强增大分析。
根据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瓶外空气进入瓶中,使得瓶内压强逐渐增大至外界大气压分析。
(3)根据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温度降低分析。
(4)根据是足量的白磷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更彻底分析。
(1)红磷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图2中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所以压强增大;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瓶外空气进入瓶中,使得瓶内压强逐渐增大至外界大气压,故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de,故选:C;
(3)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温度降低,所以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情况;
(4)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足量的白磷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更彻底。
20.【答案】(1)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3)A;B;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由表格数据可知,比较这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发现含量变化不大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下雨之后,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明显减少,而一氧化碳的含量不变,说明一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
(3)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能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空气质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利于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B、自驾燃油汽车出行会增加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燃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比较这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发现含量变化不大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下雨之后,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明显减少,而一氧化碳的含量不变分析。
(3)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由表格数据可知,比较这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发现含量变化不大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下雨之后,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明显减少,而一氧化碳的含量不变,说明一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
(3)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能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空气质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B、自驾燃油汽车出行会增加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燃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湖北省阳新县城区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卷
1.(2024九上·阳新月考)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B.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创立分子学说
C.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创立分子学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和提取了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故错误,符合题意;
D.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2.(2024九上·阳新月考)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钻木取火 C.滴水成冰 D.沙里淘金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木已成舟的过程只是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钻木取火是物质燃烧,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滴水成冰的过程是水由液态变成固体,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沙里淘金是指将金子从沙子中淘洗出来,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3.(2024九上·阳新月考) 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2024九上·阳新月考)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A.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不符合题意。
B.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符合题意。
C.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不符合题意。
D.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进行实验。
5.(2024九上·阳新月考)化学实验中下列药品取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试剂 B.倾倒液体
C.量液体 D.液体加热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用10mL的量筒量取9.5mL液体,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是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来解答;
B、根据液体倾倒时,瓶塞倒放桌面,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来解答;
C、根据量取液体时,选取接近液体体积的量筒规格来解答;
D、根据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来解答。
6.(2024九上·阳新月考) 关注实验安全,规范实验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 )
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C.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
D.实验室中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酒精为液体, 酒精洒落桌面着火,不能用水浇灭 ,不符合题意;
B、 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 ,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药品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D、 过氧化氢为不稳定液体,实验室中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酒精着火应采用隔离氧气灭火原理分析;
B、根据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分析;
C、根据化学药品不能品尝的原则分析;
D、根据化学药品按类别、性质等分类存放分析。
7.(2024九上·阳新月考)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位于第一位,所以正确.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位于第二位,所以错误.
C、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远少于氮气和氧气,所以错误.
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远少于氮气和氧气,位于第三位,所以错误.
故选A.
8.(2024九上·阳新月考)下列各组变化中,后者一定包括前者的是
A.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化学反应
C.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缓慢氧化、物理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B. 化学反应包括分解反应,故正确;
C.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不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D. 物理变化和缓慢氧化不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包括分解反应分析。
C、根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物理变化、缓慢氧化的特点分析。
9.(2024九上·阳新月考)下列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固体粉末会随着氧气流顺着导管进入水槽,使水槽内的水变成紫红色(由于高锰酸钾溶于水显紫红色),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要在试管口放一棉花团,故正确;
B. 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C. 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D. 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分与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分析。
10.(2024九上·阳新月考)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粉: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木炭:发出白光
C.石蜡: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红磷:产生白色烟雾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A正确;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B错误;
C.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1.(2024九上·阳新月考)某同学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忘了加催化剂 ⑤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⑥集气瓶中水未灌满
A.全部 B.除④外 C.除⑥外 D.①②③⑤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炸裂,正确;
②试管外壁潮湿,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炸裂,正确;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会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正确;
④忘了加催化剂,会导致反应速率较慢,不会导致试管炸裂,错误;
⑤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会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正确;
⑥集气瓶中水未灌满,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不会导致试管炸裂,错误。
故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②③⑤。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假如操作错误会产生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事件的有:试管外壁有水加热会产生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没有预热就加热,试管口向上,实验完毕先撤了酒精灯后取导管来解答。
12.(2024九上·阳新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查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
B.固定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药品:先让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对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收集气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实验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B.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炸裂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故实验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C.加热药品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再用外焰集中加热盛放高锰酸钾的部位,故实验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D.待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否则收集气体不纯,故实验操作不规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大气压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
B、根据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炸裂试管分析。
C、根据加热药品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收集气体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13.(2024九上·阳新月考)小明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下列探究,下列根据其实验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
B.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C.实验3点燃白烟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D.实验4中与内焰接触的c处最先变黑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A. 白瓷板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使得空气流动受到阻碍,蜡烛燃烧时,氧气不充足,蜡烛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黑色的炭黑,实验1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实验3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实验4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白瓷板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使得空气流动受到阻碍,蜡烛燃烧时,氧气不充足,蜡烛发生不充分燃烧分析。
B、根据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证明石蜡燃烧有水生成分析。
C、根据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分析。
D、根据蜡烛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分析。
14.(2024九上·阳新月考)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如图所示,请说明利用了气体的哪些性质。
①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利用氮气 。
②液氮用于磁悬浮列车中做冷冻剂 。
③稀有气体作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 。
④氦气作飞艇利用了氦气 。
【答案】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液氮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①由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所以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以防腐。故填: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
②由于液氮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氮用于磁悬浮列车中做冷冻剂。故填:液氮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③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利用稀有气体作霓虹灯。故填: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④由于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利用氦气作飞艇。故填: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
【分析】①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分析。
②根据液氮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氮用于磁悬浮列车中做冷冻剂分析。
③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分析。
④根据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15.(2024九上·阳新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镁,银白色固体,质量轻,硬度小,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镁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因此,常用作军事上的信号弹。节日燃放的烟花中除了有硫,也有粉碎的镁粉。如果存放的金属镁着火了,是不可以用二氧化碳去扑灭的,那将会是“火上浇油”,引发更大的火灾。
(1)镁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2)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化学变化有 。
(3)镁的用途有 。
【答案】银白色固体,质量轻,硬度小;常温下镁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粉碎镁粉;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常用作军事上的信号弹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质量、硬度、密度等,由题文可知镁的物理性质是银白色固体,质量轻,硬度小,故填银白色固体,质量轻,硬度小;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由题文可知,镁的化学性质是常温下镁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故填常温下镁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题文中的粉碎镁粉只是镁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粉碎镁粉;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反应后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
(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耀眼的白光,所以镁常用作军事上的信号弹,故填常用作军事上的信号弹。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6.(2024九上·阳新月考)下图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
(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B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C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3)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食品包装填充气 B.支持燃烧
C.制硝酸和氮肥 D.作电光源
【答案】(1)混合物;物理
(2)沸点
(3)A;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工业制法;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步骤B只是通过加压、降温将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步骤C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氮气的沸点低,加热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
(3)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符合题意;
B、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C、氮气含氮元素,可用于制硝酸和氮肥,符合题意;
D、氮气不能用作电光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根据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来解答;
(3)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知制作氮肥来解答。
(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步骤B只是通过加压、降温将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步骤C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氮气的沸点低,加热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
(3)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符合题意;
B、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C、氮气含氮元素,可用于制硝酸和氮肥,符合题意;
D、氮气不能用作电光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7.(2024九上·阳新月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X的名称: ;
(2)要制备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棉花;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答案】酒精灯;BC;;⑥③②④①⑤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X的名称是酒精灯。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B;要得到较为纯净的氧气,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采用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为:。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为:⑥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棉花;②加热;④收集;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⑤熄灭酒精灯,故填:⑥③②④①⑤。
【分析】(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选择收集装置。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分析。
18.(2024九上·阳新月考)A~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粉末状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请写出F的名称 。
(2)物质B在反应②中所起的作用是 。
(3)请写出①反应的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③属于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水
(2)催化作用
(3)或;化合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F是水。
(2)反应②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起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①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分别为,。反应③可以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D是氧气。
根据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粉末状固体,A加热生成B、C、D,所以A是高锰酸钾、B是二氧化锰、C是锰酸钾。
根据B和E反应生成D、B、F,E、F都是无色液体,则E是过氧化氢、F是水。
根据D和G点燃生成H,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G可以是碳单质,H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无误。
(1)F是水。
(2)反应②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起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分别为,。反应③可以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
19.(2024九上·阳新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据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红磷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对应的变化情况。
(1)写出红磷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 。
(2)根据图2中压强变化曲线,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 。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 (填字母)。
A.bc B.cd C.de D.ef
(3)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4)实验结束测得装置内氧气浓度为8.85%,后改用足量的白磷实验测得氧气浓度为3.21%。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 。
【答案】(1)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C
(3)温度
(4)足量的白磷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更彻底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图2中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所以压强增大。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瓶外空气进入瓶中,使得瓶内压强逐渐增大至外界大气压,故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de,
故答案为:C。
(3)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温度降低,所以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情况。
(4)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足量的白磷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更彻底。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时的实验现象分析。
(2)根据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所以压强增大分析。
根据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瓶外空气进入瓶中,使得瓶内压强逐渐增大至外界大气压分析。
(3)根据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温度降低分析。
(4)根据是足量的白磷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更彻底分析。
(1)红磷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图2中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所以压强增大;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瓶外空气进入瓶中,使得瓶内压强逐渐增大至外界大气压,故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de,故选:C;
(3)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温度降低,所以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情况;
(4)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足量的白磷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更彻底。
20.(2024九上·阳新月考)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下表示某市连续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日期 污染物 空气 质量指数 空气 质量级别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9月16日 76 67 84 7 83 二级
9月17日 21 12 14 7 20 一级
(1)表中未列出二氧化碳,原因是 。
(2)已知9月16号晚下了一场大雨,比较这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发现含量变化不大的物质是 。据此猜测该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_____。
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B.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
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 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
【答案】(1)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3)A;B;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由表格数据可知,比较这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发现含量变化不大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下雨之后,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明显减少,而一氧化碳的含量不变,说明一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
(3)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能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空气质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利于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B、自驾燃油汽车出行会增加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燃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比较这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发现含量变化不大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下雨之后,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明显减少,而一氧化碳的含量不变分析。
(3)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由表格数据可知,比较这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发现含量变化不大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下雨之后,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明显减少,而一氧化碳的含量不变,说明一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
(3)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能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空气质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B、自驾燃油汽车出行会增加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燃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