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化学
【新情境新趋势】第五单元过关测试满分冲刺卷(A卷)
考生须知:
全卷共两大题,28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全卷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a—23 O—16 Cl—35.5
卷 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g冰熔化变成100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铁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总质量减轻,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ag红磷与b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不一定等于(a+b)g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物质的质量总和
C.分子的种类 D.元素的质量
3.(传统文化试题)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H2S B.SO2 C.N2 D.NO2
4.(传统文化试题)开采出的天然气中含有的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故天然气使用前需进行脱硫处理。下图为脱硫过程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3∶1
C.该反应中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进行脱硫处理时,必须采取防毒、防爆等安全措施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H2SO3+2H2S↓+3H2O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生成物有沉淀
B.反应物是H2SO3和H2,生成物是S和H2O
C.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每1份质量的H2SO3和2份质量的H2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S和3份质量的H2O
6.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7.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8.某纯净物X在氧气中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X+11O22Fe2O3+8SO2,则X的化学式是( )
A.FeS B.FeSO4 C.FeS2 D.Fe2O3
9.(体验式试题)在书写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配平之前,首先要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进行观察。如图所示,方框内应填写的数字为( )
A.3 B.4 C.7 D.9
10.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92.0 8.0 0 1.0
反应后的质量/g 95.6 1.2 3.2 X
A.c是反应的生成物 B.b一定是化合物
C.d可能是催化剂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1.6.0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中( )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2.(传统文化试题)当前,氨气(NH3)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8 g
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6 g
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4∶1
13.反应Na2SO3 + S = Na2S2O3可用于制备Na2S2O3。该反应的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体验式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4~15题。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的燃料——“零碳甲醇(CH3OH)”备受瞩目,这是全球首次对“零碳甲醇”的实践应用。目前,该燃料已广泛应用在船舶、汽车等领域。“零碳甲醇”是利用焦炉气中的副产品氧气和从工业尾气中捕捉的二氧化碳在一种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的,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14.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均为单质 B.丁的化学式为H2O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反应前后“纳米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15.有关“零碳甲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B.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C.完全燃烧时不产生二氧化碳 D.生产过程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1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CuFe B.PP2O5
C.CO2O2 D.NaOH溶液NaCl溶液
17.(最新科技成就)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其反应过程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消耗的CO2与生成的CH3OH质量比为11∶16
B.反应中CO2、H2一定要与催化剂接触
C.反应过程中“”分成“”和“”
D.该研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18.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反应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是( )
A.2H2+O22H2O B.2H2O2H2↑+O2↑
C.2CO+O22CO2 D.H2+Cl22HCl
1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20.(传统文化试题)郴州有丰富的溶洞资源。溶洞中钟乳石、石笋的形成与下面反应有关: ,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卷Ⅱ(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21.(4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写出)。
(1) C2H2+ O2 CO2+ H2O
(2) Fe2O3+ H2 Fe+ H2O
(3) Al2O3+ H2SO4 Al2(SO4)3+ H2O
(4) Na+ H2O NaOH+ H2↑
22.(9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铁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二氧化锰为催化剂): ;( )。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 )。
(5)高铁提速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铝和四氧化三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焊接,铝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氧化铝,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6分)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图中涉及的化合物有 种。
(2)该变化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6分)(传统文化试题)(1)“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固体MgH2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MgH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一种碱Mg(OH)2,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5.(8分)(体验式试题) 材料一:1673年,波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波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波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_________ 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三,波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填字母)。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26.(共14分)(体验式试题)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下面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装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使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三: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使两种溶液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记录数据如下表:[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变化前 4.8g 112.6g 118.4g
变化后 8.0g 112.4g 118.4g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反应后的剩余物质的质量变化是实验一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下同),实验二 ,实验三 。
(2)这三个实验中, (填“有”或“没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实验 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造成其他两个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分别是 。
(3)从上述两例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一例提出改进思路: 。
27.(共8分)(传统文化试题)(1)纳西族东巴纸的制作过程包括浸泡、蒸煮、舂料、浇纸、晒纸等,其中“浇纸”是用滤网分离出纸浆,该操作与化学实验中的 (填操作名称)相似。
(2)普洱茶制作技艺又称“贡茶制作技艺”。普洱茶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
(3)阿昌族户撒刀始终保持着手工制作的特点,“淬火”是制作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技艺。“淬火”的原理是高温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8.(共5分)电解食盐水能够制得可用于环境消毒的次氯酸钠(Na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要制取14.9g次氯酸钠,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D B D C D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A B C A A D D B
非选择题:
21.(1)2 5 4 2 (2)1 3 2 3 (3)1 3 1 3 (4)2 2 2 1
22.(1)3Fe+2O2Fe3O4 化合反应 (2)2KMnO4K2MnO4+MnO2+O2↑ 分解反应
(3)2H2O22H2O+O2↑ 分解反应 (4)2H2+O22H2O 化合反应
(5)3Fe3O4+8Al9Fe+4Al2O3
23.(1)两 (2)原子 (3)3C+4NH32N2+3CH4
24.(1)Cl2 +1 (2)MgH2+2H2OMg(OH)2+2H2↑
25.(1)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合理即可) (2)空气
(3)打开容器前没有称量容器的总质量 (4)ACD
26.(1)增大 减小 不变
(2)没有 三 实验一反应前的质量总和还应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实验二生成的氢气逸散到空气中,未被称量(合理即可)
(3)实验一应将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再称量(合理即可)
27.(1)过滤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3Fe + 4H2O Fe3O4 + 4H2 置换反应
28.解:设要制取14.9g次氯酸钠,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为x,则有
答:要制取14.9g次氯酸钠,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为11.7g。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