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化学10月份月考试题
考试范围(1~3单元)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瓷 B.手工剪纸 C.丝绸刺绣 D.玉石雕琢
2、为防治大气污染,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加强扬尘管控 B.使用清洁能源
C.加高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 D.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3、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无法确定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镓原子的核内中子数可能是39 D.镓原子的质量为69.72g
4、规范的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塞紧橡胶塞 B. 洗涤试管 C. 加热固体 D. 放置试管
5、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霓虹灯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割、气焊
D.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可代替红磷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实验时应准确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下列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无臭的气体
7、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分布图 B.物质构成模型
C.反应分类 D.空气的组成模型
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某种有机物分子图像 分子很小、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B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C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都含有相同分子
A.A B.B C.C D.D
9、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海水、冰水混合物都属于混合物
B.熔点、密度、挥发性都属于物理性质
C.木炭、二氧化锰、高锰酸钾都是黑色固体
D.氧气、氮气、二氧化氮都是空气中一定有的成分
10、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防止冷凝水流到试管底部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略微向上倾斜
B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C 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 将集气瓶移出水面后盖上玻璃片
D 防止水倒吸入试管 停止加热后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A.A B.B C.C D.D
11、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农家肥的腐熟、醋的酿造是缓慢氧化,则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缓慢氧化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分解反应,则有氧气生成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C.玻璃受热不均匀会炸裂,则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垫陶土网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许多重大的化学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某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了科学实验探究。
【任务一】认识实验室安全图标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认识并了解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对安全进行化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小明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接触到以下图标,请你帮助他认识相关图标的意义。
图标①的目的是 ;图标⑥表示做完实验后应 。
【任务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2)某同学分别用如图两种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用装置二进行实验时,加热铜粉,记录实验中各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4mL 36mL 24mL
②如何测量具支试管容积 。
③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
14、(6分)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请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请写出如何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 。
(3)写出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 。
(4)B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是: 。
15、(6分)氧气是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流程如图1:
(1)预处理步骤有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预处理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 。分离塔中氮气先蒸发出来,说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 (填“高”或“低”)。
(2)得到的液态氧可储存在 色钢瓶中。
(3)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除分离空气外,还有一种分子筛制氧法,又叫吸附法,其原理如图2。由此推测氧分子的体积比氮分子的 (填“大”或“小”);利用空气来制取氧气, (填“会”或“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4)工业上制取氧气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
A.原料是否易得 B.价格是否便宜
C.成本是否低廉 D.能否大量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16、(6+3分)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6 x 6 6 6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90 70 70 20 20
锥形瓶中的物质 0.5氯化钠 0.5g氯化铁
60min内产生的氧气/mL 0.0 41.0 4.5 12.1 2.0 650.0
【猜想与假设】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等。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上表。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③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 mL。
(2)实验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 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得出“水槽中水的温度越高,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越快”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 (填序号)。
(4)通过实验③、④可得出的结论是 。
(5)写出实验⑥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反思与评价】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6)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 (答一条即可)。
(7)某同学改用如图2所示装置代替气囊完成实验②,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a.将导管伸如量筒,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b.开启控温加热器,将导管伸入量筒,滴人过氧化氢溶液
c.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量筒
(8)通过上述实验可知, (物质名称)也可以作为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7、(5分)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进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红于是把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实验装置如图2.实验操作:
①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③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适量的酚酞溶液。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沸水中,同时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请回答:
(1)小红按课本进行实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 。
(2)操作③中,B、C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对比课本实验,小红的改进实验还可得到的新结论是 ;改进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
(4)举出生活中与改进后实验所得新结论类似的一个例子 。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D D C D C B B
11 12
D D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1)保护眼睛;洗手;
(2)①15%;②向具支试管中注满水,把水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具支试管的体积;
③装置二。
14、(6分)(1)长颈漏斗;
(2)先往长颈漏斗中加水,使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用夹子夹住橡胶导管部分,继续往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
(3)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先撤的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合理即可);
(4)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15、(6分)(1)稀有气体;低;(2)蓝;(3)小;不会;(4)ABCD。
16、(6分)(1)6;
(2)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3)①②④;
(4)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越快;
(5) 过氧化氢水+氧气;
(6)相同时间内,实验②产生氧气少(或温度高,水蒸气含量高,合理即可);(7)a;(8)氯化铁。
17、(5分)(1)在不断运动;
(2)C中无色溶液比B中无色溶液先变为红色;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环保,防止污染空气;
(4)湿衣服晒在阳光下干得快(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