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教学评价(一)
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生活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小麦“变”面粉 B.葡萄“变”美酒 C.树根“变”根雕 D.玉石“变”印章
2.2024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 B.道路洒水减少扬尘 C.加高烟囱减少污染 D.乘坐公交绿色出行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倾倒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给液体加热
4.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预热,再对着试管中药品部位集中加热
C.检查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双手紧握试管外壁
D.实验室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5.下列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铝+氧气→氧化铝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D.碳+氧气二氧化碳
6.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①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②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加热试管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导气管移出水面。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⑦ B.③②①⑤⑥⑦
C.②①③④⑤⑥⑦ D.③①②④⑤⑦⑥
7.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中;实验中可以用碳代替红磷;实验结论氧气占空气质量的;其中有错误的是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A. B. C. D.
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相符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氧气 助燃性 作嫦娥七号发动机燃料
B 稀有气体 通电可发出不同颜色光 制冷剂
C 氮气 化学性质稳定 食品防腐
D 氦气 沸点低 保护气
A.A B.B C.C D.D
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分类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成分 D.可加热仪器分类
10.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
B.若导管太长,石蜡蒸气易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D.实验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2.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乙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的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②红磷点燃后要迅速放入瓶中
③开始时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氧气被迅速消耗造成的
④b、c、d点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
⑤d点时集气瓶冷却到初始温度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题,共28分)
13.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臭氧(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太量的热。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气强得多。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能转化为臭氧。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约25km处有一个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降低对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的吸收,导致皮肤瘤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 (填“属于”或“不属于”)纯净物。
(2)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转化为臭氧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 的现象。
(4)大气中的臭氧层遭破坏,它会引起______(填字母)。
A.光合作用增加 B.皮肤癌患者增多 C.太阳照射时间长
(5)生活中可采取______(填字母)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A.减少氟利昂使用 B.使用无氟冰箱 C.减少CO、NO等气体的排出量
1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b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比于B装置,选用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
(4)E装置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欲使用E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填“m”或“n”)端通入。
15.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进行合成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的工艺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它占的体积分数约为 。
(2)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医疗急救 B.食物防腐 C.航天火箭 D.气焊气割
(3)空气分离出X气体和氧气的变化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4)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会排放大量污染气体的工厂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C.在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D.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新型清洁能源
(5)写出合成尿素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无需注明反应条件) 。
16.小焦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
①水泥块中含有的氯化铁,二氧化锰,碘化钾都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气压传感器能描绘出密闭容器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曲线斜率越大,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度越快,则该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越大。
实验一:探究氯化铁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在进行实验前,要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玻璃管右侧加橡皮管,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再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注射器 (填“能”、“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表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常温时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② 木条复燃 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氯化铁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还需要证明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经实验证明,氯化铁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二:探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
将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氯化铁、碘化钾分别放在如图2的密闭容器中,并用气压传感器采集数据:
实验序号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质量/g 温度/℃ 过氧化氢浓度 曲线斜率
1 二氧化锰 0.1 10 2% 0.383
2 0.1 20 2% 2.145
3 0.3 20 5% 6.637
4 氯化铁 0.3 20 5% 0.099
5 碘化钾 0.3 20 5% 0.163
(3)由实验1和2对比得出结论是 。
(4)小明认为:不采用气压传感器,还可用100mL量筒、水槽、秒表等,通过测量 ,判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5)分析上表,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除了温度,还有 、 (填两种即可)。
17.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现用工业方法制取210L氧气,氧气密度为1.429g/L,请计算:
(1)制得的氧气质量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克。
(2)至少要消耗空气多少升?(写出计算过程)
1.B
【详解】A、小麦“变”面粉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葡萄“变”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树根“变”根雕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玉石“变”印章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积极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
B、道路洒水减少扬尘,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
C、加高烟囱,不能减少空气污染,反而能增大污染物的扩散范围,造成更大面的污染,故选项做法与主题不相符;
D、乘坐公交绿色出行,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
故选C。
3.C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错误;
C、装置气密性检查时,需要形成密封体系,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4.D
【详解】A、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以防装置漏气,造成药品浪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预热,再对着试管中药品部位集中加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检查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炸裂,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错误;
B、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是化合反应,错误;
C、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正确;
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是化合反应,错误;
故选:C。
6.D
【详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⑤⑦⑥,故选D。
7.A
【详解】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正确;
②若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正确;
③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中,正确;
④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用碳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
⑤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不是质量,错误。
故错误的是④⑤。
故选A。
8.C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可作为电光源,选项错误;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用于食品防腐,选项正确;
D、氦气沸点低可作为制冷剂,与保护气无关,选项错误;
故选:C。
9.A
【详解】A、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是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分类,两者属于交叉关系,模型正确,符合题意;
B、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模型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其他成分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1%,模型错误,不符合题意;
D、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直接加热的仪器:蒸发皿、燃烧匙、试管,模型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详解】A、母火焰外焰部分与空气接触,氧气充足,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实验不成功,不符合题意;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氧气不足,石蜡燃烧不充分,存在石蜡蒸气,不是该处氧气充足,符合题意;
D、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故该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因此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如图所示,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因此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不会改变,选项错误;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因此最终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约五分之一,如图所示,选项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加热后很短时间内高锰酸钾分解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终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氧气,如图所示,选项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①a点气压最大,放出的热量最多,然后依次降低,说明a点红磷燃烧结束,反应停止,而不是c点,说法错误;
②红磷燃烧后迅速伸入集气瓶,防止伸入过慢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测量结果不准确,说法正确;
③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说法错误;
④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只是消耗了氧气,在a点反应已经结束了,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说法正确;
⑤d点后气压不再降低,说明d点时集气瓶冷却到初始温度,说法正确;
故选:B。
13.(1)属于
(2)化学
(3)木条复燃
(4)B
(5)ABC
【详解】(1)臭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因此属于纯净物;
(2)氧气转化为臭氧时,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木条复燃的现象。 这是因为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气强得多,因此带火星的木条在臭氧中会复燃,并且比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 ;
(4)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如果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会更多地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故选B。
(5)生活中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方法有减少和禁止使用氟氯烃等制冷物质(如 减少氟利昂使用、使用无氟冰箱等)、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 、节约用电、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CO、NO等气体的排出量等,故选ABC。
14.(1)长颈漏斗
(2) A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m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b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与B装置相比,C装置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4)欲使用E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则氧气应从m端通入。
15.(1)78%
(2)B
(3)物理
(4)BD
(5)
【详解】(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X是氮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A、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氧化性,会加速食物腐败,不能用于食物防腐,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火箭,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空气中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A、将会排放大量污染气体的工厂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工厂还是会排放废气,还是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在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BD;
(5)由图可知,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6.(1) 能 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铁,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2) 质量和化学性质 过氧化氢水+氧气
(3)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
(4)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
(5) 催化剂种类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详解】(1)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玻璃管右侧加橡皮管,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再拉注射器,锥形瓶内压强减小,装置不漏气,一段时间后,注射器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表明气密性良好;
②根据实验结论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即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根据实验现象为木条复燃,则实验操作为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铁,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2)由于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所以仅凭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氯化铁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过氧化氢在氯化铁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3)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实验1温度为10℃,实验2温度为20℃,所以由实验1和2对比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越快的结论;
(4)不采用气压传感器,还可用100mL量筒、水槽、秒表等,通过测量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等,可判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5) 经过分析表格可知,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除了温度,还有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浓度、催化剂质量等合理即可)。
17.(1)300.09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至少要消耗空气的体积为210L÷21%=1000L;答:至少要消耗空气1000L。
【详解】(1)制得的氧气质量为m=ρV=1.429g/L×210L=300.09g;
(2)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