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练习--第2章学业质量评价(答案)


2024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二章学业质量评价
(时间:80分钟 总分:8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4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2023·陕西渭南校考)以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最接近1 m/s的是(  )。
A.空间站绕地飞行 B.高铁飞速行驶
C.老虎追捕猎物 D.普通成年人正常行走
2.(2024·陕西西安期末)青少年坚持规范做眼保健操可预防近视。中学生规范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可能为(  )。
A.5 s B.50 s C.5 min D.0.5 h
3.如图C-2-1所示,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图C-2-1
4.做实验时我们经常会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以下测量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用天平多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C.用量筒多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 D.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5.(2023·陕西咸阳期末)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则运动的时间短 B.速度大则运动的路程长
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以上说法都对
6.(2023·陕西渭南期末)图C-2-2是货车师傅驾车送货时所经过的公路交通标志牌,按交通规则要求,从该交通标志牌处到重庆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
图C-2-2
A.15 min B.75 min
C.120 min D.90 min
7.(2023·陕西咸阳期末)甲骑自行车去看望乙,乙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C-2-3所示,可知(  )。
图C-2-3
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倍
B.两人在t=15 min时相遇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整个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3倍
8.(2024·陕西西安期末)将女子单人10 m跳台比赛中运动员下落时的一段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其中A、B、C、D四点是运动员下落过程中的四个位置,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5 s,距离如图C-2-4所示。运动员在此段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C-2-4
A.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在BD段的平均速度为5 m/s
C.在A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6分)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9.图C-2-5是人们在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测量仪器,请完成下列填空。
图C-2-5
(1)图C-2-5甲中,用刻度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物块的长度为    cm。
(2)图C-2-5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图C-2-5丙中,停表的示数为    s。
10.如图C-2-6所示,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飞机的运动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机械运动。
图C-2-6
11.(2024·陕西渭南期末)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C-2-7所示,小明做    直线运动,速度为    m/s。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图C-2-7
12.(2023·陕西商洛期中)暑假期间,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他们乘坐的高速列车正以300 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上一列普通列车以120 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完全经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0 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    (选填“南”或“北”)运动。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m。普通列车完全通过长为400 m的隧道,需要的时间是    s。
13.(2023·陕西渭南期末)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为10 s,两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一部分关系图像如图C-2-8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m/s;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v甲∶v乙=    ;当t=    s时,两车相距12 m。
图C-2-8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C-2-9所示,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数字钟显示的是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时间(显示时间的格式是“h:min:s”)。
图C-2-9
(1)组装器材时,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合适的倾斜角度,这是为了准确测量    (填物理量名称)。
(2)由图C-2-9可知,小车在 AC段运动的时间是   s,平均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由实验可知,小车从斜面A点下滑到斜面C点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15.(2024·陕西渭南期末)学校科技社团的同学们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实验。
 图C-2-10
(1)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刻度尺和    。
(2)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两种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案:
方案一: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方案二: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为了方便测量,你认为选用方案    比较合理。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纸锥进行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到如图C-2-10所示的照片,测得A、B的距离为24 cm,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根据照片可以判断出纸锥在OA段下落的速度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先变大后不变”)的,纸锥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四、综合题(16分)
16.(2023·陕西渭南期末)如图C-2-11所示,一辆汽车8:30从甲地出发,沿某高速公路去丙地(全程最高限速120 km/h),途经乙地的时刻为9:00,上述行驶路线可当作直线处理。该汽车在下高速后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经过0.6 s的反应时间采取制动,汽车又行驶了80 m后,恰好停在障碍物前方。(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反应距离)
图C-2-11
(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在不超速的情况下,该车从乙地行驶到丙地最少需要多少小时
(3)驾驶员发现障碍物时汽车所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为多少米
参考答案
第二章学业质量评价
1.D 2.C
3.C
解析:对于A,刻度尺较厚,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A错误;对于B,除和选项A中的错误一样外,刻度尺还没有沿着所测物体方向放置,B错误;对于C,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沿着被测物体方向放置,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且读数时视线和尺面垂直,C正确;对于D,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D错误。
4.D
5.C
解析:只有速度,不确定通过的路程,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不一定短,A、D错误;只有速度,不确定时间的长短,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B错误;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C正确。
6.D
解析:如题图所示,最高限速为80 km/h,路程为120 km,故从该交通标志牌处到重庆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t==1.5 h=90 min,D符合题意。
7.C
解析:甲骑自行车的速度大于乙步行的速度,由题图可得,甲、乙在t=10 min时相遇,此前,甲的速度为v甲==5 m/s,乙的速度为v乙= m/s ,则=3,A、B错误;相遇后,乙的速度为v乙'= m/s,则 =2,C正确;整个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为'= m/s,乙的平均速度为″= m/s,则=2,D错误。
8.A
解析:运动员在AC段的路程为s=1.25 m+3.75 m=5 m,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5 m/s,A正确;运动员在BD段的路程为s'=3.75 m+6.25 m=10 m,在BD段的平均速度为'==10 m/s,B错误;运动员通过AB段、BC段用时均为0.5 s,但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25 m、3.75 m,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因此运动员在AC段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运动员通过AB段、BC段用时均为0.5 s,但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25 m、3.75 m,根据可知,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D错误。
9.答案:(1)1.85(1.84~1.86均可) (2)-21
(3)337.5
10.答案:静止 运动 属于
解析:相对于受油机而言,加油机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相对于地面而言,加油机的位置有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11.答案:匀速 5 等于
解析:小明的运动图像为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即小明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的速度为v1==5 m/s。运动时间为8 s时,二人通过的路程均为40 m,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二人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12.答案:南 500 27
解析:高速列车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速列车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所以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南运动。高速列车相对于普通列车的速度为v=300 km/h-120 km/h=180 km/h=50 m/s,普通列车的长度为L车=vt=50 m/s×10 s=500 m。已知普通列车的速度v普=120 km/h= m/s,普通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为s=L车+L隧=500 m+400 m=900 m,普通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t普==27 s。
13.答案:6 3∶2 6
解析: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图可知,当s=24 m时,t甲=4 s,t乙=6 s,则甲的速度为v甲==6 m/s,乙的速度为v乙==4 m/s,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v甲∶v乙=6 m/s∶4 m/s=3∶2。设当时间为t时两车相距12 m,根据v=可得v甲t-v乙t=12 m,即6 m/s×t-4 m/s×t=12 m,解得t=6 s。
14.答案:(1)时间 (2)3 0.27 (3)变速
解析:(1)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利于时间的测量,因此组装器材时,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合适的倾斜角度,这是为了准确测量时间。
(2)由题图可知,AC段的路程为sAC=80.0 cm,小车通过AC段所用的时间为tAC=3 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0.27 m/s。
(3)由题图可知,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为sAB=80.0 cm-40.0 cm=40.0 cm,
小车在AB段运动的时间为tAB=2 s,
小车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0 cm/s,
小车在BC段运动的路程为sBC=40.0 cm,
小车在BC段运动的时间为tBC=1 s,
小车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40.0 cm/s,
由以上分析可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从斜面A点下滑到斜面C点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15.答案:(1)停表 (2)一 (3)变大 0.6
解析:(1)测量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距离和时间,所以需要的测量器材还有停表。
(2)选定一段距离,则距离的起点及终点都确定,测量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较易操作;选定一段时间,纸锥下落到某个点开始计时,则在计时的同时,又得测量距离,不易操作。所以选用方案一比较合理。
(3)由题图可知,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在OA段下落的速度是变大的。纸锥在AB段所用时间为t=0.2 s+0.2 s=0.4 s,对应的平均速度=0.6 m/s。
16.答案:(1)100 km/h (2)0.75 h (3)89 m
解析:(1)甲、乙两地的距离为s甲乙=140 km-90 km=50 km,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时间为30 min,即0.5 h,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 km/h。
(2)全程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0 km/h,该汽车从乙地行驶到丙地最少需要的时间为t乙丙==0.75 h。
(3)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速度还是54 km/h,即15 m/s,故反应距离为s'=v't'=15 m/s×0.6 m=9 m,驾驶员发现障碍物时汽车所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为s″=s'+80 m=9 m+80 m=89 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练习--第2节 声音的特性(含解析)

下一篇: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物理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