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制作景泰蓝的部分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裁料制胎 B.掐丝作图 C.点蓝烧蓝 D.刮平磨亮
A. B. C. D.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蔗糖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 胶体
3.下列物质中,不能导电的是
A. 铜 B. 氯化钠固体 C. 氯化钠溶液 D. 熔融氯化钠
4.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 B. C. D.
5.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 锂 B. 钠 C. 镁 D. 钾
6.氯化铵是一种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B. C. D.
7.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 B. 能用与浓硝酸反应制得
C. 密度比空气小 D. 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8.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
A. B. C. D.
9.我国发现富含金属铌的新矿物铌包头矿。铌具有熔点高、耐腐蚀、良好超导性等特点,广泛用于航空、超导材料等领域。下列关于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 B. 中子数为 C. 质量数为 D. 核外电子数为
10.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是 B.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Ⅶ族
C. 属于金属元素 D.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个电子
11.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能量变化必然伴随发生化学反应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13.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氮化硅陶瓷、氧化铝陶瓷、光导纤维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光导纤维做通讯材料有许多优点,但怕腐蚀,铺设也很不方便
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A. B. C. D.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的物质的量为 B. 常温常压下,的体积约为
C. 约含有个氧分子 D. 溶液中含有
15.在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气体和气体,发生如下反应:。不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容器内、、的浓度之比为:: D. 单位时间消耗同时生成
16.已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A. B.
C. D.
17.为检验溶液是否变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其中能说明溶液变质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装置
滴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滴入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先滴入氯水,再滴入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滴入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A. B. C. D.
1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B. 与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C. 与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D.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19.下列变化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硫酸铜在水中电离:
B. 钠与水反应:
C. 用氯化铁溶液腐蚀覆铜板:
D.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
20.下列关于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B. 加入烧碱溶液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C. 加入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D. 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21.已知:。在不同温度下,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选项 温度
A. B. C. D.
22.氨的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化学式为,其水溶液呈碱性 B. 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C. 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 D. 生成物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23.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三种气体、、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反应开始至,气体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C. 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消耗的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D. 反应达到平衡时,、和的反应速率都相等
24.物质间的转化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之变化观念。下列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 稀
B.
C.
D. 溶液
25.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一种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体固体过程中,硫的化合价不变
B. 整个过程中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均是造成酸雨的气体
D. 总反应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50分。
26.补齐物质与其用途之间的连线______。
物质 用途 乙烯制塑料 甲烷 作消毒剂 氧化铁 作清洁燃料 次氯酸钠 作红色颜料
27.我国成功发射的“天宫一号”飞行器的外壳覆盖了一种新型结构陶瓷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氮化硅,该陶瓷材料可由石英固体与焦炭颗粒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如下反应制得,。该反应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该反应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若反应中消耗了,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
28.选择完成下列实验的装置。
加热浓盐酸的混合物制,选用______填序号,下同。
用溶液和制取后,若回收选用______。
配制溶液,选用______。
29.半胱氨酸是人体细胞正常活动的必需氨基酸之一。
组成半胱氨酸的元素中,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是______。
非金属性强于。
事实依据:的酸性比______填“强”或“弱”。
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和位于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______,原子半径小于,得电子能力强于。
半胱氨酸分子中的硫原子被硒原子取代后称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半胱氨酸分子是潜在的抗癌分子药物。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的最低化合价为价
原子半径:
将通入溶液中,可生成
3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科学家首次运用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脂肪酸。此工艺突破了众多外界条件限制,实现了人工可控,为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思路。在电催化过程中,科学家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再将一氧化碳合成为高浓度乙酸,之后进行生物合成,利用微生物对乙酸进行发酵,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未来,若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淀粉、药物等,只需保持电催化工艺不变,更换发酵使用的微生物就可实现。该研究开辟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及药物的新路径,是二氧化碳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正确”或“错误”。
运用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工艺,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脂肪酸。______
根据元素守恒,在电催化过程中,仅用一氧化碳一种原料即可合成乙酸。______
未来,电催化工艺不变,更换发酵使用的微生物可将二氧化碳合成为淀粉、药物等。______
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实现无机物向有机化合物的转化。______
31.根据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从化合价上看,具有___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
实验室常用与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下列试剂不能用于干燥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碱石灰 固体
32.从海带浸泡液碘元素主要以存在中获取,含碘物质的转化过程如下。
中的作用为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为提高的化学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补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中和对碘离子的氧化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已知:碘离子的氧化率
分析图中信息,选择最佳条件:______。
33.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下列已知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液态水汽化 碳酸分解成气体 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纯碱溶于水
某小组研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设计实验的数据如下:
序号 质量 状态 反应的温度
粒状
粉末
粒状
粉末
粒状
粉末
在此组实验中,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实验和,和均表明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实验和,和均表明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中国研究人员研制的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并试验于水氢发动机。此成果一经报道,立刻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其催化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可分析以下几种判断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
整个过程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总反应:
过程Ⅰ断开健,吸收能量 Ⅱ过程生成了键和键并放出能量
过程Ⅲ属于分解反应也肯定是吸热反应
34.小组同学探究与水的反应。
在注射器中充入,然后吸入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静置,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一天后,无色气体明显增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打开弹簧夹,吸入空气后夹上弹簧夹,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的原因:______。
进一步探究无色气体增多的原因。
【查阅资料】
与水反应:不稳定,分解产生气体。
能与反应生成。
【提出猜想】溶液中含有。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Ⅰ Ⅱ 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液体颜色变为浅红色 溶液颜色仍为无色 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实验Ⅰ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Ⅱ中选择溶液的依据是______填字母。
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
溶液有颜色,反应前后溶液颜色有变化
甲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理由是______。
【实验反思】
本实验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了;分解产生气体,且速率较小。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放热
28.
29.
强 核电荷数大于
30.正确
错误
正确
正确
31. 氧化
32.氧化剂
增大溶液的浓度
33.
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34.
排除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也可能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
第1页,共1页